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今天我们来聊瑞士,一说起瑞士,让人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永久中立和瑞士手表,深入一步又会想到阿尔卑斯山、瑞士银行和日内瓦。假如你在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瑞士的首都在哪里?”保守估计一半以上的人会给你一个错误的答案,或者干脆答不上来。就更不用说瑞士这个国家历史的来龙去脉了。没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对瑞士的历史进程再深入一步,以上帝视角、极速而条理的了解这段瑞士通史脉络。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在前面我们聊过的N个欧洲国家历史中,曾多次说起过凯尔特人,这一族群比什么罗马人、日耳曼人等出现的都要早很多。而凯尔特人最初就是生活在欧洲中部的,今天的瑞士版图区域就是凯尔特土著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在其他西欧国度中,好像罗马帝国所到之处,凯尔特人均销声匿迹,保留下来的,又在后来被日耳曼各部族“扫”一遍。因此在英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的历史中,除了史前史部分,凯尔特人确实存在感不强。而对于瑞士来说就不一样了,由于地处“欧洲屋脊”的阿尔卑斯山区,在漫长的交通不便时代,基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又是凯尔特人的老家之一,他们会主动选择下山征伐,以扩大生存空间。而其他民族却往往“懒得”花大力气来践踏这片山区。因此,直至今天的瑞士,仍然生活着不少凯尔特人后裔。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当然,“懒得践踏”不代表不占据,瑞士这个国家直到公元1291年才建国,当时咱们这边已经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了。在此之前,瑞士一直是处于被统治的状态。

首当其冲便是罗马帝国,当时北方的日耳曼人正在四处南下蚕食罗马疆域,而被夹在中间的瑞士凯尔特人,自然早已罗马人受到日耳曼侵扰。于是他们向罗马人请求借道,就是求罗马人允许他们路过罗马领土,前往欧洲西南角的大西洋海边生存。为什么非要去那里呢?看过我的西班牙史的记得,凯撒时期的西班牙行省并不包括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而是在海边有一块地区,仍然生活着很早就迁徙来的凯尔特人。瑞士的凯尔特人既然此刻被逼想要逃离家园,自然会优先选择投奔“远亲”。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可结果是,凯撒并没有答应瑞士凯尔特人的请求。因为他想在罗马和日耳曼人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于是罗马出兵断了凯尔特人的一切后路。被逼无奈的凯尔特人只能硬着头皮去跟入侵的日耳曼人硬碰硬,结果还打赢了。这一“效应”跟咱们古代的“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到凯撒接班人屋大维统治罗马帝国的时候,干脆将今天的瑞士地区纳入版图,成了一个行省。整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给瑞士地区深深的打上了罗马文化的印记。无论是建筑羊样貌还是生活习惯,都被罗马化,还有后期传入的基督教也不例外。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当罗马帝国走向衰落,日耳曼人大举南下的时候,欧洲大陆分成了日耳曼各分支部族分别占领的散碎国度。其中的阿勒曼尼分支所统治的区域内,就包含了瑞士的东部,而勃艮第分支建立的勃艮第王国包含着瑞士的西部。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接下来的这段历史就得把分开聊了,勃艮第统治下的西部瑞士,面积小、地势平。由于长期的罗马帝国统治和杂居,这里的凯尔特人已经可以改叫——罗马凯尔特人了,他们保有着深厚的罗马文化。而真正迁徙到这里的勃艮第人很少,因此这少部分人不仅没有冲击到罗马文化,反而被融入了进来。杂剧后语言也继续说罗马凯尔特语,而这一语种又是将来法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

而瑞士东部虽然也被日耳曼人统治者,但阿勒曼尼人并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像样的大政权。而是分裂并更替过许多“小微王国”。由于瑞士东部是山区,本来生活在这里的土著相对就少,加之阿勒曼尼人的大量涌入,日耳曼语就成了这里的通用语,而德语的雏形就是日耳曼语。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勃艮第还是欧洲大陆的其他什么小王国,最后几乎都被强大的法兰克帝国所吞并。但同时这个帝国又好像昙花一现,传了三代不到就被分裂成了三部分,即东、中、西法兰克王国。刚刚被合并的瑞士地区也跟着被再度分裂,东部属于东法兰克王国、西部属于中法兰克王国。而后来与之对应的,西法兰克演变为法国、东法兰克演变为德国、中法兰克演变为意大利,这么一来,面积不大的瑞士地区南部又逐渐说起了意大利语。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终于到了1033年,随着奥托一世将东法兰克升格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了原中法兰克王国的北部,瑞士地区也就全部纳入其版图之内。虽然仍旧处于被统治状态,但起码“团圆”了。

