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呂小布與大都督


金星距離地球確實是最近的,但是距離最近的不一定就是我們探測的主要目標。因為科學家或者太空機構在探測行星的時候首先要看這個星球環境好不好,或者說有沒有可能有生名命存在的跡象,這個星球的資源多不多,稀土資源多不多等等。巧了,金星是一條都沒佔,科學機構或者太空探索公司的資金也不是風颳來的,探測的星球很有針對性……是有目的的。



說起金星大家都知道的,金星表面有超過500攝氏度的高溫,還有地球900米海洋深處的壓力,所以金星表面的環境情況非常惡劣,不用說人類在這裡殖民什麼的了,就連金屬探測器都毀了好幾個,蘇聯的金星探測器到達金星表面不到一個小時就報廢了,剛開始的甚至都沒有到達表面……這環境是誰都頂不住


金星雖然有濃厚的大氣,但是金星大氣都是有毒氣體和金屬凝結物質,極具腐蝕性。另外,金星還會下雪,但是金星的雪不香,不像地球的雪還能吃,哈哈。金星的雪可以說是一種腐蝕性金屬化合物,由硫化鉛和硫化鉍組成,這些雪會在3000米左右凝結。除了下雪,金星還會下雨,只可惜金星的雨和硫酸很像……


要說起火星其實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比如火星全球風暴,還有極寒冷的溫度等等,其實是因為火星沒有全球磁場導致的,不過環境總比金星好太多。科學家的數據表明,在過去火星是有水的痕跡的,古代運河,古代海洋應有盡有,有了水其實就很有可能存在著生命。首先這顆星球具有研究價值,這一條是穩了。


其實現在火星表面也是有“水”的,只不過現在是以冰的形式存在,這是前不久歐洲方面的結果,隕石坑裡面有一公里厚的冰蓋,而且火星極地地區也是有冰蓋的,這就說明這顆星球以前的環境一定要比現在好很多了。前不久美國宇航局科學家還讓好奇心號火星探測器前往火星的一個黏土區域探測化學成分,另外,早在2012年,歐洲宇航局的火星快車軌道探測器就發現了火星黏土區域,這才讓好奇心號火星探測器去查看。


對於殖民火星各國各公司都有自己的計劃,殖民火星的一幕我們在最多5年之內就可以看到,火星除了距離遠點,相比於金星可以說是無可挑剔了。

我是宇宙與科學,一個專注於科普天文知識的小夥伴,歡迎大家關注,每日更新28條科學科技微頭條哦^


宇宙與科學


科學家更熱衷於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這並非由距離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多方面綜合考慮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金星。在太陽系中,金星的大小、質量、體積以及到太陽的距離,都是與地球最接近的,因此被譽為地球的姊妹星。然而,兩者的環境卻存在天然之別。

金星擁有極為濃厚的大氣層,表面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壓力與地球1千米深海處相當。更為恐怖的是,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創造出太陽系最強大的溫室效應,使其表面溫度高達四百多攝氏度。也就是說,金星就像一個超級無敵高壓鍋。

再者,金星表面火山眾多,數量是地球的好幾倍。對人類而言,這裡就是一座地獄。

反觀火星,雖然火星體型較小,且離得更遠,但卻有著大量無可比擬的優勢。

大量探測數據顯示,火星曾經可能是一個溫潤怡人的星球,甚至可能存在生命。就算是現在,這顆紅色星球還保存著微弱的大氣層,地質活動也相對穩定。更重要的是,在火星極地和地表之下儲存著大量水冰。

從整體來看,火星具備很大潛力供人類太空移民,甚至可能慢慢地被地球化,成為人類第二家園。

顯然,火星比金星更有吸引力。


三體迷


從體積和質量來看,金星要比火星更像地球,而且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還要近,可是我們卻一直在探索火星,似乎對金星不太感冒!

火星有什麼特殊呢?

