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竟寧元年,漢元帝的喪事剛剛辦完不久,一道彈劾書遞交到漢成帝的御案前:

“湯以吏二千石奉使,顓命蠻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盜所收康居財物,戒官屬曰絕域事不復校。雖在赦前,不宜處位。”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匡衡

這是丞相匡衡彈劾關內侯、射身校尉陳湯的一份奏疏,大致意思說,陳湯奉命出使西域期間,貪汙繳獲品,還警告下屬不得提及此事,這件事雖然發生在大赦之前,但是陳湯也應該被罷官奪職。

匡衡所奏,是指三年前(建昭三年),陳湯矯詔斬殺匈奴郅支單于的事。郅支單于就是挑撥西域各國對抗大漢,殘害漢使,劫掠漢商的兇手,軟弱的漢廷束手無策,只能以外交抗議的方式處理,導致西域各國出現倒向匈奴的傾向。

陳湯以副校尉身份出鎮西域都護期間,幹出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他假冒聖旨,出動屯田兵,令西域各國出兵配合,奔襲康居國,對郅支單于來了個斬首行動!

這一戰除了斬殺郅支單于外,還“斬閼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級,生虜百四十五人,降虜千餘人,賦予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整個西域三十六國震動,又重新投靠在大漢門下,一舉扭轉了岌岌可危西域局勢。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史上最提氣的語錄,就出自戰前陳湯給漢元帝的奏疏。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陳湯

按理來說,這樣一位民族英雄,理應獲得朝廷的嘉獎,但是回朝後不久,以丞相匡衡為首,對陳湯提出彈劾,理由是陳湯矯詔興師,惹是生非,這種不好的惡例不能不警示。

以太中大夫劉向為首,提出反對意見,他引用《司馬法》及故例,提出“不過不掩大功”,理應讓陳湯封候拜將。

爭吵了很長一段時間後,漢元帝最後和稀泥,赦免陳湯矯詔的罪過,功勞也降一等,封關內侯,從副校尉提拔為正職。

這事本來已經畫上了句號,漢成帝剛剛即位,匡衡又舊事重提。結果,漢成帝都不給朝臣議論的機會,直接對陳湯奪爵罷職!

按理來說,矯詔的事都被赦免了,貪汙財物這點事還值得一提嗎?偏偏陳湯栽進了匡衡的陰溝!

當時政治鬥爭的焦點,是士族集團與外戚之間的矛盾,陳湯作為士族集團的一員,為何不被士族領袖匡衡所容呢?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雖遠必誅

當我們通讀元、成、哀、平四朝歷史後,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陳湯其實是士族集團裂變過程中,被豪門化的士族集團,所拋棄的一個群體。

儒家士族自漢武帝時期登堂入室,成為政治主流人群,又歷經昭、宣、元三朝,士族集團遍佈政治生活的各個角落。伴隨著士族與外戚的鬥爭,龐大的士族集團,開始走向內部裂變的過程,一部分人步入“豪門士族集團”行列,而另一部分人則被邊緣化,成為後來的“寒門士族”。

匡衡打擊陳湯,其實就是豪門化的士族集團,對寒門士族階級的一次門戶清理。

士族集團豪門化的三條康莊大道

士族最樸素的定義,是指一群求取仕途的讀書人,當他們紛紛穿上官袍後,利益讓士族成了名利的代名詞,由此開始,讀書就變成了功利主義。功利化的發展,勢必造成人群的等級分化,豪門士族就是這麼被催生出來的。

一、以血統為區隔的家學,製造了一批豪門士族集團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漢元帝

西漢末年誕生了一大批五經家學士族,比如研究《尚書》的歐陽學派、夏侯學派,研究《詩經》的韓詩學派,研究《春秋》的公羊學派等。這些學派大多隻在家族內部授業,即便有外姓弟子,也很難得到真傳。

比如山東千乘歐陽家族,這個家族在兩漢期間出了個奇蹟:歐陽八博士!博士是皇帝的政策顧問,只有學術界最頂尖的專家才有資格出任,比現在的院士含金量都要高百倍!再比如寧陽的夏侯家族,光是西漢末年,就出了四位二千石以上高官。

這些家族因為累世高官,人丁興旺,後來逐漸發展成當地的豪強勢力。西漢末年最牛的家學“釘子戶”就是孔子的後人,他的第十四世孫孔光,官居丞相,他的子侄們,在漢哀帝、漢平帝兩朝,很多人都是中高級官員。

二、以師承關係為藩籬,又誕生了一批豪門士族集團

除了以上家學外,各種門派之學多得不計其數,不同的是,這些門派之學更開放,廣收弟子,傳播速度快。比如《易經》的京氏學、孟學;《春秋》的穀梁學;《尚書》的平學、陳學等。此外,還有一批自成體系的學術大家,也是弟子滿天下。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孔光

比如匡衡,他的子孫多人出任博士官,他還有個學生叫師丹,是漢哀帝的老師,官至丞相。比如漢成帝的老師張禹,四個兒子不是九卿就是內朝官,他還有個學生叫彭宣,官職御史大夫。漢成帝時期有個博士叫許商,他去世的時候,參加葬禮的弟子們,架著數百輛車,把通往許家的路都堵死了。

