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提起張幼儀,很多人都會對她產生無限的同情。在那個時代,女子的地位還不是很高,被夫家拋棄,基本是晴天霹靂。

如果沒有徐志摩的渣,就沒有張幼儀的蛻變。她可能一輩子只是詩人的太太,阿歡的母親,也就沒有後來的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徐志摩帶給張幼儀的傷害喚醒了她骨子裡的自我。

在張幼儀的晚年,她曾對侄孫女張邦梅說:“我要感謝徐志摩,我要感謝離婚,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在那樣一個時代,也沒有辦法成長”。

經滄海桑田,張幼儀完成了從弱女子到一個獨立上進、寬容堅毅的女強人的華麗蛻變,她成為豪門,化悲憤為力量,在商界運籌帷幄實現逆襲人生。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門當戶對


1900年,張幼儀出生在江蘇省寶山縣。世顯赫,父親是當地的名醫,家中兄長都在歷史上有濃重的一筆。

1912年7月,江蘇都督程德全在蘇州創立“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12歲的張幼儀在二哥張君勱(嘉森)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下到該校讀書。該校首任楊達權,重視女子教育,張幼儀在此受到了先進教育。

同時,也是二哥的堅持讓張幼儀成為家中第一個沒有裹足的女孩。但三年後,尚未結業的張幼儀就被接回家成親了。

替她作媒的正是她的四哥張嘉璈,張嘉璈在一次視察中,一位學生的作文引起了他的注意。這篇作文書法筆力遒勁、氣韻生動,文風頗有梁啟超的氣勢。這個學生正是後來紅遍古今中外的徐志摩。

徐家當時已是江南富商,和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的張家聯姻,對徐志摩的父親來說是求之不得的,於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約。於是15歲的張幼儀就輟學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生性自由浪漫的徐志摩卻和父親的態度完全相反,在看到張幼儀照片的第一眼時,他只是鄙夷地說了句,“鄉下土包子”。

就這樣,一個溫文爾雅,舉止端莊,秀外慧中的女子,在他新潮丈夫的眼裡,卻變成了“土包子”。

二人的結合,可謂門當戶對。婚禮的豪華,可謂轟動一方。當人們還在津津樂道婚禮的奢華,羨慕著這場強強聯手的婚姻時,洞房裡的一對新人卻相對無言。

"他身上脫得只剩最薄的一層絲袍,充滿期待地站在房間那頭注視著我。我想跟他說說話,想大聲感謝命運的安排。"

“但是從小到大我受到的教育告訴我,正當的做法是由他先向我開口。可是他一句話都沒有說,我們之間的沉默就是從那一夜開始的。”

他們的婚姻,從那一刻起就開始沉默。

一個是新時代的浪漫青年,一個是三從四德的大家閨秀,這樁看似門當戶對的包辦婚姻,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場錯誤。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卑微到塵埃裡


張幼儀成為了徐志摩用來抵抗的靶子和盾。他在她身上發洩過對時代和家庭的不滿,也用她來抵抗自己對家的責任和義務。


新婚之後不久,徐志摩就外出讀書。整整四年,和張幼儀相處只有寒暑假的四個月,即使這短暫的相處,徐志摩也對張幼儀不理不睬。

又或者說,徐志摩根本未曾願意與她交流,他一直認為張幼儀不懂他,這個妻子,不過就是一個擺設罷了。

聰明的張幼儀隱隱感覺到了,他們的婚姻缺少了什麼,徐志摩看不上她。

但是幼儀的骨子裡是傳統的,她沒有勇氣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可張幼儀不知道該怎麼和徐志摩交流。面對這他那張冷若冰霜的臉,她也不再敢與他交流。

她在徐志摩兩段燦爛的感情中扮演這一個十分尷尬的角色,就好像是放置在櫃上的瓷器,因無人擦拭而落滿了灰,主人明明不喜歡卻因朋友所贈價格珍貴而供奉臺前,卻從未正眼瞧過,然後自己買回自己中意的擺件,任憑瓷器蒙了塵。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出嫁前,母親曾告誡她:“第一,在婆家只能說“是”,不能說“不”,第二,無論夫妻關係如何,都要持續以同樣尊敬的方式對待公婆”。母親的這些話她記住了,也做到了。

在婚姻裡,她一直把自己的地位放得很低,甚至可以說是“卑微了。就像張愛玲曾說的,喜歡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

婚後的張幼儀賢惠孝順,卑微做好徐家的兒媳,太太。很快得到徐家人的喜愛與尊敬。並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學習,因為她要消除與丈夫之間的陌生感,希望可以與丈夫平等地交流。

然而事實證明,婚姻裡,你越是接受和隱忍,他就越是認為你無用,不把你放在眼裡。

徐志摩就是這樣一個對誰都溫潤如玉,唯獨對自己的妻子刻薄冷漠的人。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場煎熬

人們常說“情人眼裡出西施”,意思是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人,那麼對方的缺點都會被看成優點。其實內在含義是當一個人真心喜歡另一個人時,包容心會無限放大。

然而,徐志摩對待張幼儀的態度簡直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反意句。大概就是如果不喜歡一個人,那麼她在他眼裡所有的一切都是糟糕的。

