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室町幕府走向灭亡后,日本再次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一时期许多人才都涌现于世,如被称为战国三英杰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再如本多忠胜、真田幸村、岛津义弘等等。各大名为了逐鹿天下都不惜使用各种阴谋阳谋,在这其中有一位大名就好似一股清流,与敌军作战之时喜爱列阵而对正面冲杀。在生活上从来不近女色,一直遵守着佛门的清规戒律,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了义字甘愿为他人出兵征战,这便是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起初并不被世人所重视,就连长尾家也不认为他会有多大建树。然而在他十六岁时就因消灭黑田氏而名声大噪,随后又在长尾家内战之中击败强大的晴景政景联军,继承长尾家家督和越后国国主之位,并将整个越后国统一。在随后的时日里,上杉谦信一直与号称战国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交手,双方互有胜负。在其晚年之时,为了使天下太平,毅然决定发兵讨伐织田信长,但却因病突然离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越后国地理图


初露头角:镇压叛军,名震越后

上杉谦信本不姓上杉,而姓长尾,是越后国长尾为景的幼子。在日本战国时期,赐名、改姓、过继这种现象层出不穷,比如德川家康本姓松平,父亲是松平广忠,在他二十岁时才改姓为德川。为方便表述,下文一概将其称为上杉谦信。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德川家康

公元1536年,长尾家家督,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亲率大军进攻越中地区,在出发前就将家督之位传给了长子长尾晴景。一是为了展现作战之决心,二是避免自己遭遇不测导致长尾家混乱。由于上杉谦信没有优先继承权,故而被送到了林泉寺之中,由寺内高僧天室光育负责他的教育和培养。

在寺庙生活的这段时间里,上杉谦信每日都在修习禅道、文道及武道,对他后来的思想的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史略》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然观其平生所为,则祝发披緇,不畜妻妾,不茹葷腥,俨然持律僧也。"

上杉谦信在他的余生里一直不近女色,也不食用荤腥,好似一名武僧,这都是他在清泉寺生活时留下的习惯。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

这一年年末,长尾为景死在战场之上,越后国立刻陷入动荡之中。虽然此时有长尾晴景坐镇越后,但无力稳定当下局势,国内许多小大名或豪强世族都割据自立,呈现出国中之国的态势。

公元1543年,上杉谦信已经长大成人,在经历过元服仪式需要取一个元服名。此时他还未更名为上杉谦信,而是取名为长尾景虎。这一年,其兄长长尾晴景命令他结束在清泉寺的修行,为长尾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年仅十三岁的上杉谦信兜兜转转来到栃尾城,领兵讨伐并镇压在越后国内反对长尾家的势力集团。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栃尾城

从1543至1546这三年间,上杉谦信依靠母家的帮助,领导栃尾城内的守军多次击退进犯的敌军,甚至还将周边的豪族如安田长秀、北条高广等人收服并为己所用。随后又奉长尾晴景之命率军讨伐长尾家叛变的家臣黑田秀忠,将黑田一族尽数消灭。此后,上杉谦信的事迹响遍越后,他的军旅生涯也正式开始。

兄弟决裂:承继家督,统一越后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上杉谦信不断立下赫赫战功,在越后国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此时国中有人提议由上杉谦信担任越后守护代,替换下他的兄长。当这些声音传入长尾晴景的耳中后,立刻引起他的不安,开始极力削弱上杉谦信的势力,但没有起到太大效果。越后国也逐渐开始分裂,形成了以上杉谦信和长尾景晴为首的两大势力集团的对立局面。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长尾景晴

在双方矛盾激化到顶点后,长尾晴景率先发难,联合长尾政景并组成联军共同讨伐上杉谦信。在这场战争之中,上杉谦信处于绝对的劣势,不仅帐下人才稀少,而且手中的将士也不如长尾晴景多,但却奇迹般地将兄长的军队击败,联军顿时溃散。

战后上杉家出面为二人和解,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协议。上杉谦信继承越后守护之职,并且继承长尾家家督之位。而长尾景晴则让位隐居,并可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

次年,幕府将军足利义辉授予上杉谦信越后国国主的地位,但却遭到了长尾政景的反对,率领本部兵马反抗上杉谦信的统治。经过板木城之战和坂户城之战后,长尾政景的叛军便被上杉谦信消灭,长尾政景本人也被迫开城投降。越后国混乱的局面终于结束并得到了统一,此时的上杉谦信才刚刚二十二岁。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长尾政景

为义出兵,收服人心

公元1552年,北条氏康进攻上杉宪政居住的上野平井城,上杉宪政不敌只好逃入越后国请求援助。第二年,小笠原长时等人也逃入越后请求上杉谦信出兵驱逐侵入信浓国的武田信玄。

在上杉谦信看来,北条氏康和武田信玄侵犯他人领地的行为是极其不义的,于是满口应允,随即整顿兵马讨伐武田信玄,双方爆发了第一次川中岛合战。此战上杉谦信虽然战败,但他本人并未亲临战场指挥。双方各自离去,两家获得了短暂的和平。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川中岛合战

