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河事變爲何東北軍一敗塗地?

雲中遊l


東北軍根本無法獨立承擔對日本的作戰

其實熱河事變也只是九一八事變的延續,在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支持下,東北軍實在無法獨立承擔對日作戰。

很多人對東北軍以及張學良的印象都不好,認為其消極抗戰,尤其是在九一八事變時不戰而逃,其實這真的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張學良在當時面對的處境很艱難,一方面是來勢洶湧的日本人,一方面得不到國民政府的支持。

有人認為瀋陽有個兵工廠,以東北軍的實力完全碾壓關東軍,然而實際是,就是一個日本小分隊在東北囂張跋扈,張學良也不敢把他們怎麼樣,以東北軍的實力如何和日軍開戰,結果必然是日本軍隊所到之處,東北軍全部潰逃。

但這並不代表張學良沒有責任,在局勢如此緊張之時,放鬆了對日本的警惕,如果東北軍精銳在東北的話,也會震懾日軍。尤其是戰爭爆發後,張學良不戰而退的作風,更加激發了日本侵略的囂張氣焰。

日本人得寸進尺,於是就有了1933年的熱河事變。

熱河事變中的軍事對抗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張學良被罵完了,其實,壞人和臉皮厚的人根本不怕罵,但是張學良怕,從根本上來說,張學良還是一個愛國的年輕人。當然,張學良的人生失敗和愛國不發生關係,主要還是年輕。

年輕人都有一股子熱血,於是在日本人將魔爪伸向熱河的時候,張學良狀態也很好,一定要跟日本人幹一下子。

日本人兵分三路,其中日軍五萬多人,偽軍五萬多人,總計十萬多人,但是日軍這五萬人,主要構成部分是日軍的第六、第八師團,即日本的甲種師團,整個日本一共也就17個常備的甲種師團。可見日軍對奪取熱河實在是志在必得。

一個日軍的甲種師團有多難打,縱橫在昨天的問題中也詳細的回答了,按照白崇禧的說法,中國正規軍遇到日本正規軍需要六倍以上人數才能開戰,而甲種師團是日本精銳中的精銳,當時國軍最先進的德械師,也根本抵擋不了日本的進攻,可以說,一個甲種師團完爆三個中央軍德械師;在蘭封會戰中,國軍精銳12個師都未能全殲日本第14師團,反而被突圍。

在日本的甲種師團種,第六師團還是日本最能打的甲種師團,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這樣來說,中國如果想守住熱河,最少需要集結三十萬精銳國軍才能一戰。

然而事實上,熱河守軍不足二十萬,很可能只有十三萬,主要包括湯玉麟的熱河守軍,張作相的部隊,以及張學良派遣孫殿英支援的兩萬多人,大多是殘兵剩勇,在和日本軍隊開戰的時候,很多部隊一觸即潰,根本就談不上打仗。

湯玉麟作為熱河守區司令,在戰鬥中更是率先逃跑,沒有起到任何抵抗的效果。

只有孫殿英的部隊在赤峰阻擊日軍七天,後來撤退(縱橫認為阻擊的也並不是日軍主力,很可能是偽軍)。

熱河事變的失敗也並非全是東北軍的錯

在九一八的時候,東北軍不戰而逃,在熱河事變的時候,東北軍也跟著打了,實際上東北軍的戰鬥力就那樣,那些吹噓東北軍厲害的,實際上根本就是在開國際玩笑,東北軍真的厲害會被北伐軍打跑,巔峰時期的東北軍都沒能打過發展中的國民革命軍,更別說落魄時期的東北軍和日本精銳的對戰。

後來到淞滬會戰的時候,國軍很多都是德式裝備,比北伐時期強多了,並且是80萬對日本30萬,結果淞滬的潰敗就不說了。

所以,我們現在思考這段歷史,包括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不要總是把焦點放在,為什麼張學良跑了,東北軍不抵抗啊!而是要去深切的領悟,為什麼我們的國家這麼不團結,在面對日寇侵襲的時候,只有東北軍在獨自面對,其他軍隊都在幹什麼?


史論縱橫


如果說東三省的淪陷,是態度問題。那麼熱河抗戰的失敗,就是態度和都有能力問題了!先列一個時間線,捋一捋熱河抗戰的背景和當時的抗戰環境。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滬抗戰

1933年1月2日,山海關戰鬥

1933年2月21日,熱河抗戰




九一八事變後,蔣委員長算是讓張學良給坑慘了。由於關東軍拿下東三省太輕鬆,導致日軍內部產生了一種膨脹心理,覺得中國政府就是一座搖搖欲墜的破房子,輕輕一推就倒了。於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幸虧南京國民政府應對及時,表示要堅決抗戰到底,再加上前線的粵軍和中央軍將士拼死抵抗,才挫敗了日軍的計劃,否則全面抗戰估計就要提前五年爆發了。

日軍在華東吃了虧,便把侵略目標又轉到了華北。於是,山海關戰役爆發。

當時東北軍有一個旅駐守山海關,日軍從元月二日發動進攻,三日下午就拿下了山海關!張學良佈署防禦的水平,讓日本人都驚呆了。怎麼能爛到這種程度?

