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竟宁元年,汉元帝的丧事刚刚办完不久,一道弹劾书递交到汉成帝的御案前:

“汤以吏二千石奉使,颛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官属曰绝域事不复校。虽在赦前,不宜处位。”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匡衡

这是丞相匡衡弹劾关内侯、射身校尉陈汤的一份奏疏,大致意思说,陈汤奉命出使西域期间,贪污缴获品,还警告下属不得提及此事,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大赦之前,但是陈汤也应该被罢官夺职。

匡衡所奏,是指三年前(建昭三年),陈汤矫诏斩杀匈奴郅支单于的事。郅支单于就是挑拨西域各国对抗大汉,残害汉使,劫掠汉商的凶手,软弱的汉廷束手无策,只能以外交抗议的方式处理,导致西域各国出现倒向匈奴的倾向。

陈汤以副校尉身份出镇西域都护期间,干出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他假冒圣旨,出动屯田兵,令西域各国出兵配合,奔袭康居国,对郅支单于来了个斩首行动!

这一战除了斩杀郅支单于外,还“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整个西域三十六国震动,又重新投靠在大汉门下,一举扭转了岌岌可危西域局势。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史上最提气的语录,就出自战前陈汤给汉元帝的奏疏。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陈汤

按理来说,这样一位民族英雄,理应获得朝廷的嘉奖,但是回朝后不久,以丞相匡衡为首,对陈汤提出弹劾,理由是陈汤矫诏兴师,惹是生非,这种不好的恶例不能不警示。

以太中大夫刘向为首,提出反对意见,他引用《司马法》及故例,提出“不过不掩大功”,理应让陈汤封候拜将。

争吵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汉元帝最后和稀泥,赦免陈汤矫诏的罪过,功劳也降一等,封关内侯,从副校尉提拔为正职。

这事本来已经画上了句号,汉成帝刚刚即位,匡衡又旧事重提。结果,汉成帝都不给朝臣议论的机会,直接对陈汤夺爵罢职!

按理来说,矫诏的事都被赦免了,贪污财物这点事还值得一提吗?偏偏陈汤栽进了匡衡的阴沟!

当时政治斗争的焦点,是士族集团与外戚之间的矛盾,陈汤作为士族集团的一员,为何不被士族领袖匡衡所容呢?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虽远必诛

当我们通读元、成、哀、平四朝历史后,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陈汤其实是士族集团裂变过程中,被豪门化的士族集团,所抛弃的一个群体。

儒家士族自汉武帝时期登堂入室,成为政治主流人群,又历经昭、宣、元三朝,士族集团遍布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伴随着士族与外戚的斗争,庞大的士族集团,开始走向内部裂变的过程,一部分人步入“豪门士族集团”行列,而另一部分人则被边缘化,成为后来的“寒门士族”。

匡衡打击陈汤,其实就是豪门化的士族集团,对寒门士族阶级的一次门户清理。

士族集团豪门化的三条康庄大道

士族最朴素的定义,是指一群求取仕途的读书人,当他们纷纷穿上官袍后,利益让士族成了名利的代名词,由此开始,读书就变成了功利主义。功利化的发展,势必造成人群的等级分化,豪门士族就是这么被催生出来的。

一、以血统为区隔的家学,制造了一批豪门士族集团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汉元帝

西汉末年诞生了一大批五经家学士族,比如研究《尚书》的欧阳学派、夏侯学派,研究《诗经》的韩诗学派,研究《春秋》的公羊学派等。这些学派大多只在家族内部授业,即便有外姓弟子,也很难得到真传。

比如山东千乘欧阳家族,这个家族在两汉期间出了个奇迹:欧阳八博士!博士是皇帝的政策顾问,只有学术界最顶尖的专家才有资格出任,比现在的院士含金量都要高百倍!再比如宁阳的夏侯家族,光是西汉末年,就出了四位二千石以上高官。

这些家族因为累世高官,人丁兴旺,后来逐渐发展成当地的豪强势力。西汉末年最牛的家学“钉子户”就是孔子的后人,他的第十四世孙孔光,官居丞相,他的子侄们,在汉哀帝、汉平帝两朝,很多人都是中高级官员。

二、以师承关系为藩篱,又诞生了一批豪门士族集团

除了以上家学外,各种门派之学多得不计其数,不同的是,这些门派之学更开放,广收弟子,传播速度快。比如《易经》的京氏学、孟学;《春秋》的谷梁学;《尚书》的平学、陈学等。此外,还有一批自成体系的学术大家,也是弟子满天下。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孔光

比如匡衡,他的子孙多人出任博士官,他还有个学生叫师丹,是汉哀帝的老师,官至丞相。比如汉成帝的老师张禹,四个儿子不是九卿就是内朝官,他还有个学生叫彭宣,官职御史大夫。汉成帝时期有个博士叫许商,他去世的时候,参加葬礼的弟子们,架着数百辆车,把通往许家的路都堵死了。

