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明知道孩子不會,都是家長代勞,幼兒園為什麼還要佈置這麼多手工作業?

小獸媽媽


這個問題大家都應該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不用再問為什麼了,還是說下怎麼去對待手工作業吧。

我前一段沒事還專門數了下兒子幼兒園三年的手工作業,大概得有幾十件,問題是別人都是一個孩子,而我家是雙胞胎,要做不一樣的雙份,我的奔潰程度可想而知。但我並沒有因此而不去做或者敷衍,而是每次都認真對待。

我這麼做只是想告訴兒子,對學習、對作業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態度,當老師佈置一個需要家長協助的作業我都能認真對待,而做為他們自己,自己的每一項作業都應該如此。這覺得這是一個下面的引導,而且也是有效果的,現在如果有作業不用我催促他們都會主動完成。

另外一方面就是手工作業雖然主導是家長,但還是儘量讓孩子參與,那怕是遞個東西、塗個顏色什麼的,孩子都很積極,而看著一件作品的完成過程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管在大人眼中這個事情多麼無聊,但對孩子來說卻充滿挑戰和樂趣,這也是親子手工的意義所在。

所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用更積極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遠比抱怨好的多。


雙寶媽育兒


前兩天有個家長跟我吐槽,說她受夠了幼兒園的折騰,而且還總是對著鴨子折騰。

她告訴我,她家女兒從上上個星期就跟鴨子槓上了,一開始老師要求養鴨子, 要記錄養鴨過程,和鴨子合照,後來又要求吃鴨子,吃完鴨子後的作業是用廢舊物品做鴨子,最後用各種蔬菜水果組鴨子拼盤。

作為小學老師的她,現在一想起鴨子她就頭大,可是看看自己手頭的工作,她就理解了一切。

她的除了上課以外,要應付各種上級檢查,三天一小會,五天一大會,真正有意義的會議沒幾個,耗時間的倒不少。日常工作是做無窮無盡的表格,填寫各種問卷表,應付上級的審查。這些東西有意義嗎?有,因為可以把不好度量的教學質量變成可度量的;沒有,因為教學質量的好壞和各種不同的因素有關,簡單的表格、審核又怎麼能度量?

幼兒園也是一樣,不僅要裡子做好,面子也要做好,當外界“開展素質教育”的要求下來,除了把孩子“自己”做的手工作業展示出來贏得讚歎,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方法?

手工作業多收到吐槽的根本原因是它把本來自主的事情變成被動的事情。多數家長都會享受和孩子一起玩耍、做手工的時光,也都會主動為孩子抽出時間。可是當手工作業變成任務,不僅要完成還要評比,它就伴隨著壓力的出現。孩子的本性就是愛創造,他們享受自己動手的樂趣,只要是親手做的手工,都包含孩子最本真的想法,不同的想法會創造出不同的東西,有什麼好壞之說?次次評比都在對孩子的想法主觀又殘忍地去評高低,一定會受到家長的厭惡。

學校在統一作業的同時,忽略了不同家庭文化程度、空餘時間、經濟條件等之間的差異。家長面對不得不面對老師給的問題,妥協本屬於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當然會不滿。忙碌了一天的家長,只想回家和孩子簡單的陪伴,想做手工就一起做,不想做可以做別的,而不是費勁腦汁去完成所謂的作業。

學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製作更靈活的作業,彈性的時間和內容,開放性的評價體系,只有足夠自主的手工作業,才會受到家長的支持。


升值君


如果學校不佈置手工作業,佈置很多學科作業人們會怎麼說?還是會有人罵學校。這位微博大v就是想罵人而已,他根本沒用腦子想想手工作業真正的意義。我建議這位大v不用等清明節了,今晚就把你爺爺從墳裡刨除來,然後自己躺進去。

手工作業學生自己能否獨立完成,難道幼兒園老師對此心理沒個數嗎?知道孩子無法獨立完成,老師為啥還是要加入?