隨著科學家對火星的不斷研究,根據探測器對火星的探測,在火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痕跡,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高興不已,並且對火星有了更多的認知。

不過最讓科學家們最驚訝不已的是,火星上面的水在零下68度的環境裡竟然不結冰,那隻能說明水裡面的鹽分是非常高的,正是有了這些鹽分的存在,所以水才能夠在零下68度的環境裡不結冰。

隨著科學家們的深入研究發現這個不結冰的液態湖泊並不在火星表面,而是一個地下湖泊,這說明了火星也許會是第二個“地球”。

按理說金星的質量和地球差不多,而且金星還有著比地球上還要好的光照條件,那金星應該更具有探索價值的。

但是為什麼人類都把精力都放在火星上呢?

人類之所以不登陸金星,肯定還是因為金星沒有火星更具有探索意義。

我們也並不是沒有探索過金星,只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而已,前蘇聯曾經就向金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但是其中工作最久的一個大約堅持了2個小時,然後就失去聯繫了,反觀火星,我們已經發射了多個成功的探測器。

下來我們再來說下金星上的環境,金星的表面溫度高達470攝氏度,在這樣高的溫度下,所有的設備。

包括所有的無線電設備怎麼可能工作呢?

金屬在較高的溫度下會軟化,從而導致變形,這樣的話,探測器就無法正常運行。

其次金星表面上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層,密度非常高,壓強非常大,如此高的氣壓下探測器都難以存活,更不用說適合我們人類生活了,並且金星的大氣含有劇毒,其中是由硫酸構成的厚數千米的雲層,基本落下的雨水都是強酸雨,如此惡劣的環境都是科學家們無法克服的問題。

而火星雖然體積小,空氣比較稀薄,溫度也比較寒冷,但是近幾年科學家們不斷的深入探究發現了水的痕跡,這都說明了火星比金星更具探測意義。


星球上的科學


金星號稱地球的姊妹星,但實際上金星上的環境非常惡劣,不是目前人類所能到達的,而火星的情況就好太多了。金星和地球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從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而且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顆星,只是每天早晚我們才能看的到。

金星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質量也差不多,距離太陽的距離也差不多,可以說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而金星上也有大氣層,只不過金星上面的大氣層非常濃密,而且以二氧化碳為主,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非常明顯,所以金星上的溫度就非常高,大氣壓強也很大,金星表面的溫度高達近500度,而也沒有液態水的存在,自然也就更沒有我們所認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根據探測的情況,金星的大氣中還有一層幾十公里厚的濃硫酸雲,所以當金星探測器一旦進入大氣層厚,一會就被腐蝕而失效,難以持續工作,但即便如此,人類目前累計往金星發射了30多個探測器,最近的是日本發射的拂曉號金星探測器。

相反,火星的情況就好太多了,也是類地行星,根據目前的瞭解,火星上面是沙漠戈壁,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沙塵暴發生,而且最近證實,火星上發現了液態地下水湖。對於火星探測不利於的是,火星離地球更遙遠一些,一般情況是到火星比到金星要多花一倍的時間。


震長


簡單的來說,不是人類不想去,而是金星的環境不允許,如果說在太陽系八大行星當中,誰是最像地球的,那一定是金星。

金星的半徑只比地球小300公里,為6073公里,質量也達到了地球的80%,所以從體積的角度來說,金星幾乎就是另外一個地球,而且金星和地球火星一樣,都處於宜居帶當中。


但金星的溫度太高了,高達400多度的高溫,人類不可能進行登陸,就連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都無法長時間在金星工作。

蘇聯曾經發射過一個叫金星4號的探測器,但還沒等到探測器著陸,就被金星表面的氣壓破壞了,而後各國都發射過一些金星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壽命都很短暫。

一些科學家們認為,如果人類要登陸金星,一定要改造金星的環境才可以辦到,但改造金星真的可行嗎,答案是很難。起碼人類目前辦不到。

金星最大的問題就是溫室效應,金星的大氣層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佔到了97%,如此之多的二氧化碳,讓整個星球的狀態,就如同人在蒸桑拿一般。

