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核潛艇核導彈,戰略轟炸機還必要嗎?

解強強


這個問題美國在上世紀60年代就開始問。

實際結果就是B1和B2在美國空軍中服役。

有些問題用嘴去爭是永遠不會有結論的,除非發生一次戰爭。

但是發展什麼樣的轟炸機是應該仔細研究的。就像國家軍事戰略要考慮地緣政治一樣,武器也要符合本國的情況。

平原地區的國家發展重型坦克,山區的國家發展重型坦克就沒有考慮國情。美國的M1坦克在波黑很多地方無法通行,因為橋樑不夠結實,支持不住60噸的重量。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哨兵小虎第522條回答。

核潛艇、核導彈雖然和戰略轟炸機一樣,都具備核威懾能力,但他們在核威懾和核作戰中發揮的作用不盡相同。

一、戰略轟炸機的核威懾。

戰略轟炸機在執行核威懾任務時,可以直接把轟炸機開到對方的領空外側進行威懾!這樣對對方心理、防空造成極大的威脅,對於達成威懾目的具有最明顯的效果。



因為戰略轟炸機不僅可以執行核任務,還可以執行常規轟炸任務,把飛機開到對方家門口,從國際法理和輿論上都能佔得住腳!

而核潛艇和核導彈則相對在這方面的威懾作用欠佳,核導彈只有發射才能顯示威力,核潛艇也只有浮出水面才能發揮其威懾的作用!


二、空中平臺有其獨特的優勢。

論時效性,戰略轟炸機可以在2~3個小時之內就顯示出強硬態勢,而核導彈和核潛艇則不具備快速的時效性。

論到達性,核潛艇和核導彈都不如空中平臺,可以不受地形的限制。核潛艇需要海洋、核導彈則需要公路和鐵路。

論準確性,空中平臺投放的核武器可以採用上空精準投放,也可以採用遠程精確打擊,但無論那種投放方式,其精準性都要高於核潛艇和核導彈。


(核導彈↑↑↑)

三、核威懾“三位一體”,不可或缺。

戰略轟炸機作為核威懾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和平時期發揮的作用比核潛艇、核導彈都更強,更具有針對性。可以說是核威懾最好的平臺。

現代戰爭早以進入“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時代了,如果發展不平衡、不均衡,勢必帶來諸多問題。這也是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一直潛心發展轟-20的主要原因。



(核潛艇↑↑↑)

最後,戰略轟炸機是大國地位的象徵,期待我們的轟-20早日問世。

(轟20想象圖↑↑↑)

題外話:我是哨兵小虎,謝謝你的閱讀。作為一個老兵自媒體也需要您的支持關注。多謝了!


哨兵小虎


戰略轟炸機,在天上飛,隨時隨地,威懾看得見,核潛艇成嗎?雖然都明白,有與沒有不一樣,但是不能浮出水面來,威懾是有,看不見。美國保留B-52,一再升級,B-52可把世界裹脅在它巨大的翅膀陰影下,這就是原因呀。有形的威懾有B-52,無聲刺客如B-2,頻頻出現在世界熱點和地區,B-52臨空,B-2執行隱身突防,前搭後合。隨著世界防空系統越來越先進,建成反隱身體系者畢竟只有一箇中國,美國的敵人,有形的與無形的,服氣的不服氣的,海了去,但大多數國家,是有壓倒性優勢的,所以美國轟炸機,發展了一代又一代,B-2不只黃金等身,要貴上好幾倍,仍自裝備了20多架,猶自未足,馬不停蹄打造高度隱身的B-21,美國的戰略轟炸機追求,要高過他國一代到兩代,B-2領先,B-21領先更多。