1918年,張幼儀生了兒子阿歡,即徐積鍇。兒子出生後,徐志摩完成了父母“延續香火”的願望,索性出國留學去了。

兩年後,張幼儀在公婆的安排下,前往法國與徐志摩團聚。當時的張幼儀並不會知道,她滿心期待奔赴歐洲,換來的不是夫妻團聚,而是她人生的分水嶺。

彼時,徐志摩已瘋狂迷戀上民國四大才女——林徽因。他給梁啟超的信中寫道:“我將於這茫茫人海中,尋我靈魂唯一之伴侶。得之,我幸。弗得,我命。”與林徽因的相遇,讓他相信,林徽因,就是自己探尋一生的靈魂伴侶。

後來不顧所有人的勸阻與反對,徐志摩為追求心中靈魂之伴侶,執意地向張幼儀提出了離婚。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此時的幼儀已有兩個月的身孕時,徐志摩知道後,心情煩躁,決絕到:“拿掉她,這孩子不能要”。

張幼儀諾諾地說:“我聽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的。”而徐志摩不屑地反擊:“還有人因為坐火車死掉呢,難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梁實秋曾評價徐志摩:“他飲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爾打麻將,出牌不假思索,揮灑自如,談笑自若;他喜歡戲謔,從不出口傷人;他飲宴應酬,從不冷落任誰一個。”

在別人眼裡,他瀟灑豪爽,謙恭得體,但唯獨對她,卻那麼的冷酷無情。

之後,徐志摩乾脆消失,將她一人留在異國他鄉,語言不通,無人可依。

絕望之際,張幼儀向正在巴黎訪學的二哥張君勱求助。二哥心疼妹妹,回到:“萬勿打胎,兄願收養。拋卻諸事,前來巴黎”的叮囑。張幼儀再次去了巴黎,二哥請了劉氏夫婦照顧。臨盆前,七弟到來,並對她悉心照顧。在痛苦輾轉中產下了次子彼得。

二兒子出生後,張幼儀回到英國,消失了半年的徐志摩帶著離婚協議書也回到了家。在不哭不鬧中,還未恢復生產的張幼儀結束了自己的地一段婚姻。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華麗蛻變

“我一直把我這一生看成有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以前,我凡事都怕,去德國以後,我一無所懼。”——張幼儀

離婚後不久,張幼儀進了德國裴斯塔洛齊學院就讀幼兒教育,繼續了中斷多年的教育夢想。獨自撫養兒子的同時,刻苦學習德文,並主修幼兒教育,拒絕了異性追求,選擇堅強、潔身自好。後來,這個不受父親歡迎的孩子,在異鄉漂泊中,因病夭折了。

在德國生活的幾年,張幼儀脫胎換骨,早已不似當年,唯唯喏怒,謹小慎微,而成為一個獨立的女人。

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這使她的經營能力得到了極大發揮。

人生為她關上了婚姻的大門,卻打開了事業的窗口,她在金融業屢創佳績,股票市場出手不凡,甚至,她創立的雲裳時裝公司還成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興隆的時尚彙集地。

現在位於上海南京東路480號二樓的上海工商銀行黃埔支行,在40多年前,是女子商業儲蓄銀行,也是張幼儀叱吒風雲、施展才華的地方。有人聘請張幼儀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總裁。在猶豫很久後,張幼儀出任該銀行的副總裁。

她把自己的辦公桌安置在大堂最後的角落,為的是觀察、監控所有職員。身為銀行的副總裁,她每天上午9點準時上班,從不遲到。“有主見、有主張、且相當主動”的“三主”女強人,以她鐵娘子似的勤勉和嚴格再加上兄長的幫助,很快就在金融界風生水起,大獲成功。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後半生

1949年4月,張幼儀移居香港。認識了她的房客、醫生蘇記之。這位醫生性情溫和,談吐風雅,不料老婆棄他而去,他獨自撫養四個孩子。兩人日久生情。

1953年,蘇記之向張幼儀求婚。婚前,她寫信到美國徵求兒子(大兒子徐積鍇)意見:“因為我是個寡婦,理應聽我兒子的話。”

兒子的回信情真意切:“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阿歡在美做的是土木工程師,這封信頗與其父自私風韻相反。

時過境遷的張幼儀為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當蚊子咬傷月亮的時候,主人將扇子撕碎了。”

在和美平靜地生活了20年後,蘇記之因為腸癌離世。

1972年丈夫病故後,張幼儀去美國與兒子團聚,1988年逝世於紐約。1988年,她以88歲高齡去世於紐約,安葬在郊區墓園,石碑上刻著“蘇張幼儀”4個字。

在徐志摩活色生香的感情生活裡,張幼儀是那慘淡、單調的一筆,而她自己卻說,“我一向把我這終身當作兩個時期:‘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早年,我凡事都怕;去德國往後,我一無所懼。”

晚年張幼儀,對愛的定義,堪稱經典。有人問她愛不愛徐志摩,她答道:“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這樣的回答,厚積薄發,就像一個依靠勤奮取得好成績的學生,遠兜遠轉,嘴上謙遜著,可內心磅礴的自信,無意中,還是滲透出一種剽悍。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一分為二的人生,張幼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