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妈说自己是上海家长中的另类——因为她太不鸡血了。

在上海,为了考入好的小学,很多家长要带着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学奥数学认字,准备着“幼儿园高考”;而豆妈,则让5岁半的女儿豆豆跟着自己在斯里兰卡乡村生活两年,在这里上幼儿园上小学一年级,没有数学课,她依然对学校各种满意。

她为什么选择让女儿去斯里兰卡“留学”?只是方便自己工作吗?还真不是。

斯里兰卡?第一次听说有家长带孩子去斯里兰卡上学,还是上海家长。

我们好几个编辑都在心里迅速搜索了一下,这个国家在哪里?有什么特征?除了“南亚”“红茶”,没有人了解更多。但至少,它肯定不属于家长让孩子去“留学”的选项。

豆妈说,在上海家长中,她应该是唯一一个让孩子去斯里兰卡上学的,尽管只是从5岁到7岁,好像已经足够另类了。

跟国内小学生不同的是,豆豆每天上学都欢天喜地的。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国了,豆妈时不时会翻翻自己的朋友圈,想到自己能给孩子留下这么多美好的回忆,她感到非常欣慰。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这个妈妈“有点儿野”

豆妈和父母都是地道上海人,女儿豆豆也生在上海长在上海。

由于豆妈父母工作的关系,豆妈的童年是在微山湖畔度过的,虫鸣鸟啼蛙叫的童年,留给她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我始终认为,湖畔田边的童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而且,我坚信这样的童年可以照亮整个生命。

所以,我坚定地要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永生难忘的童年——让豆豆知道什么是邻里关系、什么是老鹰捉小鸡、摸鱼摸虾、抓蟋蟀、挖蚯蚓,什么是爬树、什么是清晨四五点的鸡鸣、什么是傍晚的鸟儿归巢......

崇尚“野趣”的豆妈还是一个旅行达人,单身时就经常背个包到处游走,有了孩子也没阻挡她的脚步:

孩子不会成为你的绊脚石,反而可以与你并肩同行,成为你理想的旅伴。豆豆6岁多时,已经跟随我“闯荡”过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

出于对斯里兰卡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迷恋,豆妈把开发斯里兰卡自由行,作为自己四年全职妈妈之后重返职场的新起点。

从2014年开始,她带着豆豆往返于中斯两国,每次在斯里兰卡停留一个月。这个纯原生态的小小动物王国,这里始终挂着笑脸的淳朴民众,都深深吸引了他们。

2016年,豆妈一家开始在斯里兰卡旅居,原本只想住一年,但第二年着实舍不得离开,于是又延长了一年。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学校的老师和同学

这期间,豆妈没有选择住在首都科伦坡,而是径直选择了斯里兰卡的乡村。

虽然好学校都在首都科伦坡,但我们不希望跑到斯里兰卡,还是生活在车多人多楼多的都市,而是想真正体会到当地的民俗民风,因此我们选择生活在乡村。我们只是在这里生活一两年,所以对择校没有太高的要求。

带孩子去斯里兰卡“撒野”

在豆妈看来,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块独一无二的美玉,而豆豆这块玉,天生爱自然、爱动物、爱探索,看马路边卖鱼的都能看很久,珍·古道尔和从小在非洲草原与动物为伴的法国女孩蒂皮是她的偶像。

豆豆不仅喜欢动物,还喜欢研究动物,四岁就已经认得一些千奇百怪的动物,比如连豆妈都读不顺的“奈尔逊奶蛇”等。所以,斯里兰卡这个小小动物王国,太适合豆豆了。

在豆豆五岁半结束幼儿园中班的时候,豆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豆豆到斯里兰卡生活,呵护并充分发展她的天性。

▲在斯里兰卡的辛哈拉贾热带雨林,向导抱着豆豆去摸变色龙(图片右下角是当地特有的变色龙近照)。

豆妈一家在斯里兰卡的家门口有一个水塘,经常有大蜥蜴光顾想找点食物,当地人叫它们crocodile(鳄鱼)。胆小的它们看到人就会逃,“胆大包天”的豆豆拼命追。

这里经常可以见到吃老鼠的无毒的蛇,他们还亲眼目睹了变色龙的变色过程。

豆妈一家生活在村子里,生活条件允许满足孩子养鸡养鸭的愿望。正因如此,母鸡为孵小鸡二十天不吃不喝(只有纯放养的野生鸡才会这么做)、小鸡破壳……这些生命的奇迹都第一次展现在他们面前。豆妈这活了三四十岁的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可想而知孩子的兴奋。

