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媽說自己是上海家長中的另類——因為她太不雞血了。

在上海,為了考入好的小學,很多家長要帶著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學奧數學認字,準備著“幼兒園高考”;而豆媽,則讓5歲半的女兒豆豆跟著自己在斯里蘭卡鄉村生活兩年,在這裡上幼兒園上小學一年級,沒有數學課,她依然對學校各種滿意。

她為什麼選擇讓女兒去斯里蘭卡“留學”?只是方便自己工作嗎?還真不是。

斯里蘭卡?第一次聽說有家長帶孩子去斯里蘭卡上學,還是上海家長。

我們好幾個編輯都在心裡迅速搜索了一下,這個國家在哪裡?有什麼特徵?除了“南亞”“紅茶”,沒有人瞭解更多。但至少,它肯定不屬於家長讓孩子去“留學”的選項。

豆媽說,在上海家長中,她應該是唯一一個讓孩子去斯里蘭卡上學的,儘管只是從5歲到7歲,好像已經足夠另類了。

跟國內小學生不同的是,豆豆每天上學都歡天喜地的。還有幾個月就要回國了,豆媽時不時會翻翻自己的朋友圈,想到自己能給孩子留下這麼多美好的回憶,她感到非常欣慰。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這個媽媽“有點兒野”

豆媽和父母都是地道上海人,女兒豆豆也生在上海長在上海。

由於豆媽父母工作的關係,豆媽的童年是在微山湖畔度過的,蟲鳴鳥啼蛙叫的童年,留給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我始終認為,湖畔田邊的童年是我人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而且,我堅信這樣的童年可以照亮整個生命。

所以,我堅定地要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永生難忘的童年——讓豆豆知道什麼是鄰里關係、什麼是老鷹捉小雞、摸魚摸蝦、抓蟋蟀、挖蚯蚓,什麼是爬樹、什麼是清晨四五點的雞鳴、什麼是傍晚的鳥兒歸巢......

崇尚“野趣”的豆媽還是一個旅行達人,單身時就經常背個包到處遊走,有了孩子也沒阻擋她的腳步:

孩子不會成為你的絆腳石,反而可以與你並肩同行,成為你理想的旅伴。豆豆6歲多時,已經跟隨我“闖蕩”過非洲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出於對斯里蘭卡原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的迷戀,豆媽把開發斯里蘭卡自由行,作為自己四年全職媽媽之後重返職場的新起點。

從2014年開始,她帶著豆豆往返於中斯兩國,每次在斯里蘭卡停留一個月。這個純原生態的小小動物王國,這裡始終掛著笑臉的淳樸民眾,都深深吸引了他們。

2016年,豆媽一家開始在斯里蘭卡旅居,原本只想住一年,但第二年著實捨不得離開,於是又延長了一年。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這期間,豆媽沒有選擇住在首都科倫坡,而是徑直選擇了斯里蘭卡的鄉村。

雖然好學校都在首都科倫坡,但我們不希望跑到斯里蘭卡,還是生活在車多人多樓多的都市,而是想真正體會到當地的民俗民風,因此我們選擇生活在鄉村。我們只是在這裡生活一兩年,所以對擇校沒有太高的要求。

帶孩子去斯里蘭卡“撒野”

在豆媽看來,每個孩子天生都是一塊獨一無二的美玉,而豆豆這塊玉,天生愛自然、愛動物、愛探索,看馬路邊賣魚的都能看很久,珍·古道爾和從小在非洲草原與動物為伴的法國女孩蒂皮是她的偶像。

豆豆不僅喜歡動物,還喜歡研究動物,四歲就已經認得一些千奇百怪的動物,比如連豆媽都讀不順的“奈爾遜奶蛇”等。所以,斯里蘭卡這個小小動物王國,太適合豆豆了。

在豆豆五歲半結束幼兒園中班的時候,豆媽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帶著豆豆到斯里蘭卡生活,呵護並充分發展她的天性。

▲在斯里蘭卡的辛哈拉賈熱帶雨林,嚮導抱著豆豆去摸變色龍(圖片右下角是當地特有的變色龍近照)。

豆媽一家在斯里蘭卡的家門口有一個水塘,經常有大蜥蜴光顧想找點食物,當地人叫它們crocodile(鱷魚)。膽小的它們看到人就會逃,“膽大包天”的豆豆拼命追。

這裡經常可以見到吃老鼠的無毒的蛇,他們還親眼目睹了變色龍的變色過程。

豆媽一家生活在村子裡,生活條件允許滿足孩子養雞養鴨的願望。正因如此,母雞為孵小雞二十天不吃不喝(只有純放養的野生雞才會這麼做)、小雞破殼……這些生命的奇蹟都第一次展現在他們面前。豆媽這活了三四十歲的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可想而知孩子的興奮。