▲黑色星期X。B-29,“超級空中堡壘”,二戰威風無限,施蠻朝鮮,遭遇幾個黑色日子,一個星期四,1951年的4月12日,起飛的48架B-29,回去一半還不到,遭遇蘇聯空軍猛烈打擊;一個是在當年10月23日當天,又損失了一半。從此老實起來,不敢大模大樣白天出動,臨動轟炸,由於技術有限,白天效果要好一點,遭受打擊後,被迫在夜間出動,效果自然差不多。不過,在前沿,我志願軍對美軍飛機印象深刻,沒有制空權,任由其轟炸機施蠻。當無數大威力彈藥鋪天蓋地從天下傾瀉下來,地面倒處是火海。當年的英雄,劉玉堤老將軍暮年,臨終前傾盡全身力氣,寫下一行字,大大發展戰轟機,這玩意,有與沒有完全是兩個概念。

▲世上中美俄。當今之世只有這三個國家還發展轟炸機裝備,俄羅斯國力贏弱,毫不放棄,身為大國,他知道戰略遠轟的重要。中國的發展,因國力所困,長期升級一款老轟-6,仿自前蘇聯圖-16“獾”,航程短,載彈少,不過既然有了不放棄,換裝發動機,打造出一款轟-6K,名曰“戰神”,巡航四方,現在滿是精神,可帶大威力炸彈與導彈,這是戰鬥轟炸機,絕對幹不了的。現在我們技術進步了,當然不會滿足於此,定會發展遠轟,一款新型大轟,若隱若顯。人講,再遠也打不到大洋彼岸,是的,我們承認,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也不一定,美國發展X-37B,一小時打遍全球,我們也不得不防呢。話永遠沒有這麼絕對。

▲威懾看得見。最高明的軍事家,其設計,永遠是,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美國有穩固的不設防的邊防,無人能算計於他,就是明證吧。有人說航母無用,轟炸機無用,美軍就用得好,不惜重金打造,不能不說,其戰略用心也是蠻深的。在傾注重金髮展的同時,同時不停要忽悠,什麼航母無用論,轟炸機無用論,這都多少年了,極力在閹割他人戰略能力,自己一直在拼命發展,實事上已經與他國拉開了代差,這就是美國,專門有一群戰略設計之人。幾十年來風光得意,加得瑟,不謂無因,手中沒有一點大殺器,那是成就不了霸權的。我們發展,無非為能盡到更大的和平責任,我們有了,又會是另一番天地。


魂舞大漠


當然有必要並且很有用,但是對於使用國家的門檻提高了,現階段只有美俄擁有,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也就美俄中三國會繼續研製並持有,畢竟其他國家在現代已經很難獨立支撐一場中等規模的局部戰爭了。所以,不要想當然的把戰略轟炸機僅僅當做空基核武器投擲平臺,現在更多的是把這東西當做“空中炸彈推土機”和“防區外打擊武庫機”,其長航時戰場巡弋能力和載彈量是核潛艇和導彈比不了的,沒事兒打個局部戰爭,你總不能讓核導彈去洗地吧?

來吧,說說世界上除了戰略轟炸機以外,還有什麼武器能像上圖這樣玩?別說用核潛艇打核彈,那是要引起核戰麼?也別說用巡航導彈核潛艇打“戰斧”,俄亥俄級改的巡航導彈核潛艇是能裝154枚戰斧巡航導彈,但是要搞清楚巡航導彈是幹嘛的,這東西是拿來打高價值目標的,高價值重點目標打完了,你能用這東西洗地麼?要是拿巡航導彈去洗地,怕是美國也花不起那個錢,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蠢。你見過現代戰爭中,陸基洲際導彈和戰略核潛艇的潛射洲際導彈登過場麼?說白了,這兩樣就是個“鎮宅神器”,只能發揮戰略威懾作用,一般情況下用不上,等真用了,那也就是兩敗俱傷,世界“核平”的局面。

但是戰略轟炸機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就靈活使用性方面來講,核潛艇和洲際導彈根本比不了。如果要作為威懾力量存在,戰略轟炸機掛上核彈,擔當戰備值班任務,妥妥的空基核武器平臺,具備二次核反擊能力;如果要在常規戰爭中登場,那也沒問題,掛上航空炸彈,妥妥的炸彈卡車,地毯式轟炸又便宜又見效;如果說又要保證安全,又要精確打擊高價值目標,那更不是事兒了,裝上遠程空射巡航導彈,射完就走,沒毛病。這樣看,戰略轟炸機是不是很有存在的必要?至於英國這樣的國家為啥放棄,一是沒錢,二是在可預見的事件裡,他們都是綁定美國的,跟著美國去組隊打仗,大哥有了就等於人家有了。

