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生活好了,為什麼很多中老年人捨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摳把好日子過成了苦日子?

江蘭東宇


老年人以前窮苦怕,都有共同的觀念,就是該儉則儉,捨不得花錢,比袋有錢才安心,所以覺得吃飽穿暖就心滿意足了,也不覺得苦。


李竹絲


現在的年輕人對這樣的問題很不理解,往小說勤儉節約,往大說傳統美德。我講幾個真實的故事,楊媽快九十歲了,卻一如繼往的生活習慣從不改變,早上喝點稀飯吃點鹹菜,中午弄點蒜汁吃個饃就算一頓飯,晚上吃個蔥花湯麵了事。和楊媽拉家常,楊媽說她結婚後生了六個孩子,.一人掙錢養家,一月工資三十六塊,還有兩個父母老人在一起過,生活過的很節儉,炒個蘿蔔條都不捨得吃根償償鹹淡。楊媽有時餓的實在不行,就弄點涼水蒜汁放點鹽就著吃塊饃,還不敢吃飽,只是壓壓飢,糧不夠吃,錢不夠花,不節約著算計,就會斷飩的,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腸胃,偶爾喝包牛奶,就拉肚子,吃點肉也拉肚子,炒菜油大了都拉肚子。楊媽說現在生活好了,可她每天還是離不開蒜汁,就好那口,看著楊媽滿臉幸福滿足的笑容,我的心泛起陣陣辛酸,楊媽媽含辛茹苦一輩子,卻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另外一個故事是老鄰居孫媽她五十多歲,她剛結婚時就四床被子一個毛巾被,床是借後勤的,剩下什麼都沒有,兩口子月工資加起來一百零二元,每星期四位老人都得轉圈看望,不能空手那叫不孝順,就買斤蛋糕或者麻瓶,老人那時沒有醫保,遇上老人有病特別是做手術就會花去幾個月的收入,孫媽兩口子連續十年沒給自己身上買過一根線,自已捨不得吃穿,卻每逢節假日都買兩斤肉,兩隻雞,兩條魚孝敬雙方老人。孫媽現在也成了老人,她從不外出吃飯,閒貴,也不吃零嘴閒不頂飯,穿一些過時衣服乾乾淨淨,很爽氣。上星期在九院做手術,兒子買了棗蘋果香蕉各三斤,鄰床病友比孫媽大八歲,孫媽說姐姐呀,這棗和香蕉給你吃吧,我只愛吃蘋果,孫媽兒子笑著把棗和香蕉提到了鄰床病友那,幾塊錢的面孫媽都捨不得花錢吃,總是堅持打完針回家吃飯。孫媽這樣的老人節儉一輩子,卻給兒子全款買婚房,買進口車,給孫子買一小塊蛋糕都花二十多塊,孫媽就象一本書,讓人看不懂,但你如果翻來覆去的看,定能悟出點道理。她人生的閃光點折射人物:周恩來.雷鋒,大愛無彊。


