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抗美援朝第一階段的前三次戰役,美軍被志願軍指揮員靈活多變的作戰指揮以及志願軍官兵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打得連連敗退。所以在1951年初,

接替沃克中將擔任美第八集團軍司令官的李奇微,一到戰場就開始仔細研究前期美軍作戰失利的經過。

李奇微敏銳地發現了志願軍因補給能力不足,而導致每次攻勢只能持續一個禮拜的弊端,以及志願軍習慣用穿插迂迴、分割包圍戰術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李奇微研究出利用美軍機動能力強的優勢與志願軍保持接觸作戰的“磁性戰術”,以及縮小進攻間隙、齊頭並進的作戰部署,並在1951年1月25日趁志願軍休整之機,突然發動“霹靂行動”,開始了第四次戰役。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在戰場上總是掛著手雷顯擺的李奇微

反觀志願軍,雖然在前三次戰役中掌握主動,但也正是因為仗打得順風順水,所以各級指揮員沒有仔細研究過美軍的作戰樣式。到了第四次戰役,李奇微率先發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戰部署。這次戰役,也著實讓志願軍官兵領教到了以美軍為代表的西方作戰樣式的優勢。特別是漢江南岸阻擊戰,志願軍官兵在付出巨大傷亡完成阻擊任務的同時,也總結出對美作戰的寶貴經驗。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美軍炮兵陣地大量的炮彈彈殼

從1951年1月25日開始,“聯軍”集合了美軍5個師、英軍1個旅、韓軍2個師,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向防守的志願軍50軍、38軍112師、42軍125師和朝軍第5軍團發起猛烈攻擊。志願軍總部根據美軍作戰部署,決定在西線以38軍、50軍為主力堅守漢江南岸陣地,在東線集中4個軍的兵力實施反擊。

志願軍東線的反擊作戰剛開始的時候非常順利。在橫城反擊戰中,志願軍殲滅韓8師全部,美2師、韓3師、韓5師一部,共殲滅和俘虜敵軍共2萬人。但是後期,因為李奇微嚴令在砥平裡的美軍不能後退,以及其他各處美軍支援迅速,所以導致東線志願軍未能在短時間內結束砥平裡反擊戰。

西線負責堅守漢江南岸陣地的38軍、50軍為了保障東線反擊作戰,從1月25日一直堅守到2月16日。戰至最後,阻擊部隊不僅短水短糧、彈藥匱乏,而且傷亡極其慘重。戰鬥最激烈時,“聯軍”對志願軍1個連的陣地發起的進攻,使用兵力達數百人、坦克數十輛、飛機數十架,發射炮彈上千發。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面對如此慘烈的戰況,武器落後、補給困難的志願軍應該如何應對?1月31日,志願軍司令部詳細總結了50軍148師防禦作戰經驗,並向各部隊發出重要的戰術指示。戰術指示大致包含以下幾點意思:

一是陣地防禦要修好工事;二是兵力配置前輕後重、火力配置前重後輕;三是採取疏散的縱深兵力配備;四是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反衝擊來阻止敵人進攻;五是充分進行反擊準備,將較大的反擊安排在夜間;六是不能死守一地,陣地要有彈性。

首先強調陣地防禦要修好工事,這是必然。特別是針對美軍猛烈的炮火,志願軍更加需要不斷利用戰鬥間隙去恢復工事。在戰場上,志願軍官兵結合當地地形研究出的坑道,就是一種能夠有效抵禦美軍炮火準備的工事。在修理山阻擊戰中,50軍的阻擊部隊不僅利用坑道在敵人的炮火下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抵禦了美25師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而且還上演了志願軍官兵白天躲入坑道佯裝撤退放美軍進入陣地,晚上出坑道將美軍圍殲奪回陣地的戰例。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志願軍官兵隱蔽在坑道中

其二,要求防禦部隊的兵力配置前輕後重並疏散縱深配置。這也是美軍炮火過於猛烈決定的。38軍112師335團在漢江南岸阻擊戰中負責堅守580高地。一開始負責防守的是335團1營,後來因為陣地告急,團長範天恩先後派遣了334團3營、114師341團3營、335團警衛連、38軍偵察連、112師山炮營、335團通信班以及文化教員前往高地參與防守,當然加強的334團3營和341團3營不是滿編。然而這些兵力到達陣地後也僅僅擋住了美軍一兩波進攻後,陣地就再次告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將這些加強的兵力疏散配置在高地周圍。結果在美軍一兩輪火力覆蓋後,加強的兵力也傷亡殆盡。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範天恩,335團團長,因為作戰勇敢被稱為“範大膽”。但即便是身經百戰的範天恩,在漢江南岸阻擊戰結束後也因連日的疲勞與緊張而暈倒】

其三,火力配置前重後輕。這是由志願軍裝備落後決定的。原本裝備就差的志願軍如果還不把僅有的重火器集中配置在一線,就更加難以抵擋美軍的進攻。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將重火器靠前配置

第四,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陣前反衝擊來阻止敵人進攻。這是由志願軍的補給困難決定的。因為彈藥不足,志願軍不可能依靠大量使用彈藥來打退美軍的進攻。所以官兵們只有通過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給衝擊的美軍以最大的傷亡和震撼。同時再配上兵力的反衝擊,對於打退“缺乏50碼以內作戰勇氣”的美軍進攻是再合適不過。335團堅守580高地,戰至最後,範天恩安排幾乎沒有作戰經驗的文化教員加強一線防禦。這些文化教員憑藉著手榴彈也能打退美軍的進攻,就是這個道理。

美軍“50碼內缺作戰勇氣”,志願軍短促火力突擊,文化教員上陣

【新中國成立初期,許多戰士沒有上過學。為了幫助戰士掃盲,部隊設有文化教員,主要任務是教戰士知識,一般不參加作戰】

其五,充分進行反擊準備,將較大的反擊安排在夜間。這是由志願軍善打夜戰,而美軍畏懼夜戰決定的。夜間作戰,美軍飛機不能使用,火炮也難以瞄準,失去了飛機、大炮的支援,美軍根本不是志願軍的對手。所以在漢江南岸阻擊戰中,經常出現志願軍陣地白天被美軍奪走,晚上又奪回來的情況。

最後,不能死守一地,陣地要有彈性。這也是由志願軍和美軍作戰特點決定的。美軍火力猛,多次進攻後,極易將一處陣地的所有工事摧毀。志願軍官兵如果盯著一處陣地堅守,最後工事毀壞殆盡還不撤退,就很容易造成巨大傷亡。相反,如果設置陣地有彈性,志願軍官兵白天節節抵抗,晚上再反衝擊回覆陣地,這樣就能減小傷亡。

第四次戰役,志願軍官兵正是經歷了漢江南岸的血戰,才認清美軍的真正實力,並開始不斷的思考與研究如何用劣勢裝備去打敗擁有優勢裝備的美軍。而漢江南岸阻擊戰所總結的戰術經驗也為抗美援朝戰爭後期志願軍官兵堅守三八線打下了基礎。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