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協和醫院:最頂尖的醫生,也要拼“基本功”

(本系列均為南方週末、南方人物週刊原創,限時免費閱讀中)

我是大年初一接到命令,初二就帶隊過來,看到的情況跟原來想象中還是不太一樣:一些發燒患者有合併症,跑到各醫院、各科室去看病,患者住不進醫院,一床難求……令人措手不及。

患者一下子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有哪座城市、哪家醫院,有這麼多的ICU。我們現在在武漢,僅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就四萬多人,這是不可想象的。

要組織流行病學專家瞭解疾病的傳播途徑,對傳染源早發現、早隔離,才能有效地阻斷傳播。就好像你在這兒擦地,但水龍頭都沒有擰緊,不管用吸水機或任何機械,地面永遠都擦不乾淨。

对话医疗界四大“天团”|协和医院:最顶尖的医生,也要拼“基本功”

協和醫院醫護人員上班前穿防護服。 (梁淑怡製圖/圖)

如果給醫療界“四大天團”打造一個明星組合,北京協和醫院是毋庸置疑的“C位”隊長。

在中國,協和醫院被譽為攔在病人和死亡之間的最後一道關卡,治療各類疑難重症的最頂尖專家匯聚於此,連續十年在中國醫院排行榜中蟬聯榜首。

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戰功卓著的防疫先驅——伍連德,最早讓中國人用口罩預防傳染病,拯救了億萬生命,他也是協和醫院的籌建者之一。

如今,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協和醫院先後派出186人的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傳染病重症加強病房(ICU)病房,32張床位,大多是氣管插管,上了有創呼吸機,承擔最危重患者的救治工作。

正因大咖雲集,有不少極難搶救的病人,會被拉到同濟中法醫院再“搏一次”。不過,見慣了各類疑難雜症的協和的醫生們,面對早期武漢市的慘烈境況,還是感到心痛:很多患者已合併多臟器、多系統功能受損,病情非常危重了。

在武漢,北京協和醫院ICU,能依仗的“優勢”技術已迴歸於日常最紮實嚴謹的“基本功”——在對疾病認識尚不夠清晰的情況下,通過觀察患者細微的臨床症狀表現,儘早做出有效的對症治療,支撐重要臟器和系統,幫助重症患者撐過生死關頭。

3月4日,南方週末記者採訪了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他同時是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的領隊。此前,2020年1月26日下午,韓丁率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等6家醫院121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擰不緊水龍頭”,醫療“天團”也沒用

南方週末:您很早就到武漢了,剛來時是什麼感受?

韓丁:我是大年初一接到命令,初二就帶隊過來,看到的情況跟原來想象中還是不太一樣:一些發燒患者有合併症,跑到各醫院、各科室去看病,患者住不進醫院,一床難求……令人措手不及。

南方週末:

什麼情況最讓您感到痛心?

韓丁:有些病人轉到ICU,病情極其危重,需要立刻心肺復甦,雖然經醫護人員全力救助,但仍沒能挽救生命,所以醫生特別痛心。

对话医疗界四大“天团”|协和医院:最顶尖的医生,也要拼“基本功”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第一批國家援鄂抗疫醫療隊領隊韓丁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 (南方週末特派記者 馬肅平/圖)

南方週末:您覺得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韓丁:傳染病的防治關口更應該前移。醫生是治療疾病的,但傳染病最重要的是防控,嚴格控制傳染源,有效切斷傳播途徑,群防群控,保護易感人群,後面的治療壓力就會大大減輕。

要組織流行病學專家瞭解疾病的傳播途徑,對傳染源早發現、早隔離,才能有效地阻斷傳播。就好像你在這兒擦地,但水龍頭都沒有擰緊,不管用吸水機或任何機械,地面永遠都擦不乾淨。

更重要的是,人們如果能夠養成較好的生活習慣,掌握傳染病的防控常識,勤洗手,戴口罩,情況也會大大改觀。

另外在發病後期,病死率比較高的人群,大部分合並了很多基礎疾病,應更早加強對這些易感人群的防護。

南方週末:

醫院和醫生應該起到哪些作用?

韓丁:醫生負責治療疾病,通過臨床和科研團隊,邊治療邊想辦法“吃透”這個疾病,阻止患者病情惡化,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

患者一下子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有哪座城市、哪家醫院,有這麼多的ICU。我們現在在武漢,僅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就四萬多人,這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中國這種制度優勢、高層推動下才能有這樣的力度,才能實現後續更大規模的各類傳染病醫院的建設,對四類人員實現“應收盡收”。

在傳染病病房,靠的就是“基本功”

南方週末:協和醫院的援鄂醫護人員來自哪些科室?具體是怎樣的配置?

韓丁:剛開始來的是重症醫學科、感染內科、呼吸內科,後面根據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的需求,調配了血液內科、心內科、腎內科、消化內科等相關科室的專家過來,進行真正多學科的綜合治療,提升救治水平。

但各醫療隊都是異地作戰,不可能整個醫院搬過來,人員捉襟見肘,必須進行各種培訓,讓所有醫護人員都會使用呼吸機、血濾機、人工膜肺(ECMO)等操作。

对话医疗界四大“天团”|协和医院:最顶尖的医生,也要拼“基本功”

醫生正在進行床旁血濾。 (採訪對象供圖/圖)

南方週末:在您看來,協和醫院在醫療或管理上有什麼獨到之處?

