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30萬優秀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卻很卑微?

很多人選擇出國留學,不僅是為了享受國外多元化的文化氛圍,追求更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更是為了去體驗另一個國家的生活,融入到不同的圈子中去。而且,很多中國留學生,有著良好的本科教育,優秀的英語成績,甚至有大公司的實習經歷。

但是,就是這樣一群優秀群體,在美國卻是很卑微。據說,有30萬中國留學生在假裝留學。很多中國留學生出國之後,和在國內的生活又有什麼區別,"抱團"行為十分明顯。

那麼,留學生是因為什麼偏向"抱團"呢?當今留學生有哪些舒適圈現狀?在舒適圈有什麼危害呢?又該如何走出舒適圈呢?我們一起看下面的內容。

30萬優秀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卻很卑微?

留學生是因為什麼偏向"抱團"呢?

1.越聊越詞窮,還是跟自己人打交道更輕鬆!

很多留學生學了許多年英語,語法掌握得很好, 但是詞彙不足,知識面也不廣。日常溝通中,不是看你說得多精準,而是看你能夠表達的東西有多少。

再加上近些年,出國讀書的人數逐步增加。無論你去任何大學,似乎都能找到一兩個來自中國的小夥伴。這為留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封閉的舒適圈。所以大部分人到最後乾脆還是跟本國同學混在一起,就算性格相差再大,至少溝通起來無壓力。

30萬優秀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卻很卑微?

2文化差異,愛好不同

中美同學追的劇,看的綜藝,追的偶像,都不一樣。差異巨大的文化經歷,懸殊的興趣愛好,在中外同齡人之間豎起了一堵厚厚的牆。除此之外,很多外國孩子對中國知之甚少,對中國文化也很陌生。對於完全不同的行為模式,他們一頭霧水,不能理解。

這個時候你不來,我不往,建立友誼就徹底成了一盤死局。不要說深入地瞭解外國文化,很多孩子到了國外,甚至一天都說不上一句英語。

3.更加關注安全留學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發生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不少學生和家長的關注點已經從"怎麼出國留學"轉變為"怎麼安全留學"。

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被殺害的事件頻發,我們留學生特別是女生普遍認為身邊有中國老鄉會有安全感。

留學生舒適圈4大現狀

近些年,出國讀書的人數逐步增加。無論你去任何大學,似乎都能找到一兩個來自中國的小夥伴,這為留學生們創造了一個封閉的舒適圈。

能說中文就不說英文

很多中國留學生剛去的時候英語不好,別人說的聽不太懂,也不知道如何去和外國人聊天,就算遇到個主動點的外國人,一張嘴,蹩腳的英語先把自己嚇倒了。再加上文化背景,成長經歷有很大的不同,久而久之,即便是英語有所長進,但沒有共同語言這個問題還是讓人打退堂鼓。

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就是: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在與外國同學交流時,很難get到對方的笑點,所聊的話題也往往只是課業。

很少主動,害怕提問

用非母語和一群不熟悉的面孔交流,會讓很多留學生缺乏安全感和歸屬感。所以,即便在課堂上教授問有沒有人有問題,內心有疑惑的中國留學生們還是會既糾結又焦慮地沉默著。

心裡想著,等一下去問問一起修這門課的朋友就好了。在課堂活躍度上,操著一口"咖喱味"英語的印度人完全碾壓中國留學生。雖然很多中國學生往往對他們蹩腳發音不以為然,但相信他們內心對這種不怕嘲笑的發言舉動是很羨慕的。

畏懼Social,不願意嘗試

不知道有多少留學生出國之後,心理上是從一開始的「我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要交到外國朋友」到「也沒必要非得交外國朋友,我現在玩的也挺好」。Social對於中國學生而言是個難題。

留學生表示:"我可以和別人一起討論研究課題,可以在課堂做presentation,但日常交流這件事上,卻總是感到有心無力。"

30萬優秀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卻很卑微?

更偏向於在中國人團體裡活動

因為和外國人說話太費勁,索性就不跟非中國人交流;因為不知道如何隨性跳舞,索性不去也避免了尷尬。說同一種語言,吃的慣同樣的飯,文化歷史什麼的也都相同,當然是和國人相處起來比較方便了。

Stina注意到身邊的中國留學生,上課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就連做group project的時候也要分到一個小組,完全和在中國沒什麼兩樣,他們似乎保持著以往的生活方式,也沒想著去改變。

留學生長期待在舒適圈有什麼危害?

首先,要注意的一點是,"留學生抱團"並不意味著一個負面的事情,外國人圈和中國人圈不是站在對立面的,這兩個圈子可以共存,可以多元化。只有當"抱團"過度了,才會影響到你更廣範圍的社交。

舒適圈讓人迷失留學初衷

其實大多數人都想要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只是大多數人都掉在舒適圈的溫柔陷阱裡無法自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