總之,在科索沃、在伊拉克、在利比亞、在阿富汗、在敘利亞,你所能知道的幾場現代局部戰爭中,什麼B-2、B-1B、圖-160等等,幾種現存的戰略轟炸機都輪番登過場了,他們乾的活,洲際導彈、核潛艇和戰術轟炸機還真幹不了。下面,就來具體說說戰略轟炸機的優勢極其存在的必要性:

超級航程、全球打擊能力

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是美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而美國的前線軍事基地也並不是沒有國家可以威脅到。這時沒有前線幾機場或者前方機場不夠安全時,戰略轟炸機的遠程能力就體現出來了,從本土出發XX小時打遍全球,這種能力只有洲際導彈也能辦到,但是一來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全世界都緊盯著你,平常沒事兒試射一發都是國際大新聞,你未必敢經常用,一旦用了可能國際輿論都能把你“噴死”;二來洲際彈道導彈就太貴了,一次性的用一發少一發,你去數數美俄的核彈都是幾千枚,但是洲際導彈(指載具)才有多少,這東西不裝核彈頭吧,打擊效果實在太差效費比太低,裝上核彈頭吧,那就更不敢用了。

強大的載荷能力

一架B-2隱形轟炸機可以帶80枚500磅級別的炸彈,大一些的2000磅級炸彈可以帶16枚。一些特殊用途的超級炸彈,則只能用戰略轟炸機攜帶,比如說GUB-57大型精確制導鑽地炸彈,也被稱為“掩體/工事粉碎機”,一枚就重達13.6噸(對,你沒看錯就是13600公斤),可以擊穿60米厚5000PSI強化混凝土工事,這東西B-2轟炸機可以攜帶2枚。此外,戰略轟炸機的打擊效率也遠比攻擊機高的多,科索沃戰爭中,B-1B轟炸機的出動架次僅佔空軍總出動軍機架次的2%,但是投擲彈藥量卻佔到20%,基本上就是“以一當十”。

超長滯空能力、打擊靈活性

戰略轟炸機可以做到在戰區附近巡航候命,長達十幾個小時的巡邏滯空時間,讓其能夠“收到指令、隨時打擊”。並且一架轟炸機可以攜帶N種大小、型號、功能不同的炸彈,經過應對各種打擊任務。例如上圖,阿富汗戰爭當中,一名北方聯盟騎兵發現山區裡一個塔利班基地,立馬呼叫空中引導員發出空襲請求,在附近戰區空中值班的B-52轟炸機十幾分鍾內就飛來炸掉了這個基地。是的,你說長期潛伏海下的戰略核潛艇也能發洲際導彈打掉,這就爭起來沒意思了,且不說戰略核潛艇是你說呼叫就呼叫的麼,就算能聯繫上,一枚洲際導彈去打山溝裡一個小基地,那還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此外,關於隱身戰略轟炸機的突防能力、轟炸機改防區外武器投擲平臺等細節內容這裡就不說了,內容太多了。總之,只能說有志於做一個“不給列強當小弟”的有志氣、有能力的大國,戰略轟炸機是絕對必要的。


裝備空間


不得不承認,戰略核潛艇在核彈的三位一體中的地位是最高的,生存能力是最強的,對敵國的威脅也是最大的。如果爆發核戰,戰略核潛艇的生存能力能夠達到85%以上,不管是空基還是陸基的核彈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特別是陸基的洲際彈道導彈,在第一輪的核攻擊中生存概率只有可憐的15%~20%左右,而空基核彈的生存概率能夠達到50%,都遠遠小於核潛艇的生存能力,只要有1艘戰略核潛艇遊蕩在茫茫大海深處,就沒有人敢小瞧他的殺傷力,因為一艘核潛艇戰略值班時上面的核彈頭可是高達120~200多枚,毀天滅地的威力足以威懾世界任何國家,現在五常國家都在將核力量向海基傾斜。既然戰略核潛艇如此厲害,為何還要空基、陸基核彈幹嘛呢?生存力如此之弱,這不就是硬傷嗎?