原因無外乎有兩種。

第一,這些任務不是老師想出來人的,而是上頭佈置、攤派下來的。老師只是個執行的以及背鍋的。如今幼兒園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有些為了評優、評示範,有些為了搞宣傳、打名氣,有些甚至可能為了個別人的“政績”。但是幼兒園沒有考試沒有升學,能搞花樣的只有活動。於是便有各類奇葩活動誕生。對此一線教師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

如果是這種形式主義的活動和作業,請大家儘管罵。但是第二種則不同了。

第二種任務就是故意佈置孩子不能獨立完成活動,其目的就是讓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指導、幫助孩子完成,或者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或者讓孩子看家長完成。這類活動的目的不是要得到一個作品、進行一次展示或評比,而是讓孩子體驗動手,體驗與他人合作完成任務。

如今有多少家長自以為給孩子買了學區房,報了天價輔導班就是盡到家長的責任了?砸錢和陪伴,到底哪個隊孩子的成長幫助更大?

如今有多少家長逼著孩子刷題,自己卻在旁邊刷淘寶,還美其名曰監督學習?

如今有多少家長在孩子稍微遇到挑戰的時候就“自覺”擋在孩子身前,替代孩子做原本他們跳一跳可以克服的挑戰?、

當然,腦回路正常的家長應該還是佔大多數的。

孩子的成長不像拍電影,一個蒙太奇就能跳到十年後。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曲折、複雜、艱難、未知的過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需要不同類型的關注和幫助。如果你錯過了跟孩子做手工的階段,那就真的一輩子都錯過了。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幼兒園怎麼佈置那麼多作業,這個那個的?家長跟在後面忙死了!”身邊經常有聽到家長如此抱怨,迫於學校的壓力和孩子的無奈,即使心裡不樂意,很多家長還是像完成任務一般代勞著這些回家作業。有些人認為,這些任務是幼兒園上層領導佈置用於評優搞宣傳的;

有些人說是老師偷懶讓孩子回家完成;

還有人從較正面的角度來看,認為佈置作業的目的就是讓家長參與,共同體驗孩子的成長。

筆者比較認可最後的觀點,因為既然我們“被安排”了這些任務,不妨從正面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一來可以讓自己輕鬆快樂一點,二來可以有效地陪伴孩子,以共同完成“家庭作業”來促成良好的親自互動。

作業有好處嗎?

就像現行的“應試教育”,抨擊的人很多,但只要“指揮棒”不改,家長和孩子只有因難而上,這是對人意志力的磨練,也是考驗情商所在,即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環境如何去應對,併發揮事情好的一面積極地投入進去。

“手工作業”的興起,源於西方教育理念的成功引進。中國孩子的動手能力相對較差,做個摺紙都覺得困難,外國小學生經常回家做個模型做個工具箱,信手拈來。既然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足夠的手工環境,幼教階段著重培養和鍛鍊孩子的練、動手能力,這個初衷是好的。

從幼兒園開始,給孩子佈置手工作業,這是從小給孩子建立起 “做家庭作業”這個學習習慣,以便上小學後能夠馬上適應。

從中班開始建立,大班進行鞏固,到了小學入學孩子們就自然樹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回家第一件事情:先完成家庭作業。

給各位家長的建議:

鼓勵孩子做他們喜歡的東西,而不是難度很高的東西,不要去攀比,從自身孩子的出發。對小孩的學習既不拔苗助長也不放任自流,家長們可以通過配合孩子完成家庭作業,從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對孩子的期待。

不要求自己的孩子每次家庭作業做到完美優秀,但可以就孩子擅長的部分做一些要求,不擅長的部分適當幫些忙別讓孩子太受挫。

告訴ta:“你很棒!能夠完成這些手工作業,發揮自己的優勢,我真為你感到高興!”正面積極的教育,讓你的人生精進,也讓你孩子的人生精彩!


作者Synthia

從業15年的外語教育工作者,熱愛音樂,有個可愛男寶。相信“教育讓我們越走越近”。


蘇珊職場進化論


這個問題真的很戳心啊!

我們家座標五線以外城市,我家妞妞四歲半,上的是公立幼兒園.老師親切和藹,按照課標培養孩子.我自己也是老師,遺憾的是我沒有上過幼兒園,並不懂得還有手工作業一事,直到妞妞進了中班以後.

每禮拜五會收到她老師發的作業要求,我都害怕在禮拜五下班前看家長微信群了。週末基本上都是在搞手工作業,她爸爸總加班,這活兒就像大山一樣壓在我這笨手笨腳的娘身上.


抗拒,可又不敢說什麼,只能做完,悄悄發個朋友圈,每次我都配圖,我們盡力了!她老師很敏感的,寒假前家長會解釋了,為何做手工.

