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元朝末年的时候,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成为了元朝最大的敌人,众所周知,朱元璋就是农民起义的一个领导者,他能够建立明朝,离不开农民起义为他带来的巨大契机。在朱元璋军队与元朝军队斗争的过程中,朱元璋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元朝的蒙古骑兵,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又有优良血统的蒙古战马,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先后灭掉四十多个国家,建立起了空前绝后的雄图霸业,然而,这辉煌的成就最终却被朱元璋率领的明朝骑兵打败,可见朱元璋率领的骑兵战力有多强大。但是让人更加匪夷所思的是,明朝骑兵在明朝后期数量巨减,这个曾经在元朝末期打败了来自蒙古铁骑的队伍,究竟是为何巨减衰败的呢?

明朝骑兵与蒙古军队的斗争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根据《明朝军队怎样灭掉元朝的蒙古骑兵》一文介绍,“洪武2年6月明军1万骑兵,8万步兵追击元朝末代皇帝俘虏丞相脱火赤以下10000人。3000马匹,5000牛羊。元朝末帝早已奔逃到北方几百里外了。”也就是说,当年的明朝骑兵是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取胜,作为天生不善于马上作战的汉族军队,明朝的军队在对付蒙古铁骑的时候,采用的是人海战术。我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人海战术确实在这次战争中发挥到了极强的作用。在收复失地打退蒙古铁骑之时,朱元璋的骑兵也发挥了很强的作用,利用当时先进的武器和经过许多战争培养起来的强有力的战斗力彻底地把蒙古军队撵出了中原的土地。

除此之外,“洪武3年4月,明军再次北伐。于沈欲口大破元军主力王保保,俘虏文济王以及国公阎思孝,虎林赤,察罕不花,韩扎儿等官员贵族1865人,官兵84500人,马匹。15280,其他骡子,牛,羊无数。王保保仅几人逃脱。取得了世界.上到那时为止与元朝军队作战最辉煌的陆战大捷。”当然相对于一直在马上作战的蒙古铁骑来说,明朝的骑兵虽然强悍,但却仍显不足,明朝军队在这次战争中获胜的原因很复杂,并不仅仅只是战斗力上的优势。根据记载蒙古军队内部的腐败情况,以及许多将领逃离的情况是导致这场战争发生逆转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也有明朝骑兵的一部分功劳。在明朝后期明朝骑兵开始数量锐减,与之一起减退的还有明朝骑兵的战斗力,明朝那些曾经在初期打败过蒙古铁骑的军队最终全死在了女真族的马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明朝后期日益衰败的经济以及社会方面的压力。

明朝的骑兵队伍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根据《明史》记载,“成祖增京卫为七十二。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兵番上京师隶之。设提督内臣一,武臣二,掌号头官二,大营坐营官一,把总二,中营坐营官一,马步队把总各一。”明成祖朱棣对于军队的设置和朱元璋基本相似,也许是因为在明朝初期与蒙古铁骑的战争太过印象深刻的原因,明朝前期的时候,对于骑兵的设置一直比较重视,不论是在排兵布阵还是在训练方式的改进以及武器的装备上面,都要把骑兵排在前面。甚至当时掌管骑兵队伍的将领也是天纵奇才,但随着时间的逐渐推进,习惯了安逸富贵的明朝中央集团开始逐渐的淡忘了曾经为他们打下天下的骑兵队伍。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根据《明史》记载:“继光尝著《练兵实纪》以训士。一曰练伍,首骑,次步,次车,次辎重;先选伍,次较艺,总之以合营。二曰练胆气,使明作止进退及上下统属、相友相助之义。三曰练耳目,使明号令。四曰练手足,使熟技艺。五曰练营阵,详布阵起行、结营及交锋之正变。终之以练将。后多遵用之。”明朝前期,各种对于军队的训练方式层出不穷,最重要的是当时对于军队士兵的招收条件以及训练方式都非常的严苛,基本上能够保证每一个人都是精兵良将,他们都能够独立作战,且在战场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根据《明史》上的这些记载文字,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明朝在初期的时候,最看重的确实是骑兵,骑兵作为整个军队的先锋军是属于危险性比较大的一类军种,同时也是训练方式最为严苛,任务最重的一个军种。

