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建安十三年,曹操舉兵南下,荊州新主劉琮在蒯越、韓嵩、傅巽的勸說下舉州投降曹操,並且沒有通知劉備。當曹軍從宛城一路南下時,劉備才倉皇出逃。當曹操得知劉備已經逃走,立即派出曹純、文聘率五千精騎追趕。虎豹騎一日可是能跑三百餘里,本身一般的兵種還比不上它這速度,更何況劉備還帶著百姓共行。因此沒多久,便在當陽長阪追到了劉備。劉備不得已,拋下妻子,僅率諸葛亮、趙雲、張飛等數十騎繼續南逃,好在有關羽及劉琦的接應,才逃過一劫。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這時,前去弔唁不成的魯肅,主動找上了劉備,說出孫劉聯盟的建議。

劉備大喜,派遣諸葛亮與魯肅一起前往柴桑面見孫權,最後孫劉聯盟在魯肅、諸葛亮、周瑜等人的強力勸說下促成,遂組成孫劉聯軍共同抵抗曹操大軍。

經過‘赤壁之戰’、‘烏林追擊戰’,曹軍一路向北敗退,加上軍中瘟疫氾濫,北方軍士水土不服,曹操只好留下曹仁等人駐守南郡,阻止孫劉聯軍的猛烈攻勢,然自己則是引軍退回了鄴城。

就在周瑜與曹仁對峙期間,劉備以‘劉琦’為荊州新主的名義快速收復荊南四郡作為根據地,且在劉琦死後,自領荊州牧,成為一方諸侯。

此舉是孫權始料不及的,劉備的厚積薄發,令他內心開始不安。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為此,他一方面同意了周瑜西進蜀地,二分天下的計劃,一方面進妹固好,穩定劉備。可惜了了,天妒英才,周瑜兵未動而身先死,二分天下就此擱淺。再者進妹固好反倒給了劉備一個說法:“你我現在可是一家人了,就把南郡借給我當做治所,我就可以跟你一同抗曹了。”

孫權還有江東基業要保護,加上魯肅在旁邊勸說,孫權便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可是答應歸答應,現在周瑜死了,二分天下泡湯,因此孫權就向劉備提出共取西蜀的提議。本來孫權以為有了姻親這層關係,又有借荊州的恩德,劉備肯定是栓住了。可惜劉備又不傻,再跟孫權分了益州,哪來的跨有荊、益二州。劉備便用慣有的手段,將孫權推至道德的制高點。

獻帝春秋曰:"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

以劉備動情陳言,本以為孫權會就此收手。沒想到孫權真是略過荊州,派出孫瑜率領水軍屯兵夏口,準備走水路入川。

既然好話不聽,劉備也不跟孫權客氣了,立馬作出反應: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就這派兵佈防,孫瑜入川本是逆流而上,現在必然寸步難行。孫權自知無趣,便召孫瑜率軍而回。這即是自孫劉聯盟後,孫劉雙方第一次動武,雖說沒有交戰,但聯盟嫌隙是肯定的。

到了建安二十年,劉備拿下成都,孫權便派了諸葛瑾去討要荊南三郡。怎奈劉備耍賴,說是要拿下了涼州,便把荊州歸還。氣得孫權直接派出呂蒙襲奪長沙、桂陽、零陵三郡。

劉備得知孫權此舉,哪能嚥下這口氣。放著漢中不取,自率五萬大軍順流而下,屯兵公安,與孫權隔江相望。同時派出關羽進屯益陽,準備奪回三郡。

劉備傳: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

魯肅傳:備既定益州,權求長沙、零、桂,備不承旨,權遣呂蒙率眾進取。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

甘寧傳:後隨魯肅鎮益陽,拒關羽。羽號有三萬人,自擇選銳士五千人,投縣上流十餘裡淺瀨,雲欲夜涉渡。肅與諸將議。肅便選千兵益寧,寧乃夜往。羽聞之,住不渡,而結柴營,今遂名此處為關羽瀨。

除了前面呂蒙奪取荊南三郡,孫劉雙方並沒有再發生戰事。同年,曹操拿下漢中,劉備自知益州危險,因此主動請和孫權,同意歸還長沙、桂陽,孫權也將零陵還給劉備,自湘水劃界,各分東西。劉備遂引兵回了江州,抵制曹操侵犯巴西。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這是孫劉自聯盟後的第二次動武,劉備因曹操入主漢中不得已退軍,孫權討要荊州也有了實質性的進展,孫劉聯盟至此名存實亡。

特別是在魯肅去世後,對奪取荊州有著積極態度的呂蒙上臺,因此孫權單方面對於聯盟的態度從而有了實質性的改變。

呂蒙傳: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令徵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遊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騁,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呂蒙能言善道,將孫十萬的關注點拉回到荊州:今天取下徐州,他日曹操肯定要來奪取,益州之地,你沒個七八萬的兵力守得住?還不如奪取荊州,依據長江天險北抗曹操。

可是取荊州,就是明面上跟劉備開戰。現在孫劉的主要敵人是曹操,放棄聯盟,無疑是將江東置於虎口之中。

針對疑問,呂蒙甚至給關羽按上了矜其詐力,所在反覆的危害。確實,關羽一向是看不上孫權的,‘虎女焉嫁犬子’可不是胡說之事。但是呂蒙有一點簡直是汙衊,就是所在反覆。自湘水劃界之後,孫權全力攻打合肥,除了該有的佈防之外,連呂蒙都被調往前線。此時關羽若是反覆之人,早就趁機奪取荊州屬孫權部分。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所以呂蒙跟魯肅相比,自然是輸在了大局觀上,沒有審時度勢,審勢而行的意識。

