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農村,常聽老人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什麼意思?

生態鄉村


一擔也稱一石,一擔等於十鬥,一斗等於十升。“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諺語是農村老人根據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字面的意思是“給人一斗米,他會記住你的恩情;給人一擔米,他會把你當成仇人。”

這句諺語給了我們很深的生活啟示,當一個人窮困潦倒時,給他的幫助要適可而止,要注意啟發他的鬥志,讓他自己想辦法站起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意思。如果你過分的幫助他,有可能讓他對你有了依賴心理,喪失鬥志,當有一天你不再幫助他的時候,他自己沒有站起來,反而會怨恨你,不把你的當成恩人,反而當成了仇人。

農村很多諺語是一輩輩人生活經驗的總結,看似簡單,其實隱藏了很深的哲學道理,認真領會這些諺語的含義,會對我們的生活工作有指導作用,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不忘初心08


一句古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道盡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恩怨情仇!

中國有句古話:“鬥米養恩,擔米養仇”。

意思是在一個人快餓死的關鍵時刻,你給他一斗米,讓他活了下來,他會感恩戴德,把你奉為恩人;

可是如果你一直幫助他,他就會養成依賴,把你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某天你沒有幫助他,他會把你當作仇人。所以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鋒芒。

這種事情在當今社會比比皆是,數不勝數。

舉幾個筆者所知道的例子,

1.廣東企業家回報家鄉,回老家建251所別墅送鄉親,卻心寒的被逼兩年沒有回老家過年!

2.感動中國好人叢飛,救助三百多貧困學生,自己家徒四壁。身患癌症後,叢飛的朋友求助之前那些被資助的學生時卻被冷言拒絕!叢飛那時候的心一定是涼透的!

3.孫儷資助貧困學生一直到大學,卻被狀告上法庭,理由竟是:"你一直都資助我的,怎麼突然就停了?我缺錢花了,不找你找誰?"孫儷當時留下的眼淚一定是苦澀的!

在這個世界上,善良換來的不一定就是善良,也有可能是邪惡,當善良沒有了邊界和距離的時候,那邪惡也就滋生出來了!

理所當然就成了被資助人的認為的"理所應當",這些人的心中已經沒有了羞恥和慚愧,有的只是"你應該!"

還有一句古話:“幫困不幫懶,救急不救窮”

在別人遇到困難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他一把讓他渡過難關,他會感激不盡。如果幫懶救窮,只會讓對方貪得無厭,更加依賴你,就像填一個無底洞,最終把自己拖垮。

所以,善良必須要有理性的鋒芒!

不懂感恩的人,根本不值得去幫助!恩將仇報的人,把你的好心當成了狗肺!他們配不上這些資助人的真心!

我們的善良和真心一定要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他們的無助、貧苦、困難只會用自己的肩膀去抗,當有人伸手拉他一把時,他會銘記於心,並用自己的行動去回報他人,這樣的有情有義的人才是值得託付真心的。

小恩養人,大恩卻會養"鬼"!

做人還是要知恩圖報的好!莫欺了善心,忘了良心!


名叫星星的植物醫生


這句俗語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給別人少許的幫助,他會很感激你,如果幫助的太多,別人的慾望就會越來越高。一旦你停止了幫助,他就會將你當仇人看待。

其實,現實當中有許多這樣的例子。譬如,我們村民組就有這樣一戶人家,因為家裡有兩位老人有病,生活比較困難,所以,每當有救濟款的時候,村民組都會給他們發放。由此,他們家養成了吃救濟的習慣。到了後來,他們家的兩位老人先後病故,村民組不再給他們家發放救濟款了。於是,他們家就不樂意了,先後數次找村民組組長大鬧,並把村民組組長當仇人看待。

人的慾望都是無止境的。記得在生產隊的時候,農村有許多人都吃不飽。到了後來,包產到戶,人們都能夠吃飽了。於是,人們都說“過上了好生活”。但到了後來,人們感覺僅僅能吃飽並不是好生活。於是,開始罵娘,罵僅僅能夠吃飽的日子如何難過等等。因此,慾望之壑是很難填滿的。

