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何以叫“荔灣”?

荔灣何以叫“荔灣”?

荔灣,水靈靈,溼漉漉

一個“”字

已認定了這方土地是親水的

然則,荔灣何以叫“荔灣”?

今天咱們就從溯源荔枝灣開始說起……

荔湾何以叫“荔湾”?

(圖據羊城派)

荔灣作為地名的最早出現,是在1950年6月。當時的逢源區和黃沙區合併,因所在地在古時候叫做荔枝灣,而取名荔灣區。1952年9月,荔灣、長壽、西村三區又合併為西區。到了1960年8月,原廣州市西區更名,因轄下有個荔灣區而沿用此名。“荔灣”之名,自此之後不再變化,不同之處,是轄區面積多有調整。2002年1月,原屬白雲區的部分區域劃入荔灣區。2005年9月,原芳村區併入荔灣區,荔灣區的區域範圍於是不斷加大,全區面積現在是59.1平方公里。

荔枝灣這個地名,出現得很早,可一直追溯到2000多年前。公元前204年,被譽為“南下幹部第一人”的趙佗,在原秦朝南海郡的基礎上建立了南越國。公元前196年,漢朝中央政府希望理順與地方政府間的關係,派使臣陸賈南下“講數”,最早的落腳地就在荔枝灣。這也是最早見諸史書的荔灣地區。

荔湾何以叫“荔湾”?

清代學者屈大均撰寫《廣東新語》,記錄了陸賈初來情境:“陸賈初至南越,築城番禺西滸以待佗,名曰陸賈城,其遺址在西郊十里,地名西場”,“有荔枝灣、花塢、藕塘之饒,蓋陸賈之所經營也。”

荔枝灣也分古今版本?

荔湾何以叫“荔湾”?

珠江水上人家

荔枝灣,其實有古、今兩個版本。

古荔枝灣

,即《廣東新語》所記,陸賈築泥城所在,位置在今天的西場。

後來的荔枝灣,東接古流花湧北端的荔溪東約,西至現在荔灣湖公園西邊的“紅荔灣頭第一村”一帶,亦“荔灣區(1950年版)”所轄地塊。

遊人如今見到的“揭蓋復湧”後的荔枝灣,在陸賈來的那個年代,基本還是一片澤國。據考證,從荔溪東、西、南約三條古村的地貌去看,整個窪地,呈一片開朗沼澤地地形。至唐代時,流淌的珠江水在這裡沖積出了一些陸地,由於地勢低平,河涌縱橫,低窪處往往積水為湖泊,遷移這裡的住民便利用優越的自然條件,築基開塘,基堤種植上荔枝、龍眼等果樹。

荔湾何以叫“荔湾”?

(圖據羊城派)

荔灣是有荔枝的灣?

顧名思義,荔枝灣是個有荔枝也有灣的地方。唐嶺南節度使鄭從讜在此專門建了個種荔枝、吃荔枝的私家會所,名字就叫荔園。

“荔枝灣”見名於兩千多年前的南越國,真正成名並且大紅大紫,卻是在進入五代十國之後。當然了,這時所說的荔枝灣,與屈大均寫到的與“陸賈城”有關的荔枝灣,地理位置上已分屬兩個不同概念。

荔湾何以叫“荔湾”?

新荔枝灣湧文塔

整個荔枝灣的水質,後來發生了較大改變。山洪和水潮的突襲,偶爾也會使地勢低窪的這裡形成水浸。由城市化所帶來的居住人口的劇增,亦使河涌原有的自然美適應不了變化。水質變壞,便會影響土壤,那水土環境漸漸不太適宜荔枝生長,這也是荔枝灣今已難見荔枝的根本原因。

荔灣湖、荔枝灣,且看荔灣風華

荔枝灣從歷史上一路走來,過程很複雜,經歷很坎坷。隨時間的流逝,後人找不著“荔枝灣”了,怎麼辦?讓她只揹負一個空名,顯然是對歷史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荔湾何以叫“荔湾”?

1958年4月4日,開挖荔灣湖動工儀式

1958年4月,時任廣州市市長的朱光在泮塘主持了一個隆重的挖湖儀式。歷時一年零兩月,靠著鋤頭、鐵鍬、籮筐、擔挑這些原始工具,廣州人完成了31萬立方的土方工程,挖成了水面面積達17.2萬平方米的荔灣湖。一個綠蔭掩映的親水實景,使這方土地得以與“灣”相隨。

荔湾何以叫“荔湾”?

1958年4月4日,時任廣州市市長朱光在荔灣湖公園破土動工典禮上,開挖荔灣湖第一剷土

2010年,趁“亞運機遇”,又“揭蓋復湧”,但求荔枝灣循歷史原貌部分“復活”起來。已經完工的荔枝灣一、二期工程,荔灣湧及其主要上源的西關湧河涌作為古已有之的天然河涌,共長1603米的湧流不僅連接到珠江口,還打通了荔灣湖公園內四個湖泊。

荔湾何以叫“荔湾”?

荔灣湖

此外,建起的整個荔枝灣文化休閒區,東起泮塘路—龍津西路,西至黃沙大道,北起中山八路,南至多寶路,總用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

如今的荔枝灣,荔枝樹在不在並不要緊。關鍵是,荔枝灣水多年流淌,流出了一種最廣州、最本土的荔灣風華。坊間傳唱的一首西關童謠,記錄了這個“荔”字的曾經擁有:

“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

荔湾何以叫“荔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