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按政治影响力来说沙皇俄国时期和苏联时期哪个更强大?

Baby珍惜伱



成功的重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那当然是苏联强了。

沙俄从建立到灭亡,并不算世界一流强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由于工业水平较低,尤其重工业水平低下。

一些军队武器装备补充不足,连步枪都有一定的缺口。

没有步枪的士兵,只能拿着一支绑着刺刀的木棍,等待身边有枪的战友中弹倒下。

某次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俄军士兵,士兵拿着绑着刺刀的木棍说:先生,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我们士兵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批军马了吗?我们的命还没有牲口重要。

不过,你要说欧洲没有了沙俄也是不行的。

就拿一战来说,如果沙俄不是一直拖着德奥,尤其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俄国是有把握打垮西线英法的。

不过,如果说沙俄工业是垃圾,这也是不对的。

自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如1861-1913年间,钢铁年产量由32万吨增至491万吨,甚至超过法国的水平。

但是同期的德国更厉害,为176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煤由37万吨增至3.6亿吨,德国稍微一筹,为2.7亿吨;粮食产量8700万吨,是德国的5倍,石油由0.2万吨増至680万吨,铁路里程70000公里,比德国多出1.3万千里,总里程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但你要知道,沙俄当时的国土面积辽阔,绝非德国、法国可以相比,人口也接近2亿,也是法国德国的二倍。

那么,这种工业水平并不算出色。

实际上,沙俄在一战驱赶1000多万男人上战场以后,军工系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生产压力,立即出现问题。

客观来说,沙俄在一战前的工业实力大概是世界第五,落后于美英德法而已,强于其他所有列强。

不过,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就更强了。

虽然苏联工业基本都是军事重工业,但终究总量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也有个过程!

最初的苏联很弱!

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只有德国的41%,苏联的发电量是德国的41%,苏联的煤炭产量是德国的24%,苏联的机床只有德国的21%。

大体上,这时候苏联工业和德国的差距,并不小于一战时期。

只是一战时期沙俄是资本主义,工业很多用于搞民用。

而二战苏联是社会主义,工业基本都是造武器的,所以二战苏联军事实力要强的多。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吞并了半个欧洲的地盘,这是沙俄历史上从没有办到的事情。

随后,苏联采用计划经济,让军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即便如此,冷战苏联同美国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1975年苏联全胜时期,美国GDP总量接近1.7万亿美元,总量高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苏联接近7000亿美元。但是和排名第一的美国相差1万亿,其GDP占美国的比重只有40%。

如果从人民生活水平来看,双方差距就更大了。

当时美国基本做到家家都有汽车,而在苏联有汽车的还是凤毛菱角,而且汽车还是类似于我国QQ那种微型车。

70年代,普京老母去一个售货亭买东西,售货员没零钱了,就给了她几张彩票。

结果彩票中奖,得到一辆汽车。当时如果普京父母把汽车卖掉,就可以得到一笔巨款,很多年用不完。

但因为普京是他们的独生爱子,所以父母将车子送给了他。

在当年,有车的小伙子(普京当时是大学生)非常少,能够自己开一辆很普通的车,就像今天开法拉利跑车一样,泡妞根本不愁。


萨沙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是沙皇俄国的哪一个时期。而苏联自二战后基本是世界第二的位置。

先看著名的彼得大帝(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在位),在彼得大帝前期,俄国的政治影响力只能与瑞典或波兰相当,而要弱于土耳其。但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之后,俄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前景已如此明朗。在位期间他派遣使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则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先后在荷兰的萨尔丹、阿姆斯特丹和英国的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罗斯工作。回国后积极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为俄罗斯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一世时代。但当时的沙皇俄国在欧洲也未必能进入TOP5,毕竟底蕴还不够。

随后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在位),她是个成功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她在位34年,是俄国农奴制度的黄金时代,此间俄罗斯国家的土地面积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打开了通向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击败了俄国的老牌敌人土耳其和瑞典,还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瓜分了波兰,从而得到波兰46%以上的土地。此时俄国的政治实力已经可以和英法等传统强国抗衡了。