去年中秋節,我自己花錢給公司所有員工都購買了兩盒月餅,大家感覺很高興。但整個一年,幾乎所有的員工都沒有給公司創造任何效益,於是,春節的時候什麼也沒發。這時候就有人不樂意了。說我“小扣”。其實,說我“小扣”的人根本就沒有站在我的角度上去想想,我整個一年就沒有獲取任何經濟效益,我中秋節給大家購買月餅的錢從哪裡來?春節時還怎麼好意思讓我從家裡拿錢購買禮品呢?

俗話說,狗不能喂得太飽,人不能對得太好。狗一旦喂得太飽了,它會反過來咬你;人一旦對得太好了,他會慾望大增。倘若你已經滿足不了他的慾望了,他就會與你反目成仇。

當然,世界上也不乏懂感恩的人,也有人懂得“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的道理。不過,懂感恩的人與不懂感恩的人相比,還是會少一些。

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幾乎人人都能理解。希望所有人都要有一顆懂感恩的心,永遠不要把恩人當仇人看待。


老胡說三農


鬥米恩,擔米仇是一個漢語成語,說的是一個人在飢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斗米,就能救他的命,他就會非常的感激你;一個人在極度困難的時候,你給他一點幫助,就能幫他度過難官,他就會對你感恩戴德。而如果你一直給他吃的,一直幫助他,他會認為是理所當然,如果有一天你不給他吃的,不幫助他了,他會覺得你拿走了本該屬於他的東西,他就會因此而怨恨你。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斗米,救了急。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富人接二連三的接濟這家窮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也不去想別的辦法,還是時不時的去富人家借糧食。富的一家礙於情面還是滿足了他,有一次富人說:這樣吧,我家裡的糧食也沒有多少了,這回給你拿去一擔米吧(一擔等於十鬥)也不用還了。以後你自己想想辦法,總是這樣也不是長久之計啊。窮人挑著一擔米回家了。到家後,他就把富人的話和他媳婦學了一遍,他媳婦怨恨的說: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怎麼以後還不借給我們糧食了呢,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鬥米恩,擔米仇”就是說:濟人可一時而不可一世。可以去幫助人,但不可使其對自己產生依賴性之惡習。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做人要知恩圖報,不能恩將仇報的道理。


百姓雜壇


原話是:鬥米養恩,石(dàn)米養仇。也可作“升米恩,鬥米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講個小故事估計你就會更明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從前有兩個人叫甲和乙,他們每天去上班的時候都會經過同一個乞丐,甲比較窮,每次都是隔幾天才會給乞丐施捨一點錢財,乙則比較有錢,每天都施捨一定的錢財給乞丐。

過了不久,比較有錢的乙破產了,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施捨給乞丐一分錢,一天乙再次經過乞丐的面前而沒有施捨,突然乞丐跳起來揪住他說:“怎麼這幾天不給我錢了?”乙說:“我最近破產了,錢都留給自己過日子了。”

沒想到乞丐說:“你這個畜生,竟然拿我的錢去養活你自己!”這時候甲走了過來,往乞丐的碗裡丟了一點錢,乞丐立馬感恩戴德的對甲表示感謝。乙見到後覺得十分愕然,沒想到他天天給乞丐錢,落了這麼個下場,而甲只是偶爾給乞丐錢,卻能得到乞丐如此的尊敬。

其實“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就是這麼個意思,送給人一斗米是恩人,送給人一擔米是仇人。當一個人快要餓死了,你給他一斗米,他會當你是救命恩人。而如果你給他一擔米的話,他就會認為你還有更多,會覺得你非常的小氣,並且會跟你要很多,如果你不給他還會恨你。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關於少林寺的小說,有這麼一個劇情我覺得很有意思,那年南北少林寺周圍正鬧小範圍的饑荒,當時南北少林都還有些餘糧,兩個少林寺缺一個監管兩寺的方丈,而這個人則從兩個少林寺的管事方丈中選取。

