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或許很多人都在青春期的時候大膽“叛逆”過,然而最近網上一個話題引起了熱議:真正的“叛逆期”可能會在30歲之後。

雖然古話說“三十而立”,意思是到了三十歲,人們就對自己的未來道路有個基本穩定的規劃了,然而如今,我們正在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在三十歲後大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找到了三位澳大利亞華人移民女性,講述她們在三十歲後的“叛逆”故事。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30歲轉行:從老師到舞者

去年剛滿30歲的魏丹給了自己一份很特殊的生日禮物:將中國的民間童話《小蝌蚪找媽媽》改編成了一場現代舞表演,並登上墨爾本邊緣藝術節(Melbourne Fringe Festival)的舞臺。

也許很難想象,魏丹曾是科學老師,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

同樣來自中國的她一直以來都是別人口中的“學霸”,腳踏實地、循規蹈矩。這一看似突然的事業轉型在魏丹看來其實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當時有些孩子對科學和數學就是沒興趣”,魏丹說,所以她就開始想辦法將藝術融入到教學中,“後來發現效果很好”,大大增加了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

從那時起,魏丹自己也喜歡上了藝術。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魏丹9歲時失去了母親,從那之後她一直在思考生命中缺失的這一重要角色。

後來她開始環遊世界,在旅途中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將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和故事都畫在日記本上。

“我在墨西哥遇到了一位媽媽,我將她畫成一隻大熊,因為她給了我很多溫暖。遇到不好的人我會把他們畫成毒蛇。”

這場邊走邊畫的環球旅程讓魏丹意識到,這不就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遇見不同的陌生人,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不同的愛意,然後不停完善自己對於“愛”的定義。

回到墨爾本,魏丹把《小蝌蚪找媽媽》改編成現代舞並親自表演。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演出結束後,好幾位觀眾都留下來跟她進一步交流。他們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卻有著相似的失去家人的經歷。魏丹覺得這就是藝術的魅力,可以讓人跨越語言和文化而建立更深的溝通。

魏丹對於自己身為亞裔女性,在西方國家從事藝術行業經歷有著獨到的看法。

“我聽很多人說,[種族和性別等因素]會帶來阻礙,但這些困境是否與亞裔女性的身份直接掛鉤,還需要更多的觀察。”

單親媽媽拋棄過往輝煌 赴澳“從頭再來”

伊莎貝爾·張(Isabel Zhang)曾經是新加坡一家世界頂級市場調研機構最年輕的高管,負責亞太地區的所有市場,職業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33歲的時候,她毅然放棄了旁人眼中光鮮的事業,拎著兩個行李箱來到了澳大利亞——一個箱子是她的,另一個是孩子的。

伊莎貝爾透露,剛來澳大利亞的六年,生活充滿了艱辛。

來澳不久後,她就開始全職工作,並照顧孩子。雖然過得很辛苦,但她依然努力保證孩子每餐都能吃到媽媽親手做的溫熱的食物。

伊莎貝爾說,她其實是一個很愛喝酒和社交的人,然而初到澳大利亞的那幾年,由於工作和育兒的壓力,她根本沒有時間去做這些。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如今她在澳繼續從事跨文化營銷傳播及諮詢行業,為了快速克服語言障礙並融入當地文化,伊莎貝爾也下了一番功夫。

“我逼自己從零開始,忘掉我的語言,逼自己只講英語;改變自己的世界觀,文化也從零開始,以西方的思維方式看問題,” 她說。

36歲離家 遠赴重洋探索全新行業

來自新加坡的賈斯敏·林(Jasmine Lim)在澳大利亞工作生活七年了,目前她在維多利亞馬會擔任國際旅遊高級經理。

“我20多歲時跟自己說,在30到40歲的時候,我一定要結婚,一定要有孩子,一定要買房子,可是我沒都做到。我唯一做到的就是搬來了墨爾本。 ”

年過三十,她們立志成為“叛逆”女性

談到“30歲後的重大決策”,林女士覺得一定是當年為了事業遠走高飛。

在此之前,林女士一直都是跟爸媽一起生活,直到36歲那年,她收到了一份來自墨爾本的工作邀請。

林女士表示,賽馬這項活動很多年來都是白人男性主導,近年來才開始漸漸多元化。初入行時,林女士對賽馬也不是很瞭解,所以她說自己需要從頭開始“補課”。

“賽馬確實一直以來都是偏男性的活動,我記得直到不久前,女生都還是不準到馬場的……好在這幾年不管是澳大利亞主流社會還是賽馬行業,都有努力發展多元文化的趨勢,” 她說。

“所以我覺得如今的賽馬行業變了很多。我們馬會現在的主席也是第一位坐上這個位置的女性。”

林女士說,賽馬現在很有包容性,如今很多賽場上甚至是女騎師要多於男騎師,馬會里面也有很多女生會騎馬,自己也會養馬。

“我也很想鼓勵女性們都穿自己的傳統服飾來現場,比如華人的旗袍啊,日本人的和服啊,大家都會很歡迎你!有機會的話我覺得移民們都應該嘗試一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