鼎盛期应该是亚历山大(1801年3月23日—1825年12月1日在位),在整个欧洲都被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击败时,亚历山大击败了拿破仑,拯救了俄国,拯救了整个欧洲,他因此被欧洲各国成为“欧洲的救世主”,在击败拿破仑之后,他成了欧洲神圣同盟国的领袖,所以他也被称为“神圣王”。此时俄国的政治实力已经是欧洲TOP2了。


但好景不长,亚历山大一世去世30年后,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欧洲各国揍得体无完肤,沙皇的失败,也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尼古拉二世自杀。即位的亚历山大二世开始了农奴制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亚历山大二世也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但此时俄国的政治地位已经重挫了,以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俄土战争。签订圣斯特法诺条约,由于列强干涉,被迫接受1878年6月柏林会议的调停。

到了后期,随着英美法德的崛起,俄国政治地位更是逐渐衰退,远落后于各列强。1911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也宣布了沙皇时代的结束。


东海逍遥之客


即使是按照政治影响力来说,苏联也远远强于沙皇俄国。

众所周知,自击败拿破仑开始,沙俄就号称欧洲宪兵。哪里有革命,哪里有暴动,哪里就有沙俄士兵的身影。然而,沙俄统治者毕竟是封建统治者。对于发展工业的欲望,远没有他们对于土地的欲望强烈。强大的外表,掩盖不住它只是一个半工业的农奴制国家的现实。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被英法打得落花流水。威望直线降低。

从此沙俄威望每况愈下,虽然有后来的农奴制改革,提升了国力,但由于本身制度过于腐朽,无法触动根本。列强看到了沙俄衰败的本质,所以在五十年后,甚至新兴的日本都敢扑上去咬它一口。

至于苏联----苏联是谁建立的?苏联的第一任领导人是谁?苏联的使命是什么?

苏联的使命是解放全人类!自从苏联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处于列强的包围中。整个欧洲和亚洲的统治者,都是苏联的大敌。苏联不断地向全世界输出思想,共产国际的总部就设在莫斯科。下面这位和苏联的恩怨情仇,不用再说了吧。

苏联的政治影响力实际上是远远超过沙俄的。它的思想,渗透到了列强的底层。第二次世界大战,英法最开始的预演,就是资本主义对苏联的战争。如果不是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横空出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英法和苏联的对抗。在战后,苏联虽然偏离了最初的轨迹,但是作为世界第二位的超级大国,它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世界上所有的话题,都绕不开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它的气质,它的影响,甚至在我国80后的脑海中都打下深深的烙印。

如果说非要沙俄和苏联选择一个复活,我肯定选沙俄。落后的工业实力,落后的封建制度,导致它根本不可能获得太大的提升,遑论影响力。要是苏联复活,别看它落后了时代三十年,它照样可以在五年内再次变成强国。沙俄根本不能和苏联比的。


葵花好几朵


沙俄虽然也是超级大帝国但是与苏联相比较还是略逊一筹,沙俄时期虽然很强大但是在传统欧洲国家眼里是一个不入流的大国,沙俄的东扩带来了广袤的土地,直至扩到了亚洲最东头的白令海峡,跨域冬季白雪茫茫的海峡触及到阿拉斯加,反观在欧洲沙俄却是一筹莫展屡屡碰壁。欧洲的工业革命并没有给沙俄带来现代化工业发展,当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和德国出现坦克的时候沙俄还是依靠来“哥萨克”的冲锋陷阵,沙俄甚至在中国东北也没有打赢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

强大的苏联如同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不仅打败了邪恶轴心国德国还建立了当时最大的国际军事同盟《华约组织》,在沙俄强大的版图基础上控制了东欧地区,当时的欧洲只有英国、法国、西德和北欧、南欧一些小国与美国建立了《北约组织》,不可一世的苏联触角到达了亚洲大部、非洲、美洲。强大的苏联拥有全世界最多的核武器和最多的坦克,航天工业也是领先全世界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漫步”