山海關淪陷,等於華北平原門戶大開,平津地區無險可守,淪陷只是時間問題。此時華北地區唯一還有地形優勢,能利用地形與日軍周旋之地,就只剩下一個地方——熱河。

這樣一來,熱河抗戰就必然要開打了!日軍要利用熱河作為進攻關內的跳板,張學良也需要利用熱河作為抵擋日軍蠶食的屏障。



那麼熱河抗戰前,蔣介石總司令和張學良副總司令都在幹什麼呢?

首先是蔣介石,他很忙,要忙著佈置第四次圍剿。另一方面,還要忙著對東北軍進行政治滲透,利用黨部小組深入東北軍,執行“

最徹底的分化與肢解行動”,保證“其部不再具備獨立之武力”。

其次是張學良,他也很忙,要忙著跟國民政府爭論戰後出路問題。因為這一戰跟日軍必然是死戰,東北老家被抄了,華北也不保險。他想讓國民政府至少給他五個大城市的稅源,作為養東北軍的軍費。

於是,兩人開始相互拍電報。

1月17 日,張學良給蔣介石發電報,表示日軍調動頻繁,我這邊兵力不夠,扛不住,求大哥幫忙。

熱邊情況日趨緊急,證以最近日軍進向該處之積極活動,大有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之勢,我方入熱部隊,只東北軍四旅。迅賜電調中央軍及晉軍即日開赴熱東一帶,以增實力,而備萬一。

蔣介石回電,我這邊也很忙。老弟你盡力而為吧,老哥我竭力幫忙。打的贏就打,實在不行就拉倒。

北方軍事已全權託付吾兄。吾人處此憂患,橫逆之來,惟有盡其心力而為之,
只求此心無愧,並以擴然大公示眾,則成敗存亡,聽之而已。

臨戰前,國民政府的兩大巨頭把心思都放在對方身上,試問這一戰還怎麼打?怎麼可能還打的贏?打到最後肯定又是老套路,“打一打,有個交代就行”。打贏?沒想過!



中央的兩個大佬都是這幅模樣,熱河地方的領頭人呢?

熱河省主席湯玉麟,主政熱河八年,以其子湯佐輔之言是從。賣官種煙、苛捐雜稅,甚至摧殘教育、破壞司法。熱河老百姓恨其腐敗,巴不得這廝被打跑。另一方面,湯玉麟所轄的四個師,號稱三萬,實則二萬,欠餉十月。軍隊也懶得給湯加父子賣命。

蔣介石密電,讓張學良把湯玉麟給撤了,沒料到張學良託大,把蔣介石的密電透露給了湯玉麟,讓他好自為之。湯玉麟心一橫,乾脆拒絕東北軍進入熱河。於是熱河抗戰就變成了中國軍隊整體有兵力優勢,然而在熱河省內日軍有兵力優勢的尷尬情況。

PS:張學良的主力集中在長城沿線,只派了三萬人在長城和熱河交界處策應。也就是說,湯玉麟被夾在張學良和日軍中間。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熱河戰役爆發。日軍長驅直入熱河,湯玉麟所部瞬間大潰敗,僅僅十幾天,有組織的抵抗就沒有了。日軍僅以一百多人就佔領了承德!而湯玉麟則帶著兩百多輛汽車拖著所有家當逃到天津。



張學良聽說湯玉麟跑了,趕緊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急令古北口駐軍嚴阻逃軍入境,並令張作相、萬福麟等嚴守長城防線,嚴防日軍進入長城。熱河省丟了可以怪湯玉麟,如果長城再丟了,他就要負首要責任了

蔣介石在南昌剿共前線聽說熱河丟了,也有點慌神。他的抗日底線是長城,如果長城被日軍攻克,他也要負責任。於是蔣介石致電楊傑轉示張學良、何應欽,讓他們做就地反攻。以宋哲元的西北軍和萬福麟的東北軍兩部,全力出冷口,襲取凌源、平泉;再以古北口防備的各部,出古北口反攻承德,務必奪回承德。

結果,這封電報剛剛收到,張學良直接拍電報給南京,表示自己力不從心。辭職了……

妄冀待罪圖功,勉求自贖,詎料熱河之變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種種原因,釀成惡果,要皆學良一人誠信未孚,指揮不當,以致上負政府督責之殷,不無以對國民付託之重……戾愆叢集,百喙奚辭……學良雖粉身碎骨,亦無補於國家,無補於大局,應懇迅賜命令,準免各職,以示懲儆。

蔣介石聽說張學良要辭職,丟下南昌的剿共大業,連夜飛到了石家莊召見張學良。一開始蔣還表示,現在前方軍事吃緊,你可不能走!我倆同舟共濟。張學良感動死了。

第二天,蔣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他讓宋子文向張轉達他的意思:熱河失守,你張學良守土有責,中央政府也是責無旁貸,你捱了罵,我也同樣受到國人的攻擊。我倆現在是同乘一隻小船,應該同舟共濟,但是目前風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沒。於是張學良下野,他的東北軍被蔣介石改編。



至此熱河抗戰結束,日本成為最大贏家,佔領了熱河全省。蔣介石成為二號贏家,成功的擠走了張學良。而張學良和湯玉麟都是輸家,一個丟了軍隊的指揮權,一個丟了熱河。張作霖在泉下有知,估計要掐死倆人!