出於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配合學校國家級文明校園創建,還有就是在學校完成不了的原因等等.

其實,這解釋太遲到了.對於手工,我們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孩子在和我們一起做手工的過程中表達過,很開心,也說媽媽做的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可我知道自己的水平,每次妞的作業都擺在很偏的位置.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我們也嘗試走捷徑,從網上買半成品,讓孩子自己組裝.


最後,還是覺得這活兒應該是我們共同勞動的樂趣,也就不那麼在乎好壞了.終於變成了一種習慣,有事兒沒事兒,老師不佈置,我們也自己做手工.

所以,感謝幼兒園,讓我們在摸索中成長起來了。


伊人如畫貳


幼兒園手工把我訓練成達人

之前孩子在幼兒園時,每逢節日,都要求做一些應景的東西,而且需要用一些廢棄的東西,以至於那段時間什麼都要保留著,比如說礦泉水瓶,油瓶,捲紙裡面的小桶,還有的家長因為學校要求要包裝盒,買了一箱子的零食,拆了包裝盒。

其他常用的還有各種米,玉米,瓜子,黃豆,黑豆,綠豆等等,要粘貼成畫。

小時候沒有經歷過那麼多手工,自己一項覺得自己不屬於心靈手巧那種,在幼兒園的各種手工作業裡,我學會做了做南瓜燈,學會了糧食版畫,還學會做的燈籠,越做越漂亮。

幼兒園的手工作業更多的是希望親子互動

幼兒園的寶寶都比較小,獨立做手工肯定不成。所以佈置的作業很多都是大人完成的。其實這時候不妨與孩子一起做,能讓孩子動手的都可以讓孩子動手,剪紙,粘貼,等等基本的手工,孩子是可以做的,而且也是樂於做的。

父母要多一點耐心,幼兒園既然命題了,我覺得還是可以很開心地去做的,平時不也是需要親子互動嗎?在與孩子一同做的過程中,孩子的手工也會慢慢加強。

jason媽咪愛育兒:愛旅遊,愛文字,愛詩詞風花雪月;與天鬥與地鬥,與娃鬥其樂無窮;寫有溫度的文字,做靈魂有香氣的媽咪!敬請關注!


jason媽咪有辦法


「問答:明明知道孩子不會,都是家長代勞,幼兒園為什麼還要佈置這麼多手工作業?」孩子上了幼兒園,老師可能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不僅課堂上帶著孩子做手工,而且也會佈置手工作業帶回家,太多的話,確實會讓家長煩躁。


同事的女兒剛上幼兒園,老師也經常佈置手工作業,小女孩每次都央求媽媽幫她,後來同事幫她女兒做的手工受到老師表揚,還讓她帶著女兒去教室裡現場操作,這下同事不樂意了,天天工作忙死了,後來的手工讓女兒完成的馬馬虎虎。

首先,幼兒園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本來是好事,佈置手工回家做,可能也想通過親子互動,增進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但太多也非是好事。

其次,本來現在生活壓力大,爸媽也是要工作,勞累一天回到家,陪孩子玩玩就很好了,哪裡顧得上做那麼多手工?

最後,就算老師佈置了,不要求說都完成,但家長也會顧及孩子在學校裡,擔心受到老師的不同看待,而勉強完成,這對於家長還是很煩躁。

所以說,佈置手工還是要適量,真正的目的是讓孩子完成才好。

我是燃媽,馬上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燃媽育兒


孩子上公立幼兒園,老師經常會結合節日等主題,佈置一些親子作業,但大部分都是由家長來完成的。

比如,萬聖節的時候,要做南瓜燈籠,作為手殘黨,我真是搜遍網絡然後認認真真手做了一個燈籠,花了週末一整天的時間,可到幼兒園搞活動那天,發現好多家長直接淘寶買的燈籠。

又比如,有一次的作業是廢物利用,用舊紙盒舊紙筒做一個小手工。我在網上搜了半天,覺得大部分家長應該做的都是車,於是想別出心裁,做了一個紙大象,裁剪、粘貼、塗色,又是花了一天的時間。孩子之前參與了部分塗色的工作。

還有一次國慶節活動。要畫一副紅色教育主題的畫,我直接找同事代勞的。

一句話,沒有藝術細菌的手殘家長傷不起啊!


