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提起中國本土的經典話劇,除了《茶館》、《雷雨》,你還會想到哪部?

算了,別想了。

皮哥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就是根據一部超經典話劇改編的同名作品——《暗戀桃花源》。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講電影前,皮哥先給大家聊聊這出話劇。

我們都知道《雷雨》1933年就被曹禺先生創作出來,老舍先生的《茶館》1956年也已問世。

和這兩部成名已久的名作不同,《暗戀桃花源》直到1986年才被賴聲川導演推出來。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賴聲川導演被譽為“臺灣劇場最明亮的燈”,出自他手的知名話劇有《如夢之夢》、《寶島一村》等,創作力驚人且才華橫溢。

1986年的《暗戀桃花源》一舉獲得了當年的臺灣“傑出表演藝術獎”、“最佳臺灣文學獎”,並於2007年獲選中國話劇“百年十大話劇”。

《暗戀桃花源》在海外也廣受讚譽。

問世三十年多來,賴聲川自創的舞臺劇劇團“表演工作坊”先後組織了無數次巡迴演出和紀念演出,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有著如此強悍的舞臺生命力,被改編成電影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於是在1992年,賴聲川親自操刀改編,電影版《暗戀桃花源》上映了。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電影版《暗戀桃花源》由林青霞、金士傑、李立群等著名演員主演,在第29屆臺北金馬影展載譽而歸。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暗戀桃花源》究竟講了什麼呢?一起跟著皮哥來看看吧。

“《暗戀桃花源》的創作是另一種挑戰,因為在開始不是蓋一棟房子而是蓋兩棟房子:一古一今,風格完全不一樣,而放在一起,必須是和諧的,必須是一個作品。”

這是賴聲川導演的創作思路,他採用的是耳目一新的“戲中戲”結構。

還是保留了舞臺劇演出的形式,但卻讓兩個完全不相干的話劇劇組在同一個夜晚、同一個劇場相遇。

即《暗戀桃花源》=《暗戀》+《桃花源》。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暗戀》是一出時代悲劇,始於抗戰後的上海外灘,終於數十年後的臺北醫院。

江濱柳(金士傑飾)與雲之凡(林青霞飾)男才女貌,天偶佳成。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兩人相識、相知、相戀,發誓相守終生,可惜戰爭讓二人不得不分開。

這一別,就是四十年。

“偌大的一個上海,我們能在一起;小小的一個臺北,卻把我們難倒了。”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四十年後,兩人都輾轉來到了臺灣,卻未能重逢,分別成了家,有了丈夫和妻子。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重病住院時,江濱柳特地在報紙上發了尋人啟事。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因為他始終無法忘記,那個在上海灘邊,梳著兩條辮子,像白色山茶花一樣的小姑娘雲之凡。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桃花源》則是一出古代喜劇。

老陶(桃),李立群飾,一個武陵漁夫,媳婦兒非常漂亮,悲慘的是,家貧,還不舉。

春花(花),老陶媳婦,想生孩子,想過好日子。

袁老闆(源),春花私通對象,有錢,男性能力正常。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從人設上就猜得出來這是要搞事情吶。

果然老陶媳婦給他戴了綠帽子。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得知後,老陶憤而駕舟出走,誤入桃花源。

這地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真是來了就不想走。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地方漂亮,人也善良,但老陶不滿足,因為春花不在這裡。

他出去把春花一併帶過來,可再想回桃花源卻沒了方向,“遂迷,不復得路”。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暗戀桃花源》中大量使用瞭解構的手法。

一、對《桃花源記》的解構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好好一篇嚮往純樸生活的文言文,被改成一段出軌“三角戀”,看上去非常“辱陶”了。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其實,對嚴肅經典進行世俗化顛覆,正是導演傳達作品內涵的手段。

因為陶淵明因社會黑暗混亂而歸隱的故事,在現代社會環境下已經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了。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二、對“劇場幻覺”的解構

對於大部分觀眾來說,看戲最爽的就是融入劇情,代入人物,完全忘卻自我,在如同夢境的戲劇中獲得情感的淨化與昇華。

即亞里士多德所謂的“淨化”作用。

在漫長戲劇的歷史中,創作風格和理論不斷演變,但讓觀眾在劇場中產生幻覺這一手法卻幾乎始終存在著。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直至近代現代主義的思潮興起,才開始了打破“第四堵牆”的實驗,即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讓觀眾知道戲只是戲,不要任由自己沉浸其中,要打破幻覺,仔細思考。

《暗戀桃花源》把排練場景搬上銀幕,在同一舞臺上排練兩出截然相反的戲劇。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這邊說那邊的喜劇“很想哭”,那邊說這邊的悲劇“看得想笑”。

二者彼此譏諷,解構了故事,想沉浸都進不去,就差寫大字報告訴觀眾“一切都是假的,假的!”

三、兩出戏劇互相解構

兩個劇組由於爭搶舞臺,演員們不斷地打斷對方的表演,使兩個戲劇都變得支離破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這其實也是兩個戲劇之間的相互解構。

編劇為了突出這一點,還安排了一個串戲角色。

一個在劇組佈置舞臺的間隙,近乎偏執地在劇場尋找南陽街劉子驥的女人。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眾所周知,“劉子驥”源自《桃花源記》: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正如劉子驥找不到桃花源,女子也沒有找到劉子驥。

不過因為這個無名女子,全片達到了解構過後的統一。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暗戀桃花源》雖然在表演上並不嚴肅,但並非是毫無意義的鬧劇。它其實講的是一個關於現實版的逃避、忘卻與迴歸的故事。

在戲中戲裡,每個人都有自己幻想中的桃花源。

於江濱柳而言,是愛而不得的雲之凡;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於雲之凡而言,是“那滿山都是野花,那兒的人說話我們完全聽不懂,可是他們對我們很好。”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於老陶而言,是漂亮媳婦春花;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於春花和袁老闆而言,是“在那遙遠的地方,我們綿延不絕的子孫,手牽著手,肩並著肩。他們左手拿著葡萄,右手捧著美酒,口裡含著鳳梨,有吃不完的水果。”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幻想如此美好,可事實上,所有人都沒有能夠抵達桃花源。

江濱柳因為對雲之凡過於執著,忽略了身邊盡心盡力的江太太,後半輩子的婚姻搞得一團糟。

春花因為想要更好的生活,忽略了對她言聽計從的老陶,等到袁老闆破產後生活一地雞毛。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當硃砂痣成了蚊子血,我們也可以大膽做出猜想,春花與袁老闆的結局,或許也可能是江濱柳對雲之凡肖想成真後的樣子。

而影片中最具有生活智慧的人,無疑是能夠認清現實的雲之凡。

27年了,為什麼林青霞這片能讓人至今回味?因為:意境太美

故此,《暗戀桃花源》雖然是個現代化戲劇,但本質上傳達的還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生活智慧:

幻境再美終是夢,珍惜眼前始為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