村口一戶村民家裡養了火雞、珍珠雞、小豬,孩子們傍晚可以一起趕雞回籠。

▲每天傍晚,豆豆和小朋友一起趕火雞回籠。時間久了,豆豆練就了徒手抓火雞的本事。

豆媽覺得,孩子從天性講都是喜歡小動物的,甚至可以說他們就是同類,很多孩子會漸漸變得害怕動物、不喜歡小動物,都是因為接觸得太少了、家長的阻礙甚至恐嚇。

兩年的斯里蘭卡鄉村生活,這個“自然科學大課堂”不只給大人和孩子接近動物的機會,更提供了很多瞭解植物的少見機會。比如,在這裡,他們第一次看到了腰果樹,並瞭解到腰果剝殼的過程是多麼不易。豆媽告訴我們:

平時我們只能看到腰果仁兒,從來沒見過帶殼兒的,這是因為腰果殼兒有毒 ,會侵蝕人的皮膚。在腰果的原產地,腰果殼就曾經被用作過毒藥。

所以是那些生產腰果的人幫助大家把腰果殼去掉了。剝腰果殼兒的過程特別麻煩:把腰果曬乾後,放在火上燒,用高溫儘可能分解毒素,同時讓果殼裂開,這樣才能取出腰果。

如果不是生活在這村子裡,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腰果的故事,我覺得七歲的豆豆能在這裡親身感受這個過程,一定會對她的人生有些影響,具體是什麼,我也說不清楚。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帶殼的腰果

“撒野”的小代價

原生態的鄉村生活,難免會有一些城裡遇不到的小麻煩。像是大家一度談之色變的蜱蟲,在豆媽一家生活的鄉村就很常見,豆媽說:每天洗澡後對身體做仔細檢查,及時清除皮膚上的蜱蟲,並不會造成大的生理反應。

村子裡的大螞蟻也很厲害,豆媽一家三口都被咬過,一開始被咬會腫成饅頭,之後慢慢習慣,再被咬就好像有抗體了,不怎麼腫了。

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豆豆身上,被咬後整個臉都腫了並且感到胸悶。一家人迅速到醫院,醫生對這種情況很有經驗,用藥後很快就好了。但按規定必須留院觀察一晚,豆豆人生的第一次住院就這樣獻給了斯里蘭卡。

沒有數學課的一年級

在斯里蘭卡待了一年後,一家人都沒有想離開的打算,剛好豆豆所在學校還可以繼續上一年,於是豆媽一家選擇“縱容”自己再多待一年。

斯里蘭卡學校分兩種,一種是隻給當地兒童就讀的公立學校,滿6歲入學,享受13年免費教育(小學1-5年級,中學6-11年級,12-13年級準備大學入學考試);另一種則是外籍兒童就讀的私立學校,一般也可以讀到13年級。豆媽給豆豆選擇了一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從3歲讀到7歲(7歲,相當於我們的小學一年級)。

這所學校非常契合豆媽的要求:一是英語教學;二是非常注重孩子的藝術培養。

上一年級的豆豆每天上課時間8:00-12:30,每天一小時英語,沒有數學課。由於來這所學校就讀的兒童年齡較低(3-7歲),所以這裡也沒有體育課,更多的是舞蹈課和課間遊戲。

斯里蘭卡人的母語是僧伽羅語,但英語普及率相當高。在學校的課堂上,孩子們可以看動畫片、玩遊戲、唱唱跳跳,家長不必擔心孩子的英語聽說能力。▲豆豆的老師說,豆豆的僧伽羅文字比當地孩子寫得還要好。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的老師說,豆豆的僧伽羅文字比當地孩子寫得還要好。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在斯里蘭卡幼兒園的英語作業

此外,學校還很重視課外閱讀,老師會打印課外書籍的書目讓家長購買,要求孩子每天在家閱讀,再帶回學校由老師鑑定閱讀能力。三個月為一個學期每年三個學期(1-3月,5-7月,9-11月),期末會發給孩子鑑定證書。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學校推薦的Ladybird系列英語讀物