說來,老師為什麼明知孩子做不了,還要給家長佈置手工作業呢?

1.促進親子互動

幼兒園佈置手工作業,其實是給孩子和家長創造了親子互動的機會。雖然孩子參與不多,但也能從少量的參與中體會到合作的樂趣。另外,部分家長平時工作忙,可能鮮有與孩子一起玩樂的機會,正好藉此作業增加親子互動,增進感情。

2.給了部分家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老師佈置的作業五花八門,可是還是有很多多才多藝的家長,可以在作業中一展身手,展示自己的獨特手藝,比如繪畫,手工,攝影,美食,音樂,舞蹈等。這也能提升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讓孩子知道為了實現夢想和目標而努力。

3.豐富教學活動,提升老師業績。

佈置多樣化作業,也是老師提升工作業績的需要。現在各行各業都講究創新,幼師同樣需要通過創新形式來豐富教學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玩中樂。

總之,老師佈置的作業,只要不是難以完成的,我覺得家長都應該盡力配合,增加親子時光,給孩子樹立一個按時完成作業的好榜樣。


海叔教育堂


這個問題就像是明知道小學生不能用手機而且有的孩子不會上傳作業,拍照、打印作業都是家長在弄,還要讓小學生這樣做一樣。

今年寒假,剛上一年級的外甥的寒假作業裡面其中有幾項就是要拍過年氛圍的照片、要拍全家福、要寫新年簡報,這些一看都是給家長佈置的作業。 但是仔細想想,老師這樣佈置也有他們一定的道理。

幼兒園的孩子很多手工活都是家長代勞的,我家孩子上幼兒園了也是一樣。我在做手工作業的時候,孩子都會一直站在我身邊跟我一起做,一會幫我拿東西,一會表揚我兩句,看的出來,雖然孩子不會做,但是這個參與的過程她是非常開心的。

現在在教育方面,都很重視親子教育。父母為孩子做手工作業,也是參與到學校教育中來。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不只是學校的責任,家長也是有義務的。 所以我不會嫌幼兒園佈置手工作業煩,反而我也很喜歡這種感覺,這也是一種挑戰!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建議,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大家好,我是妮兒媽咪。育兒之路你我相伴,不離不棄,我們一起交流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如果喜歡我的育兒生活,請關注我吧!


妮兒媽咪育兒


你好,我是多媽,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經歷過我家大寶幼兒園時代的生活,起初我也是比較反對幼兒園給孩子佈置的手工作用,因為每次都要讓我費盡心思去完成,可是後來我和幼兒園老師接觸的多了,才發現我們的思想認知有一些誤解,所以今天我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首先,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是讓家長和孩子一起來完成,讓媽媽或者爸爸跟孩子一起完成一件孩子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重在讓孩子參與進來,體驗操作過程和享受最終結果,而不是以為了給老師交作業,寶媽們苦思冥想的埋頭苦幹,最後把孩子晾到一邊了。

其次,幼兒園佈置的這些手工作業,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的話,益處還是非常多的。

1.孩子需要的是陪伴。

試問,有多少家長每天下了班之後,哪一個不是拿起手機翻翻翻,到了最後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看什麼,而我們恰恰的忽略的是自己最親愛的寶貝,其實他們內心的要求很簡答,無論是做什麼?只要有爸爸媽媽的陪伴足矣!

2.培養孩子的興趣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在我身邊有很多的例子,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們都喜歡玩,但是大多數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玩什麼?喜歡玩什麼?而是今天玩這個,明天玩那個,每一件玩具的喜歡程度都不超過三天,歸根結底是孩子動手能力較差,每一件玩具對他來說都沒有成就感,所以新鮮感很快就會過去,反之,孩子親手做了一件東西,他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和優越感,甚至他會把這件東西反覆拆合,創造出更加完美的東西,慢慢的興趣會越來越大,思維能力也就會越來越強。

3.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形象。

孩子在幼兒園這個時間段模仿能力非常強,一般情況下女孩容易模仿媽媽,男孩容易模仿爸爸,如果家長趁著幼兒園佈置的手工作業來陪孩子一起完成的話,孩子們會覺得爸爸媽媽真的好厲害,好崇拜的樣子,而且也會學著爸爸媽媽一樣,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完成自己的傑作。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吧,我是多媽,從事嬰幼兒輔食行業多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大家,也希望大家支持我,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