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有人開始反對電商,反對人工智慧,反對無人商鋪?這些不是社會的進步嗎?

12覆水難收12


中國電商比傳統超市傳統零售有優勢,因為面對的消費人群更多,都是億級。

商戰其實就是拼價格,拼服務,拼技術,中國傳統商業零售全面輸於電商,才日落西山。

首先價格是由店租,人工佔大頭,商品其實無差別,中國店租漲了多少,憑什麼和電商拼價格?

服務是競爭的法寶,中國商場超市把顧客就是上帝掛在嘴邊三十幾年了,可誰真正做到過,電商卻做到了,差評可以讓不守誠信的商家關門,商場超市能關門嗎?

出過國享受西方消費體驗的人,那個不痛罵國內商場百貨,東西不僅貴,還有假貨,服務還差,出了問題不能良好溝通解決,誰願意去消費。

現在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可以更便宜,更方便,更有保障,成為大眾喜歡的新生事物。

新零售可以用廠家+大數據+雲計算+移動支付+網銀+物流+信用,服務於大眾,而舊零售只能靠服務取勝,而這要取決於人素質的培養,好員工需要好待遇,傳統零售開的出高工資嗎?

新舊之戰說到底就是民心爭奪之戰,只有得到民心支持,才不會被人遺忘。


心有遠芳


可以參考下19世紀英國工人的盧德運動:大機器的運用極大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也讓大量傳統手工業者破產。英國工人們自發砸毀機器,抵制現代化。

英國和其他國家的早期工業歷史中,搗毀機器(machine-wrecking),這種早期工人的抗爭形式,是工人階級敵視工業革命的新機器之表現,特別是那些能夠節省勞動力的機器。

人們需要被教育,讓他們不要對經濟真理負隅頑抗,不論此真理是多麼令人不悅;工人行動的暴力手段不會比和平的協商來得有效。

而兩者的共同假設則是:早期的工人並不曉得自己當時正在做些什麼,他們不過是在悲慘生活的壓力下,盲目地、摸索地反抗,就好比實驗室裡頭的動物對電流的反應。

多數研究者所意識到的觀點可以總結如下:機械化的勝利是大勢所趨。我們能夠了解並且同情這場長期的、無望取勝的行動,在這場行動中,除了少數受益的工人,幾乎全體工人一致起來對抗這個新制度,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它的漫無目標以及它不可避免的挫敗。

科幻作品裡經常把人工智能設置成人類假想敵,然而人類對人工智能的追求從未放慢腳步。技術進步帶來的當然不全是福音,關注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危害,沉迷研發智能機器人會帶給人類無法意料的危機。

首當其衝的危機可能是失業。歷史早有明鑑,科技解放生產力也會導致某些傳統職業的消亡、傳統崗位工作者的失業。在產業革命時期,世界各地都曾發生過砸毀機器運動,僅僅是毫無思考能力的機器本身就能本身加劇資源掠奪和貧富分化,人工智能化之後只會更加可怕。

你看百度和谷歌現在僱了多少人給他們調整算法、排名,人工智能化之後得有多少人下崗?奪人財路勝過殺人父母。

未來的10到20年間,如果我們在人工智能上取得更多進展,那麼有多少白領的工作將被取代。就算這一比例為10%,也會是一場浩劫,屆時會不會再次興起砸毀機器運動,誰能保證人工智能絕對不會反抗?這可是一個鼠標鍵盤皆可殺人的時代 !

不管怎麼說,這個趨勢我們都無法阻擋。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有現在充實自己,才能不被下一個時代淘汰。


磚家很無語


電商讓實體店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實體店養活著很多人,一旦這些實體店倒下去,後果是很嚴重的。

人工智能被反對有兩點,一是人工智能有取代人類的潛在危險。二是人工智能的不斷髮展,讓很多崗位不在需要人,很多人面臨失業的風險。

無人商鋪同樣讓人失去就業機會。如果滿世界都是無人店鋪,那些店員去幹什麼。


獵殺


肯定是社會的進步,這是歷史的車輪,無法阻擋它向前衝。這些進步更高效的生活。

反對的原因:

1,是讓部分人失去工作的機會。

2,有部分假貨。

3,人工智能會讓人越來越懶,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動手能力差讓人類走向衰落。


自然物語11


人工智能的發展,預示著有可能引發第四次工資革命,縱觀歷史,每一次的科技進步,總會影響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歷史總是向前的,科技進步,也是帶來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順應時代


老劉聊遊戲


凡是應用了人工智能的行業,其行業的工作地位即被人工智能機器所取代,自然不利於社會就業,這是事物不利的一面,問題重點在於政府,政府收了上述幾個行業的稅收,它就應當安置失業人口,這是社會保障問題,就如發達國家的失業救濟金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