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辭職後待業,五險一金需要去有關部門停繳嗎?

用戶163685225555


五險一金離職後要怎麼辦?這是很多人會問的問題。它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但實際上一般大眾需要知道的內容並不多。簡單說明如下:

01 五險一金要分開來看,不能放到一起

我們常說五險一金,是因為社保和公積金是法規規定要購買的。但實際上它們是兩個東西。也就是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社會保險分為五個險種: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

公積金就是住房公積金。

02 五險一金停不停繳,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先說五險。

從享受養老保險的角度來說,中途停繳五險沒有任何弊端。養老算的是累計繳費年限,只要你達到享受養老保險的年紀,累計已經繳滿了15年,就可以享受,不存在任何問題。

如果到時依舊沒有繳滿15年,那就要一次性補繳滿15年為止。

比如說,你已經繳了14年6個月,還差6個月,就要把這6個月的錢一次性全部補繳上去才能享受養老保險。如果還差3年,那就要補繳3年。這個是硬規定。

那什麼情況最好不要停繳?就一個!

當社保和其他政策掛鉤的時候,而你又有所求時,就不要停繳。

比如說,武漢市規定,外地戶口繳滿2年社保才能在武漢買房,不能補繳,不能斷繳。這個時候無論如何都不要斷掉,如果你決定要買房。

再說公積金。

總體來說,公積金和社保類似。一般斷繳沒什麼影響,也不用特意去補繳。

公積金和社保也有些不同,它裡面的錢是可以全部提取出來的。

那什麼情況又必須繳納呢?

當然就是你要用公積金貸款買房的時候,連續繳納時間越長,用來核算的權重係數越高。只是這個係數是分階段折算的。並且有最高係數。這個每個地方不一樣,具體查詢當地公積金網站。

03 如果出現跨地域工作繳納,怎麼辦?

跨地域是很多人會發生的一個問題。這也分成兩個來說。

先說社保。

跨地域對社保的斷繳和累積年限計算沒有什麼影響,不用去在意。

如果因為自己的原因,在A地繳納,同時又在B地繳納,反而會導致重複繳納,倒時會出現重疊退款的情況,反而麻煩了。

並且,沒特殊情況,不建議自己做賬戶轉移合併。如果在轉移過程中發生數據丟失,倒黴的只有自己。

這些就算不去管,等到退休的時候,自然會進行賬戶合併計算,真的不用去操這“冤枉心”。

再說公積金。

公積金斷繳也沒關係。本身賬戶在不同城市就不是同一個,這是由當地來管理的。

當然,公積金也可以進行異地轉移。如果你要買房,異地轉移對自己有好處。只要滿足條件,裡面的錢就會累計計算。

所以總的來說,只要不是特殊情況,被其他政策影響,社保公積金斷繳就斷繳了,沒什麼影響,不用去管它。等到再次工作,繼續繳就好了。

至於題目要問的問題,相比也很清楚了:壓根不會輪到自己去操心停不停繳,離職了單位自然就給你辦停了。



次等大叔


辭職後待業,對原來繳納的五險一金還是花點時間去理清楚的,一般情況下,個人辭職後,就不再有“五險一金”的概念了,辭職後,在個人名下的就只剩下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與住房公積金。那麼辭職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如何來處理呢?

第一,如果短期待業,還有意願在當地繼續工作的。

如果辭職後只是短期的待業,休息一兩個月後,在當地找到新工作後繼續就業的,這種情況社保屬於同一個統籌區,不需要辦理社保關係轉移手續。重新就業後,由於原來的單位已經辦理了減員,你的五險一金已經處於停繳狀態,重新上班後,可由新單位辦理增員繼續繳納,但是新的用人單位不一定會繳納住房公積金,這時住房公積金可以暫時不管,到了規定的取現時間,可以去取現。但是中間停繳的月份不算繳費年限,醫療保險處於斷繳狀態,重新交納後可以繼續享受醫保待遇,前後繳費年限可以累計計算。

第二,如果辭職後不打算上班的,在同一戶籍地的可以轉成靈活就業人員。

辭職後,如果不打算上班的人員,以前的社保繳納屬於你戶籍所在地,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繼續在原參保地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險、工傷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個人沒有辦法再繳納,住房公積金待鎖定期結束後,可以辦理銷戶或是取現。

第三,以前單位不在戶籍所在地,個人無法繼續在當地繳納。

以前單位不在你戶籍所在地的,不能以個人身份在當地繼續繳納,需要將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關係轉移到你的戶籍所在地,才能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繼續繳納,失業保險、生育險、工傷保險由於沒有個人賬戶,也不累計計算繳費年限,所以無法轉移,但是不影響今後辦理退休和就醫,住房公積金由於個人身份無法繳納,也沒有必要轉移,只能作為取現處理。

總之,個人辭職後,對於五險一金的損失是非常大的,辭職後應當花時間去辦理相關後續事宜,允許個人繼續繳納的,可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繼續繳納,不在戶籍所在地的,需要將社保關係轉移到戶籍所在地,才能以個人身份繼續繳納。


幫兄愛唱歌


歡迎關注【職場小閣】,為您解答職場疑問。

【1】辭職後待業,五險一金不需要去有關部門停繳,因為原單位已經為你辦理了停繳手續,無需自己再辦了。

【2】五險一金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非常有用的,比如醫療保險斷交三個月,將重新計算繳費年限,而且在停繳期間,你的社保醫療卡不能看病使用,建議還是你辭職後待業,還是要自己有選擇的繳納五險一金。

【3】自己想要繼續繳五險一金,有哪些方式呢?

