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固定收益的債券,為什麼會出現負收益率

最近關於債券的消息挺多,一邊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下滑,引起市場關注,一邊又是投資長期固定收益率產品的基金回報率很高,似乎怎麼看都很矛盾。債券是屬於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者借錢給債券發行方,發行方承諾定期給投資人支付利息。那理論上來說,債券肯定都是正收益的,只要債券發行方本身沒有違約的風險,債券就沒有風險。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債券市場的收益率,要更復雜一些。而且,即便是最靠譜的國債,也可能會出現實際收益率為負的情況。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可能要先了解兩個概念:債券的固定利率,和投資債券的實際回報。


固定收益的債券,為什麼會出現負收益率


債券的固定利率可能為負

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或者國家發行國債,或在發行的時候,約定一個固定的利率,比如,5年期債券,按照5.1%票面利率發行。那投資人買了一張100的債券,最後每年能收到的利息就是5.1塊。這就是債券的固定收益率,也就是債券發行時的票面利率。絕大多數時候,發行債券都是正利率,是資金使用者提供給資金提供者的風險補償,也可以理解為使用資金的成本。但也有極其特殊的情況,比如歐洲現在基準利率為負,德國就曾發行過利率為負的國債,投資人願意持有利率為負的國債,那是因為投資者如果把錢放銀行,損失會更多。這是國債出現負利率最典型的場景。

債券的實際回報可能為負

債券在發行後可以在二級市場直接交易,價格也會隨著市場變化而波動。比如,十年期的國債,發行時約定的利率是4%,如果以100的價格買入1張國債,實際回報就是債券的票面利率4%。可如果二級市場,債券的交易價格上漲了,1張面值100的國債,交易價格已經是104,那最後的實際回報率就是0%,因為價格中已經包含了票面利息。同樣,如果債券的交易價格是105一張,那最後債券的實際回報率就是-1%。債券的實際回報率為負,很可能是因為市場對當下的投資環境比較悲觀,認為高回報率的投資機會風險很大,所以才看中有固定回報率的債券,從而推高的債券的實際價格,導致實際收益為負。

投資債券的基金的收益率

那投資債券的基金,在說收益率的時候,又是另一套邏輯,它的收益情況取決於債券的價格指數。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債券基金分別持有國債和企業債,那這個基金的淨值就由兩部分組成,所持有的債券的支付的利息,以及債券在二級市場的價格。 利息是固定的,而價格是波動的。當二級市場的價格越高,對應基金的淨值就會越大,基金的收益率就會越高。反之價格越低,淨值就會越低,收益率也會下滑。波動最大的是一些垃圾債,100的票面價格,下跌到80、50也多是有可能的。而特殊的可轉債,100的票面價格,漲到150、200也都有可能。那考慮到債券本身的價值,價格越高,自然風險越大,內含的實際回報就越低。


固定收益的債券,為什麼會出現負收益率

總的來說,債券投資與金融市場的貨幣政策變化息息相關,也跟當下的經濟週期有極其緊密的聯繫,債市是對市場的敏感程度甚至高過股市。不管是直接從二級市場投資債券,還是通過債券基金間接投資債券,也仍還會需要留意市場的變化,瞭解債券的市場風險。大的邏輯是,無風險收益率下降,就一定會推高資產價格,降低資產的實際回報,也就是所謂的資產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