在這裡,條件還可以的家庭,週末也會送孩子上課外班,其中尤其重視英語。相比學校的英語課,豆豆更喜歡週末的課外英語班,因為有更多更好玩的遊戲。

豆媽並不在乎六七歲的豆豆在學校沒有數學課,不過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中文。

雖然豆媽也準備了中文課本,但因為缺乏語言環境,孩子對於寫中文是有些排斥的。好在豆媽一直注重親子閱讀,豆豆兩歲不到就跟著媽媽讀繪本,所以在中文表達方面沒什麼問題。

豆媽經常跟孩子說“中文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底蘊、最博大精深的語言和文字,一定不能丟啊。”

所以,即使我再喜歡斯里蘭卡,就算單單為了語文,也一定會讓孩子回國接受基礎教育的。

美術和音樂是重要課程

豆豆所在的學校,每天4.5小時上課時間中,音樂一小時、美術一小時,跟英語課的時間一樣長。因為,音樂和美術都是重要課程——這太符合豆媽的期望了。

豆豆三歲不到,爸媽便發現她在繪畫方面的天賦,她尤其愛畫動物。豆媽覺得,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比技術更重要,於是沒有送她進任何繪畫班。來到斯里蘭卡之後,這裡物種的豐富多樣,大大激發了豆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源源不斷的創作,每每讓豆媽驚喜。▲豆豆的作品:斯里蘭卡各種漂亮的鳥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的作品:斯里蘭卡各種漂亮的鳥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的作品L斯里蘭卡花豹和梅花鹿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左:豆豆畫的啄木鳥。右:斯里蘭卡啄木鳥。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最想變成鳥飛上天,晚上臨睡前說到這個,第二天就畫了這幅畫。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豆的作品:藍松鴉鬥老鷹

去年,豆豆就讀的學校進行了一次藝術展覽會,展出的全部都是孩子們的作品,全校學生的家長都受邀參加。小小的學校、童話世界般的展覽,又一次震撼了豆媽。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第一行中間,第二行左右兩邊,第三行中間均是豆豆的參展畫作。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一年級孩子用碟片創作的海洋世界,是豆媽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看了孩子們製作的純手工藝術品,豆媽再一次確定:讓豆豆在這樣的學校“混日子”,是在孩子的童年送給她的最珍貴的禮物。

同樣讓豆媽印象深刻的,還有學校每年的聖誕節演出(學校會租劇場)和四月份新年演出(學校搭臨時舞臺),在她看來,孩子們唱歌跳舞的水準不亞於一些專業藝術學校。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在斯里蘭卡,孩子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打手鼓。不僅如此,這裡從孩子到老人都能歌善舞。有一次學校組織郊遊,家長也可以參加。路上車程幾個小時,老師家長孩子在大巴上就開起了音樂派對,還有家長帶著斯里蘭卡手鼓,打鼓伴奏,車上一派歡騰。

今年2月24日,豆媽一家所在的小鎮上,有一所學校迎來了40週年紀念,豆媽受朋友邀請參加了校慶活動及派對。整個小鎮為學校“慶生”,豆媽在巴西狂歡節的即視感中再次感受到“學生們”對母校深深的熱愛和歸屬感。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我們不一樣:帶著女兒從上海跑到斯里蘭卡農村的“留學”

豆媽認為:

未來,孩子們必定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瞭解世界是他們的必修課。

這個世界有太多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侷限於學習外語。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

也許有人會覺得豆媽是工作的便利成就了現在的道路。豆媽可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心中的夢想和“豆豆媽媽”的角色,是自己走到現在的動力。

經濟發達與否,與幸福指數無關。當我們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寬容,才能更加坦蕩。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孩子,並教會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

豆媽:一位崇尚自然的媽媽,迷戀原生態自然風貌,熱愛探索不同民族的人文,單身時就背個包到處跑,有了女兒豆豆後,更是動力滿滿。帶女兒一起讀書、聽音樂、旅行.....希望女兒懂得努力,在物慾橫流的現實中,做好自己;世界很大很豐富,見識多了,願她能學會寵辱不驚。

備註:本文根據豆媽的採訪內容,由童書媽媽編輯裙帶菜整理而成


作者簡介:裙帶菜:家有8歲的閨女和3歲的兒子,童書媽媽編輯,曾做過新聞網站編輯、時尚雜誌編輯。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