先舉一個例子,記得美國總統奧巴馬還在位的時候,有一次發表國情諮文前的幾個小時,大概內容就是美國要重返東亞,大家都知道這句話是針對誰的。但是意外的卻冒出了一個俄羅斯,在奧巴馬發表國情諮文演講前,俄羅斯的2架圖95飛臨關島大約400公里距離,美國2架F15起飛攔截,這本來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對抗,但是突然圖95向F15露出了他的腹部,這次俄羅斯的戰略轟炸機可是給美國帶來了一個大禮物,那就是掛載在圖95熊腹部下的一枚核彈,之後俄羅斯轟炸機開始返航!

這就是戰略轟炸機的意義了,在和平時期向對手展示肌肉,這是戰略核潛艇和洲際彈道導彈根本無法做到的,比如美國的什麼言論、舉動損害到俄羅斯利益了,戰略轟炸機飛到阿拉斯加州、關島、甚至美國沿岸去兜兩圈,告訴美國人“你這個事情做得不地道,我不高興了”,當掛著核彈的戰略轟炸機飛過來的時候,告訴美國人“你這個事情惹我了,我真的生氣了”,戰略轟炸機的意義就是掛著核彈飛出去,但是還有收回來的空間。而戰略核潛艇你敢跑到對手沿岸去示威?洲際彈道導彈潑出去的水還能收回來?他們都做不到,只有戰略轟炸機能夠做到。即使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隨便放一個新聞“戰略轟炸機掛著核彈起飛消失”,這就夠對手和世界其他國家解讀半天了,所以說戰略轟炸機擁有著“潑出去的水,還能收得回來”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

而且戰略轟炸機不光可以執行核任務,在常規戰爭中他也能掛著常規精確制導炸彈、導彈登場,在冷戰結束後的幾次局部戰爭中,美國自己統計,其戰略轟炸機B52、B1、B2出動的架次僅僅佔到2%~5%,但是投下的精確制導武器卻高達20%~50%,這不單節約戰爭成本,而且一次轟炸的強度遠遠強於戰鬥機。那些號稱戰鬥卡車的F15E表面上能一次載重12噸,但是真正在戰場上亮相的時候一般一次只掛載2~4枚精確制導武器出去,其他還得掛自衛的AIM-120+AIM-9X的自衛武器,還不能掛太重影響航程和機動性,轟炸機的優勢一下子就體現了出來!

至於陸基核力量,他的優勢就是反應最快,特別是深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隨時處於發射狀態,一旦發現對方的洲際彈道導彈向自己飛來,這部分導彈也會立即發射,所以他的生存概率低就不是問題了,在還沒有被打擊之前就發射出去了,這也是第一波核反擊的主力。

而戰略核潛艇優勢最大,隱蔽性最強,缺點是隱藏在深海沒有信號,根本不知道外界發生的什麼,甚至可能核大戰都打了一天了,世界都生靈塗炭了,他還在海底悠哉悠哉的待著,根本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戰略核潛艇與外界保持的聯繫基本是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浮報平安並接受命令,如果被敵人的核潛艇咬住了,連保平安的時間的都沒有,甚至很可能就是快速上浮然後發射一個簡短的長波信號出去,證明自己還活著,然後又快速下潛隱蔽,所以說戰略核潛艇雖然厲害他也不是萬能的!

目前來說各國都在將自己的戰略核力量向海基傾斜,最典型的就是美國了,美國的陸基核力量民兵用了幾十年了,但是看來也就升升級,至於下一代都沒有考慮。而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核潛艇的實力不如美俄,因此非常注重陸基核力量!