另外金星還沒有磁場,太陽風可以肆無忌憚的作用在金星的表面,所以改造金星的難度,比改造火星還要大。

與其費盡心思改造金星,不如改造難度更低的火星,火星的環境雖然也很差,但好歹能讓人類登陸,而且火星曾經可能存在過生命,這裡更適合人類生存,所以人類放棄金星也沒什麼好說的……


種植恆星


金星不僅離地球近,還有著與地球差不多的質量、大小和密度,幾個世紀以來金星曾一直被認為可能是另一個地球。因為離太陽近一點,可能有著芬芳宜人的夏威夷風情,不過天堂之門與地獄之門總是毗鄰,且完全相同。

西方第一個觀測金星的人是伽利略,金星由於裹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無論是伽利略還是早期的天文學家,都沒看出它有什麼具體特徵。不過它在夜空明亮地被我們稱為“啟明星”,說明金星大氣中有不少的水,才能反射如此明亮的陽光。這是早期天文學對金星最美麗的誤解。

後來隨著,光譜分析、射電天文學、空間探測器等一系列天文領域的發展,我們才逐漸對金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炙熱的金星,讓人絕望。

其實金星十分的熱,其高溫可以使岩石像布丁一樣流動,形成緩慢地軟化起伏的地勢。金星也有雄偉的高原,大約是青藏高原的兩倍,也有巨大的峽谷,以及像喜馬拉雅山一樣高聳的山脈,這一切都被深藏在悶熱的雲層之底。

根據射電天文學與空間探測器的測量,金星的表面溫度可達480℃,比最靠近水星的最高溫度還要高。表面的大氣壓是地球上的90多倍,與地球上1000米的深海處的壓力相當。探測器要想在金星上長期停留,必須有先進的製冷裝置,以及具備如深海潛艇一般堅固的身軀。

之所以我們現在知道金星的這些信息,全要歸功於科學家們曾經對金星的拜訪。至今也至少有10多艘蘇聯與美國的探測器進入過金星的大氣,甚至其中幾艘還在金星表面停留過1個小時。蘇聯的金星號探測系列8號到12號都登陸過金星,獲取了大量的金星數據。如果以通常的可見光波段來看,金星上裹著黯淡的黃色雲層,沒有任何明顯的特徵。然而如果在紫外線波段來觀察,金星大氣層是一個複雜的渦流天氣系統,風速可達100米每秒,約354公里每小時。

金星大氣中96%是二氧化碳,少量的氮氣、水蒸氣、氬氣、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氣體,而唯一的碳氫化合物含量低於千分之一。金星的雲團主要是濃縮的硫酸,以及少量的鹽酸和氫氟酸。本質上來說,金星就是一個由於失控的溫室效應,而形成的一個充滿腐蝕氣息的高溫硫酸地獄。

金星的溫室效應災難是全球性的,被太陽光不停加熱的地表輻射出的紅外線被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全部反射回來,來自太陽的能量無法釋放,越積越多,直到有少量紅外輻射能穿透金星厚實的大氣層,使金星達到能量的收支平衡。所以,與其說金星是被臨近太陽的高溫所炙烤,不如說它是被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給燜熟了。

金星總下著硫酸雨,卻沒有一滴硫酸液滴能降落到金星表面。硫酸在較低處受熱分解為二氧化硫和水,再上升受到紫外線的破壞又凝聚為硫酸,完成循環。這種詭異的大氣環流在金星上空70公里到45公里之間循環往復。

總之,金星就是一個“悶燒有毒”的地獄,完全不像西方描述的愛神那麼美麗。這個積存著大量無法釋放的紅外線輻射,瀰漫著詭異紅色輝光的世界,毫無燈紅酒綠的風情,只有令人窒息要命的絕望。這樣一個熱情索命,被誤解了的“愛神”,真要讓你流連忘返,那還真是“死了都要愛”。

原來火星才可能是未來的地球。

相比在金星登陸上的成功,蘇聯人一次都沒成功登陸過火星。1971年開始蘇聯登陸火星的任務幾乎都失敗了,結果都是探測器著陸後原因不明的神秘失蹤。事實上,這都是由於火星上難以預測的沙塵暴天氣,導致的結構。我們都知道探測器登陸星球有軟著陸與硬著陸之分,降落傘能幫助探測器在垂直方向上實現軟著陸,然而在140米每秒的風速下,水平方向的著陸速度足以扭斷探測器的脖子。

