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買房的房奴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愛搭積木的思想家


十年前,我在一家媒體經常寫評論評價房價的問題,那時候,最盛行的一個話題就是強調房奴的健康,磨滅了年輕人的奮鬥精神。同時還有各種批判任志強的主題,比如丈母孃論等等,因為那個時候任志強經常是在強調房價還是會漲的,不買房就虧了。

然後很多人把他視為仇敵一般的去憎恨,認為他是可惡的房地產商代言人,甚至認為房價都是他推高的。

但那個時候,我確實跟同事有交流過,我認為中國的房價,至少增長個十年是沒有問題的,那時候其實剛好是08-09年的時候現在回頭來看,這個想法是很準確的,剛好十年後的2018年。房價到了一個巔峰,然後到了關鍵的轉折點,開始有所下調了。

不過那個時候我雖然理論一套一套的,行動上卻遲緩的很。記得剛到北京不久,那個時候燕郊的房價才5000多,我的一個朋友建議我和他買到一起。但是我那時候被一個段子給誤導的,段子說:好不容易奮鬥好幾年,在北京買了一個新房,結果一進房子,收到了“河北移動歡迎您”的短信。

大家把這個認為是北漂的一個笑話。我那時候不買燕郊的房子,也是認為我自己根本不可能住到那個地方。但是我卻忽視了,房子不一定都是可以用來住的,還是有增值保值的功能。

那時候我手裡揣著幾十萬的錢,就是經常被別人借走,到幾年後還是五六十萬。但是如果當初我買了燕郊的房子的話,至少能漲到200萬。這就是眼界的問題,沒有決心去當房奴,這也是我人生一個失敗的地方。

那相反的例子就是,我老婆也在08-09年時候,因為厭煩了租房不斷搬家,所以北京四環五環中間買了一套五六十萬的二居。當時也覺得壓力很大,貸了好幾年的款,每個月還兩三千。現在看來可能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但是當時還是一個不小的月供壓力。

然後十年過去了,當初五六十萬的房子已經變成四五百萬,增長得快八九倍了。所以,這就是房奴和非房奴的人生差別。當然,這裡絕對沒有鼓勵大家炒房或者超出能力外去買房,只是客觀敘述了我們兩個人的完全不同的十年房路,以及由此導致的結果差異。


水禾田


在北京,我認識的,十年前以及十幾年前咬牙買房的,有的賺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後來換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則搬到了近郊的別墅。

與廣大地方房地產市場可能還需要“去庫存”不同,一線城市的房價這些年來就沒有降過,房子雖然是一次購買長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舊,特別是北京這十年變化非常快,房子的漲幅也很大,所以,除了離開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為種種因緣買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會抵消在北京換房的過程中了。

且聽我細細道來,這段血淚斑斑、啼笑皆非的歷史裡,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還在北京上碩士,同學裡就有一個福建同學,一個浙江同學在海淀區買了房子。

諸位,那時候北京的房子還不怎麼限購,只要有北京戶口就能買,學校的集體戶口也可以買。所以,我的同學就有買的。

我當時還特別納悶,問過上面兩位女同學:你們將來畢業,能留在北京嗎?萬一留不下,房子怎麼辦?

兩位同學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來也沒想留北京啊,生活質量這麼差,到時候畢業回老家之前,把房子賣了,這是投資啊。

後來,我們畢業了,但我的同學並沒有把房子賣掉,他們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陸續賣掉,都是幾倍的投資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報實習,在經濟新聞中心,跑房地產新聞。我每天不是去房地產公司打聽消息,就是去樓盤採訪購房者,有時還會去政府機關調查官方口徑。

熟悉那段時間歷史的人一定記得,在奧運會前後,中國關於房地產出了很多政策,什麼“房八條”、“房十條”、“房二十條”之類,出臺的政策越多,房價漲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這一點誰也看不準。