選取的資格很簡單,就是誰救的災民多,誰獲得災民的認可,誰就能做一定方丈。北少林的管事方丈志在必得,他每天都往外面拋饅頭,而南少林的管事方丈只是每天施捨一碗粥。

南少林的和尚們對此很不解,覺得他們的監管方丈是不是不想要這個職位了?而北少林的管事方丈看到後更加得意,覺得這職位非他莫屬了,於是更加賣力的拋饅頭。

沒想到過了一段時間後,饑荒不但沒有停止,反而越來越嚴重了,很多人都是跑南少林領一碗粥後再到北少林搶饅頭,漸漸的直接就賴在北少林專門吃饅頭了。

​北少林很快就支撐不住了,於是慢慢的減少了拋出去饅頭的數量,最後漸漸地不拋饅頭了,災民們從每天的翹首以待,變成了破口大罵,甚至有的人還往北少林丟石頭。

而南少林還是每天煮一些粥,那些災民在繼北少林領不到饅頭之後,覺得南少林還能夠領到免費的粥喝,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於是他們都對南少林非常的感激。等到饑荒過後,南少林的管事方丈也就成了兩個少林的監管方丈。

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付出給別人的多,別人並不一定會買賬,有些人就是那種性格,一次不能喂的太飽,得一點一點的喂,有事沒事還得餓餓,這就是“鬥米養恩,擔米養仇”的真正意思。







農夫山泉有點田Z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是指如果別人在危難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感激你,可如果給人的幫助太多,讓其形成了依賴,一旦停止了幫助,反而會讓人忌恨。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後,掙了一些錢,村民向他借錢,他認為鄉里鄉村的,誰沒有難處,借點就借點吧,慷慨而借,救人危難。但是慢慢地村民認為朱之文錢來的容易,而且又好借,就接二連三的向他借錢,多的甚至五次六次,借的數額也越來越大,有的借三十萬,有的要車,大衣哥都無奈了,只能不借了,但借出去的錢不知啥時還了? 俗話說救急不救窮。人在最危難的時刻,你給他鬥民,他會感激你一輩子,但你救窮,三番五次的幫助,形成依賴,你一時不幫助,他就會忌恨你,朱之文的功德碑不是也讓人給砸碎了嗎?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我們要三思而後行,幫人只能幫到點上。











五叫山優質有機蘋果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鬥、擔是古代計量單位,1擔=10鬥。“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字面意思是在他人困難的時候,給他1鬥糧食,他會感激你,你要是不斷給了他1擔糧食,他竟會仇視你。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1.是施捨的人沒有把握好度,愛心氾濫;

2.是受恩者,不知道感恩,形成了依賴,覺得你幫助他是理所當然,這就是人性的貪婪,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產生了仇恨;

我們應該怎麼做?

1.善良要有限度,幫助要有原則;

2.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只是給他錢,糧食等物質的幫助,幫助也要更深層次,讓他有一技之長,以後也能自力更生,以後不幫助他了,也不至於仇恨你;

3.做人要有感恩之心,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感激曾經幫助你的人;

4.自己要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別人;

5.我們也要陽光點,“鬥米恩,擔米仇”的人還是少的,多數人還是懂得感恩的人,所以我們還是要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江蘇久哥愛生活


你好,這句老話是有一個故事典故的 ,看完就會明白這句話什麼意思: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平時關係還不錯。其中一家人因為能幹些,家中要富裕的多。這兩家本來沒有什麼恩怨的,可是,這一年,老天爺發怒,降下了災禍,田中顆粒無收。這窮的一家沒有了收成,只好躺著等死。這個時候,富的一家買到了很多糧食,想著大家鄰居的,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這窮的一家非常感激富人,認為這真是救命的恩人呀!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次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就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他的兄弟說了,這鬥米能做什麼?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夠我們來地裡的種子,這個富人太過分了,既然你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才給這麼一點,真是壞的很。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真不是人。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就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