三、以婚姻关系为纽带,也能催生一批豪门士族集团

这类情况更是多如牛毛,比如东汉有名的鲍氏家族,他们的发达就源自于汉成帝时期的鲍宣,他做了桓氏家族的女婿。追根溯源,这些豪门士族之间都存在相互交叉的联姻关系。

总之,西汉末年士族集团内部,以家学、师生、婚姻、上下级关系等,构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网,他们这些家族的子弟,往往因为这个庞大的关系网得到出仕的机会。东汉时期的士族豪门集团,他们的起源大多从这个时期开始。

士族集团裂变的社会根源

士族集团的裂变,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一百年来必然的结果。以下三个因素最重要: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士族

一、士族集团内部的利益分化,是士族集团裂变的内因

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利益冲突,当士族集团把其它利益集团涤荡干净以后,内部的利益再分配矛盾,必然会代替原先的政治斗争。这就要求士族集团内部,必须出台一个再分配机制,新的分配机制,就是新的利益阶层诞生的助产师。

那么新的分配机制是什么呢?以学术成就高低为标准!

二、以学术代替政治的畸形潜规则,是士族集团裂变的政治推动力

汉元帝一朝开始,对儒学的重视达到了畸形的程度,学术巨擘几乎成了出任丞相,乃至御史大夫的门槛。汉成帝一朝,只有薛宣一位从基层实干提拔上来的丞相,其余都是学术大师级人物。仅剩的这位薛宣,因为“学历不够”,在汉成帝和同僚们的白眼下,苦苦支撑了五年。

以学术大师领衔的权力中心,必然引领士族集团围绕他们,形成一个新的利益阶层。有人挤上了班车,还有人只能追着班车吃灰尘,士族集团的裂变,跟这种畸形的潜规则密不可分。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匡衡

三、内外朝的政治斗争,是士族集团裂变的爆破点

西汉的政治结构,从汉武帝起,有内外朝之分,内朝官由大司马统领尚书台,包括给事中、始终、常侍、博士等,都是帝国的核心决策层;而以丞相和御史大夫统领的九卿及以下外朝官员,则是政事的执行机构。

内朝官位卑权重,外朝官位尊权轻,内外朝相互争权,成了政治死对头。到汉元帝之后,出任内朝官的,往往是外戚子弟为主,大司马一定是外戚。也就是说,内外朝之争,其实就是士族集团与外戚势力之间的斗争,矛盾的焦点基本集中在丞相与大司马之间。

当然,紧密团结在丞相身边的,就是豪门化倾向的士族集团,团结在大司马身边的,往往是“不入流”的士族阶层。

以汉成帝一朝为例,几任丞相匡衡、张禹、翟方进、孔光为核心,周边都是后来的世家贵族子弟,包括他们的子侄、姻亲和弟子。而王氏外戚周边,大多是陈汤、谷永、解万年、杜业这一类搭不上豪门化快车的寒门士族。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王凤

陈汤因为没有搭上豪门化的快车,他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就不得不投靠外戚势力,这更加加剧了他被边缘化的程度。匡衡再三打击陈汤,其实就是豪门士族集团对他实施的“门户清理”,虽然陈汤同为士族阶级,但在匡衡的意识范畴,陈汤属于士族的叛徒,理应被清理。

士族集团裂变的历史影响

成哀平三朝的士族集团裂变,直接催生了豪门士族集团的诞生,从此,中国历史上,继宗室势力之后,第二个左右皇权的政治势力百炼成钢,整整控制了自东汉至南北朝政坛六百年之久。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豪门士族集团的诞生,最终竟成了外戚势力改朝换代的工具。当士族集团裂变之时,也是外戚势力内部裂变的时期,他们积极求变,主动融合于士族集团。当他们换上士族集团的外衣之时,竟然一步登天,直接与豪门士族集团无缝对接!

王莽这位兼具外戚和豪门士族双重身份的政治家,一经亮相,立刻弥合了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正是在新豪门士族集团的一致拥戴下,他才兵不血刃地实现了改朝换代。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王莽

不过,理想主义者王莽登基后,迅速与豪门士族集团切割,妄图脱离社会实际,实现他的乌托邦世界。已经足以主宰国家命运的豪门士族集团,自然不甘被淘汰的命运,他们被新的代表人刘秀选中,再次上演了一次改朝换代!

结束语

留下“凿壁偷光”的励志少年匡衡,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有点不光彩,民族英雄陈汤的悲惨遭遇,就源自他的黑手!

匡衡打击陈汤的理由,绝不是“矫诏”这个表面理由,陈汤投靠外戚,成了豪门士族集团的靶子,匡衡的行为其实就是为了维护豪门士族集团的利益,对陈汤的一次“清理门户”。

士族集团的裂变,其实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他们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之前,通过“瘦身行动”,对自身实力的一次提升,也是一次内部的革命事件!


匡衡为何对同为士族的陈汤穷追猛打?士族集团的裂变和门户清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