縱觀整個熱河戰役,其實中國軍隊一早就輸定了。領導人沒有決戰的信心,一個在盤算自己的退路,一個在給對方死命挖坑,都在指望對方多出點力。這要是打的贏,就是活見鬼了!

那麼是不是熱河抗戰就沒有贏的希望呢?其實並不是。

早在戰爭爆發前就有很多人對張學良的佈署提出了質疑。民國時期的地理專家丁文江教授攥寫過一篇名為《假如我是張學良》的文章。在文中,丁教授作為一個軍事外行,他對局勢的看法都比張學良看的清楚!丁教授從地理角度分析了華北局勢,他認為:

一旦熱河有了軍事行動,北京天津是萬萬守不了的。我們真正的防禦、長期的戰爭,不在平津,而在熱河。假如我是張學良,要預備積極抵抗,第一步先把司令部移到張家口,同時把重要的軍實和北甯路車輛逐次的運到居庸關以北;只留一部分軍隊在山海關、秦皇島、天津等處;在這些幾處經過相當的抵抗以後,也預備從冷口、喜峰口、古北口分別退至口外。現在駐在熱河邊界的軍隊應該從速進到朝陽、並且積極籌備朝陽、凌原,平原、承德各地間的運輸。熱河東南兩部完全是山地,不但日本人的坦克重炮都不能使用,就是飛機也有許多危險。
喜峰、古北、河南口三處都是天險,每處有一兩萬人防守,日本非有一倍以上的軍力不能進攻。只要守得住熱河,放棄了平津是不足惜的。只要當局有必死的決心,充分的計劃,熱河是一定守得住的。

結果最後的走勢讓丁教授全部言中!熱河不戰而敗,華北平原失去屏障。七七事變之後,國軍雖然在京津地區佈置重兵,但是華北平原一望無際,毫無遮擋,很適合日軍的機械化部隊展開,根本就守不住。張學良要是有決心,先把湯玉麟用武力搞掉,再佈置重兵在熱河與日軍周旋,後來華北地區也不會丟的那麼快。

有這樣領導人,國之不幸……


Mer86


1933年2月22日,由日本關東軍司令長官武藤信義親率3個師團的兵力,以錦州為大本營,兵分4路向熱河攻來:一路從綏中進攻凌源,一路從錦州攻擊朝陽,一路由通遼攻伐開魯,一路由林西猛攻多倫,拉開了入侵熱河的戰幕。這場戰役,史稱“熱河事變”。

日軍調來參戰的部隊為第6、第8兩個師團,以及陸軍本部直轄的兩個步兵混成旅團,一個騎兵旅團 、1個飛行聯隊及重炮、裝甲聯隊各一,還有偽滿張海鵬(原奉張軍28師旅長)和於藏山的兩個軍配合作戰,總兵力共10萬餘人。日軍的計劃是先攻取承德,再依次進攻長城喜峰口、冷口、娘子關等各主要隘口。

此前,因東三省淪陷,張學良備受國人指責,被譏為“不抵抗將軍 ”,加上熱河之戰爆發前由東北軍何柱國部負責鎮守的山海關丟失,張壓力山大,他不敢怠慢,加緊佈置,臨時成立了兩個集團軍,各自下轄3個軍團,防守熱河。

張學良親任第1集團軍總司令,下轄于學忠、商震、宋哲元之1、2、3軍團,總兵力大約17、8萬人。第2集團軍由奉軍老臣張作相任總司令,由萬福麟、湯玉麟、張作相分統4、5、6軍團,總兵力也有十餘萬人,東北軍不惜血本,盡遣精銳,準備在熱河痛擊日寇,一雪前恥。

遺憾的是,具體負責指揮熱河作戰的統帥張作相原計劃調配佈署的兵力,竟有一半以上未按時到達防區,更談不上構築完整的防禦體系了,當日軍戰鬥機扔了幾顆炸彈,用機槍掃射了一陣,用坦克輪番衝擊了幾波,結果負責防守開魯的湯玉麟第5軍團之崔興武旅立馬意志崩潰,並率先舉白旗投降,日軍魚貫入城,開魯陷落;守凌源的萬福麟第4軍團與日軍浴血拼殺了一陣子,無奈腹背受敵,力戰不支,遂逼不得已退守喜峰口;在日偽軍的兇猛攻擊下,防守朝陽的東北軍全線潰退,張學良精心部署的3條防線相繼失守、潰敗。

張作相、萬福麟見大勢不妙,急忙指揮所部發起反攻,激戰中,於兆麟將軍中彈壯烈殉國。

後來,張學良在其口述歷史中回憶道:“熱河抗戰,部隊接受任務出發,戰鬥打響後,戰地指揮官連這些參戰部隊所在的具體位置都查不清楚,怎麼指揮”?!

