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買房子,不容易

近幾年城鎮化速度加快,結婚的前提條件變成了房子,90後的年輕人對房子的憧憬嚮往,變成了去往婚姻殿堂前不得不跨越的一灣小河。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買了房子後,難搞的婆媳關係那就不搞了,不愛聽的話那就不聽了,反正不住在一起,現在的年輕人結婚對於家長來說:不是娶了個媳婦兒,是“嫁”了個兒子。

大部分家庭都得頭疼,沒錢的,買個差點的房子要了大半條命,說不定還得背上貸款

有錢的,買個房子就得更講究,買啥房子不是自己說了算,是兒媳婦兒說了算

朋友小張的婚姻故事

小張自己開了家小服裝店,平日裡和女朋友小魚一起經營,時間自由,收入比一般工薪階級高,兩個人感情一直不錯,自然而然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但一直在城裡租房總不是個辦法,小魚提了自己的兩個要求:①不跟公婆住②買房子要全款

這兩個條件擱現在的情況也正常,哪個女孩也不願意自己嫁過去就背上一身債。好在小張的母親還有點積蓄。

店裡得有人照看著,小魚和小張的母親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看房,結婚的日子已經定下了,買完房子裝修好也差不多了

但看房的過程中可謂一波三折

  • 婆婆看中的房子小魚看不上,都是些房型好,位置好,性價比高的房源,但就是老。
  • 小魚看上的房子婆婆買不起,年輕人喜歡的都是些大牌開發商的新房,次新房,就是貴。
  • 終於碰到勉強合適的,業主又漲價了。正巧趕上小城市房價瘋漲潮

做父母的得知道,現在年輕人的眼界普遍比你們高

大度的讓他們去挑,還不如提前準備好,這樣“既來之,則安之”真省不少麻煩

當然了,最終小張的婚期一拖再拖,要不是有錢的舅舅幫了一把,還真難。回憶起這件事,我總是記得小張母親的眼神,小魚看上的房子超出了預算,她總覺得是自己錯了,其實她的條件比一般人好的多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市場上的房子真就那麼邪門,買的起的你看不上,你看上的買不起

老話講,凡事都應該“適可而止”,看房子這事我覺得也是,除非是那種頂到天花板的豪宅,讓你看無可看了,否則你總覺得下一套房子比自己看上的這套好。

房子本質上是流通的商品,早就被明碼標價了,本就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東西,很多時候你覺得它不值那麼多錢,但房東和開發商會對你說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不管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跟剛需客都沒有關係

剛需就註定了你必須要買

二手房中,市場蕭條你得買,市場暴漲也得買

而在新房中,開發商非常善於轉換立場,參照“鄭州融創郭姓女銷售事件”,人少了我“降價”,人多了我”漲價“,這一來一回搶房子的客戶,甚至被戲稱為”狗“,其中多少是不得不買的剛需客呢?

有網友說”只要房子便宜,我汪汪汪的就來了,就怕想當狗也沒機會啊”

雖然是句戲言,但反映的不就是被高房價折磨的老百姓嗎?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進一步拉大的貧富差距

以前中一個500萬的彩票就能跨越好幾個基層,變成有錢人,現在500萬在大城市裡買房也難,有多少躋身上流社會的人沒有藉助房價上漲的紅利?

現在房價維穩,晉升通道關閉,顯然階層分化將進一步固化,人往高處走越來越難,這個差距可不是一兩張彩票能解決的

你驚訝的發現,你辛勤了一輩子存下的錢還沒有隔壁老王5年前買的房子增值的多。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現在等房價降意義不大

房價下跌到大部分人能買的起的程度顯然不現實,抱著這樣的想法還不如期待自己的房子拆遷,即便是數據上的細微浮動,成交量的些許下降,樓市的週期性冷市,對於買不起的購房者還是買不起。

等房子降到白菜價?

抱歉,存量房再多,有兩個地方始終得保證自己不虧

  • 開發商。房子降價賣虧本,你或許賺了一點點,但它永遠不虧
  • 房東。城市不衰敗,我沒理由降價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滿滿的套路等著你

一次房屋交易對於購房者的幾乎是脫胎換骨,你會發現自己口袋裡的錢不是自己說了算,討價還價的買賣也不過讓你自己過過癮罷了,而在新房那裡,你甚至沒有討價還價的機會。

“顧客是上帝”,在房地產行業中不適用,很多高端樓盤的購房者都是有錢人,不也是交不了房,裝修打折扣嗎?參照湖南長沙的“塑膠人工湖”事件,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紅燒牛肉麵”裡沒有牛肉?“老婆餅裡沒有老婆”

講真,有些購房者真的太可憐了

“一切解釋權歸本公司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