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航空母舰(Aircraft Carrier)作为现代海军实力的象征,是一种以搭载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是当今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的作战武器之一。我们所知的航母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从最早的气球运载的木质船只发展到今天的核动力船只。它自从被发明以来,就已经帮助了海军将空中力量投射到更远的地方,而不必依赖当地基地来进行飞机的集结作战。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气球航母的黑白画)

气球航母是最早部署载人飞机的船只,主要用于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观测目的。1903年,随着固定翼飞机的出现,1910年,美国海军巡洋舰的甲板首次飞行。随后是水上飞机和水上飞机投标支援船,如英国皇家海军英格丁号。平顶船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批大型船队。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早期的经由货船改装的平顶船)

大多数早期的航空母舰都是由不同类型的船只组成的:货船、巡洋舰、战列巡洋舰或战列舰。20世纪20年代,一些海军开始订购和建造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这一演变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20年代中期航母建设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从而导致了现代航母的真正出现,如HSH(1922)、HMS(爱马仕)(1924)、BeaARN(1927)和列克星顿级航空母舰(1927)。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列克星顿号航母)

海军的专门设计,使得航母的性能更加优越,战斗力更加强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舰艇成为美国、英国和日本海军(即舰队航母)航母部队的骨干。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未建造完成的日本航母)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二战时期的航母舰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航空母舰的首次大规模使用,并进一步改进了其发射和回收周期,导致了一些设计变体。美国建造了小型护航航母,如“博格”号,作为为护航和两栖入侵提供空中支援的权宜之计。随后的轻型航空母舰,如美国独立号,代表了更大,更“军事化”版本的护航航母概念。虽然轻型航母通常搭载与护航航母相同大小的航空母舰,但由于它们是由在建巡洋舰改装而成,因此具有速度更快的优势。

百年航母—从“气球”航母到“福特级”核动力航母(Ⅰ)

(图:博格级别护航航空母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