我所在的報紙不僅是官方機關報,而且有很多老記者,那段時間,老記者們最愛說的就是:別看現在(2006年),南三環的房價已經每平方米過萬了,但這都是奧運會帶來的漲價預期。只要奧運會結束,房價一定會跌。

諸位,這些都是在樓市裡摸爬滾打十幾年,並且掌握了一些所謂內幕信息的媒體老人,尚且有這種觀點,就不必說普通老百姓了。誰也沒法預測未來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買房子的時候,已經2010年了。

我剛剛博士畢業,在博士期間專心讀書,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等到畢業後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漲了一輪。五環外的房子都要2萬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環外的新房才1萬。

我打算買房,然後我身邊的朋友說什麼的都有:

有的說,房子漲得太離譜了,以後不大可能會漲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說,趕緊買,再不買,連末班車都搭不上了;

有的說,房子是什麼?人類為什麼要被房子壓死!

……

我無所適從,只好“聽從內心”,我的內心告訴我,不是為了買房,而是人生到了該買的時候,就買嘛。

我就在東五環外買了。

當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幾年,房子漲了七成的價格。

而我恰恰因為要換房,於是就賣了,結果,這些漲幅全部都搭進新房去了。

還是房奴。

所以啊,我覺得,誰也沒有前後眼,早買的也未必就輕鬆。


danyboy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我記得那個時候房價不算太高,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城市,在1萬之內也有很多選擇,而在我所居住的這個二三線省會城市,十年前的房價大概在每平米三四千左右。按說十年前買房的人,現在應該過得很好,但事實上則未必。

我認識一個在15年前就買了房的人,他一開始買房的時候,也是咬著牙下了決心的。但很快他就發現做了一件很聰明的事,買房的獲利比他做生意都多,於是之後的若干年,他手裡有點錢,就覺得應該去買房,如果在其他事情上花了錢,他心裡都會很不安,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個億,即使現在有了幾套房,心裡還是有恐慌感。

聽上去好像貪得無厭,但想想人活世間,誰不逐利,他做生意更是為了逐利,若千辛萬苦地跟人談生意,風裡來雨裡去,還不如買房賺得多,他自然會把更多的精力與資金投在買房上。

不斷上漲的房價,把每一個階層都裹挾在其中,剛需固然憂心忡忡,獲利者也並不能夠放鬆地享受生活,這個社會的很多創造力與活力,都扼殺在這種恐慌中了,它造成的隱形傷害,也許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大。


閆紅說


座標上海,和老公都是外地的,2004年來上海讀大學,2008年金融危機,知道是買房的好時機,剛畢業手裡沒錢,家裡都沒條件支持,全靠自己。說到買房,一個失敗的經歷一個成功的經歷。2010年存了十萬塊錢,上海那時候漲了點,感覺買不起,其實是太年輕,沒考慮周全,浦東南匯附近都夠首付的。後來鬼使神差跑到無錫去買了套兩居室,就覺得不管怎麼樣上海沒房,無錫有一套房,首付13萬,單價6500,總價48萬。放手裡一直沒漲。2013年在上海周浦首付80萬,總價170萬買了個兩居室。2015年感覺兩套房有壓力,在那輪大漲前把無錫房子賣掉了,賣52萬,等於是虧本賣,因為還有五六萬的利息。賣掉立馬就翻倍,現在價值一百萬,這是讓我耿耿於懷的一件很失敗的事。好在上海房子現在價值五百萬,也算是一點安慰。不過外地沒戶口,只能買一套,以後是不是得和兒子一起住???