次月,上杉谦信受后奈良天皇的召见进入京都,被赐予天杯和御剑,同时得到天皇允许可以剿灭周边心怀野心的大名。这份赏赐像尚方宝剑一般赋予了上杉谦信先斩后奏之权,也给他出兵讨伐北条氏康和武田信玄提供了完美的理由。

公元1554年,北条氏康暗地里鼓动北条高广反叛上杉谦信,北条高广虽然与北条氏康同姓,但却并不同祖同宗,而是大江广元的后代。北条高广一直对年轻的上杉谦信怀有不满,认为自己的文才武略皆不在其之下,不甘心只做上杉谦信统治下的一个城主。事实证明,北条高广根本无法与上杉谦信为敌,仅过了三个月就开城投降。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北条氏康

对于反叛的臣下,上杉谦信没有将其赶尽杀绝,反而委以重任。即便后来北条高广再次反叛,他也没有诛杀北条高广一家,从此越后国内更加团结,上杉谦信与家臣们之间的关系也愈发变好。

棋逢对手,再战武田

得到"尚方宝剑"的上杉谦信刚刚回国不久,就与武田信玄展开了第二次对弈。双方在川中岛再次兵戎相见,但都没有任何建树,只得退兵。此时曾经拥立上杉谦信为长尾家家督的大熊朝秀突然反叛,在被上杉谦信击败后逃入武田氏的领地,于是两家再次爆发战争,即第三次川中岛合战。

在这一战中,武田信玄在埋伏好伏兵后便向对手的阵地面前放出三匹骏马,希望以此引发敌军的混乱。然而上杉谦信一直立于阵前俨然不动,其手下将士也并未发生混乱上前争抢,可见上杉谦信治军有方。此战双方在对峙了许久后再次撤兵,依然没有任何结果。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

公元1561年,上杉谦信前往镰仓,承继并更名为上杉政虎。归国后组织兵马准备与武田信玄决一死战,双方爆发了第四次川中岛合战。虽然这次交战并非是二人的最后交锋,但却是最激烈的一次决斗。

在双方对峙的阶段,武田信玄意图使用啄木鸟战法击败上杉谦信,即派遣一支部队奇袭敌军后方,逼迫敌军主力出营,从而对敌人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进行决战。武田信玄本打算在重阳节过后就对上杉谦信发起总攻,但却在第二日清晨就遭到上杉谦信率领全军的冲杀。武田军一时陷入混乱之中,武田信玄手下的重要武将和心腹都在这场战斗中丧命,如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军师山本勘助等人。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武田信玄

直到援军抵达战场,武田军的败势才得以扭转,上杉谦信率部突围后二人皆引兵后撤。此后虽然还曾经爆发过两次交手,但都未有任何战果,不了了之。

遗憾离世:与织田信长决战前病死

织田信长崛起后不久消灭了室町幕府,这一行为使上杉谦信无法容忍,在他看来导致天下动乱的罪魁祸首就是织田信长。此时,傀儡将军足利义昭也来拜访上杉谦信,请他恢复室町幕府往日的辉煌。虽然这一时期上杉家与织田家仍然维持着同盟关系,但上杉谦信还是决意出兵讨伐织田信长,以换取天下太平。

公元1578年初,上杉谦信正式向织田信长宣战,因越后地区大雪封路,故而大军只能等到积雪融化后才可出发。但没过几个月,积雪还并未完全融化之时,上杉谦信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突然晕倒在厕所之中。四日后,救治无效而亡。在上杉谦信死前还曾留下一首著名的辞世歌:

"四十九年一睡梦,一期荣华一杯酒;生不知死亦不知,岁月只是如梦中。"

日本战国时期的一股清流:越后之龙上杉谦信

织田信长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基本上都与美酒做伴。即便是领兵出征之时,也要在马上饮酒,为此还特地准备了马上杯。这种杯子拥有较长的把手,类似如今饮用红酒时用的高脚杯,可以保障酒体不在颠簸的马背上洒出。也正是由于他常年饮酒,才导致最后因脑溢血离世,此时的上杉谦信才刚刚过完他四十九岁的生日。


在日本第一兵书《甲阳军鉴》中,曾经将战国名将进行了对比排行,排列出十七名将,其中"四大将"分别为伊豆国平氏大圣院北条氏康公、甲州源氏法性院大僧正武田信玄公、越国管领入道上杉谦信辉虎公、尾州平氏织田右大臣信长公。上杉谦信能与织田信长和武田信玄同列,可见其卓越的能力和影响力。

在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通常都坐镇中军指挥作战,而上杉谦信却经常率军冲锋,常常第一个杀入敌阵,使许多武将和大名都闻之胆寒。虽然他与武田信玄的交手一直都没有分出高下,但能与战国第一兵法家打成平手,足可见其军事指挥能力的强悍。江户幕府的创始人德川家康就曾兵败武田信玄,后来还将武田家的兵法挪用至德川军中。如此对比,上杉谦信真可谓是一代传奇名将。


参考文献:

1.《国史略》

2.《甲阳军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