當張作相趕到承德時,日軍前鋒已經逼近,城裡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秩序大亂。熱河省主席湯玉麟無心禦敵,他調來大批軍車搶運其私人財產,準備運送到天津租界,置洶洶軍情於不顧。張作相火急火燎地找他,他竟避而不見,電話也不接。東北軍表現最英勇的是萬福麟部,他麾下有5個旅、3個炮兵團,兵力並不單薄,裝備也不弱,但浴血奮戰的萬部由於朝陽、北票先後淪陷,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萬福麟在沒有得到總指揮部的明確指令下擅自率部退守喜峰口。萬福麟一撤,東北軍的防線等於被日軍撕開了一道大口子。

已經抵達赤峰的雜牌軍孫殿英部,因情況不明,不敢前行,遂停在當地觀望不前;已經開到古北口的東北軍張廷樞第12旅,猶豫再三,也不敢向前邁一步了。張作相的總指揮部設在承德前清將軍府裡,麾下無將無兵,很有些孤軍守城的悲壯感。

3月3日清晨,日偽軍前鋒騎兵已兵臨城下,槍炮轟鳴,震耳欲聾,張作相身邊除幾個衛兵和文職參謀外,其他人早已逃跑殆盡,他成了名副其實的光桿司令,據說當時他一人坐在椅子上,猛抽旱菸,雙眼垂淚,身邊人問他怎麼辦,他惱羞成怒竟無言以對,副官和衛士不由分說,將他強行架上汽車,從城門疾馳而出,一道煙向古北口方向駛去,逃到他兒子12旅旅長張廷樞駐地,才算撿回一條命。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則帶著衛隊逃往灤平去了,金銀細軟和家眷也早就送到天津租界裡去了,日軍僅用128名騎兵的前鋒部隊便佔領了熱河省省府承德。

熱河首府迅速被日軍佔領,接著,熱河全省淪陷敵手,喧囂塵上的熱河保衛戰,就這樣虎頭蛇尾、草草結束了。

前線潰敗,噩耗傳來,少帥張學良瞠目結舌,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他麾下的東北軍竟如此不堪一擊,熱河的防務竟如此銀樣蠟槍頭,中看不中用。舊恥未雪,又添新恥。急怒攻心下,他險些暈厥。羞憤之下,張學良下令將棄承德逃跑的湯玉麟逮捕法辦,以正軍紀,以振低落 、萎靡之士氣,同時以洩其憤。但湯玉麟已畏罪潛逃至察哈爾,最後竟得不死。

熱河陷落後,舉國輿論一片譁然,各大媒體與民眾口誅筆伐,南京國民政府飽受譴責、攻訐。張學良更是被天下悠悠之口攻訐的體無完膚,無地自容。1933年3月7日,張學良迫於巨大的壓力,主動致電南京,引咎辭職下野......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熱河抗戰,可以說是東北軍洗刷918事變恥辱最好的機會,也是最後的機會。

然而,他們非但沒有把握住,反而讓918事變的恥辱再一次重演!

作為東北軍的最高統帥,張學良對於熱河抗戰,是真的想打。但是很無奈,國難當頭,軍閥們還在為自己的一己之私明爭暗鬥,最終讓東北軍的熱河抗戰淪為泡影。

這裡有三個人是不得不提的,其一是湯玉麟;其二是張學良;其三是蔣介石。這三個人,心裡各自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一起導演了熱河抗戰這一幕“鬧劇”。

首先來說湯玉麟和張學良之間的矛盾

作為張作霖的把兄弟,湯玉麟和張作霖的關係是很微妙的。湯玉麟兩次在張作霖危急時刻救了張作霖的命(一次是在張作霖發跡前被土匪圍困,一次是在郭松齡反奉的時候),但是為人囂張跋扈,惹的張作霖不滿,湯玉麟一氣之下拉起隊伍反對張作霖。


後來兄弟二人和好,湯玉麟也升遷為熱河省的主席。但是湯玉麟這個人,在熱河省正事不幹,專門搜刮民脂民膏,挖人祖墳,強迫百姓種植鴉片,因此而得到了“鴉片主席”和“土匪主席”稱號。

毫無疑問,湯玉和張學良之間存在很大的矛盾。湯玉麟對於年輕的張學良並不感冒(張作霖他都敢反,何況張學良),再加上張學良在918事變中表現,讓湯玉麟更加覺得張學良沒有啥能力,自然是不服氣。

而張學良對於湯玉麟這樣的老一輩實權派,同樣心存不滿。在熱河抗戰前夕,張學良對於這一戰是志在必得,但他根本就相信湯玉麟,所以他派自己信任的張作相去接替了湯玉麟的職位。


對於湯玉麟來說,張學良此舉無疑是在剝奪自己的權力,所以也是陽奉陰違,張學良指派的張作相根本無法調度熱河的部隊。

就這樣日本人一來的時候,湯玉麟先跑了,部隊群龍無首,自然是潰敗。張作相一看自己指揮不了軍隊,反正也是保命要緊,也跟著跑了。

我們再來看蔣介石對於熱河抗戰的態度

1933年的時候,蔣介石對於抗戰是比較消極的態度。當然,我絲毫不懷疑蔣介石對於抗日的決心,從1937年以後蔣介石的表現就可以知道蔣介石對於抗日也是不含糊的。


但是,蔣介石此時並沒有做好全面抗日的準備。對於蔣介石來說,他奉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內”。相比於抗日,這個時候的蔣介石更熱衷於消滅國內大大小小的勢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蔣介石雖然表面支持熱河抗日,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包括戰略物資的支援。甚至,蔣介石還寄希望於國聯的調解。

沒想到日本人直接退出了國聯,蔣介石沒有辦法,只能不斷的和日本人談判和妥協,因為蔣介石還想留著力氣去撲滅那遍地的燎原之火。



在湯玉麟和張學良的明爭暗鬥下,在蔣介石的不作為局面下,熱河淪陷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情況,在湯玉麟和張作相先後逃跑的情況下,真正在熱河抗日的反而名聲不好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殿英在熱河一帶和日本人血戰了十幾天,城市守不住之後又和日本人打游擊。熱河抗戰,為孫殿英贏得了不少的讚譽。

然而,熱河抗戰10年之後,也就是1943年,孫殿英成為了漢奸,真可謂是戲劇性十足!