村口一户村民家里养了火鸡、珍珠鸡、小猪,孩子们傍晚可以一起赶鸡回笼。

▲每天傍晚,豆豆和小朋友一起赶火鸡回笼。时间久了,豆豆练就了徒手抓火鸡的本事。

豆妈觉得,孩子从天性讲都是喜欢小动物的,甚至可以说他们就是同类,很多孩子会渐渐变得害怕动物、不喜欢小动物,都是因为接触得太少了、家长的阻碍甚至恐吓。

两年的斯里兰卡乡村生活,这个“自然科学大课堂”不只给大人和孩子接近动物的机会,更提供了很多了解植物的少见机会。比如,在这里,他们第一次看到了腰果树,并了解到腰果剝壳的过程是多么不易。豆妈告诉我们:

平时我们只能看到腰果仁儿,从来没见过带壳儿的,这是因为腰果壳儿有毒 ,会侵蚀人的皮肤。在腰果的原产地,腰果壳就曾经被用作过毒药。

所以是那些生产腰果的人帮助大家把腰果壳去掉了。剥腰果壳儿的过程特别麻烦:把腰果晒干后,放在火上烧,用高温尽可能分解毒素,同时让果壳裂开,这样才能取出腰果。

如果不是生活在这村子里,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腰果的故事,我觉得七岁的豆豆能在这里亲身感受这个过程,一定会对她的人生有些影响,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带壳的腰果

“撒野”的小代价

原生态的乡村生活,难免会有一些城里遇不到的小麻烦。像是大家一度谈之色变的蜱虫,在豆妈一家生活的乡村就很常见,豆妈说:每天洗澡后对身体做仔细检查,及时清除皮肤上的蜱虫,并不会造成大的生理反应。

村子里的大蚂蚁也很厉害,豆妈一家三口都被咬过,一开始被咬会肿成馒头,之后慢慢习惯,再被咬就好像有抗体了,不怎么肿了。

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豆豆身上,被咬后整个脸都肿了并且感到胸闷。一家人迅速到医院,医生对这种情况很有经验,用药后很快就好了。但按规定必须留院观察一晚,豆豆人生的第一次住院就这样献给了斯里兰卡。

没有数学课的一年级

在斯里兰卡待了一年后,一家人都没有想离开的打算,刚好豆豆所在学校还可以继续上一年,于是豆妈一家选择“纵容”自己再多待一年。

斯里兰卡学校分两种,一种是只给当地儿童就读的公立学校,满6岁入学,享受13年免费教育(小学1-5年级,中学6-11年级,12-13年级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另一种则是外籍儿童就读的私立学校,一般也可以读到13年级。豆妈给豆豆选择了一所私立学校,孩子可以从3岁读到7岁(7岁,相当于我们的小学一年级)。

这所学校非常契合豆妈的要求:一是英语教学;二是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培养。

上一年级的豆豆每天上课时间8:00-12:30,每天一小时英语,没有数学课。由于来这所学校就读的儿童年龄较低(3-7岁),所以这里也没有体育课,更多的是舞蹈课和课间游戏。

斯里兰卡人的母语是僧伽罗语,但英语普及率相当高。在学校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看动画片、玩游戏、唱唱跳跳,家长不必担心孩子的英语听说能力。▲豆豆的老师说,豆豆的僧伽罗文字比当地孩子写得还要好。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的老师说,豆豆的僧伽罗文字比当地孩子写得还要好。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在斯里兰卡幼儿园的英语作业

此外,学校还很重视课外阅读,老师会打印课外书籍的书目让家长购买,要求孩子每天在家阅读,再带回学校由老师鉴定阅读能力。三个月为一个学期每年三个学期(1-3月,5-7月,9-11月),期末会发给孩子鉴定证书。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学校推荐的Ladybird系列英语读物

