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第三突擊隊企業分隊:一肩兩擔 初戰告捷

第三突擊隊企業分隊:一肩兩擔 初戰告捷

堅定信心 打贏疫情阻擊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第三突擊隊企業分隊人數不多,任務不輕,他們要同時兼顧助力企業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兩項任務,一肩挑兩擔,不分主和次。下沉半個多月來,企業分隊的10名隊員與杏花嶺區工信局密切合作,初戰告捷,26家規上企業在他們幫助下復工復產,目前正在對規下工業企業進行幫扶。

快結合

從2月19日開始,企業分隊快速找準職責定位,明確工作開展模式。他們嚴格按照市委要求,牢牢把住“幫助基層、服務一線”使命定位,全體隊員爭當企業的服務員、守門員、信息員、戰鬥員。

工作剛展開,第三突擊隊隊長王耀武與杏花嶺區工信局武衛東局長就快速結合、同向發力、同步推進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溝通,圍繞六個方面充分交換了意見:一是圍繞兩個任務各有側重,如何統籌推進;二是圍繞兩支力量各有優勢,如何融合整合;三是圍繞不同類型企業,如何歸類協調;四是圍繞不同規模企業,如何分類施策;五是圍繞復工復產,如何高效推動;六是圍繞工作效果,如何取得實效。

在此基礎上,企業分隊與區工信局快速建立了“同步貼合”工作模式,堅持每日互通情況,每日協調同步,每日同步推進,達到同步工作、同向發力、深入開展的效果。

嚴防控

“做好防護,阻擊疫情,是復工復產的前提條件,達不到這一點,都是空談。”來自市紀委監委的幹部張凱清晰地認識到。

作為企業分隊隊長,張凱將10名隊員分成5組,首先集中學習,然後分散開來。首要任務就是幫助企業扎牢防護“籬笆欄”。

張凱介紹,他們10名隊員對企業管理基本都是“門外漢”,即便有幾名隊員因工作關係與企業有聯繫,也是一知半解。

要工作,先學習。2月19日下午,10名隊員到市供水集團公司瞭解情況,學習經驗。

隊員曹俊林對供水集團的防疫管理有很深感觸:“真是大單位,做得好,開眼界,受啟發。”

按照市裡要求,結合學習體會,5組隊員立即分頭行動,首先圍繞防控疫情,著重檢點各企業物質準備、防控程序、隔離設施等是否到位。

問題確實存在。在一家礦山機械廠,隊員們發現儘管有消殺記錄,但整個辦公區無任何消毒水存在過的痕跡。對此,企業負責人表示有消毒水。隊員要求,有還必須用。幾次檢點,如今該企業消殺工作再無瑕疵;在另一家企業,突擊隊員發現缺少“隔離房”。按照要求,企業要設置專門的隔離房,一旦有員工出現發熱等症狀,要立即自行隔離,不能有任何耽擱。“很可能用不上,但不能沒有。”在突擊隊員提示下,企業很快設置了規範的“隔離房”。

另一方面,突擊隊員們在工作中也發現,企業的防護物資上也有一些短缺。為此,他們與區工信局共同協調,湊集一批防護物資,幫助企業展開防疫工作。

解難題

在幫助企業搞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企業分隊更重要的職責是幫助企業儘快復工復產。

時期特殊,手續特別,企業在復工復產前,必須經過相應的審批。程序怎麼走,審批哪裡辦,隊員們在下企業之前,自己首先要了解清楚。

為此,隊員呂斯寧、王澤宇,開始深入學習省工信廳《工業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導則》、太原市委《關於科學有序加快推進各類市場主體復工復產的若干措施》、杏花嶺區《關於做好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復產實施方案》等若干通知精神。在此基礎上,隊員們又學習了防疫期間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

5天后,一套政策彙編完成組稿並印刷成冊,成為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南冊。共性問題一冊指明方向,個性問題則需要個個破解。

在復工復產中,一家生產鋼絞線的企業遇到難題,企業所在地道路管控嚴密,原材料進廠困難。不得已,他們只能將原材料放在廠區外,再由吊車跨牆起吊,轉運進廠。成本大,時間長。接到反映後,隊員們迅速行動,多方協調,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打開了生產空間;還有一家生產管件的公司,他們的一款用於挖掘機的軸承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受疫情影響,訂單積壓,再不趕工可能出現違約,甚至丟單。發現問題後,突擊隊員全程幫助,快速審批,讓機器轉了起來。

隊員邢東東介紹,他們就是要迅速幫助企業打通“生產鏈、生活鏈、服務鏈”,讓機器動起來,讓企業動起來。

同時,針對規上企業復產復工後面臨的一些問題,如生產鏈條上的企業同步協調情況,道路運輸有待暢通情況,門店商鋪還需加大開張情況,員工返並返崗規範管控情況,企業分隊也提出相應建議,目前已上報至突擊隊指揮部。

再發力

經過認真細緻的工作,杏花嶺區規上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比較理想,企業分隊也得到好評。3月3日,在鞏固原有工作的基礎上,新的工作任務下達,繼續發力,協助區工信局,對規下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展開幫助和服務。

當天,10名隊員劃分任務,開始新一輪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