小鎮月明


先說清楚,熱河戰役,張學良是真要打的。

熱河東北軍老大是張作霖的拜把兄弟湯玉麟,是少帥的叔叔輩。九一八事變是個多米諾骨牌的起點,湯玉麟對張學良放棄奉天老窩非常不滿,已經不大聽少帥的招呼了。



關東軍兵力不足,又需要消化東北的戰果,整整一年多無力對熱河發動進攻,但是與湯玉麟的秘密接觸一直進行,湯玉麟老朽,又對張學良不滿,已經只為自己的生命和財產了。所以這兩年湯玉麟在熱河大肆搜刮,種植和販賣鴉片,熱河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抵抗日軍的群眾基礎首先就不在了。

對湯玉麟的不聽招呼和有投敵的企圖,張學良也是急火攻心,1933年初當日軍已有進攻苗頭時,張學良請八叔張作相出山,任第二集團軍司令,湯玉麟為副司令,並嚴令湯玉麟堅決抵抗不得投敵,結果湯對張作相的任命更為不滿,東北軍內部實在亂七八糟。



1933年2月初,日偽軍十萬人開始進攻熱河,並特地任命張作霖的另外一個把兄弟張景惠為偽“滿洲國討熱軍總司令”,利用其東北軍元老的身份使民族戰爭貌似內部掐架,開展宣傳和誘降攻勢,湯部軍無鬥志,一觸即潰。

唯一跟鬼子死磕的居然是孫殿英,沒錯,就是東陵大盜和後來做了偽軍的孫殿英,他不但在赤峰全力抵抗,甚至組織夜間逆襲打到了日軍第8師團部,他的四十一軍是熱河抗戰表現最頑強的隊伍,歷史,有時候挺搞笑的。



孫殿英死戰不退,日軍就用炮火轟城,赤峰縣長及各界牛逼人物為城市免於戰火,居然跪求孫殿英撤軍,赤峰失陷。張作相聞聽赤峰失守,立即將司令部從承德撤往古北口,令湯玉麟防守承德,老湯心說你跑我也跑,在沒有看見日軍的情況下,徵調卡車滿載物資和鴉片,直開天津租界。

是年3月4日,128名日軍騎兵率先進入承德,張學良高喊的熱河抗戰,十天即宣告失敗。

東北軍,是真不行,組織混亂,兵無鬥志,可惜了全套的好裝備。


度度狼gg


有網友問:熱河事變為何東北軍一敗塗地? 正如大家所說的熱河戰役是東北軍洗刷918恥辱的最佳機會。為什麼還會被128個日本騎兵就佔領了承德呢?

當時在熱河的部隊,是東北軍湯玉麟所部,4個步兵旅,3個騎兵旅為主力。就在河東朝陽、開魯間,及凌源、赤峰附近和承德周圍地區。另外在附近的河北和平津地區,張學良還有22個步兵師,4個騎兵師的龐大兵力。

其實從1932年開始,張學良就已經開始在熱河構築陣地,但由於天寒地凍、土質堅硬,開掘困難,且材料器具缺乏,工事構築進展十分緩慢。

與此同時,東北軍在熱河的主要將領湯玉麟,心懷二志,派遣代表去參加了所謂的滿洲國建國會議。開戰以後,問題就出在了東北軍第5軍團湯玉麟這裡,第5軍團一線部隊一觸即潰。

部分部隊帶頭投降,其餘部隊一路逃跑,湯玉麟不僅沒有組織防禦,反而下令赤峰附近所屬部隊撤向半截塔,自己率承德地區的部隊撤向灤平、豐寧地區。導致,4日11時50分,日軍先頭分隊騎兵第8聯隊128人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承德。

由於熱河失守太快,日軍很快就兵臨長城腳下。此時,北上部隊只能連夜急行軍向長城趕去。長城抗戰爆發,嫡系部隊關麟徵,杜聿明,徐庭瑤,蕭之楚,還有西北軍第29軍等各個部隊首先急行軍趕到長城與日軍爆發激戰。

東北軍在熱河表現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二個,第一個就是主帥,就因為天氣冷,土地硬,不好挖工事這麼一個簡單的原因,5個月時間,遲遲無法修築好陣地。第2個就是,東北軍第5軍團司令湯玉麟心懷二志,有投敵傾向。


