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俗話說“三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我國幅員如此遼闊,各地的風俗習慣不盡相同,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更是豐富多彩,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河北的春節習俗有哪些吧!

石家莊

從小年到除夕期間“趕亂歲”

北方民謠自古流傳下來的仍有“二十三,糖瓜粘”、“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之說。這一天,許多農村人家仍在供奉灶神,民間依然要吃糖瓜,只是原來用做娛神的供品,現在改為娛人的節令美食了,寓意新的一年生活像糖瓜一樣甜蜜。

石家莊一帶還有個說法: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段時間,“灶王爺”不在家。從前,老百姓認為這段時間沒有神明“監管”,可以肆意狂歡,於是開始“趕亂歲”,操辦結婚等活動。其實,這就是趁著庭院打掃乾淨、食物準備豐盛,而且處於農閒這段時間,把人生大事辦了。

此外,一些平時有“過節兒”的人,也要趁這段時間趕緊“修好”,去對方家裡走訪一下,看人家正忙活計,就給人家搭把手,或送人家一籃子自己蒸的饅頭、豆包。一定不要把不愉快帶到下一年。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邯鄲

除夕扔愁帽

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之時進行。各家和戶的大人、孩子,臨睡前,都把頭上戴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裡,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承德

熬臘八粥

承德一帶,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迦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張家口

蔚縣八大集鎮看窗花

在舊時的蔚縣,一進入臘月,逢每月農曆的三六九,蔚州縣城、代王城、西合營等八大集鎮便開始熱鬧起來,而這個時候,集鎮上唱主角的便非窗花莫屬了。

那時,集市上擺滿了窗花,地攤上用黑布襯底,上面也是窗花。趕集的老鄉們看了這家,再看那家,比比這家,再評評那家,看看誰家剪得最好,等到把整個集市上的窗花都逛個遍,才肯買下自己最喜歡的。

如今的蔚縣,集鎮窗花盛景已難與當年相比。但是,進入臘月,集鎮趕集之時,仍然是窗花最為風光的時候了。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衡水

一個美麗的年畫傳說

按照衡水民間舊俗,臘月二十四要掃房子,寓意掃去一年的塵穢,乾乾淨淨迎接新年的到來。家家戶戶把裡裡外外打掃一番,把家居擺設換換位置,動動地方。在室內合適的位置上貼上五顏六色的年畫,大門上貼門神神像、春聯,影壁牆上貼上福字。

貼年畫是過年中一項重要的民俗。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的集市,都有著熱氣騰騰的人氣。賣年畫的攤販將五顏六色的樣張掛在牆上,渲染著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引得不少人駐足觀賞,選購自己喜歡的畫張。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滄州

三十請“神”

臘月二十三這天被定為小年,也就意味著年開始了,小年的主要的任務就是“辭灶”。三十請“神”。所謂“請神”,就是去往祖墳方向的路口,對著祖墳方向,邀請神(自己已逝的父輩及祖輩的故人)回家來過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起得很早,有的凌晨4點、5點就起來,過大年啦!初二是上墳的日子,遠處的親戚要來給自己已逝的親人上墳的。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這天適合做生意的人開張,意思是接財神。

全國各地農村過年習俗大解密:(16)河北人過年,除夕真熱鬧

在城市裡過年的人們,對春節的印象大抵不過是吃團圓飯、看焰火、貼春聯、賞花燈、猜燈謎之類的,那濃濃的年味只留存在童年的記憶之中。然而放眼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河北,各地仍然延續著紅火熱烈、絢麗多彩、韻味無窮的年俗……

我是小陳趣說農村,要是喜歡就請點個關注吧,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