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在70多年前,美英充當了一把“無良的奸商”,把大批的“坑爹”的坦克送到了蘇聯的手裡,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盤點一番吧。

M3“李”中型坦克

美軍在二戰早期非常缺乏可用的坦克,因此美軍極為需要開發及製造新型坦克以提升軍力。於是,在1940年7月開展了新型中型坦克的開發,此坦克參考了技術成熟的M2中型坦克,使用部份與其類此或相同的結構和零部件,例如可靠的垂直渦形彈簧懸掛系統,並加厚了裝甲。

M3 中型坦克正面裝甲有50毫米,與M2中型坦克一樣,採用萊特公司的汽油引擎,安裝於車身後方,動力經傳動軸接駁至車身前方駕駛席的變速箱。一門75毫米M2坦克炮安裝在寬大車身的右方,由一名炮手及一名裝填手操作。駕駛席的左邊安裝兩挺固定機槍。在駕駛席之後,安有一雙人炮塔。車長及一名炮手負責使用炮塔內的一門由37mm M3反坦克炮衍生出的M5或M6坦克炮,及一挺同軸機槍。車長擁有一個帶機槍的指揮圓頂用於觀察。由於車內武器眾多,所以乘員足足有7人,比各國同期坦克要多。

1942年下半年,M3 中型坦克通過走海路從海路運到蘇聯西北的摩爾曼斯克港,或者走陸路從伊朗轉運過來,最終進入蘇聯共有1386輛。這些M3 中型坦克中總共包括兩種型號,分別是汽油發動機的M3A3型和柴油發動機的M3A5型。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攝於庫爾斯克戰役期間被擊毀的同一輛M3“李”。而該次戰役也是蘇軍在東線中投入M3最多的一次戰役蘇聯人拿到了M3之後就將它投入了戰場,但是使用了沒有多久就將這批坦克轉入二線部隊了。這是為什麼呢?M3李總共有兩種火炮,這就導致它的車組成員達到了驚人的7個人!車體大小和M4謝爾曼大體一致,卻比後者多出兩個人,(看過《狂怒》的讀者其實都見識過謝爾曼的內部空間,不算擁擠,但也不能說空間非常充裕)這就導致M3的內部空間極其擁擠。另外M3的車體太高,其實謝爾曼也存在類似問題,這就導致其對俄羅斯的道路環境適應性很差。而且它的發動機功率過低,相比T-34/76發動機的 450 馬力,只有340馬力。再有就是美國坦克的發動機需要用高標號的汽油,而蘇聯自己產的汽油因為加工設備缺乏問題,質量都非常差,這樣劣質的汽油給M3使用的後果就是發動機沒有用多久就報廢了。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蘇軍在用M3中型坦克訓練士兵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一輛M3“李”中型坦克和一輛M3斯圖亞特在斯大林格勒附近聯合作戰,搭載步兵在使用衝鋒槍其最大的缺點是美國坦克的掛膠履帶。在戰鬥中,橡膠遇火燃燒,造成履帶無法運轉,最終使整個坦克癱瘓,成為敵人的靶子。因此,蘇聯坦克兵戲稱它為“七兄弟之墓”(總共有7名車組成員)。第134坦克團指揮官的戰鬥報告是個例子:“那些美國坦克在沙土中的機動性很糟,它們的履帶常常脫落,造成行駛緩慢。由於75mm炮不是裝在炮塔裡,而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必須把車體一會兒朝左轉,一會兒朝右轉。這使得它很快就陷入了沙地裡......”

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以美國南北戰爭時的南方騎兵將軍斯圖亞特的名字命名。戰鬥全重12.5噸,裝甲厚度為25—44毫米,配備37毫米火炮1 門,機槍3挺,最大時速58公里,最大行程312 公里,乘員4 人,三挺M1919A4機槍:一挺與主炮同軸,一挺在炮塔頂端,一挺在副駕駛座前方.。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一群美製坦克支援蘇聯步兵進攻,一個衝鋒槍手趴在M3A1坦克上射擊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蘇聯人使用M3坦克附帶的湯普森,勃朗寧機槍對空射擊二戰中,蘇聯根據《租借法案》共獲得了1232輛該型坦克,其中1942年977輛,1943年255輛。1942年1月,首批46輛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抵達蘇聯,最後一批16艘於1943年4月抵達。

蘇聯軍隊得到這種輕型坦克之後,理應在戰場上發揮它出色的駕駛性能,以及超過蘇聯輕型坦克的性能,然而,蘇聯人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後直呼坑爹,首先是它配備的星型發動機,只能使用高辛烷值航空汽油,這在當時的蘇聯難以滿足。其次它的37mm炮最初只配備穿甲彈,因此無法與敵方步兵和反坦克炮進行作戰。第三該坦克的外形過於高大,裝甲薄弱,無法適應殘酷的東線血戰。雖然美國坦克的質量相較於蘇聯坦克要好得多,但是對於文化水平較低的蘇聯坦克兵來說,這種坦克過於複雜了,蘇聯坦克兵難以掌握使用此種坦克。

“瓦倫丁”步兵坦克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二戰英國瓦倫丁步兵坦克是一種輕型坦克,其特點是裝甲防護較好,但行駛速度較慢,主要用於協同步兵作戰。到1944年初停產時,共生產了各種型號的Valentine坦克8275輛,其中加拿大生產了1420輛。1941年10月11日,首批瓦倫丁坦克抵達蘇聯,並首次在莫斯科戰役中投入戰鬥。在使用過程中,蘇軍坦克兵發現瓦倫丁坦克存在許多缺陷。首先履帶銷很容易斷裂,試驗顯示,由於英國製造企業加工過度,導致銷釘損壞,經常導致行駛過程中履帶的斷裂。在冬季作戰時,履帶容易打滑,因為上面充滿了壓碎的冰雪,失去了摩擦力。炮塔頂部和車身上有開口,因此對燃燒瓶沒有防護,油箱的裝甲也非常薄弱。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成排來自英國的“瓦倫丁”步兵坦克,裝備的是2磅炮最嚴重的問題是武器。英國坦克上的2磅炮是沒有高爆榴彈的,因為當時英國專家們認為機槍就足夠對付步兵,主炮是用來打坦克的。不僅沒有高爆榴彈,連穿甲爆炸兩用彈都沒有。沒有榴彈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連炮都沒有!首批抵達蘇聯的瓦倫丁坦克上,布倫機槍和湯姆森衝鋒槍不見蹤影,還有幾輛坦克沒有安裝主炮。另外備用的炮管也沒有,每輛坦克只有5、6發炮彈,一旦彈藥用光或者炮管損壞,坦克就失去戰鬥力。

這可真是為難蘇聯人了,不得已,蘇軍決定動用自己本就數量是赤字的反坦克炮,來為瓦倫丁坦克換裝蘇聯自己的45mm炮,以解決這個棘手的難題。

盤點:二戰期間美英租借給蘇聯的那些“坑爹”的坦克

坦克上的2磅炮沒有高爆榴彈,這就導致了“瓦倫丁”坦克的反步兵能力十分低下。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關注頭條號:史學速遞,每日分享更多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