深度軍事


熱河是民國時期塞北四省之一,轄區分佈在今天的內蒙古、河北省、遼寧省,包括承德市、赤峰市、朝陽縣、凌源縣、圍場縣等。1928年成立、1955年撤銷。

九一八事變之後,日軍並沒有止步,1933年2月21日,組織日軍、偽軍十餘萬向熱河進犯,以錦州為基地,兵分三路。兩個月後,日軍佔領興隆,至此,熱河全境淪陷。其中3月4日這天,日軍川原旅團先頭部隊,僅以128人就佔領熱河省會承德,被當做抗戰笑話。熱河最高長官是東北軍虎將,號稱“湯大虎”的湯玉麟。但是撥開歷史的迷霧,發現湯玉麟真的不是望風而逃。

首先,湯玉麟的部隊很少。湯玉麟有6個旅、2個直屬團、2個直屬營、1個特務隊,防區很大,每個地方的駐軍都不多。6個旅裡面,有3個是騎兵旅,但是熱兵器時代,騎兵作用不大,只是湯玉麟喜歡馬才沒撤銷騎兵。這些部隊,對外號稱第十二軍,實際上只有一個師的兵力。而面對的侵略軍,卻有十餘萬。

第二,湯玉麟的戰友太菜了。萬福麟、馮佔海的兩支部隊退入熱河,湯玉麟積極聯合他們抗日,三人約定:一旦日軍來犯,由萬、馮兩部先行阻擊,結果這兩位望風而逃,導致局面難以收拾。

第三,湯玉麟本人差點陣亡。湯玉麟還沒來得及部署承德防禦,城內的達官貴人們收拾細軟南逃,局面異常混亂。湯玉麟沒來得及帶家屬,乘一輛三輪摩托車撤退,行李一路拋灑,日軍一路轟炸。遇上特務對官兵,才勉強渡過灤河逃得性命。

第四,湯玉麟能得軍心。湯玉麟帶領部隊,撤退到沽源,還剩下幾千人,遭到孫殿英(清東陵盜墓的)伏擊,損失慘重。他跪著面對剩餘部隊,部隊都願意保他。

日軍招降湯玉麟,他沒有做漢奸,而是派人聯繫第二十九軍宋哲元,希望能被收編。宋哲元將他的部隊編為一個旅,可見是很慘了。


九州歷史


1933年元旦深夜,日本關東軍利用“賊喊捉賊”的慣用伎倆奪取了天下第一關——山海關。山海關一失,華北隨時門戶洞開。

面對危急的形勢,主政華北的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和北方各路中國軍隊將領聯名致電蔣介石請求其北上指揮作戰。然而此時的蔣委員長正在調集兵力對南方各省的紅軍發動第五次大規模圍攻,戰事還相對順利,根本不願意分心北方的對日之戰。於是,蔣介石一面致電張學良率部保衛熱河,一方面出於穩定軍心,將自己的大舅哥、時任代理行政院院長的宋子文以及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派往北平,協助張學良作戰。

宋子文到達北平後隨即通電全國,稱熱河和東三省一樣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堅決不同日本人作城下之盟。張學良也表示“忍無可忍、捨身奮鬥、救亡圖存”。兩人的通電傳出,舉國振奮,全國人民都對中國軍隊寄予厚望。

但是,南京國民政府除了派宋子文和何應欽一干人外,再沒派出一兵一卒。

駐守熱河那些派系林立、火力不足的中國軍隊,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日本關東軍嗎?

二月底,日本關東軍第6、8師團和第14混成旅團以及偽滿軍一部兵分三路向熱河發起攻擊。

駐守開魯的東北軍湯玉麟部第五軍團一個騎兵旅與日軍第6師團遭遇,幾乎不戰而降。第41軍(即盜竊清東陵的孫殿英部)還比較頑強,在赤峰阻擊日軍7天7夜,後因為避免縣城被炮火吞沒這才撤退而去,也算是熱河抗戰中抵抗日軍時間最久、最英勇的一支中國軍隊。

開魯、赤峰失守,坐鎮省城承德的前敵總指揮湯玉麟立馬慌了神。與此同時,駐守朝陽的東北軍再次出現叛變投敵事件,朝陽失守,日軍另一路第八師團隨即向承德逼近。駐守承德的部隊僅有義勇軍拼死抵抗,正規軍全部軍心動搖。湯玉麟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徵集了大批軍卡裝好自己的財產後放棄承德,化妝南逃。湯玉麟逃走的當天中午,日軍一支先頭小隊128人隨即開進承德。其他各路中國軍隊(多是東北軍部隊)大部撤退,一部投降。

就這樣,被全國人民寄予厚望的熱河抗戰和東北軍,因為東北軍內部的離心離德和南京中央政府的漠視,20餘萬大軍僅僅抵抗了10天不到,就將這個擁有18萬平方公里土地、600萬人口的東北最後一個人省丟給了窮兇極惡的日本關東軍。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首先澄清一點!熱河戰役張學良是盡力的!而真正的責任人就是張學良的叔輩湯玉麟!是湯玉麟不戰而逃坑了張學良!而許多網友不知道的是,熱河戰役只是長城抗戰的一部分!有些小編為了閱讀量故意不提整個長城抗戰東北軍先烈所受的巨大傷亡!而只提湯玉麟一部!真是居心叵測!現在我們來看看整個長城抗戰 東北軍表現到底怎麼樣! 長城抗戰的截止點是塘沽協定的簽訂為標誌結束的,但是關於長城抗戰的起點卻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長城抗戰起始點為1933年1月1日日軍對山海關發動進攻,東北軍何柱國部通過3個晝夜的激烈巷戰,中國守軍將士一個團大部殉國,1月3日山海關失陷。狹義的長城抗戰起點為1933年3月4日開始的冷口防禦戰。兩者之間的區分點大致可以以張學良指揮期間和何應欽指揮期間做區分。