狼煙火燎


陸基洲際導彈、戰略核潛艇與戰略轟炸機是核攻擊中三位一體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三者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

陸基核導彈和戰略核潛艇都極其強調隱蔽性,屬於“獨家密招”,一招而制勝的法寶,哪能輕易展露於對手!即使展露,也是遮遮掩掩!

而戰略轟炸機屬於公開威懾的“獨家絕招”,目的就公開的威懾、震懾,是可以主動出擊的空基戰略打擊力量,這種戰略威懾力量經常用於主動而公開顯示巨大力量,不戰而屈敵之兵!(美軍轟炸機經常在亞太地區和中東區域活動/俄羅斯轟炸機也經常繞飛歐洲及日本列島)





戰略轟炸機正在轉型成為‘行走的核威懾’。核導彈不能隨便發射嚇唬人,核潛艇更不可能隨便拋頭露面。但戰略轟炸機可隨時到公海空域耀武揚威!

具體說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就是公開的戰略威懾力。戰略轟炸機可以在熱點地區附近空域/敵對國家的周邊空域24小時不間斷地巡邏,進而影響熱點地區局勢或讓敵國屈服。在這點上,戰略轟炸機更像一枚發射升空的核導彈,可以想像一下:一枚SS-18在你頭上飛來飛去是什麼感覺!!!


第二是彈道導彈最大的意義不在戰爭中體現,而是在威懾而制止戰爭!

第三,戰略轟炸機使用更靈活、成本更低。彈道導彈一發射出去就射出去了,轟炸機只要還沒投彈就可以召回,並且可重複使用、長期服役!

綜上所述,戰略轟炸機有自己獨到的優勢與特性,並非其他所能完全替代!


逸民112



戰略轟炸,旨在摧毀一個國家發動戰爭能力的空中轟炸方法,通過打擊平民的士氣和瞄準敵人的基礎設施(如工廠、鐵路和煉油廠),這些設施對戰爭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至關重要。然而,戰略轟炸的一些定義也包括在作戰行動中支持地面部隊的作用。戰略轟炸是動員一個社會的全部資源來進行全面戰爭。


空中轟炸首先由意大利在奎利奧·杜赫特將軍的指揮下在意大利與奧斯曼帝國( 1911 - 12 )戰爭中實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最初被用於監視目的,但到了1915年,它們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進攻行動。在1915年1月至1918年5月期間,德國空軍使用飛艇和飛機中隊對英國進行了100多次戰略轟炸襲擊,導致1400多人死亡。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戰略轟炸的價值得到了承認。那段時間的技術發展,如更長的飛行時間和達到更高高度的能力,也使得戰略轟炸成為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所有國家的空軍都有隻攻擊軍事目標的政策。然而,納粹德國空軍1940年夏天開始對包括倫敦在內的英國城市進行空襲。因此,戰略轟炸成為軍事鬥爭的一個基本部分。戰略轟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破壞工業生產,也是為了打擊民眾的士氣。因此,平民成為許多轟炸任務的目標。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飛機被擊落,雙方開始採取夜襲政策,雖然不太準確,但對轟炸人員來說更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的戰略轟炸事件是1945年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美國已經利用常規轟炸摧毀了德國和日本的民用目標。然而,原子武器的使用對二戰後國際關係有著永久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備競賽從飛機轉移到其他工具運載核武器方面。國際關係的焦點轉移到旨在摧毀來襲核導彈的導彈和防禦系統上。然而,戰略轟炸機仍然是戰略“核三位一體”(傳統上由戰略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和潛射彈道導彈組成的核武庫)的三分之一。戰略轟炸機在緊張局勢加劇和潛在衝突的情況下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因為轟炸機可以返回,而導彈不行。此外,裝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導彈發射井是固定的,因此易受對方核武器的攻擊,而轟炸機是機動的,因此不那麼容易受到攻擊。