,苏联的核打击能力在全世界实现了全天候、全覆盖。

沙俄给未来强大的苏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西非太守


这个问题不用说,当然是苏联时期的影响力更大。

十八十九世纪,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以后,这个毋庸赘言。

但是,那时候俄国的影响力也就仅限于亚欧大陆。

那时候俄国的影响力基本上是军事实力,软实力几乎没有——虽然俄国的文学艺术音乐出过很多大事,却并没有被好好地利用起来。

但在苏联建立以后(这里说的是苏联,不是苏俄),除了苏联的军事实力依旧强大,更重要的是拥有了马列主义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

至于马列主义有多强,看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多少共产党成立就知道了。

二战后苏联的影响力更是达到了顶峰。

不过在五十年代苏共二十大以后,苏联的影响力更多的也跟沙俄一样,主要是依靠军队来维持了。

不过在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或是其他地方,苏联的影响力反而增加了一波,尤其是在西欧,民众对戈尔巴乔夫的好感特别高——与之前几位苏联领导人相比。


糊涂橙


那当然是苏联强了。

沙俄从建立到灭亡,并不算世界一流强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由于工业水平较低,尤其重工业水平低下。

一些军队武器装备补充不足,连步枪都有一定的缺口。

没有步枪的士兵,只能拿着一支绑着刺刀的木棍,等待身边有枪的战友中弹倒下。

某次一位英国记者采访俄军士兵,士兵拿着绑着刺刀的木棍说:先生,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我们士兵什么也没有,只有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批军马了吗?我们的命还没有牲口重要。

不过,你要说欧洲没有了沙俄也是不行的。

就拿一战来说,如果沙俄不是一直拖着德奥,尤其迫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俄国是有把握打垮西线英法的。

不过,如果说沙俄工业是垃圾,这也是不对的。

自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如1861-1913年间,钢铁年产量由32万吨增至491万吨,甚至超过法国的水平。

但是同期的德国更厉害,为176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煤由37万吨增至3.6亿吨,德国稍微一筹,为2.7亿吨;粮食产量8700万吨,是德国的5倍,石油由0.2万吨増至680万吨,铁路里程70000公里,比德国多出1.3万千里,总里程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但你要知道,沙俄当时的国土面积辽阔,绝非德国、法国可以相比,人口也接近2亿,也是法国德国的二倍。

那么,这种工业水平并不算出色。

实际上,沙俄在一战驱赶1000多万男人上战场以后,军工系统承受不了这么大的生产压力,立即出现问题。

客观来说,沙俄在一战前的工业实力大概是世界第五,落后于美英德法而已,强于其他所有列强。

不过,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就更强了。

虽然苏联工业基本都是军事重工业,但终究总量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这也有个过程!

最初的苏联很弱!

1942年,苏联钢铁产量只有德国的41%,苏联的发电量是德国的41%,苏联的煤炭产量是德国的24%,苏联的机床只有德国的21%。

大体上,这时候苏联工业和德国的差距,并不小于一战时期。

只是一战时期沙俄是资本主义,工业很多用于搞民用。

而二战苏联是社会主义,工业基本都是造武器的,所以二战苏联军事实力要强的多。

然而,二战结束以后,苏联吞并了半个欧洲的地盘,这是沙俄历史上从没有办到的事情。

随后,苏联采用计划经济,让军事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即便如此,冷战苏联同美国还是有很大差距。

在197


疯子先生手指生活


苏联更强大。冷战时期,世界的格局为两级多元,只有苏联能与美国相抗衡。两个国家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说是苏联成就了美国这个强大的对手也不为过,正因为如此,已然无敌的美国即使在苏联解体后也不放过俄罗斯,还对它进行各种各样的限制。

(冷战时期的核竞赛)