有了孫權的支持,呂蒙就開始施行自己的懷柔政策,逐步降低關羽的戒心。特別是在劉備取得漢中,進位漢中王后,統領荊州的關羽也被封了前將軍。為了響應劉備,關羽發兵攻打襄樊,雖說水淹七軍,逼降於禁,斬殺龐德,卻也沒能一舉攻下襄樊。

這時,還發生了三件事情:

1.呂蒙稱病退出荊州,並讓陸遜書信關羽,誘使關羽將荊州守兵傾巢而出,全力攻打襄樊。

2.關羽擅自奪取孫權湘關糧食儲備。

3.關羽邀請孫權發兵相助,因孫權拖延,遭到關羽唾罵威脅。

魏略曰: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

孫權傳:閏月,權徵羽,先遣呂蒙襲公安,獲將軍士仁。蒙到南郡,南郡太守麋芳以城降。蒙據江陵,撫其老弱,釋于禁之囚。陸遜別取宜都,獲秭歸、枝江、夷道,還屯夷陵,守峽口以備蜀。

荊州守備虛空,加上關羽素來輕視孫權,現在更是辱罵威脅,直接促成孫權下定決心奪取荊州。不過孫權也是聰明,發兵之前先向曹操稱臣,意在向劉備表態,奪取荊州乃是曹操的意思。接著便派出呂蒙,白衣渡江,先奪江陵,再取南郡。另一方面派出陸遜奪取宜都,還屯夷陵,以防劉備。

如此,便將關羽置於南北夾擊的腹地當中。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後前線關羽敗於徐晃,得知荊州被奪不肯相信,一再派出使者面見呂蒙,反倒中了呂蒙的懷柔之計,導致原本就人心惶惶的軍隊的士氣直接潰散。最後關羽於麥城偽降孫權,試圖逃往益州,卻在臨沮一地遭到潘璋、朱然、馬忠等人的埋伏,不屈而死。

這是自孫劉聯盟後,孫劉第三次動武,可以說是孫權單方面背叛劉備,單方面對劉備用兵,在劉備新進漢中王,正是開心的時候,往他後腦勺突然來了一棒。同時,也標誌著孫劉聯盟正式破裂。

關羽死了,荊州丟了,緊接著,孟達背叛,剛到手的上庸三郡也付之東流。建安二十六年對於劉備而言,簡直不要太慘。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同年,曹丕篡漢稱帝,建立魏國,孫權再次向曹丕稱臣,得封吳王,這在名號上,就跟劉備同起同坐了。這對於一向輕吳的劉備哪能容忍,立即穿上孝服,祭拜漢室,守孝百日,以繼承漢室名義,稱帝於成都,建立蜀漢。

做了皇帝的劉備,第一件便是舉兵伐吳,雖說遭到諸葛亮、趙雲等重臣的阻礙,但仍不改初衷。

劉備傳:章武元年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將陸議、李異、劉阿等屯巫、秭歸;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兵。

起初劉備勢強,一度擊敗吳軍,陸遜不能敵。到了第二年,陸遜開始以防守為主,劉備幾度挑戰,皆不應。兩軍因此對峙,直到六月份。因為劉備是水陸並進夷陵,水軍由黃權統率,自己率領步軍屯兵高地。現在正值酷暑,悶熱乾燥,將士難耐,因此將營寨轉移至密林裡,就連黃權部也是舍舟上岸。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陸遜看準時機,人手一把火把,諸軍同時並進,一爾勢成,共拔蜀軍五十餘營。

劉備傳: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

孫權傳:劉備奔走,僅以身免。

陸遜傳:備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備因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

三處記載,尤其是陸遜傳,將夷陵之敗後的劉備寫得非常清楚。可以說,劉備此次伐吳幾乎是全軍覆沒。甚至在劉備進入白帝城後,鎮宅的諸葛亮自成都來到永安,漢嘉太守黃元竟敢趁機舉兵攻打邛縣,雖說沒有引起太大的動亂,但也看得出此次兵敗所造成的影響極大。

而劉備也在不久後,病逝於白帝城。

結語:

自孫劉組成聯盟抗曹至劉備去世,這之間一共發生了四次孫劉起兵相向的事件。第一次是劉備主動,意在阻止孫權入川。第二次是孫權討要荊州不成而動武,正好曹操取得漢中,致使雙方並沒有發生過多的戰事。第三次是孫權背盟奪取荊州,孫權單方面對劉備用兵。第四次是劉備為報關羽之仇,舉兵伐吳,卻以失敗告終。

孫劉聯盟的始末,四次交手,愈演愈烈

從前三次交戰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其實聯盟的主動權一直掌握在孫權手中。曹操挾持漢室,劉備自身漢室宗親,都有一個正統的名分。也恰恰如此,劉備忽視了孫權的存在。從依靠孫權抵抗曹操,到跨有荊、益,劉備一直認為自己才是抗曹主力,而忽略了孫權這位盟友其實也是顆雷。畢竟作為北伐的另外一支主力,孫十萬在合肥屢戰屢敗。北伐不成,加上來自劉備集團的輕視,致使這顆雷爆炸。

到了第四次,劉備執意伐吳,其實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統的身份,企圖討伐孫權從而懲戒其不忠的行為。


資料出處:《三國志》、《獻帝春秋》、《魏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