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的前三次战役,美军被志愿军指挥员灵活多变的作战指挥以及志愿军官兵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打得连连败退。所以在1951年初,

接替沃克中将担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的李奇微,一到战场就开始仔细研究前期美军作战失利的经过。

李奇微敏锐地发现了志愿军因补给能力不足,而导致每次攻势只能持续一个礼拜的弊端,以及志愿军习惯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战术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李奇微研究出利用美军机动能力强的优势与志愿军保持接触作战的“磁性战术”,以及缩小进攻间隙、齐头并进的作战部署,并在1951年1月25日趁志愿军休整之机,突然发动“霹雳行动”,开始了第四次战役。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在战场上总是挂着手雷显摆的李奇微

反观志愿军,虽然在前三次战役中掌握主动,但也正是因为仗打得顺风顺水,所以各级指挥员没有仔细研究过美军的作战样式。到了第四次战役,李奇微率先发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战部署。这次战役,也着实让志愿军官兵领教到了以美军为代表的西方作战样式的优势。特别是汉江南岸阻击战,志愿军官兵在付出巨大伤亡完成阻击任务的同时,也总结出对美作战的宝贵经验。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美军炮兵阵地大量的炮弹弹壳

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联军”集合了美军5个师、英军1个旅、韩军2个师,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下,向防守的志愿军50军、38军112师、42军125师和朝军第5军团发起猛烈攻击。志愿军总部根据美军作战部署,决定在西线以38军、50军为主力坚守汉江南岸阵地,在东线集中4个军的兵力实施反击。

志愿军东线的反击作战刚开始的时候非常顺利。在横城反击战中,志愿军歼灭韩8师全部,美2师、韩3师、韩5师一部,共歼灭和俘虏敌军共2万人。但是后期,因为李奇微严令在砥平里的美军不能后退,以及其他各处美军支援迅速,所以导致东线志愿军未能在短时间内结束砥平里反击战。

西线负责坚守汉江南岸阵地的38军、50军为了保障东线反击作战,从1月25日一直坚守到2月16日。战至最后,阻击部队不仅短水短粮、弹药匮乏,而且伤亡极其惨重。战斗最激烈时,“联军”对志愿军1个连的阵地发起的进攻,使用兵力达数百人、坦克数十辆、飞机数十架,发射炮弹上千发。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况,武器落后、补给困难的志愿军应该如何应对?1月31日,志愿军司令部详细总结了50军148师防御作战经验,并向各部队发出重要的战术指示。战术指示大致包含以下几点意思:

一是阵地防御要修好工事;二是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三是采取疏散的纵深兵力配备;四是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阵前反冲击来阻止敌人进攻;五是充分进行反击准备,将较大的反击安排在夜间;六是不能死守一地,阵地要有弹性。

首先强调阵地防御要修好工事,这是必然。特别是针对美军猛烈的炮火,志愿军更加需要不断利用战斗间隙去恢复工事。在战场上,志愿军官兵结合当地地形研究出的坑道,就是一种能够有效抵御美军炮火准备的工事。在修理山阻击战中,50军的阻击部队不仅利用坑道在敌人的炮火下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抵御了美25师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而且还上演了志愿军官兵白天躲入坑道佯装撤退放美军进入阵地,晚上出坑道将美军围歼夺回阵地的战例。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志愿军官兵隐蔽在坑道中

其二,要求防御部队的兵力配置前轻后重并疏散纵深配置。这也是美军炮火过于猛烈决定的。38军112师335团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负责坚守580高地。一开始负责防守的是335团1营,后来因为阵地告急,团长范天恩先后派遣了334团3营、114师341团3营、335团警卫连、38军侦察连、112师山炮营、335团通信班以及文化教员前往高地参与防守,当然加强的334团3营和341团3营不是满编。然而这些兵力到达阵地后也仅仅挡住了美军一两波进攻后,阵地就再次告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将这些加强的兵力疏散配置在高地周围。结果在美军一两轮火力覆盖后,加强的兵力也伤亡殆尽。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范天恩,335团团长,因为作战勇敢被称为“范大胆”。但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范天恩,在汉江南岸阻击战结束后也因连日的疲劳与紧张而晕倒】

其三,火力配置前重后轻。这是由志愿军装备落后决定的。原本装备就差的志愿军如果还不把仅有的重火器集中配置在一线,就更加难以抵挡美军的进攻。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将重火器靠前配置

第四,以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配合阵前反冲击来阻止敌人进攻。这是由志愿军的补给困难决定的。因为弹药不足,志愿军不可能依靠大量使用弹药来打退美军的进攻。所以官兵们只有通过短促、突然、猛烈的火力,给冲击的美军以最大的伤亡和震撼。同时再配上兵力的反冲击,对于打退“缺乏50码以内作战勇气”的美军进攻是再合适不过。335团坚守580高地,战至最后,范天恩安排几乎没有作战经验的文化教员加强一线防御。这些文化教员凭借着手榴弹也能打退美军的进攻,就是这个道理。

美军“50码内缺作战勇气”,志愿军短促火力突击,文化教员上阵

【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战士没有上过学。为了帮助战士扫盲,部队设有文化教员,主要任务是教战士知识,一般不参加作战】

其五,充分进行反击准备,将较大的反击安排在夜间。这是由志愿军善打夜战,而美军畏惧夜战决定的。夜间作战,美军飞机不能使用,火炮也难以瞄准,失去了飞机、大炮的支援,美军根本不是志愿军的对手。所以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经常出现志愿军阵地白天被美军夺走,晚上又夺回来的情况。

最后,不能死守一地,阵地要有弹性。这也是由志愿军和美军作战特点决定的。美军火力猛,多次进攻后,极易将一处阵地的所有工事摧毁。志愿军官兵如果盯着一处阵地坚守,最后工事毁坏殆尽还不撤退,就很容易造成巨大伤亡。相反,如果设置阵地有弹性,志愿军官兵白天节节抵抗,晚上再反冲击回复阵地,这样就能减小伤亡。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官兵正是经历了汉江南岸的血战,才认清美军的真正实力,并开始不断的思考与研究如何用劣势装备去打败拥有优势装备的美军。而汉江南岸阻击战所总结的战术经验也为抗美援朝战争后期志愿军官兵坚守三八线打下了基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