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 一朝跨界,我和頭條育兒相見恨晚,在不斷學習中脫變為成長型媽媽

每次提起頭條,心中總是難免感概萬千。因為頭條於我,已經不僅僅是平臺和創作者那麼簡單的關係了,亦是可以真心傾訴的師長和朋友。從2016年發表的第一篇原創育兒文章開始,今年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

一朝跨界,我和頭條育兒相見恨晚,在不斷學習中脫變為成長型媽媽

自生下寶貝女兒後,一家人商量,我決定辭職自己帶娃,一來是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二來也不想讓隔代養育成為日後的“家庭不安因素”。但是,從職場的熱熱鬧鬧到家庭的日常瑣碎,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有點“神經質”:孩子睡不好,我會對著老公和爸爸媽媽發脾氣,覺得是他們發出聲音太響了吵著孩子了;孩子摔著磕碰哭了,我也會心疼到跟著哭,怪自己沒有照顧好她;特別是月子裡兩小時一次的餵奶讓我睡眠極其差勁,困到極致,又會失眠起來,沒有食慾,為了餵奶又逼著自己必須一日三頓正常,常常上火,牙齦腫到半個臉都痛,又不能吃藥只能靠意志力忍著。家人小心翼翼的“不敢高聲語”,爸爸因為舊疾復發住院了,媽媽不喜歡跟人同住,拒絕我請月嫂的打算,老公朝九晚五上班,我只能自己硬扛著,一個月子,暴瘦了快30斤,比懷孕前還瘦......

孩子雙滿月之後,一天晚上,老公跟我說,老婆,你這樣的狀態下去我會擔心的,我寧可你去工作的,孩子請保姆帶吧,要是不放心的話,請爸爸媽媽白天抽個人來和保姆一起帶,晚上我們自己帶。我不答應,當初明明已經決定自己帶孩子的,至少帶到孩子上幼兒園的。老公無奈中又提了個建議:老婆,要不你一邊帶娃,一邊做回你的老本行(以前我是寫稿寫策劃案的)吧,有個叫今日頭條的平臺很不錯,你可以在上面選擇你喜歡的領域寫文章,不一定要賺錢什麼的,就寫寫自己想寫的東西,跟喜歡你文章的朋友交流交流,不要什麼都憋在心裡就好了。我欣然同意,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很多大咖老師和有經驗的媽媽們都會在網絡上分享育兒經,我可以學習學習,當然也可以吐吐槽,釋放一下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小奔潰”。

一朝跨界,我和頭條育兒相見恨晚,在不斷學習中脫變為成長型媽媽

雖然以前只寫文學創作和專業文案,但是,作為中文系畢業的人,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專業素養還是有信心的,果不其然,從第一篇原創育兒文章開始,在我寫到第5篇原創文章時,平臺系統就提前給予我“原創”的認可和標籤了(那時的情況是原創10篇優質文章過“原創”),我的積極性也被調動了起來,開始日更。

沒想到的是,後面持續一段時間內,文章的閱讀量起起伏伏,有時辛苦碼了幾小時的文章,只有個位數的遊客看了。心情盪到谷底,也不知道該怎麼去改變現狀,整個人陷入茫然。停更了很久,變成了只看不寫的“沉默創作者”。

一朝跨界,我和頭條育兒相見恨晚,在不斷學習中脫變為成長型媽媽

直到一年前,我遇見了頭條育兒的老師們,引領我進入育兒大集體一起進行學習和創作。在那裡,有各行各業的老師,也有育兒實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全職媽媽。通過與大家的互動學習,我學到了豐富的育兒知識和方法,並內化為自己的養料,在育兒過程中得到了理論與知識的融合,女兒照顧得越來越輕鬆,處理起家庭育兒矛盾來也是得心應手。再後來,我還參加了媽媽寫作班並且順利畢業加v認證,寫出來的文章,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歡和認可。我的內心,充滿了日日向陽的正能量!

一朝跨界,我和頭條育兒相見恨晚,在不斷學習中脫變為成長型媽媽

在和頭條育兒一起走過的日子裡,我逐漸脫變為一個成長型的媽媽。現在,即便工作和家庭生活再忙,即便沒時間更新長文章,即便粉絲數量沒有大v們那麼閃亮,我也會堅持每日更新育兒微頭條,分享科學育兒經以及細細碎碎的日常育兒體驗。

我在堅持,我會努力,用真誠的文字去回饋每一個粉絲。感恩遇見,感謝有你!謝謝你,頭條育兒!謝謝你,人海中的朋友!謝謝你,我的孩子!謝謝你,我的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