而後來,美國的海盜號吸取了蘇聯人的經驗教訓,通過軌道器實時觀察火星,調整預判著陸地,在星際空間旅行了1年半的時間,最終才讓著落器成功登陸火星。

至少第一眼看去,火星是個更宜人的世界,雖然溫度較低且大氣稀薄,但有著一些良性的氣體成分,不像金星那般“惡毒”。清澈的粉色天空,赤道地區溫和的午後,至少讓人類對它還有點談戀愛的感覺吧。

隨後對火星土壤的研究,還著實讓微生物學界小小興奮了一把,因為在實驗中發生了某種化學反應,這很像會呼吸的微生物消耗食物的新陳代謝。並在把地球上的空氣注入火星土壤後,也發生了具有類似微生物光合作用的化學反應。不過在現在看來,這些實驗的成功標準可能並不恰當,或許又是人類一廂情願的美好誤解。

至少實驗得出的一些光譜數據,用膠嶺石等黏土物質替代火星土壤一樣能得到。不管怎樣,自從人類通過探測器登上了火星後,關於未來的另一個行星家園,已不僅僅只是假象中的毫無根據。隨著對火星越來越深入的研究,不少學者認為只要讓火星擁有更多的大氣,所有的一些關於以人類認知判定的不適合生命出現的問題都可以解決。

有證據顯示火星曾擁有濃密的大氣。有人認為這些大氣不可能全部逸散了,可能與岩石以化學方式結合了起來,或藏在這顆紅色行星的某處,比如火星極冠的冰層下面。如果讓極冠蒸發,或許就能重新喚醒這顆行星。這些改造火星的種種猜想,都屬於“外星環境地球化”的一個巨大概念。

總結

相比於金星的絕望,火星還保留著一絲希望。無論最後結果如何,人類還是更願意往看得見未來的地方前行,是為了科學探索也罷,是為了信仰也好,火星顯然比金星可愛得多。

歡迎關注@想法捕手,讀科學,聊宇宙。

想法捕手


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主要的原因還是金星的環境太惡劣,相比之下,去火星的難度要小很多。

先來看一下火星,它是地球的行星鄰居之一,是太陽系內由裡向外的第四顆行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為5500萬公里,直徑6794公里,是地球直徑的一半多一點,質量約是地球的11%,表面重力是地球的40%。火星自轉週期為24小時37分,與地球相當;公轉週期687天,約為地球的2倍。


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空氣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以二氧化碳為主、氮、氬為主,還有少量的氧氣和水蒸氣。火星表面地形和地球一樣也非常複雜,分佈著高原、平原、山谷和眾多火山遺蹟,表面覆蓋著含鐵氧化物的大沙漠,還有褐色的礫石和凝固的熔岩,從星圖上能夠看出火星呈現暗紅色。

對比之下再看看金星。金星是地球的另外一個鄰居,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金地平均距離為4150萬平方公里,在地球夜晚上看金星,其亮度僅次於月亮,古人將其命名為“啟明星”。金星從形態上看與地球非常相似,比如金星的半徑6050公里,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2%,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金星自轉週期為243天,比公轉週期225天還要長。



金星表面環境的惡劣程度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溫度高。金星擁有濃密的大氣層,其中二氧化碳含量高達97%,溫室效應非常顯著,地表對太陽輻射的熱量積累效率很高,最高溫度能夠達到485度,最低溫也在450度以上。


二是大氣壓力很大。這個也是由金星濃密的大氣層所致,據測算,金星地表的大氣壓約為地球標準氣壓的90多倍。

三是大氣環境呈強酸性。金星的大氣層中,除二氧化碳以外,還含有硫氧化物氣體,在高溫高壓下,與少量的氧氣、水蒸氣等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硫酸,因此金星上經常下酸雨,有時會出現長時間的閃電。

