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沉默螺旋 – 絕大多數人都會盡量壓抑自己和大眾不一樣的想法,當發生時選擇沉默,然後追隨大眾思維。

中國教育的變革每次都是運動式的。

除了政策之外,受教育者的家庭一直都在這個沉默螺旋中不能自拔。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不論是當時的奧賽,然後減負,後來學英語,再往後國際教育,亦或出國留學等等,全都是這個理論的結果(全民搞奧賽的年代不搞奧賽就是離經叛道,中產階級都搞國際教育感覺去刷題高考朋友圈子就混不下去)。

深陷沉默螺旋中的人不代表不能成功,但跳出螺旋獨立思考往往能夠看到更精彩的世界,當然這樣做的各種成本異常的高,因此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做到。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議程設置 – 外部的信息傳播無法讓每個人對事情的想法都一致,但可以決定將哪些事情放進人們的腦子裡去想,哪個先想哪個後想。

賣各種中小學讀物的書商想要賣書的時候很少直接大聲吆喝,而是會寫一些“羞愧!以色列孩子的閱讀時間竟然是中國孩子的108倍”之類的文章,讓家長開始思考“這還了得,讀書很重要啊,是不是該買書了”。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想要賣暑期夏令營的遊學旅行社們,也很少直接賣產品,而是讓大家討論一些諸如偷偷溜走的暑期時光啊,或者開拓眼界對於青少年成長的必要性等等。

設置自己議程當然是一件很cooool的事情,但是被設置議程很多時候是一件自然而然自己也發現不了的事情。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知識鴻溝 – 越擁有知識和財富,就越能更快更準確更多的獲取大眾傳播中的信息,從而累計更多的知識和財富,拉開和其他人的差距。

沒有比美國的教育體系,尤其是錄取政策,更好解釋這一點的例子了。

有錢的家庭,可以放肆地花費成千上萬的成本去補習各種考試,從而拉開和其他申請人的學術差距。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有社會地位的家庭,可以充分獲得極為稀缺的社會資源,從而獲得別人無法企及的能力和背景。

他們更容易地通通進入了美國超一流的名校,畢業後進入了最高薪的高端職場,然後再次鞏固自己和家庭的財富和地位,再次輪迴。

值此高考之際,不得不說高考在今天的中國,是最優秀的教育選拔制度。

任何發出廢除高考言論的人,在我看來,要麼蠢,要麼壞。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第三人效果 – 大眾都天然認為一件事情的影響力作用於他人的效果,遠大於自己。

這個現象很有趣,幾乎根植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那些大聲疾呼電影要分級的人,他們自己看了一堆暴力色情的片子,依然潔身自好,安分守己,但同時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其他人看了都要完蛋。

還有一個更直觀的又是我們可憐的應試教育和高考制度。那些從應試中一路磨礪,然後從高考中改變命運走出來的聰明人,反而是叫嚷著“應試教育壓抑天性,高考只會教育出書呆子”最起勁的一幫人。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他們的行為就好像在說“你看我們多聰明,扛住了應試和高考的壓力,依然智商情商這麼高,還能獨立思考給你們提出這麼厲害的建議。但是其他那些平庸學生,他們哪裡有我們的水平頂得住,在這種情況下就死定啦!”

一群被“第三人效果”擁有迷之自信的可憐蟲,作為旁觀者,每次聽到這種言論,都只能同情地看著他們表演。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兩面提示 – 單純地傳播單一觀點的“一面提示”,非常容易產生天然的叛逆感。兩面傳播(即說好,也說不好,可以表現獨立思考)是獲取信任的重要手段。

絕大多數我們“深有體會”的感覺,幾乎都來自於這樣的理論,“一面提示”很多時候都在利用這樣的“反效果”,來達到傳播目的。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大量宣傳美國教育怎麼怎麼好的輿論風氣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有投機取巧出來批評美國教育怎麼怎麼垃圾的文章出現。一天到晚黑高考,黑應試教育,持續的時間久了,也會對說高考好話的觀點情有獨鍾。

面對留學環境也是一樣,每年的排名公佈,一大堆媒體宣傳之後,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這個排名不靠譜,來促成“兩面提示”,大家交口稱讚,這個人理性思考,見解頗深(我沒有在說自己)。

總而言之,兩面提示是一個增加說服力的重要手段,被說服的人在看到這個模型出現並且聽到提示的時候可以打個機靈,跳開語境再思考一下。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集合行為:在一些突發的事件中,會輕易形成非常態的群體聚集行為。比如突發福島核爆,大家都去買碘鹽等等。

這個在普遍焦慮的國際教育生態中,極為常見。

隨便一個什麼突發的新聞,就能牽扯動一大批焦慮的家庭。

比如遠古時期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風靡大江南北,突然大家都對素質教育話題尤其熱衷,出國留學這件事也從傳說變成了可行性操作階段。

再比如前段時間川大統領折騰外來學生H1B工作簽證(STEM政策),一大堆家長同學忙著更改自己的志願和專業。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又比如說,去年好幾起校園槍擊事件,讓許多人的選校原則中,校園安全或者周邊環境安全變得異常敏感。

其實這些集合行為所導致的聚集,邏輯上和議程設置類似,都是環境信息傳播在影響一些本不該發生的決策。但這些信息都不是人為設置的,而是客觀突發,所以聚集的表現形式比“議程設置”更快,效果也更強。

其實大家都知道,素質教育是個偽命題,大家都在應試,應不同的考試罷了;在美國找不找得到工作也和專業以及政策關係不大,主要還是看個人能力(計算機這幾年工作可能多,但學的人的基數也最大,所以就業率也好看不到哪裡去;那些不被看好的文史類工作,也不乏很多出類拔萃的人才,進入了媒體,心理諮詢,和教育等等)。

校園安全其實這幾年並沒有特別惡化,看看每年數據就知道,有些被藉機黑了一把的大學,真的被這些集合行為極大地影響了入讀率,其實這些年人家啥也沒做錯。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把關人:任何信息尤其新聞都需要媒介進入公共視野,無形之中媒介就會形成一個“把關人”的角色,只有符合這個把關人利益或者價值的信息才會被聽到看到。

這是當代大眾傳播學最經典的理論之一,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在絕大多數環境中所獲取的信息,都是所謂的“二手信息”,或者是“被加工信息”。

在教育領域中,掌握話語權的人(!@#!!%$%)把信息加工成他們想要他們呈現的樣子,然後用上邊提到的各種傳播學技巧,那麼基本上我們對於很多概念的植入是沒有抵抗力的。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比如哪所學校比另一所學校好,比如搞不搞學科競賽,比如要不要參加夏校,或者比如追逐某些被人為炒作的機會和目標等等。

如果再配合比如“子彈理論 – 觀眾是被大眾傳播媒介支配的,只能被動接受,幾乎毫無反駁的辦法”,那麼想獲得一手資料根本難上加難,或者說根本“沒有想過”要獲得一手的資料,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不是一手資料”,或者根本“不知道何謂一手資料”。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其他的比如“群體暗示”“意見領袖”等等,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無處不在,在我所處的教育領域同樣比比皆是。

獨立思考是個奢侈品,完全做到幾乎無可能,各個領域在信息獲取的道路上都槍林彈雨,躲這輩子是不可能躲的,但至少知道子彈從哪裡飛來,要飛往哪裡去。

祝大家高考都取得好成績,祝家庭在教育的求學路上一路順利!


教育,留學,高考等與它們背後的傳播學理論

我們

畢業於美國一流的高等學府,

對美國有深刻的理解,

是中國知名的新興美國獨立升學團隊之一!

讓我們助你的孩子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