韓丁:我們的優勢和經驗,我覺得就是紮實的基本功和規範有序的治療。目前的治療手段,包括有創呼吸機、人工肺、人工血濾等,各大醫院都是差不多的。

但在傳染病病房,穿上三級防護服以後,一些手段你就用不上了。比如聽診器戴不了,判斷氣胸和胸腔積液,要依靠直接拍拍患者的胸部,兩邊的聲音不一樣——這邊有點兒鼓了,這邊還是實的,通過類似的基本經驗去鑑別診斷。

南方週末: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方面,協和醫院有哪些發現?

韓丁:在我們的病房有50%的病人出現末梢循環的障礙,手指、腳趾發紫發黑,醫生可以看得見,但各個重要臟器的末梢病變,肉眼是看不到。

通過前後方遠程查房,血液科專家判斷,可能有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微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堵塞,凝血功能紊亂,經抗凝治療和使用新鮮凍乾血漿,患者手指、腳趾發紫發黑情況明顯好轉。

所以對有高凝傾向的病人,要預防性地使用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從臨床效果看,這些早期干預,一定是有作用的,特別紮實的基本功會讓醫護人員的診治行為,更加科學和客觀。

此外,我們收治的所有病人都有營養不良,人血白蛋白低於3克/分升,馬上提議要對各階段患者給予營養支持,包括足量的熱卡、維生素等;對支氣管和肺泡進行灌洗、採取俯臥位呼吸,也是我們最早開始實踐的,事後證明有效率至少在85%以上。包括早期重視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全程去監測和糾正等等。

雖然對極危重症患者治療,這些方法的作用可能有限,但如果從早期就開始重視,患者病情可能就不會惡化到進ICU這麼嚴重。

对话医疗界四大“天团”|协和医院:最顶尖的医生,也要拼“基本功”

醫生正在討論病例。 (採訪對象供圖/圖)

南方週末:協和醫院的CPC臨床病理討論會很出名,在武漢也會照常進行嗎?

韓丁:在協和醫院大查房裡最受人歡迎的,就是CPC臨床病理討論會。臨床專家們先根據經驗,對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行討論,最後病理科揭開謎底,給出“金標準”的診斷。通過這種主觀判斷跟客觀證據的不斷矯正、修正,大夫成長得非常快,也更加深了對疾病的認識,提高了醫療水平和診治能力。

目前我們根據現有臨床信息,每週進行一兩次大查房,前、後方緊密結合,舉全院之力討論甚至爭論治療方案,根據臨床一線大夫的意見,對病人情況進行診斷,有效的方法繼續用,沒效的方法馬上停,同時也會根據對病人的屍檢結果,來進行CPC的討論。

協和醫院有這樣一句話:站在病人旁邊多一分鐘,就會多一分發現。每用一種藥物或療法,都要觀察患者病情的細微變化,有所反饋,再去群策群力,多學科研究討論,處理這些問題。

傳染病防控,一定要全民再教育

南方週末:從2003年經歷SARS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您認為有哪些經驗教訓?

韓丁:從整個防控的方式、體系和機制來看,與SARS時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很多醫護工作者投入疫情救治工作,一部分人被感染,代價太沉重了。

傳染病防控,一定是全民都要再培訓、再教育,包括臨床醫生,有些不是傳染病專業的醫生,防控的觀念也還不到位,需要更加重視和掌握。

南方週末:此次疫情中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韓丁:從救治角度看,我們對這個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清楚。

到目前為止,“中國模式”的抗疫,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果,這來自我們的舉國體制和制度優勢,讓我感到很驕傲的。但從傳染病的發病規律和防控基礎舉措來看,還有很多值得深入思考並解決的問題,比如加強對傳染病群防群控的意識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

对话医疗界四大“天团”|协和医院:最顶尖的医生,也要拼“基本功”

醫生正為患者抽血。 (採訪對象供圖/圖)

南方週末:在您看來,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治療有特效藥物麼?

韓丁:對新冠肺炎病毒,我們目前還沒有特效藥。人類與病毒鬥爭這麼長時間,對艾滋病、埃博拉病毒、流感等,都沒有特別好的根治的方法,最終就是與病毒共存,很難徹底消滅它們。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研製出一種疫苗或藥物,是很必要,但實際上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是基本規律。

網上有一些臨床試驗,說喝豆漿、茶葉可以治新冠肺炎,都在忽悠老百姓。人們的期望是美好的,但天鵝還在天空飛著,已經開始討論今晚是煮著吃,還是燉著吃?很可笑的。

南方週末:在您看來,這次“戰疫”的前景會是怎樣的?

韓丁:目前從整個收治病人情況看,病人數量正在減少,疫情已明顯向好。我們相信,通過關口前移、科學防控、集中救治等相關舉措,減少輕轉重、重轉危的病人,疫情一定會盡快過去。

訂閱南方週末會員,支持原創優質內容。成為南週會員,尊享七大權益,在一起,讀懂中國。

南方週末特派記者 崔慧瑩 馬肅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