山海關失守後張學良到南京請蔣介石北上指揮作戰,北方將領聯名通電請蔣介石北上,蔣介石接口近日要赴贛,約需半月佈置妥當才能北上,隨後命令張學良和張作相分別率部保衛熱河,並許諾已密備“六個師”北上支援。滿心歡喜的張學良遂調動八個集團軍共35萬人馬信心滿滿,其中東北軍26萬人全員上陣。由於得到了蔣介石的“支持”,他太要藉此展示抗敵決心,用全部身家對陣15萬兵力的關東軍,並尋機收復失地。因此在熱河以北、察哈爾以東和長城沿線佈防重兵,抗擊日軍進犯。

此時唯一的問題是張學良並不信任湯玉麟,這個著名的草包將軍搖擺動搖始終是個不穩定因素,因此決定用張作相替換湯玉麟出任熱河一線司令長官,此舉引起了湯玉麟的猜忌,認為張學良聯合國民政府要奪他的兵權,日軍來襲之前就“拆臺”撤走,導致熱河不戰而失,親自指揮東北軍重兵集團的張學良頓時有被切斷退路而被全殲在熱河的危險,慌忙撤退。消息傳來一時國內輿論大譁,輿論茅頭直指蔣介石和張學良。為了平息國內輿論,蔣介石用丟車保帥的方式再一次把張學良推出做了替罪羊,蔣介石這為“大哥”著實不太地道。

何應欽上任之前張學良制定的長城抗戰是守中有攻的,並在熱河失守後的積極防禦中取得了一系列反擊勝利,如據守現有陣地再行反擊,奪回了冷口,喜峰口包抄戰,取得了灤口和青山樑阻擊戰,古北口阻擊戰的勝利,並集結重兵於撫寧一線投入反撲,並以主力集結喜峰口和遷安一線準備向平泉一線發起進攻。擁有數量優勢的國軍應該說這個辦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這一切隨著何應欽的到來卻被終結。

11日面對輿論壓力的張學良宣佈下野,一心要削弱東北軍的蔣介石終於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機會,馬上命何應欽取而代之,並將張學良留下的東北軍主力改編成四個軍,成功掌控了東北軍主力。何應欽一上臺便完全執行了蔣介石著名的“穩紮穩打”策略,死守各個城口,開始了一字排開,沒有縱深的消極被動挨打模式。此時蔣介石的主力部隊近40萬人的大手筆卻在江西圍剿紅軍,而對長城抗戰的指揮官何應欽只留下了一句話:“不要再指望增派部隊”。 何應欽其人 何應欽,字敬之,1889出生貴州省興義,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25年後追隨蔣介石參與發動“四一二”政變。1929年任國民政府海陸空軍總參謀長。1930年8月5日任鄂湘贛三省“剿匪”總指揮。指揮長城抗戰之前剛剛遭遇慘敗,使得紅軍在15天裡連打5個勝仗,打垮了他的15個師,出了名的敗仗之王。但何是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積極支持者,主張對日本帝國主義妥協投降,被認為是國民黨中大“親日派”代表。因此何應欽指揮長城抗戰的消極防禦背後更深層次的目的是以打促和,並不求勝。奉行的是蔣介石“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政策。


“兵強馬壯”的援軍 在長城抗戰爆發之前,蔣介石許諾張學良的援軍大致是西北軍29軍,中央軍17軍,這個17軍是由關征麟的25師,第2師和83師組成,其中西北軍缺糧少彈,因此大刀算得上是標配是無奈之舉,喜峰口一戰成其“威名”,雖有宣傳鼓舞士氣的目的,但喜峰口之戰日方給出的傷亡數據為80人,(日軍戰報總有可疑之處)。關征麟的25師剛剛由旅擴編成師,補充了戴安瀾的兩個補充團,重武器沒有,輕機槍還在“倉庫裡”,黃傑的第2師剛剛在與徐向前的紅軍作戰中被重創,整補中被拉到長城參加抗戰,只有劉戡的83師稱得上全裝滿員,裝備齊整。另外還有商震的晉綏軍32軍,下轄3個師。


面對日軍絕對優勢的武器裝備和重炮面前,廣大東北軍將士被調往一線作戰,用血肉之軀承受日軍瘋狂的炮擊,如53軍下轄8個師的重兵集團被分別派往界嶺口,義院口外側陣地一線排開,面對絕對火力的日軍炮火轟擊遭受了慘重傷亡。67軍107師被單獨佈置古北口一線陣地獨自面對日軍半個師團的猛烈炮火和進攻,這支由北大營蒙受了屈辱的步兵第七旅改編的107師官兵抱著復仇之心,死死的頂住日軍的攻擊整整三天後終於不支被擊潰,而此時背後的蔣介石嫡系部隊卻如同觀戰和督戰遲遲不發,坐視不理。由此東北軍將士對嫡系部隊形同督戰式的做法有了極大的不滿。當古北口守軍關征麟將67軍112師再一次佈置在一線陣地的時候,112師扔下陣地一走了之,間接為後來古北口失守要負責任。關征麟部在隨後的戰鬥中遭受傷亡由第2師接防,黃傑的第二師卻又在守古北口八道樓子時自恃地形險要,官長帶領士兵賭博,致使日軍趁夜小部隊偷襲成功,八道樓子陣地全失,古北口防禦全線動搖。