在这里,条件还可以的家庭,周末也会送孩子上课外班,其中尤其重视英语。相比学校的英语课,豆豆更喜欢周末的课外英语班,因为有更多更好玩的游戏。

豆妈并不在乎六七岁的豆豆在学校没有数学课,不过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孩子的中文。

虽然豆妈也准备了中文课本,但因为缺乏语言环境,孩子对于写中文是有些排斥的。好在豆妈一直注重亲子阅读,豆豆两岁不到就跟着妈妈读绘本,所以在中文表达方面没什么问题。

豆妈经常跟孩子说“中文是世界上最有文化底蕴、最博大精深的语言和文字,一定不能丢啊。”

所以,即使我再喜欢斯里兰卡,就算单单为了语文,也一定会让孩子回国接受基础教育的。

美术和音乐是重要课程

豆豆所在的学校,每天4.5小时上课时间中,音乐一小时、美术一小时,跟英语课的时间一样长。因为,音乐和美术都是重要课程——这太符合豆妈的期望了。

豆豆三岁不到,爸妈便发现她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她尤其爱画动物。豆妈觉得,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比技术更重要,于是没有送她进任何绘画班。来到斯里兰卡之后,这里物种的丰富多样,大大激发了豆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创作,每每让豆妈惊喜。▲豆豆的作品:斯里兰卡各种漂亮的鸟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的作品:斯里兰卡各种漂亮的鸟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的作品L斯里兰卡花豹和梅花鹿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左:豆豆画的啄木鸟。右:斯里兰卡啄木鸟。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最想变成鸟飞上天,晚上临睡前说到这个,第二天就画了这幅画。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豆的作品:蓝松鸦斗老鹰

去年,豆豆就读的学校进行了一次艺术展览会,展出的全部都是孩子们的作品,全校学生的家长都受邀参加。小小的学校、童话世界般的展览,又一次震撼了豆妈。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第一行中间,第二行左右两边,第三行中间均是豆豆的参展画作。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一年级孩子用碟片创作的海洋世界,是豆妈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看了孩子们制作的纯手工艺术品,豆妈再一次确定:让豆豆在这样的学校“混日子”,是在孩子的童年送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

同样让豆妈印象深刻的,还有学校每年的圣诞节演出(学校会租剧场)和四月份新年演出(学校搭临时舞台),在她看来,孩子们唱歌跳舞的水准不亚于一些专业艺术学校。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在斯里兰卡,孩子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打手鼓。不仅如此,这里从孩子到老人都能歌善舞。有一次学校组织郊游,家长也可以参加。路上车程几个小时,老师家长孩子在大巴上就开起了音乐派对,还有家长带着斯里兰卡手鼓,打鼓伴奏,车上一派欢腾。

今年2月24日,豆妈一家所在的小镇上,有一所学校迎来了40周年纪念,豆妈受朋友邀请参加了校庆活动及派对。整个小镇为学校“庆生”,豆妈在巴西狂欢节的即视感中再次感受到“学生们”对母校深深的热爱和归属感。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我们不一样:带着女儿从上海跑到斯里兰卡农村的“留学”

豆妈认为:

未来,孩子们必定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世界是他们的必修课。

这个世界有太多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外语。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也许有人会觉得豆妈是工作的便利成就了现在的道路。豆妈可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心中的梦想和“豆豆妈妈”的角色,是自己走到现在的动力。

经济发达与否,与幸福指数无关。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并教会孩子追求幸福的能力。

豆妈:一位崇尚自然的妈妈,迷恋原生态自然风貌,热爱探索不同民族的人文,单身时就背个包到处跑,有了女儿豆豆后,更是动力满满。带女儿一起读书、听音乐、旅行.....希望女儿懂得努力,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做好自己;世界很大很丰富,见识多了,愿她能学会宠辱不惊。

备注:本文根据豆妈的采访内容,由童书妈妈编辑裙带菜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裙带菜:家有8岁的闺女和3岁的儿子,童书妈妈编辑,曾做过新闻网站编辑、时尚杂志编辑。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