四是基本沒有磁場。由於金星自轉速度非常慢,是太陽系8大行星中唯一基本沒有磁場的行星。沒有了磁場的保護,從太陽發出的大量高能粒子會直接進入金星大氣層,假如有探測器降落表面,也會直接受到強大的宇宙輻射侵蝕。

正因為以上4個方面的原因,使得金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人間煉獄”。在美蘇爭霸時期,前蘇聯曾先後14次向金星發射了探測器,前13次均失敗,最後一次也僅堅持了幾分鐘就報廢了。

相比之下,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並著陸的困難就小了很多,索傑納火星車、火星漫遊者、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和去年的洞察號都順利在火星著陸開展探測研究。NASA計劃明年發射火星漫遊車;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計劃,也將於 2020 年實施,通過發射探測器,實現火星環繞監測和著陸巡視,對火星開展綜合性勘察。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金星雖然近在家們,但是無奈它的脾氣實在太“暴躁”,是個“辣妹子”,人們想上去上不去。



由於金星大氣98%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且距離太陽比地球都近,所以它表面溫度可以達到500℃。人類上去基本上是被燒烤的命運,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烤熟了。另外,金星上還有巨大腐蝕性酸雨,上去就是被腐爛的命運。當然,金星還有巨大的壓力(90個大氣壓),直接就把人壓到地上起不來了。所以探測器登陸金星都困難,別再說載人登上去了。即本上登陸金星就是送死。



火星就不一樣了,沒有巨大的大氣壓,也沒有高溫,更沒有酸雨。所以人類登陸火星,除了距離遠點外其它的幾基本上就像登陸月球一樣簡單。而且科學家近期還發現了火星上有液態湖,地下冰等水資源。這些水的發現,會給人類以後殖民火星,建立火星基地一個良好的物質支持!



另外,金星距離太陽距離比地球還近,等未來太陽變成紅巨星,直接就把金星給“吃了”。所以說,以後火星作為人類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更合適。


科學探秘頻道


在人類還不能發射探測器的時候,科學家就發現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而且其質量與地球類似。而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53%,質量為地球的11%。但是對火星和金星的表面環境,地質地貌等情況一點也不瞭解。

金星

金星探測器

通過望遠鏡觀測的金星從結構上看,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有時也稱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而通過望遠鏡觀測火星後,推算火星在遠古時候應該和地球環境差不多。科學家們認為金星和火星上應該有生命存在。

直到1957年10月,前蘇聯宣佈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顆繞地球運行的人造衛星送入軌道後,人類就開始考慮去探索外太空。而火星運行軌道有時候會比金星離地球更近一些,基本上是不分主次,同時對這兩個行星進行探索。

1960年10月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火星號,但是未能到達火星軌道就摧毀了。1961年2月試驗發射了“金星1號”,併成功飛往金星。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前蘇聯和美國不斷對火星和金星發射探測器,由於航天技術不成熟,雖然大部分任務都失敗,但是還是有很多收穫。隨著1970年12月前蘇聯的“金星”7號登陸金星和美國於1976年7月登陸火星的“海盜”1號的陸續成功,逐漸撩開了金星和火星神秘的面紗。

金星濃厚的大氣中,二氧化碳佔97%以上。金星表面平均溫度高達470℃,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2倍。時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蝕性的酸雨,並經常出現持續的閃電和雷暴。屬於一個自然條件非常殘酷的行星。以人類現在的科技條件,不要說人類登陸探索,就是能夠登陸金星的探測器也不能長時間工作。

而火星的情況就比金星溫和的多了,雖然也是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但是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溫度從夏日白天的將近27度到冬季的負133度,表面平均溫度零下55℃。而且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乾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這對人類探索火星有很大幫助。

火星


火星車

因此在以後的探索中,重點偏移到探索火星上。這樣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使用,還可以及早建立火星基地進行研究。而金星不是放棄探索,只是根據情況進行飛越探索和軌道探索,隨後主要進行無人登陸探索。