冷口一線的晉綏軍商震32軍鎮守,實際情況是商震深知部隊打光就是沒用的“死牌”,何應欽如此佈置擺明了是消耗東北軍實力,因此心知肚明的他雖手握三個師和一個軍直屬隊的部隊,卻在冷口始終只佈置了一個師,另外兩個師和軍部至始至終就沒有調動過,遠遠的觀戰,在日軍瘋狂進攻下迅速被擊潰。冷口失守。而此時奉命堅守灤河西岸的67軍因冷口失守而腹背受敵,無奈67軍主力隨之撤離,留下117師吳克仁部面對日軍前後夾擊死死據守陣地接應各路敗軍撤離。至此長城一線陣地全部失守。隨後退無可退的17軍激戰南天門取得了一些戰果,遭受了一定傷亡,但此時敗局已定,無力迴天。


戰役結局  隨後日軍指揮官武藤於5月3日下令入關作戰。此時,熱河日軍西進佔領察哈爾省(今分屬內蒙古、河北)的多倫和沽源。7~10日,日軍第6師等部復攻佔灤東,並於12日由灤縣、遷安、兵河橋等地突破灤河67軍防線,向平津方向進擊。守軍第29、第32、第53、第67軍等部奉命節節後撤。 13日,古北口日軍第8師佔領石匣鎮,19日佔領密雲。21~23日,第59軍在懷柔牛欄山抗擊由密雲向北平進逼的第8師,也未奏效。至23日,日軍先後佔領冀東的豐潤、遷安、遵化、唐山、玉田、薊縣、三河、香河、平谷、密雲、懷柔等縣市。守軍退至平、津附近。日軍從南、東、北三個方向對北平形成威逼態勢。

5月25日,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面對平津危機準備南遷保定,同時派軍使至密雲向日軍求和,而日軍此時已達到所有戰前目的。31日雙方代表在塘沽簽訂了使中國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在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並把冀東置於日偽勢力範圍之內。廣大愛國軍民所進行的長城抗戰,終因國民黨政府採取妥協退讓的方針而導致失敗。 整個長城抗戰日軍傷亡兩千餘人,陣亡五百餘人(此數據疑似作假),中國守軍傷亡六萬五千餘人,其中29軍傷亡4千人,17軍傷亡五千餘人,商震的32軍傷亡僅三千餘人,其他參戰部隊各有部分傷亡。而東北軍前後共計傷亡四萬餘人。國民革命戰史是由蔣緯國編寫,不可避免的在九一八事變和長城抗戰中為其父開脫,極盡掩飾其不抵抗國策,消極抗戰和消耗東北軍之實。近代史國軍抗戰大多都是滿滿的屈辱,此時關外孤軍浴血奮戰的義勇軍還在血紅雪白中抗敵,卻被一紙塘沽協定徹底出賣了。


磊哥1虐猴


熱河戰場的失敗並不是東北軍戰鬥力的問題,而是某些人的問題。

熱河還沒有發生戰爭之前,行政院院長宋子文發表聲明“熱河和東三省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絕不會和日本人做城下之盟”,中華民國海陸空軍副總司令張學良發表聲明“忍無可忍,捨身奮鬥,救亡圖存”。兩個人的聲明一發表,全國輿論沸騰,多少人都覺得“不抵抗將軍”這一次應該會在熱河一雪前恥。


1933年2月底,日本關東軍第六,第八師團外加第十四混成旅團和一部分偽軍向熱河進發。當時駐紮在熱河的主要是東北軍湯玉麟部,輔帥張作相名義上的指揮。戰爭開始的前一天湯玉麟派兵把自己家裡的好東西全部用卡車裝走,這一個舉動暗示著他根本沒有想和“熱河共存亡”。

當駐紮在開魯的第五軍團騎兵旅碰到日軍的前方部隊以後,立刻不戰而降,萬福麟的第四軍團負責凌源一帶聞風潰逃,朝陽失守,日軍如入無人之境。“

東陵大盜”孫殿英帶去的人馬本來是作為援助之用,沒想法後來反而成了主力部隊,整個熱河也就他和日寇打了七天,最後無奈之下只能撤退。宋慶齡女士在國民禦侮自救大會上憤怒譴責“誰是防守熱河的,鴉片將軍湯玉麟,他就是開門放日軍進中國的”。

熱河失守僅僅用了七天,這不是東北軍戰鬥力的問題,因為東北軍根本沒有戰鬥,最重要的在於統帥!湯玉麟自認為自己是張學良的長輩,不肯聽從張的指揮,輔帥張作相手上沒有兵權,指揮不動湯玉麟,各部隊看到長官如此更是無準備,無信心,無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