wanderfullife926


現代的老年人錢不少,但錢那去了呢,大部分被傳銷的騙去了,就拿我爸媽來說吧,兩個一月退休工資五六千,節省到沖廁所都到附近的一眼泉水提水沖廁所,一個月最多開銷一千多元,電話費都是我給他們交一年的,平時即使生大病住院我們都給他交了,住院費他們還報銷自己花,退休一二十年了,居然沒存一分錢,錢去那了,全被騙了,家裡堆滿了各種保健品和電器。那些搞傳銷的經常把他們叫去洗腦,你不信各處經常一堆堆老年人擠公交從這到那的到這處去免費領這領那聽人講課,這些人嘴確實甜,爸媽喊得很親熱,比自己兒女還喊得親熱,這也是人我爸媽說的。有一次父親花了上萬元去買什麼藏方金尊,結果吃丁血小板只有五個,差點死在醫院,我趕緊回家守護,又是找人輸成分血,好不容易把血小板提上來,病房裡我問父親,你上當受騙了找不找他們賠錢,父親當場就說,肯定要找他們賠,差點要了我命,起碼賠一二十萬,我說,賠那麼多我不敢去,容易搞成詐騙或敲詐勒索罪,幾千元我倒是可以去找他們,並把你沒用完的東西找他們退成錢,因為父親住院,也把他們嚇著了,我叫我弟先退未使用完的保健品,退了一萬多。剩下的是找他們賠幾千元藥費,我父親聽說我只要幾千元,臉一下就紅了,你父親差點死了,幾千元,你別去了,我讓你弟去。我弟膽小,叫我去,我去找他們講理,我前腳上樓跟他們講理,後腳就有人打電話給我父親講好話,大概給他們講了二十分鐘,父親電話來了,叫我不要找他們鬧了,別人工資都開不起了。我當場火冒三丈,直接電話裡跟父親頂上了,這事沒商量,不管你找不找他們,錢肯定要找他賠,最後對方以捐款名義賠了幾千元,走時我說了,你以後再賣傳銷品跟我父母,我會找你們麻煩的。出院後我跟父母說,我知道你們以後還會受騙,但你們不要動不動就是幾千上萬的被騙,被騙幾百無,就當他們哄你開心也沒什麼。其實離家近一年了,他們兩老的還是沒改,依然這樣,我弟還天天回家看他們。


用戶95978935307


現在還真有很多人有錢捨不得用,一直保持以前的傳統觀念。我非常熟悉的一些人,他現金買的門面上百萬,自己又做生意,一年有二十多萬的收入。他沒買過衣服穿兒子不要的,沒買過手機,沒吃過貴的東西,肉類都是買便宜的,就連開燈用電都節約。古板的習慣感覺就好,我不贊成他的做法,覺得他完全為了孩子,自己過這種生活不值得,他說掙錢就花不好,家裡需用拿不出來。考慮了自己還要考慮兒子,還要考慮孫子。自己到最後也就看著錢給孩子,讓孩子去揮霍,他也就忙碌困難的過一輩子。都認為下一代不好賺錢,給他們留下。其實錢貶值了留下以後也不值錢,孩子有能力不需要你的,孩子沒能力留再多也不夠用。主要是思維和古板的觀點難改變。


韜光養晦66B


我是六零後,父親四零後,女兒九零後。三輩人,三種世界。當然,如果要往上數,爺爺輩,當然已去世多年啦。現在父親在家,七十多歲了,仍在農村老家;本人大學畢業後,現在中小城市。大女兒大學畢業後,現在英國學習。

我常常講,在這四輩人中,爺爺輩就是吃苦的那輩人,沒有享受過中國社會發展後帶來的幸福生活,他年輕的時候,力氣非常大,據說是赤腳挑雞蛋到昆明去賣,近兩百公里的路程,四天一個來回。到死的時候,都是捨不得買點好的吃,買點好的穿,當然,也沒有。父親這輩人呢,到老年了,終於過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他說這是年輕時包括大隊幹部、公社幹部做夢都不敢想的日子,不要說天天吃白米飯,頓頓有肉吃(只要想吃,都會有),現在我這一輩,包括在農村的兩個弟弟家,每家都有一輛轎車。再說蓋房子吧,在我記憶中,包括我自己的在內,已經蓋過五次房子啦,父親最先蓋的房子早已破敗不勘,不再住人了。父親第二次蓋的大瓦房,其實後輩已經看不上了,土牆木瓦房。如今,村子裡蓋房子的,都是澆灌房,至少兩層半,或者三層,外牆至少刷牆漆,要不就是貼牆磚,內部的裝修那就更不用說了。因此我說,父親這輩人,在後半生的時候,終於見證到了他們年輕時官方宣傳的好日子,並且比當時的日子好得不知多少倍。他曾說,年輕時,縣裡組織人修水庫,在勞動的工地上,幹部宣傳說,以後的日子就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經常都會有肉吃!”他說,那個時候,很多人並不相信。但是,他們不僅看到了,也享受到了。最可憐的是爺爺那輩人,苦勞一輩子,沒有得點好的吃,沒有得點好的穿。

我這一輩人呢,也苦過,但說實話,至少沒有餓過肚子。我的女兒輩呢,那就更不用說啦。

其它不說了,就說吃的吧!