火星基地設想圖

金星探測器設想圖


hnyfkj


說科學家(應該指的是行星探測器)總去火星不去金星?這應該指的是近幾十年來的情況,其實,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最早開始行星探測的時候,金星火星探測都很熱門,甚至最早的行星探測器去的是金星而不是火星!後來為什麼情況變了呢?讓我們細細道來。

金星不但是離我們最近的星,個頭也和地球最像,金星的直徑相當於地球直徑的95%左右,質量相當於地球質量的82%左右。金星是肉眼可見的最明亮的星星,從歷史文化上講,火星算什麼?金星才是和我們最親密的星星呢——想想《西遊記》裡的太白金星,你就知道了。


在太空探測器探測金星以前,有的天文學家認為金星的化學和物理狀況和地球類似,在金星上發現生命的可能性比火星還大。

早在1761年,在觀測金星凌日現象時,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推測金星有關濃厚的大氣層。有人因此想象,濃密的大氣層可以反射掉大量陽光,從而使金星表面不至於因為比地球離太陽更近而過於炎熱。

著名美國科幻作家佈雷德伯裡在1950年發表的科幻小說《不停息的雨》中,設想了金星上存在叢林和幾乎永不停息的雨。 阿西莫夫在 1954 年發表的《幸運之星與金星的海》,設想了覆蓋整個金星的海,以及豐富的水生動植物。

事實上,進入太空時代以來,人們對行星最早的探測,目標不是火星,而是金星。

從1961年起,美國與蘇聯開始競相往金星發射行星探測器。

蘇聯人先行一步。1961年2月12日,蘇聯發射了第一個金星探測器——“金星1號”。但在飛往金星的中途,無線電通信中斷了,雖然它在距金星10萬公里的地方掠過,但卻沒有辦法得到它的探測結果。

1962年8月27日,美國發射的“水手2號”探測器,是第一個成功探測金星的探測器。它於同年12月14日從距金星3500公里處飛過時,首次測量了金星大氣溫度,拍攝到了金星的照片。探測的結果令人失望——除了直接證實了金星的確存在濃厚的大氣層外,還表明金星表面有極高的溫度,這讓金星“宜居”的幻想破滅了。

"水手二號"

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的“金星4號”,進入金星大氣層並投下了著陸艙。雖然著陸艙外表包著一層很厚的耐高溫殼體,但由於金星大氣的壓力和溫度比預想的高得多,所以著陸艙降落到金星表面時還是損壞了,未能發回金星上探測到的情況。

“金星4號”著陸想象圖

蘇聯人沒有氣餒。1970年8月17日發射成功的“金星7號”,於同年12月15日實現在金星軟著陸,著陸艙測得金星表面的溫度為攝氏447度!氣壓為90個大氣壓!這是金星探測的一個重大成就。實測結果表明,金星厚厚的大氣壓,雖然也反射了太陽光,但更重要的是產生了強烈溫室效應,讓金星成了一個溫度極高的大燜鍋。

1978年5月20日和8月8日,美國先後發射成功“先驅者-金星1號”和“先驅者-2號"兩個金星探測器。探測結果發現,金星大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可見雲層由硫酸霧組成。因此,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對金星的太空探測是十分活躍的,一點也不次於火星。但探測的結果令人們大失所望,金星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甚至說是煉獄也一點不誇張。因此,人們更多的探測熱情就轉移到火星那裡去了。

當然,出於科學研究的目的,人們對金星的探測沒有停止也不會停止。1989年,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將一個名叫“麥哲倫號”的金星探測器攜帶升空,後來它順利進入金星軌道。 2005年,歐洲航天局的“金星快車”探測器搭乘俄羅斯“聯盟”運載火箭升空,飛向金星。這是歐航局第一次對金星探秘。2015年12月,日本“曉”號金星探測器也成功進入了金星軌道。這些探測都給人們發回了大量金星探測數據,使人類對金星的認識更加深入。不過,相對來說環境對人類更友好的星星,那還是火星吧,金星你太火爆,還是敬而遠之吧。

“麥哲倫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