但就是这样一个曾经深受重视的军种队伍,最终还是没有逃过逐渐衰弱的趋势。在明朝末期的时候,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方面的诸多原因,整个明朝的骑兵队伍在不断的降低数量,当然它们的质量也开始变得参差不齐,这不仅仅只是奇兵队伍的问题,甚至是整个明朝军队的问题。

明朝末期骑兵锐减衰弱的经济原因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十分令人堪忧,民间百姓的生活和元朝末年的状况有的一比,仿佛明朝像是在重复元朝末年的惨状一样。在明朝末年,冗官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就是腐败的产生以及其日益的加重的恶劣现象,当时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在这些贪官污吏的压迫下侥幸谋生。同时,更令当时的百姓生活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各个地方的灾害一直连续不断的产生,当时因为自然灾害而产生的瘟疫等具有极强传播性的疾病也随之而来,百姓的生活不堪重负,而这个时候的明朝政治统治阶层却一直在关心自己的财政收入,他们对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况视若罔闻、熟视无睹。

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最直接、最严重的,作为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明朝末年的经济体系因为这些频繁的自然灾害险些毁于一旦。明朝末年的自然灾害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这种普通自然灾害,也许是天意如此吧,明朝末期的时候,一些非常罕见的极端天气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各个地区,那些现代人都无计可施的具有恶劣影响的极端天气,在那个科技落后的时代里给百姓带来的无疑是灭顶之灾。根据《顾炎武亭林文集》记载:“丰年而卖其妻子者, 唐宋之季所来尝有也。今来关中,自鄂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实其妻...间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在明朝末期的时候,这样令人可怕的买卖人口成为了农民继续生活下去的唯一保障,当时的农业资源最还对于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经济体系的逐渐崩塌给当时的军队费用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军队的培养是十分耗费钱财的,尤其是对于骑兵来说,骑兵的坐骑战马以及这码的扶摇费用,还有自身训练所需要的兵器装备以及场所,还有士兵的工资等等许多杂七杂八的消耗非常严重。国家财政收入的失衡导致的是军队费用的急剧减少,而军队费用的急剧减少导致的就是军队士兵数量的减少。当时他们在这些许多队伍之中做出的选择就是牺牲骑兵队伍,毕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之后,大部分人开始忽视骑兵的作用,曾经最受重视的队伍成了最先牺牲的对象,骑兵数量的急剧减少就一半的原因是因为经济情况的衰败所导致。

明朝末期骑兵锐减衰弱的社会原因

魏斐德《洪业-- -清朝开国史》中写道:明朝末年日益思化的通货膨胀可能正是白银进口长期不足的严重后果之一。在长江三角洲等人口稠密地区,通货膨胀导致谷价暴涨,给当地城镇居民带来了极大灾难。经济问题带来的影响显然比想象中的大很多,骑兵数量的骤减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结果。当然,除此之外,农民起义的不断崛起也是骑兵队伍不断锐减的一大原因,明朝的统治阶层为了镇压这些不断涌起的农民起义,就需要不断的扩招步兵以及扩大步兵队伍来对抗这些在中原地区反抗的百姓。为了镇压这些社会矛盾产生的敌对阶层,就需要从军队中做出取舍,军队的训练以及其他方面的重心开始放在了那些步兵身上,毕竟广阔的平原地区骑兵的作用无法发挥,骑兵的作用被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数量锐减,可以说农民起义带来的影响与经济崩盘的影响旗鼓相当。

为何明朝后期骑兵数量巨减,只是因为被蒙古骑兵打怕了吗

总结

曾经打败蒙古铁骑的明朝骑兵,在战争结束的几百年后,迎来了自己衰弱的时期,明朝末期经济的衰败以及社会矛盾的不断尖锐化,最终使的这个曾经为明朝创下卓越功勋的骑兵队伍走向了末路。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做出撤藩决定,吴三桂起兵反清,关宁铁骑再次充当吴军先锋,浩浩荡荡地出云贵,杀向北京。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年骁勇善战的那批战将或已作古,或已告老还乡,此时的关宁铁骑早已没有了当年所向披靡的战斗力。随着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被平息,曾经威名赫赫的关宁铁骑终于在炮火硝烟中归于沉寂。

参考文献:《明朝军队怎样灭掉元朝的蒙古骑兵》、《明史》、《顾炎武亭林文集》、《洪业-- -清朝开国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