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万历十五年明朝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可后世的史学家多次把目光聚焦在这一年,随着大明朝重要人物张居正、申时行、戚继光、海瑞、李贽等人的一一离去,明朝似乎走到了发展的尽头,万历十五年前后不仅是明朝命运的分界点,也是世界各国发展道路的拐弯点,西方各国开始走上工业化,明朝开始走下坡路。

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考虑征服英国,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征服英国似乎难度不大,而当时的大明朝虽然是东方大陆最强的国家,但自从海禁开始明朝的海军战斗力急剧退化,不负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威风。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不仅想征服英国,也想征服东方的明朝,因为腓力二世收到了一份建议书,一份来自菲律宾的《征服中国建议书》。

腓力二世只要在《征服中国建议书》上轻轻勾勒出自己的名字,这个疯狂的计划也许会实施。一个是当时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具有强大的热兵器;一个是当时最大的封建社会国家,拥有最多人口,但极大部分的士兵使用冷兵器,这样的对决想一想就知道有多疯狂。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腓力二世

《征服中国建议书》里面有征服中国详细计划,具体是派一支1.2万人的西班牙军队从本土出发,向西南穿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进驻马尼拉。1.2万人西班牙军队太少,可以征募葡萄牙士兵,除此之外还可以招募菲律宾、6000名日本士兵、1000名印度士兵来当炮灰,当时的西班牙和明朝一样,除了自己是天国人,其他人都是跳梁小丑,不足为惧,至于招募其他国家的军队也没想依靠他们成事,只不过缺少炮灰,总不能事事亲为吧。西班牙总兵力大概两万多人,分四路从中国的广东、福建、江南、山东同时登陆,这不是随便安排,而是经过仔细考虑后得出来的结果。

葡萄牙人从明朝开始(1553年)就盘踞在澳门,葡萄牙在澳门相安无事,可能大明朝的皇帝觉得澳门不过是弹丸之地,没有也就没有,也许当时大明朝对广东的南边控制力量不够,无法赶走葡萄牙人。而葡萄牙国王也是腓力二世,所以说西班牙足够了解明朝。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建议书不仅提出军事进攻计划,还就征服中国后如何统治做出了详细的安排,可谓是“未雨绸缪”。西班牙王室可以委派四至六名总督对大明国进行分区管辖,每个分区任命主教来传播基督教的思想,一共任命五十名左右的主教。

考虑到西班牙人相对明朝太少,所以《建议书》提出,鼓励西班牙公民与中国妇女结婚,培养混血后代,这些混血儿在中国担任政府官员和军事将领,也可以担任神父和传教士,这样一来既可以稳固在中国的统治,又可以同化中国人。

建议书征服明帝国仅仅是开始,西班牙在征服明帝国之后将以中国为跳板,继续征服柬埔寨、暹罗等中国属国。下一步,与北方的蒙古人和解,打击土耳其帝国,这样一来西班牙就能统治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这个疯狂计划是异想天开,还是真的有可能实现。

当时的世界有两个全球化航海大国,一个是葡萄牙,另一个是西班牙,但这两个国家都属于腓力二世,当时的葡萄牙在北非、西北非、西南非、东非、阿拉伯半岛东端、红海、印度洋东西海岸、斯里兰卡、新加坡、中国、印度尼西亚、日本建有据点和贸易站。葡萄牙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可不能凭借这些表面来看葡萄牙,葡萄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强国。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开辟了欧洲探险和殖民海外领地 的大时代。

1519年,西班牙人埃尔南·科尔特斯率领仅1000人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今墨西哥)。第一个日不落帝国是西班牙而不是英国。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在万历年间的亚洲,从西向东有四大帝国,分别是土耳其帝国、波斯帝国、莫卧儿帝国、明帝国。这四大帝国当中,土耳其的军事实力排在第一。

腓力二世事迹富有传奇色彩,从他的的主要头衔就知道他统治下西班牙的实力,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两西西里国王以及十几个欧洲国王头衔、非洲两岸领主、几内亚领主埃塞俄比亚、阿拉伯、波斯和印度等国的征服者印度洋及印度群岛领主。

尽管西班牙的实力恐怖如斯,但凭借两万多人真的能征服明帝国吗?