但分裂在欧洲就好像惯性一样,神圣罗马帝国也不例外。很多人评价这个帝国是“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虽然这一说法并不全对,但自奥托一世之后,随着帝国与罗马教皇的互怼愈演愈烈,帝国内部的地方封建势力,俨然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只不过有的是公爵统治、有的是侯爵统治。最多的时候,神罗帝国境内有365个大小“国家”,这个数字很好记。他们除了名义上有一个共同的哈布斯堡家族皇帝外,基本就是完全独立的。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瑞士地区遇到这股“东风”之后,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在这一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是侧林根家族,之所以说“最有影响力”,而不是“统治这一地区”,是因为从这一刻开始,瑞士拥有了与其他王国、公国的不同之处。当各分裂小国的统治者们,忙着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封地之时,侧林根家族的几代成员却在致力于联合瑞士地区的各个城镇。这种现象虽然都属于神罗帝国体系下的“独立之风”,但瑞士有了本质上的不同。这一地区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城镇自治联合体”,这一点为后来瑞士同其他欧洲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十三世纪的时候,神罗皇帝不再甘心只做名义上的皇帝,除了他能实际控制的奥地利之外,开启了“对外”征伐。之所以“对外”打引号,是因为这种征伐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展开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帝国内其他公国也确立皇权。

而瑞士距离奥地利最近,且没有强大的王权支撑,在神罗皇帝看来,这些瑞士城邦就是一盘散沙,因此瑞士就成了首当其冲被攻打的对象。

原本松散的瑞士联盟中,有三个州意识到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压力,并迅速付诸行动。1291年8月1日,三个州结合成为了——瑞士永久同盟。加了“永久”二字,意味就完全变了,此刻的瑞士地区已经开始变得像个国家了。虽然只有三个州,但由于团结的力量,加之奥地利地处瑞士东边,需要翻过阿尔卑斯山才能继续深入,因此盟军得以存在并壮大起来,直到二十三年后,在一次大型战役中,击败了哈布斯堡王朝派来的军队。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这次胜利给瑞士带来的最大成果是,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陆陆续续有五个州加入到永久同盟中来,使得盟军越做越强。也为瑞士地区换来了相对和平的100多年时间,此间奥地利没有大规模的进犯。到1499年,盟军再次对奥地利军队大胜,迫使神罗帝国不得不默认瑞士的独立。这么一来,又有几个会判断形势的州加入进来,瑞士同盟总数达到十三个州。

相比之下,后来这些锦上添花的后加入州对于瑞士历史的影响,远不及最初那三个州组成同盟的影响,因此至今瑞士人都将三州结成永久同盟的那一天1291年8月1日定为国庆日。

既然国家形成了,接下来我们再说说瑞士是怎样走上中立道路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既然选择中立,那肯定不会是因为军事实力太强,突然有一天变得佛系了。归根结底肯定还是军队不行。但前面我们聊它的建国过程时,看着一次次胜利还挺厉害的呀?其实不然,瑞士联盟的军队主要是靠花钱请来的雇佣军,这种雇佣军能在一场战役中积极打胜仗,以便活下来分钱,却不能在平时的每日每夜保护瑞士。而且当时的哈布斯堡王朝正在走向没落,由于宗教改革,几乎整个欧洲都在揍他。瑞士的独立也是借了这股“东风”。

赢过几次的瑞士联军有些飘飘然了,跟谁都敢试一试,结果在1515年被威尼斯城邦共和国和法国的联军击败了,并且败得还很惨。突然认清自己实力的瑞士,决定以后再也不打仗了,对世界宣布:“我们中立!”。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到1648年,欧洲著名的三十年战争落下来帷幕。瑞典和法国一个从北面、一个从西面,都打到了神罗帝国的“心脏”——奥地利。对于哈布斯堡王朝来说,神罗一统的梦想彻底破灭,被迫签订条约,承认了帝国内部分裂的事实,自身只保留名号和实际统治的奥地利。而且条约还承认了两个彻底从神罗分裂出来的主权国家,一个是荷兰,另一个便是瑞士。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现在看来,瑞士的中立政策已经确立,且主权独立得到了国际公认,理应安心发展经济的太平日子就要到了。可事实上没那么简单,因为拿破仑来了。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拿破仑的军队于1798年占领瑞士全境,并将其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下属的一个共和国。原先瑞士联盟的类似于元老院的管理制度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两院和国会,以及国会成员选出的五人领导小组,以此共同主持瑞士的日常政务。法兰西第一帝国还要求瑞士与法国签署军事同盟协议,使得瑞士的中立化为泡影。

拿破仑刚占领瑞士的时候,首都定在了阿尔劳,当年又迁到了洛桑,两年后瑞士放生政变,又将首度迁到了伯尔尼,至今瑞士的首都都是——伯尔尼。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又过了三年,也就是被拿破仑占领的五年后,瑞士人成功击败了境内法军,重获独立。而且每次瑞士联盟打了胜仗,总会有几个州选择加入进来,这次是打完仗先进来六个,随后又陆续有城镇加入。直到今天,瑞士共有26个州,其中日内瓦是1815年才加入的。