然而,戰略轟炸繼續在大國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轟炸行動的結果好壞參半。例如在越南戰爭,美空軍執行總統林登·約翰遜命令和無情的滾雷轟炸行動,最終被認為是無效的。此外,在美國播出的平民爆炸傷亡圖像也可能耗盡了民眾對戰爭努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波斯灣戰爭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與伊拉克展開了一場空中戰役,旨在為隨後的地面戰役鋪平道路。它的目標是機場、防空陣地、指揮控制中心和伊拉克運輸網絡的關鍵部分,主要使用精確制導武器,例如精確制導炸彈。1999年北約悍然轟炸南聯盟,也發生了對行動成功至關重要的轟炸。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的時候,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著名的說法是空襲會產生“震驚和敬畏”。空襲為地面進攻奠定了基礎,地面進攻導致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在戰爭開始大約三週後被佔領。


戰略轟炸機具有使用靈活性,可用於常規和核戰爭的能力是戰略核潛艇不具備的,戰略轟炸機生存性也不弱,所以裝備戰略轟炸機是必要的。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核潛艇更多的是震懾作用,戰略性武器。當然也有例外,例如美國的俄亥俄本來是戰略核潛艇能夠攜帶24枚三叉戟II洲際導彈。其中美國人對其中的8艘進行常規化改造,將24個三叉戟II的發射管中的22個改成戰斧導彈發射管,戰斧不過是533毫米的直徑,而三叉戟II有2.1米的直徑,因此改裝後一個發射管可以攜帶7枚戰斧導彈,因此一共可以攜帶154枚戰斧導彈。在常規作戰中還是具備很強的打擊能力的。但前提是核潛艇能像美國一樣有足夠的數量,能夠滿足戰略值班以後還有富餘。否則就像其他國家一樣,數量就只能進行巡航值班了。

戰略轟炸機,實際上並不是單純的只是核武器的主要運載工具和構成核三位一體的一極之一。它同樣能夠攜帶常規武器!而且它依賴長航程,大載重的特點對地面目標發動打擊時一樣具有非常高的效費比!也因為長航程,可以不需要前線基地,就能夠進行遠距離,大範圍打擊,這是核潛艇所無法具備的能力。

當然,現在戰爭中的轟炸機的作戰模式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單純臨空轟炸了,已經具備對地,對海,甚至對空的作戰能力!

如果敵方防空能力薄弱,轟炸機可以在足夠安全的距離上發射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甚至對地攻擊導彈進行精確打擊!

如果敵方防空能力比較強,現代轟炸機也攜帶巡航導彈進行空基發射!可以飛到敵人的防空範圍外發射巡航導彈。

所以實際上,戰略轟炸機在己方保有優勢的戰爭中作用還是很大的,而且極具效費比。當然未來更多的像B2這種戰場生存力極強的轟炸機還會一直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像B52,圖95這種常規佈局,速度也比較慢的轟炸機將會慢慢退出我們的視線!





後會無期的故人


有啊

核潛艇存在的意義是屬於隱蔽,由於它在大洋中活動而且有厚厚的水層保護,由於目前的技術原因人類對海底的探測能力其實很低,所以這就導致了核潛艇的大量存在,由於水中高頻率電磁波很難穿透所以也造成了核潛艇通訊的困難,所以核潛艇通常適合二次核打擊或者單獨進行打擊任務。

而戰略轟炸機屬於一種明面上可見的威懾,它擁有的大航程和高載彈量都讓轟炸機的威懾大大增加,並且由於戰備狀態下的戰略轟炸機具備反應速度快,運行起來快速靈活也不容易被敵方發現,它總是利用超遠程核巡航導彈在數千公里外對你發起進攻。

所以就二者的任務來說,戰略轟炸機一般執行明面上的威懾作用而且由於它具備核常兼備能力,所以就用途來說比彈道導彈核潛艇用途更廣闊,所以戰略轟炸機不光屬於一種威懾性力量也可以執行常規戰術打擊,例如俄羅斯圖160發射口徑巡航導彈攻擊恐怖分子,而戰略核潛艇總不能拿核導彈來打恐怖分子吧?


李曉偉


三位一體核打擊,確保百分百讓對手吃夠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