1、託關係找家公司幫你交,就相當於你是他們公司的正式員工。

2、找人力資源代理公司,這個需要兩部分費用:五險一金本身的費用,包括自己要交的和公司繳的,還有代理公司的手續費。

3、找當地的社保局,這個是有前提條件的,一是本地戶籍,二是隻能為自己繳納養老和醫療(含生育),公積金是不能自己繳的。

【4】五險一金的繳納個人還是要重視,畢竟關係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職場小閣


我是一名基層的社保工作者,感謝大家關注我吧,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作為一名社保的工作者,這些問題而言,是一個比較常識的。如果我們在單位離職之後,那麼單位會立馬去人社部門給你做社保減員,壓根兒不可能讓你的信息還留在公司的賬戶上,不可能再給你繳納社保。

而對於住房公積金也是同理,因為我們的公司去單位去人社部門,還是去住房公積金部門繳納社保,一般來說都是全員繳納。那既然有個人離職了,他並不會單單的害怕真一個人留在他的賬戶上,萬一要是她一下子做了全員繳費,相當於白白的給你交了一部分錢,那麼公司是虧了。

所以有些朋友在離職後想和自己要不要趕緊去勞動部門和住房公積金部門兒做停止繳納呢,其實你想多了,公司早就把這個比你想的要早,所以你一離職,公司就立馬會做做賬戶的減員,壓根兒不用個人去。

那離職的時候我們該注意什麼問題呢?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大的完整性哦,報紙答案補充完整,這樣對自己是非常有益的,而且我們應該向當地的人社部門和住房公積金部門打印一份自己繳納的明細表,好像這裡心裡有數。


華北小強


樓主你好,辭職以後待業,五險一金需要去有關部門停止交費嗎?辭職以後離開原工作單位,首先你需要做的是,把可以將自己的個人社保從原工作單位轉移。轉移出來之後,你可以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來繼續交費,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交費,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交費的話,對於您來說,你的累計繳費年限就會是有所的增長,那麼如果不交費,可能就意味著你的累計繳費年限就會停止在,在單位工作期間一個較多的一個費用年限。當然辭職以後住房公積金是可以全額提取的,只要是你沒有住房公積金的貸款,那麼是可以完全全額提取,如果有住房公積金的貸款,那麼這個餘額和貸款是可以相互對沖的!

除此以外,那麼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是可以正常轉移的。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可以直接停止交費。因為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不需要累計繳費年限的。所以說這些保險有的需要轉移,有的不需要轉移,實際上並不需要去有關部門停止繳費


懂社保


辭職後待業,五險一金需要去有關部門停繳嗎?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media_id": 1566185419146242, "thumb_neardup_id": 0, "thumb_width": 640, "vid": "v020040e0000bhht4cljfrmkveavt880\

社保分析師


樓主您好,辭職以後待業五險一金需要去有關部門停止交費嗎?為什麼?辭職以後待業,如果說你暫時不打算交納自己的五險一金,那麼這個時候是不需要停止交費的,但是你需要將你的個人社保由原工作單位轉移出來,需要轉移職工養老保險和職工醫療保險。

如果說你所到的工作單位和你長期的居住地並不是同一個地區,或者說你離開工作單位以後,不打算在這一個地區繼續工作或者留在這個城市,那麼這種情況下更應該及時的將自己的社保關係轉移出來,那麼沒有新的工作單位的話是可以暫時先轉移到自己戶籍所在地,然後以靈活就業的形式來進行交費,不消費也是可以的,但是你可以轉移成為靈活就業的形式。

這樣的話對於你參保或者不參保相對都是比較方便的,如果說你不及時的轉移的話,比方說你離開你所在工作的城市的話,那麼再轉移的話相對就比較麻煩了,甚至來講,不轉移出來都沒有辦法來進行交費,所以說及時的轉移出社保關係,對你本人來說,這個事情一定要做。然後你可以選擇暫時不交,這個是沒有問題的。


社保小達人


待業前你需持"解僱證明“到"社保失業窗口″辦理"失業手續"並拿失業金,在領取失業金期間無須去"繳社保″!

領完後可去諮詢後"續費″!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辭職以後,自己可以按自由職業繳存五險一金,不過只交養老保險就行了,其他的不用交,等到有新單位之後再由單位交五險一金


周口人和事


待業可以自己交五險一金(交的還少)。為什麼要停呢?停了你自己今後還是要補齊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