那么沙皇俄国时期强不强大?沙皇俄国当然也强大,但远没有达到苏联那种水平。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即1762年—1796年),沙皇俄国的实力达到了顶峰,号称欧洲第一强国。当时沙皇俄国不断向西、向南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那里抢到了不少领土。叶卡捷琳娜二世还企图占领我国的黑龙江流域,她再1763年起草了《关于对华战争的意见》一文,但由于受到西方战场的牵制,一直未能施行。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间,沙皇俄国虽然也比较强大,但只是局部地区,也就是欧洲地区的强大。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世界进入国际贸易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也蔓延到了全球地区。英法等国凭借工业革命快速崛起,他们在海外拥有大片的殖民地。而当时的沙俄由于制度的落后,加上连年征战,实力逐渐下滑。

因此,苏联时期更强大。苏联时期的影响力不仅跨越欧亚,还蔓延到了美洲地区,可以说是全球性的。而沙皇俄国时期虽然也比较强大,但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中亚地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沙皇俄国时期就难有后来的苏联时期。沙皇俄国时期不断的扩张,为苏联的强大积累了物质资本和政治资本。物质资本可以理解为广阔的疆域,而政治资本就是沙皇俄国在扩张过程中所带来的影响力。


风雪赫连城


俄国作为一个国家出现,只有1100多年的历史。公元9世纪前,在东欧平原上,居住着一些斯拉夫人的部落。

到公元9世纪,这些部落以基辅为中心,结成一个大公国,称“基辅罗斯”,这是最早的俄罗斯国家。当时它只是一个南自基辅、北到拉多加湖、西从普斯科夫、东到木罗姆的一个东欧内陆小国。

到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陆续征服周围的俄罗斯各公国,第一次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介于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伊凡四世于1547年自称全俄罗斯沙皇,国名由“莫斯科公国”改称“沙皇俄罗斯”。从16世纪中叶第一代沙皇到20世纪初的末代沙皇,都不断地向外扩张领土,而苏联继承了俄罗斯的扩张传统。

沙俄时期的扩张

沙俄在欧洲地区的扩张

沙皇俄国于16世纪中叶征服了喀山汗国(1552年)和阿斯特拉罕国(1556年),控制了伏尔加河流域,打通了南下黑海的道路。17世纪中叶,它又通过武装侵略和其他手段,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地域。

17世纪末与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为进一步争夺欧洲,急于打开通向西欧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当时通向波罗的海的沿岸地区为瑞典所控制。为争夺出海口,沙俄与瑞典进行了21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年),打败了拥有强大海军的瑞典,抢占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修建了彼得堡(1703年),打开了通往西欧的“窗户”。

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勾结普鲁士、奥地利武装干涉波兰内政,三次(1772年、1793年、1795年)带头瓜分了波兰,夺取了波兰的大部分领土。

为了争夺南方暖水港和夺取对黑海及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两海峡的控制权,沙俄女皇叶卡德琳娜又于1768~1774和17871~1791年间两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得了从第聂伯河到德涅斯特河之间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

到19世纪,沙俄同法国展开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激烈斗争。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时,利用与法国暂时勾结的机会,用战争的手段,于1809年从瑞典手中夺取了芬兰,并把它变为沙俄的一个省。

于1812年,又从摩尔达维亚公国手中割取了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的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1815年沙俄打败了拿破仑后,夺取了整个波兰。

通过对伊朗的战争,兼并了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大部分地区。又通过1826~1828年对伊朗的战争,夺取了亚美尼亚的一部分。

经过1828~1829年对土耳其的战争,夺取了库班河以南里海东岸的大片土地。1878年又从土耳其于中吞并了阿尔达汉及卡尔斯地区。

到1914年,沙俄的最西边界包括:北起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华沙大公国),到西南的比萨拉比亚,南部达到前苏联的国界并包括阿尔达汉及卡尔斯地区(现土耳其领土)。