父親這輩呢,就是什麼能吃吃什麼,當時主要的目標之一,其實也是國家的目標之一,一是吃飽,二是穿暖,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吃飯穿暖。我這一悲呢,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現在是就吃的來說,是想買什麼基本就能買什麼。對於女兒這輩人來說,則是:要吃什麼就能有什麼。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造成了老一輩人,其實是三輩人本質的消費觀念的不同。父輩呢,那就是:能吃的東西就儘量吃到肚子裡面去,不吃掉是浪費,是罪惡。因此,他們是不管是剩飯也好,剩菜也好,都捨不得倒掉。都要吃到肚子裡。我這一輩呢,就是可以吃的儘量不浪費,吃不成的就不要啦。女兒這輩呢,又是完全不同了,好吃的才吃,不好吃的就不吃,即使是新鮮的。

正因為有這樣的不同的觀念,因此,相信在很多人家裡,因為這樣的觀念而產生的家庭矛盾衝突還是不少吧!

為此,七十多歲的老父親,即使每年我們給他的零花錢不會少於一萬元,在農村這是非常不錯的啦,但他基本不怎麼花,更不會買穿的。而在勞動上,或者說對土地的留戀上,更是頑固啦,有一點空地,都要種上莊稼,栽幾棵瓜,栽一些菜,即使這些瓜最終長大後沒有吃吃不了,因為不養豬了,也沒有豬,就是擱了壞掉,也仍然要種地。他們的觀念就是,不勞動,讓土地閒置或者荒著,那是罪惡,是不能容忍的。要讓自己停歇下來,除非自己真的是不能動啦。因為只有那樣,他們才會覺得心安,才會覺得舒服,當然,在他們的角度來說,那就是幸福。

因此,老一輩人,就讓他們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過日子吧,沒有必要硬是要扭轉他們。這個是有很多具體的例子的,很多被子女叫進城的父輩們,本意是想讓他們享享福,那知道父輩們認為那就是受罪,一天到晚在那個小空間裡,鋤頭扁擔不見了,總覺得魂丟了一樣。很多人在城裡沒有多長時間,不僅精神萎靡,身體也垮了。不是有一個故意嗎?說在山溝裡的一位八十歲的老人,身體硬朗,還能挑糞上山種地。八十歲生日,在城裡的子孫輩認為該讓老人來享享福了,於是舉行了一次隆重的壽宴,壽宴上,這個孫子請爺爺吃點好東西,那個孫女請爺爺嚐點好糕點,大魚大肉都往爺爺碗裡夾,哪知半夜,爺爺腹痛難忍,沒有搶救過來,就去世了。

因此,本人覺得,我輩不能苛求父輩不會享受,正是父輩以及我們的爺爺輩、祖輩,通過他們的勞累,為我們打下了發展的基礎,才讓我們有了現今幸福生活的基礎。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當然,我們也不能苛求我們的子輩,要如我們的消費觀念、生活習慣一樣,畢竟時代在進步,中國在發展,在復興,在中國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相信下一輩的夢更會進步和發展,會更加的美好。

也請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父輩、爺爺輩當年的夢想,是不是在我們身上實現了,他們生前是否享受過了他們曾經夢想過的生活呢,不管時間長或者短。


銳眼說小區


我現在才51歲,算是二號小老奶奶了。在學校食堂打工,說真的,我現在就是一分錢都不捨得花在自己身上!除了上班坐公交車來回1元6角錢,我一天一分錢都不花,偶爾想吃點豬蹄,想想太貴了,算了吧!現在錢難賺,還是省省吧!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平平大媽