三、以婚姻關係為紐帶,也能催生一批豪門士族集團

這類情況更是多如牛毛,比如東漢有名的鮑氏家族,他們的發達就源自於漢成帝時期的鮑宣,他做了桓氏家族的女婿。追根溯源,這些豪門士族之間都存在相互交叉的聯姻關係。

總之,西漢末年士族集團內部,以家學、師生、婚姻、上下級關係等,構成了複雜的利益關係網,他們這些家族的子弟,往往因為這個龐大的關係網得到出仕的機會。東漢時期的士族豪門集團,他們的起源大多從這個時期開始。

士族集團裂變的社會根源

士族集團的裂變,是漢武帝獨尊儒術一百年來必然的結果。以下三個因素最重要: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士族

一、士族集團內部的利益分化,是士族集團裂變的內因

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有利益衝突,當士族集團把其它利益集團滌盪乾淨以後,內部的利益再分配矛盾,必然會代替原先的政治鬥爭。這就要求士族集團內部,必須出臺一個再分配機制,新的分配機制,就是新的利益階層誕生的助產師。

那麼新的分配機制是什麼呢?以學術成就高低為標準!

二、以學術代替政治的畸形潛規則,是士族集團裂變的政治推動力

漢元帝一朝開始,對儒學的重視達到了畸形的程度,學術巨擘幾乎成了出任丞相,乃至御史大夫的門檻。漢成帝一朝,只有薛宣一位從基層實幹提拔上來的丞相,其餘都是學術大師級人物。僅剩的這位薛宣,因為“學歷不夠”,在漢成帝和同僚們的白眼下,苦苦支撐了五年。

以學術大師領銜的權力中心,必然引領士族集團圍繞他們,形成一個新的利益階層。有人擠上了班車,還有人只能追著班車吃灰塵,士族集團的裂變,跟這種畸形的潛規則密不可分。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匡衡

三、內外朝的政治鬥爭,是士族集團裂變的爆破點

西漢的政治結構,從漢武帝起,有內外朝之分,內朝官由大司馬統領尚書檯,包括給事中、始終、常侍、博士等,都是帝國的核心決策層;而以丞相和御史大夫統領的九卿及以下外朝官員,則是政事的執行機構。

內朝官位卑權重,外朝官位尊權輕,內外朝相互爭權,成了政治死對頭。到漢元帝之後,出任內朝官的,往往是外戚子弟為主,大司馬一定是外戚。也就是說,內外朝之爭,其實就是士族集團與外戚勢力之間的鬥爭,矛盾的焦點基本集中在丞相與大司馬之間。

當然,緊密團結在丞相身邊的,就是豪門化傾向的士族集團,團結在大司馬身邊的,往往是“不入流”的士族階層。

以漢成帝一朝為例,幾任丞相匡衡、張禹、翟方進、孔光為核心,周邊都是後來的世家貴族子弟,包括他們的子侄、姻親和弟子。而王氏外戚周邊,大多是陳湯、谷永、解萬年、杜業這一類搭不上豪門化快車的寒門士族。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王鳳

陳湯因為沒有搭上豪門化的快車,他要想政治上有所作為,就不得不投靠外戚勢力,這更加加劇了他被邊緣化的程度。匡衡再三打擊陳湯,其實就是豪門士族集團對他實施的“門戶清理”,雖然陳湯同為士族階級,但在匡衡的意識範疇,陳湯屬於士族的叛徒,理應被清理。

士族集團裂變的歷史影響

成哀平三朝的士族集團裂變,直接催生了豪門士族集團的誕生,從此,中國歷史上,繼宗室勢力之後,第二個左右皇權的政治勢力百鍊成鋼,整整控制了自東漢至南北朝政壇六百年之久。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豪門士族集團的誕生,最終竟成了外戚勢力改朝換代的工具。當士族集團裂變之時,也是外戚勢力內部裂變的時期,他們積極求變,主動融合於士族集團。當他們換上士族集團的外衣之時,竟然一步登天,直接與豪門士族集團無縫對接!

王莽這位兼具外戚和豪門士族雙重身份的政治家,一經亮相,立刻彌合了兩大集團之間的矛盾,正是在新豪門士族集團的一致擁戴下,他才兵不血刃地實現了改朝換代。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王莽

不過,理想主義者王莽登基後,迅速與豪門士族集團切割,妄圖脫離社會實際,實現他的烏托邦世界。已經足以主宰國家命運的豪門士族集團,自然不甘被淘汰的命運,他們被新的代表人劉秀選中,再次上演了一次改朝換代!

結束語

留下“鑿壁偷光”的勵志少年匡衡,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有點不光彩,民族英雄陳湯的悲慘遭遇,就源自他的黑手!

匡衡打擊陳湯的理由,絕不是“矯詔”這個表面理由,陳湯投靠外戚,成了豪門士族集團的靶子,匡衡的行為其實就是為了維護豪門士族集團的利益,對陳湯的一次“清理門戶”。

士族集團的裂變,其實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他們走向歷史舞臺的中央之前,通過“瘦身行動”,對自身實力的一次提升,也是一次內部的革命事件!


匡衡為何對同為士族的陳湯窮追猛打?士族集團的裂變和門戶清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