沙俄向亚洲的扩张

早在16世纪下半叶,沙俄的武装力量已伸向乌拉尔山以东。17世纪初,已越过叶尼塞河,到17世纪30年代,已推进到勒拿河流域,于1649年到达鄂霍次克海岸。到18世纪末,进而侵占阿拉斯加及阿留申群岛(1867年沙俄将这两块地方卖给美国)。沙俄向东部地区扩张的主要手法是以皮货商及哥萨克殖民者为先导,以正规军为后盾,每侵占一个地方,就在河口等险要地方修筑要塞,作为进一步侵略扩张的据点。

到17世纪30年代末,沙俄侵略军扩展到清政府管辖的领土边缘。于17世纪中叶,沙俄侵略军以勒拿河流域的雅库茨克为据点,先后派出以哈巴罗夫和波雅科夫为首的侵略队伍,侵入黑龙江下游达斡尔人居住地区,中国清政府派兵将侵略者驱逐出去。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两国边界东段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东部的库页岛属于中国的管辖范围。

19世纪中叶,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打败,向欧洲扩张受挫,便将矛头指向亚洲,首先是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

1856和1860年,沙俄乘英法联军侵华之机,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胁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强行割去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864年,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把中国西境三大湖(巴尔喀什湖、斋桑泊和伊塞克湖)及其周围地区共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强行划归俄国。

沙俄又通过《中俄伊犁条约》和以后几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此外,还违约强占了帕米尔地区2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沙俄共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沙俄向中亚的扩张

19世纪中叶,英、法、俄等大国争夺海洋的斗争日益尖锐。沙俄为了打通到印度洋的出海口和争夺暖水港,极力推行“南下政策”。它用欺骗、收买和逐步蚕食等手段,于19世纪中叶兼并了哈萨克各部,并于19世纪70年代,先后征服了浩罕、布哈拉(两者位于中亚的乌兹别克境内)和瓦希(位于中亚塔吉克境内),于1880~1884年又侵吞了土库曼,1885年侵占了阿富汗的库什克堡。

前苏联时期的扩张

前苏联领土的扩张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依据列宁的民族自决原则,承认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及波兰的独立,并将亚美尼亚的卡尔斯及阿尔达汉地区还给土耳其。除此之外,到1939年以前,前苏联的疆界没有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前苏联从邻国取得领土近70万平方公里。1940年和1947年,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沙拉古萨摩、贝辰加(贝柴摩)等地区划归苏联。1940年,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并入苏联版图。又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哥维纳地区划归苏联。

前苏联与周围邻国的边界领土变化情况

与挪威:苏联与挪威原无共同的陆界,挪威东北端同苏联西北部被芬兰的一条狭长的领土所隔开。1940年苏芬战争后,苏迫使芬兰把贝辰加地区割让给挪威,并根据“莫斯科和约”苏联取得了雷巴契半岛的西部地区。1944年9月根据苏芬停战协定,苏联获取了科拉半岛的贝辰加地区,从而使挪威与苏联有了约200公里的邻界。

与芬兰:芬兰原为瑞典王国的一个公国,依据1721年“尼斯塔德条约”,沙俄夺得了芬兰东南部的领土(包括今圣彼得堡、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区)。1809年,沙俄亚历山大一世通过战争吞并了整个芬兰领土,成立了一个沙皇统治下的芬兰大公国。十月革命后,于同年十二月,芬兰宣布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于1939年11月爆发了苏芬战争,1940年3月签订了“苏芬和约”,苏联从芬兰取得了雷巴契半岛、萨拉地区、卡累利阿地峡(包括维堡市)及拉多加湖西岸和北岸一带的土地,并取得了租借科拉半岛30年的权利。1944年9月,苏芬签订停战协定,芬兰又将科拉半岛上的贝辰加地区划给苏联。