大吃不回頭,我的—朋友,當年也可算老闆級人物,動不動就敢喝人頭馬酒,我跟他收入差不多,他經常講我省君子,結果他生意垮了,五十多歲,到了翻拉圾桶的地步,我也接濟過他幾次,但也幫不了長久,他家庭破敗妻離子散,不到60歲,離開人世,如今我60多歲,雖然月進近兩萬,照樣不忘初衷,照同創業時期生活,月消費不超兩千,計劃開支,也過得不差,希望別噴,人難免不得不居安思危。


—針見血


為什麼呢?我來說說我的想法吧,老一輩的人大都經歷過苦日子,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對於他們來說太難忘了,捱餓的感覺終身都不能忘懷,即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他們仍然害怕那種日子的到來。

比如我的奶奶,今年80多歲了,經歷過59年的三年自然災害,當時村裡多少家人都餓死了,奶奶的妹妹也是在那場災難中死去的。

所以她生活非常的節儉,尤其是吃的,有多少次,東西壞了,過期了,告訴她不能吃了,她都捨不得扔。告訴我們:哪兒壞了,我吃著就挺好,比以前吃的樹皮好吃多了。

他們的節省已經深入骨髓了,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無論生活變得怎樣,他們還是懼怕,怕是不是突然有一天,沒有吃的東西了。


依米花呀


小編!你說的這些為什麼?我有些不贊同。五十歲中年人就不說了。65歲以上我身邊中老年人多的是。這個要看經濟情況。可能邊遠山區,或五保戶老人才會有這種情況吧。但也不是你說的每一項都這樣節約。我家兄弟姐妹六個。我愛人兄弟姐妹五個。我瞭解他們!都不是這樣。都這年代了還幹這等蠢事。以我個人的實際情況說一下吧! 先說吃,首先進入中老年身體機能下降了。我有胃病。不能胡亂吃東西。我女兒女婿經常叫我們倆個老的去自助餐。什麼都有!我們都只能象徵性吃一點。後來乾脆就不去了。在家裡到農貿市場去走一圈回來。也沒有什麼滿意的東西吃。說白了。也沒什麼能引起我食慾的菜品。只好簡單吃點什麼。保持自己身體基本營養需要就0K了。 穿的。也同樣!拿著錢到百貨店處或網上都買不到我想要的款式。因為中國的設計師們針對老群體的款式,全還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樣式上。或只稍有些改變。但都很保守。對我這種人,喜歡穿年輕人至中老人之間的款式。沒有!再說誰願意一天到晚為這事去過多花時間。舒適度也差,用的東西也就不講了。中國現狀是老年時代來臨。很多東西應該多考慮適合老年人用的東西。當然有一點是肯定的。比如不鋪張浪費。節約!不過度消費。有些東西能用好用就行了。因為我們這代人畢竟吃過苦。本色還在。





手機用戶50233687055


這可能與時代留下來的烙印和自己的一些經歷,人生觀,價值觀有關吧!

我也是個50後,經歷過低標準和物質短缺的年代,那時不管家庭和學校給我們的教育就是艱苦奮鬥,勤儉節約。

可能是這個經歷的時間太長了吧,從孩提時侯至到中年,給我們的生活習慣,價值觀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當晚年我們的生活伴隨著祖國富裕起來的時候,而勤儉節約的習慣並沒有全部被忘記被拋棄!

真的,我們現在吃穿一點也不缺了,每到春節前,家人要給我添加新衣時,都會發生爭執,在我已有幾件大衣時,他們非要給我再買新大衣,我都極力反對,這不,前年添的一件新大衣,只穿了一天,又擱置起來了!

當然如題主所言,有人硬是把好日子過成了苦日孒,也並不可取,畢竟在沒有特別的後顧之憂情況下,即時消費,不要與時代差距太大,也是應該的倡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