Chzjn


這題特別適合我,因為我家是個反例。

十多年前,家父攢了第一筆錢。當時他召開了一次家庭會議,會議議程是決定我家第一次大額投資應該如何選擇。

當時有三個選項,按揭咬牙買幾套房子慢慢還,買點黃金,買點股票。

最後我爸選擇了一半買點黃金,一半去炒股。

最後他辛苦攢的這些錢,只剩下買黃金的那點還保值了。當然也只是保值了。

炒股的那些錢,經歷了兩次大股災,都交了智商稅。

我也錯失了成為一個富二代的機會,現在還在加班。

嗯,故事就是這樣。


景明子


我也來回答一下吧,不過我是在五年前也就是2012年,在成都,父母給了我27萬讓我去給個首付,當時拿著這筆錢直接走到了奧迪銷售店門口,對,你沒看錯,就是走到奧迪銷售店準備著他們直接按揭一輛奧迪A4,但是就在門口我猶豫了,我覺得我還是應該去按揭一套房子,自己有房子不用再租房子到處搬家才是最舒服的,於是乎我又停下腳步,在成都東二環邊按揭了一套萬科的精裝房,總價74萬,當時每月房貸3300元,在2014房貸全部還完,2015年買了一輛大眾轎車,如今成家立業,兒女雙全,成都房子漲價到185萬,現在我們一家手裡又有30萬存款,我也在勸他們繼續在川東我們老家達州這邊再一次投資一個小戶型,就放那裡不租不住,坐等升值漲價再賣掉。現在回想起來,的確,我們這種沒有經濟背景,沒有權利背景的平民百姓,只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跟上市場一波流的節奏,才能錢掙錢,越來越輕鬆,那麼什麼才能讓我們這種平民百姓輕鬆的投資掙錢呢,房地產,從沒讓我失望過!


皇冠152129470


這裡可以分享一下我和我朋友的一些經歷,總的來說現在日子肯定是越過越好了,資產也在正常的增值。

真實故事一

先說說我的一個朋友,他的父母屬於比較會“折騰”的人,早早就把公積金全部壓在了買房上,換了很多次住房。雖然他父母的收入挺高的,按照現在的話來說也算中產了吧,不過由於大量的貸款壓力,據他回憶在上學的時候家裡的生活特別拮据,屬於去菜場買菜都要精打細算記賬的那種。

不過正因為多年的咬牙堅持,現在他家在河西(南京)已經擁有三套面積大於150平的住房了,由於這裡二手房房價倒掛嚴重,前兩年我幫他算過一次如果賣二手,三套房至少值2200萬!(貸款基本還完)

現在更是誇張,這裡的新房被限價在了4萬多一平,然而幾乎只有很少的人能買到,買到的一瞬間資產就增值幾百萬!

不過他家去年又有換房的打算,原本的房子賣掉又不打算全拿出來抵房款,準備投資一部分,這下等於又背上不少貸款了,據說一個月的貸款要還3萬多,我覺得這就有點累了,其實如果不進行這次換房,不過分想著資產增值,他們的生活質量絕對是可以相當高的。

真實故事二

好了,再來說說我,我家就屬於對換房不敏感的,現在也一直住著市區老破小的房子,雖然單價也不低,但由於面積太小,所以總價還是很低。所以也就一直沒有貸款,家裡的日子也算過得舒心,也一直期望房價會下降。

但直到前兩年,終於意識到這樣下去不行,然後再加上當時江北新區剛剛成立,幾乎有完全的把握未來可以增值,所以就在一個較偏的地方貸款買了一套商品房,過起了還貸的日子。

好在算是抓住了時機吧,目前那套房子總價已經翻了一倍,如果現在再買肯定就交不起首付了,再加上城裡兩套老破小,雖不能跟其他有投資意識的土著比,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總結

所以最後我想說的是,能有咬牙成為“房奴”的人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雖然現在苦,但十年後首先因為物價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房貸佔你收入的比例會越來越少,之前我有個朋友是05年咬牙買房的,當時工資才1、2千,房貸就要8000,但現在再看這個房貸,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只要熬過了10年一切都會很輕鬆(前提是你沒有其他貸款),其次你買了房意味著你可以獲得很多,包括孩子上學、資產增值等等,只要不是大富大貴,基本不可能等到“富餘買房”的時候,都會有所犧牲的!