虽然在拿破仑的压力下,瑞士联盟又参与了战争,但他们心里依然很清楚自己跟周边大国的军事差距,也明白自己的雇佣军制度,除了能保护自身之外,什么也做不了。于是他们将中立政策重新搬上历史舞台,并积极寻求其他欧洲列国的认可。终于在1815年,也就是日内瓦加入联盟的那一年,反法同盟几个大国在维也纳开会的时候,纷纷承认了瑞士的中立地位,而且是——永久中立。

关于瑞士为什么能得到被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地位,说法很多,我们只从三个最实际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首先,瑞士的这些城邦,历史上除了在保卫自身安全的时候打过仗之外,基本没有入侵他国的记录,这也就使得瑞士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世仇”(反观德、法历史你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其次,瑞士的地理位置正好处在,历史上被战火包围的欧洲“心脏地带”,北面是德国、南面是是意大利、西边是法国、东边是奥地利,以及稍远一点的西边是英国,东边是俄罗斯。这些国家哪一个拿出来都是欧洲历史上的列强“名片”之一,生活在这种地方,一旦身边任意两个大国打起来,擦枪走火就能把瑞士带走。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地理位置决定了瑞士这片土地要么向中立的方向发展,要么化为焦土。但中立只靠一厢情愿可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瑞士来说,必须要得到刚才提到这些国家的认可才有效。而瑞士做到这一点是得益于这个国家提出中立政策的时间早。在欧洲发生过的n次大战过程中,由于瑞士很早就提出中立,使得很多欧洲大国的贵族们,在战败后或即将战败时纷纷逃往瑞士避难。

有人可能会问,你逃往瑞士之后,战争者是不是可以不管这一套直接进兵瑞士抓战败国的贵族或军官呢?其实作为战胜者或者说优势一方,对于自身的前途也是有所考量的。在欧洲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国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就无法保证这个国家的贵族永远荣华富贵,优势一方也会为自己及家族子孙留条后路。有了瑞士这样一个永久中立国,问题就全解决了,欧洲各方对瑞士的承认就像是给自己和未来买一个保险一样。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和平年代虽然权势人物逃亡瑞士的事情不怎么出现,但是大量财富涌入瑞士“避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就是瑞士银行为什么那么出名的原因。

瑞士获得国际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地位,而且是国际法中明文规定的唯一一个永久中立国。也就是说所谓的永久中立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自我恪守、国际公认以及写入国际法。除了瑞士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外,世界上其他的“中立国”一般只符合前两条,有的只能算勉强符合前两条,更有甚者基本属于“一厢情愿”。

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三个梯队来看看,第一梯队是中立地位牢固程度仅次于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包括了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土库曼斯坦。它们和瑞士一样,即公开宣布永久中立,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第二梯队是几个“可怜”的“老牌”中立国,但如今已经不是了。包括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老挝。荷比卢三国宣布自己是永久中立国的时候,立马得到了多数欧洲强国的认可,可是都在一战的时候被德国占领,中立国的地位也就随之抹杀了,而老挝是在二战中受到过日军占领。第三梯队是“一厢情愿”型,包括了梵蒂冈、柬埔寨、列支敦士登、摩尔瓦多。这几个都未得到国际公认,就不多说了。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两次世界大战瑞士都成功保留了自己的中立地位,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是“难啃”,对于入侵者来说这块“骨头”确实很难啃,不仅地形崎岖复杂,瑞士人还“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平时只有三千五百人的军队,可一旦受到攻击,48小时内会立马出现受过专业训练的三十五万正规军。虽然对大国来说这点实力不算什么,可又没多少资源,占领它的意义远不及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国际谴责。

第二个原因是两次大战都是德国发起的,而了解世界大战战况的朋友都会经常看到德国东线如何、西线如何。可德国明明是个不规则方块形状,为何没听说南线什么情况?这是因为一方面德国通常会联合南边的意大利,另一方面在德国的南边还有个“软屏障”——瑞士。

最后一个原因仅限于二战,因为在二战中,瑞士不仅具备前两条,还充当起了法西斯洗钱的工具。由于中立政策的定义是“战时不倾向于任何一方”,对于瑞士来说无所谓正义与邪恶,因此谁去洗钱都可以。但问题是二战前期整个欧洲大陆几乎都被法西斯占领,其他国家进不去,瑞士的金融业也就成了“德国专用”。


欧洲列国的特例,一个没有“世仇”的国度

中立给瑞士带来了什么好处?除了免受战争灾难之外,那就是社会发展程度了。最后简单列举几项以概括今天的瑞士:伯尔尼是瑞士国内的行政中心;日内瓦是一个能让交战双方坐在一起谈判的地方,开过太多国际会议、签过太多国际条款;苏黎世是瑞士金融中心,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黄金交易总量世界第二;2018年之前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力排名瑞士第一,且已经蝉联了九年,直到2018年成为世界第三;人均gdp世界第二、全球最富裕国家也是第二;还有什么人均铁路里程、公交站点准点率等关乎日常生活的方面,瑞士更是常年稳居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