万历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深夜,林风命令日本人庄公率领一支400人的先锋队登陆马尼拉。西班牙人用密集的子弹打死80多名突击队员。庄公只得撤退。林风于十二月一日再次向马尼拉发动进攻。由于武器落后,林风军伤亡两百多人,包括庄公。而西班牙人只死了两个人。

林风不是明朝的正规军,他不过是被明军追捕的海盗,但从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西班牙军事的实力,明军与西班牙实力的差距,冷兵器始终敌不过枪炮。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明朝的军队比林风等人强,但明军用的是矛和刀,除了弓箭有点威胁之外,很难对西班牙的军队构成威胁,再多的人不过是肉靶子。

1530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萨罗指挥 168 人征服了以秘鲁为核心的印加帝国(人口600万),一百多人征服几百万人口的国家,创造了人类军事史上的纪录,可见武器装备比人口数量在战争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

根据《明会典》记载,明后期人口数量为七千六百四十万,万历十五年 人口也有几千万,明朝的人口相对西班牙来说实在是太多,西班牙凭借两万多人就向政府明朝有点痴心妄想,虽然枪炮威力巨大,但我们可以比较清朝列强侵略时的情况,清朝后期清军的战斗力不会比万历十五年明军的战斗力强,可以说万历十五年明朝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都比清朝后期强,列强侵略清朝时遭到中国人民的反抗,几经波折中国人民最终还是站起来,中国人民没有那么容易被打败。万历十五年的西班牙虽然很强大,但不会比八国联军还强,我认为如果腓力二世对明朝发动战争不会赢,毕竟远隔几大洋,后勤、信息、水土不服等一系列问题让西班牙处于劣势。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西班牙人只是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也不愿意同明帝国开战,他们就是想平平安安地与中国做贸易,发大财。但当时明朝实行海禁,与西班牙做交易就是违背自己的意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明朝政府不够了解西班牙,认为西班牙就是菲律宾附近一个小国不够资格和自己做交易。

桑德总督觉得西班牙是世界第一强国,甚至是世界的统治者。与其低三下四地请求明帝国通商,不如用武力征服,有时候暴力解决问题更快。

西班牙征服中国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有着丰富的资源,还有数不尽的人口。当时西班牙人征服秘鲁和墨西哥后,由于传染病的原因,导致土著居民大量死亡,西班牙为了开荒秘鲁和墨西哥不得不从非洲购买黑奴,明帝国人口众多洽和西班牙的心意,省去买黑奴的钱。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西班牙征服中国的第二个原因,是希望在中国传播天主教。可能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传播天主教成了腓力二世征服中国的原因。腓力二世是一个坚定而狂热的天主教徒,不要小瞧任何一个具有狂热信仰的人,腓力二世曾向伊丽莎白求婚,但伊丽莎白果断拒绝,又加上伊丽莎白同情新主教,腓力二世爱恨交加作出入侵英国的决定,花数不尽的白银就为了征服英国。

1583年6月18日,第一任马尼拉主教萨拉泽在写给腓力二世的信中说:陛下可以派一支军队去中国。这支军队要强大得足以使全中国的武装力量也不能对它造成危害。假如中国的国王执己见,禁止传播福音,尊敬的陛下甚至可以剥夺他的王位,请陛下放下一切事务,甚至是恢复圣地。不管是恺撤,还是亚历山大大帝从未面对过如此壮观的军事挑战。自从天主教开教时代以来,还来有如此重要的神圣的举动。

信仰的力量很恐怖,特别是一个狂热信徒。

万历十五年,西班牙欲以两万多人征服大明帝国

在驻守菲律宾的桑德多次写信给腓力二世,不断试图说服腓力二世出兵中国,但腓力二世在最后一刻拒绝他的建议,并说“现在不是讨论征服中国的时机,请立即放弃这种想法。……”

腓力二世希望与明朝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此,特意为万历皇帝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豪华服装、皮具、荷兰钟表、长剑、水晶镜、针织品、椅子,甚至还有一张床。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也派出一支探险船队出使明朝,希望两国可以共赢,但这次探险活动失败了。

1978 年,一支海上探险船队在大西洋海底发现一艘沉船,他们将船上物品打捞上来之后,发现伊丽莎白一世写信给万历皇帝。

伊丽莎白一世信中道“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皆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 我们天生相互需要,我们必须相互帮助。我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

明朝在万历十五年失去张居正等人,明朝的经济危机也随之而来,当时的世界正处于巨变中,明朝没有把握好机会,实在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