這個故事反映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當他們發現索取變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時,就會習慣性向別人伸手。並且索取的東西會越來越多,胃口越來越大。曾經你給一點小幫助他能感激涕零,到後來哪怕你竭盡全力給了很多,但只要沒到他的心理預期,就會覺得你小氣,甚至轉化為一種對你的怨恨。

這樣的人缺乏感恩意識,通俗一點來說就是我們口中的白眼狼,狼是永遠都喂不飽的,也永遠都不可能有人情味。對於這樣的人,沒必要去感化,更沒必要去加大投入。只需要果斷遠離就好,這對於自身來說其實是一種及時止損。遠離了他們,生活才能更加明朗,人生才能更加輕鬆。


魏小銘592661474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胖丫的農村事!

一碗米養個恩人,一斗米養個仇人”講述的是: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個家中要富裕的多,兩家相處卻很好。有一年,天災導致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沒了收成,只能等死。富的一家有很多糧食,就給窮的一家送去了一升米,救了急。 窮的一家非常感激救命的恩人!熬過最艱苦的時刻後,窮人就前往感謝富人。說話間,談起明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的一家慷慨地說:這樣吧,我這裡的糧食還有很多,你再拿去一斗吧。這窮的千恩萬謝地拿著一斗米回家了。回家後,家裡人說,這鬥米能做什麼?根本就不夠明年地裡的種子,他們太過分了,既然這麼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糧食和錢。這話傳到了富人耳朵裡,他很生氣,心想,我白白送你這麼多的糧食,你不僅不感謝我,還把我當仇人一樣忌恨。於是,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從此成了仇人,老死不相往來。這就是升米恩,鬥米仇。當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升米,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可你要給了一斗米,他就會想,既然你出得起一斗米,就能給我更多,你要不給我,那你就成為我的仇人了。 在理解了這句話之後,我


想到了在農村很普遍的一種家庭關係:在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是幾代同堂。如果家裡娶了兒媳婦應該多少都會有些感觸。幾代人住在一起,父母又都健在,家裡一般的洗衣做飯的事情多會落在母親的身上,父母幹了大半輩子,娶了兒媳婦還要伺候她,要是媳婦生了孩子,還要負責帶孫子。一天按時按點做好三頓飯,接送孫子孫女上學,還要去地裡幹活兒,一天下來都沒個歇息的時候。偶爾母親出去放鬆打牌少做了一頓飯,少接或者晚接了一次孩子,兒子媳婦就不高興要說話了“天天打牌,家裡也不管”。我不知道父母親聽到自己辛苦養大的兒子說這樣的話是什麼感受,但是從小編的內心來講:中國的大多數父母尤其是在農村,他們都希望幫孩子分擔壓力,心裡想著能幫一點是一點,只要孩子過得好,家裡和和氣氣的就行,但是最後得到的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兒子媳婦把父母對他們的好當做一種理所應當,如果哪一天哪一個環節父母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他們反而會責怪父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每次回老家,村裡人坐在一起聊天總會聽到關於“張三李四家的兒子媳婦不孝順,怎樣對父母不好的事情”。 親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自己身邊的人。


胖丫的農村事


前段時間抖音上看到這條新聞,讓我感動不已!也讓我想起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這句老話。

2017年震驚全國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保姆莫煥晶就是一個典型,她嗜賭成性欠債累累,多次偷盜主人家中的財物。女主人發現後,以為她家中困難沒有追究,反而還借錢給她度過難關。若是一個有同理心的人,面對女主人的善意又怎會故意縱火呢?一審判決莫煥晶死刑後,莫煥晶提起上訴,認為自己只是想邀功,想不到火會那麼大,物業和消防要是早來也不會這樣。在4條人命面前,莫煥晶毫無愧疚之心,只想著如何逃避責任,苟且偷生。我們看到女主人對莫煥晶的以德報怨並沒有換來她的改過自新,反而是變本加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43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ef224df1b43e41d9adb1dd0f6edc65a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