与波兰:波兰建国于10世纪,是中欧地区的重要国家。它于1772、1793及1795年,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地利所瓜分,沙俄夺得了大部分波兰领土。十月革命后,波兰独立,根据1920年“黑加和约”,确定了波兰与苏联的边界。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侵占波兰,同时,其东部(即现在的西白俄罗斯及西乌克兰)被并入苏联。1945年及1951年,在苏联的要求下,波苏边界又有了一些变动。

与斯洛伐克:于1918年成立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38年9月,被英法在慕尼黑会议上所出卖,1939年3月,被希特勒德国占领。1945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全境为苏军侵占。1945年6月,根据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的不平等协定,苏联获取了斯洛伐克的外喀尔巴阡的部分领土,把它划入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境内,组成伪外喀尔巴阡州。

与匈牙利:有约100公里边界。

与罗马尼亚:14世纪,在罗马尼亚地域建立了摩尔多瓦及蒙坦尼亚两个封建公国,后被土耳其统治,1877年后获取独立。独立前,在土统治期间,经过俄土战争,根据1812年布加勒斯特条约,沙俄夺取了比萨拉比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18年,比萨拉比亚归还给独立的罗马尼亚。于1940年6月,苏联又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并于同年8月在德涅斯特河和普鲁特河之间组成了所谓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把罗马尼亚北部的北布哥维纳(1918年前属奥匈帝国,1918年后属罗马尼亚)也划入苏联版图,组成了乌克兰的伪切尔诺夫策州。

与土耳其:黑海沿岸地区长期处于奥斯曼帝国(土耳其)的统治下,18世纪和19世纪,沙俄为争夺这一地区,与土耳其进行了连续不断的战争,到19世纪中叶,这一地区几乎全被沙俄侵占。于1878年,土耳其又将阿尔达汉及卡尔斯地区割让给沙俄。1921年,根据“卡尔斯条约”,苏联将上述地区归还给土耳其。

与中国:17世纪前,沙俄还远离中国,与中国没有共同的边界。沙俄从17世纪侵略扩张,通过各种手段及不平等条约,夺去了中国大片领土。

沙俄依据不平等的《中俄瑗珲条约》(1858年)及《中俄北京条约》(1960年),强行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4年,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自斋桑泊到霍尔果斯河以西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之后,又依据不平等的《中俄伊犁条约》(1882年),《中俄喀什噶尔界约》(1882年)、《中俄科塔界约》(1883年)、《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1884年)、《中俄塔尔巴哈台界约》(1883年)又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沙俄不仅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进而违约又侵占了中国部分领土。在西部帕米尔地区,沙俄违反1884年《中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的规定,占据了两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东北部唐努乌梁海地区,沙俄策动外蒙“独立”,把这一地区强行变为它的保护国,1944年唐努乌梁海地区被并入苏联。

在东部,黑龙江左岸的江东六十四屯,根据不平等条约,仍确定由中国管辖。1900年沙俄把它完全吞并。在日寇占领东北期间,苏联占领了黑龙江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黑瞎子岛等许多岛屿。于1990年,中苏之间已签定了“中苏边境东界约”。

综合起来可以发现,俄国没有主动对大国、强国发动过那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战争。

俄国的扩张,好象是很快,但实际上很“量力而行”,比起第三帝国来要老谋深算的多。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战争,但也没有一味地退让,如果被强敌侵略,在生死关头,不惜血流成河也要赶跑侵略者。

总体上看,俄罗斯在领土扩张方面有这样一些优点顽强,耐心,有忍耐力,军事与政治并重,能审时度势,肯吸收先进技术和文化以加强自身,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输出,完全符合“北极熊”的精神!



点滴见证


按政治影响力来说沙皇俄国时期确实没有苏联时期强大。

首先,沙俄时期沙俄算不上是一流强国,它只是世界上的一个老大帝国,虽然影响力很大,但毕竟和英法等传统欧洲强国相比还是落后不少。

反观苏联时期的俄国已然成为世界的一极,拥有比肩美国的体量,在世界的影响力绝非沙俄时期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