鯨車評


舉個例子,我的師兄,10年前一直慫恿我們刷信用卡付首付買房,我們學校在武漢,光谷附近,那時候那周邊房價大概五六千,對我們大學生來說還是很高的。

所以大家也都沒把他說的話當回事。但也就是那個年代:淘寶興起、信用卡開始流行,記憶中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隔三岔五宿舍就會有一些陌生的訪客敲門推銷信用卡,憑藉一張身份證和學生證,填幾張表單即可辦理。填完後還會有禮物。

不過他自己居然真的在畢業後不久就買了兩套,分別刷了三張信用卡,首付才幾萬,月供兩套加起來4000不到。

對了,那時還沒有限購一說,調控基本沒有。首付也低得可憐,總之就是一句話:有錢隨便買!這幾年,武漢的發展節奏和中國所有一二線城市的節奏保持高度一致。

地鐵修了一條又一條,房價翻了幾個倍。作為一枚自身草根,如果當時他買有買,可能現在也買不起了。

而如今,當初的貧困青年:我的師兄,如今已經身價幾百萬。4000元的房貸對他而言也越來越輕鬆,畢竟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工資在不斷上漲。


槓桿遊戲


真人真事:

一個朋友,他老婆家原本有一套老宅(很大的),城區規劃要拆遷,原本朋友岳父準備姐弟三個一人一套自己再留一套(都是拆遷安置房),總拆遷額度不夠要添錢,他岳父一氣,乾脆一套安置房都不要,拿了兩份宅基地帶十幾萬,其中一份宅基地靠路邊自留(當時那條路是縣道,冷清的很,後來被蓋成兩層的門面加住宅),一份讓給我朋友了。

過了大概四五年吧,拆遷又規劃到他們那兒,朋友拆了三套房,他岳父拆了六套!六套!六套!

朋友賣了一套,自住一套,還有一套可能出租了。

他岳父呢?尼瑪房租一個月就一萬多!

這幾年房價大漲,資產價值起碼千萬了!

這就是房子的威力!

有人說,尼瑪你回答的驢唇不對馬嘴啊?

呵呵😊,十幾年前咬牙切齒砸鍋賣鐵湊首付,背個十幾年的債做房奴,現在呢?當初一個月千八百月供算很多了,對現在的收入水平來說,大部分人都不在乎了吧?

那房屋的價值呢?都翻了幾倍了吧!

房市不崩,起碼近十年崩的可能不大,那做房奴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吧?


玄元乾


分享下我老公買房經歷,房子是他在08年買的,他當時剛好工作第二年,單位有集資買房,房價在6000不到一點,比市場均價還貴一點點,位置在鳥不拉屎的地方,他沒錢就不想買,他的姑父做小生意認識的人多,就堅持讓他買房,說房價絕對會漲,那個地方以後有發展的,然後就一起湊錢,首付的20萬的錢家裡給了1-2萬,他自己的工資裡面攢了幾萬,然後高利貸借了10萬,原本婆婆答應給

5萬,但是老公的姐姐姐夫做生意,是我公公借的高利貸買的機器設備,利息我公公先還,中間不知道什麼地方出差錯,原先說的利息要還給公公的。當他老公問家裡拿那5萬的時候他姐只給了2萬,而且在他姐夫家那邊傳來很難聽的話說弟弟買房還要姐姐家貼錢的,他姐還回來孃家哭啊鬧的說她們也沒錢,生意不好做之類的,老公很硬氣,錢全部退回自己想辦法湊足首付,當時還因為資歷太低,選房的時候120平的戶型好的選沒了,剩下的都是大戶型,狠狠牙選了136平的,然後將近6-7年還完所有的高利貸,現在房價2.8萬,旁邊建了銀泰城,通了地鐵,是當地的休閒消費中心,生活很方便。房子就像一張高鐵票買到的人搭載上了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快車。這不是我老公當年買房能夠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