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為什麼絕交?

我們的愛JH


魯迅和周作人反目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羽太信子。據資料記載,羽太信子這個人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歇斯底里,在家裡時不管是魯迅還是周作人都要忍讓她,就因如此她越來越過分,到最後還要求魯迅搬出自己掏錢買的房子。

《魯迅回憶錄》中說道:

“但到北京以後,她卻不同了,因為那是日本帝國主義正在氣焰囂張的時候,北京又有日本使館,他便倚勢凌人,儼然以一個侵略者的面目出現了。事事請教日本人,常和日本使館有著聯繫。”

魯迅被趕走後,一有什麼風聲鶴唳,她就在門前扯起日本旗,改周宅為羽太寓。

羽太信子

作為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沒有尊重過丈夫,而周作人對羽太信子也從來都是唯命是從,日本人進入中國後,她更是囂張,因為她覺得自己有日本撐腰。所以,她更是徹底的看不起魯迅一家人。

而魯迅在當時靠著寫作收入頗豐,羽太信子把魯迅的資助作為理所當然,甚至她還要求資助自己的弟弟羽太重久。而虛榮心爆棚的羽太信子用魯迅資助的錢揮霍無度,請了好幾個下人來伺候她,成天不做事,衣服穿了就扔,她覺得周作人沒能力,魯迅這個大伯哥就必須拿錢養他們。

厭惡魯迅,想把他趕走

對於羽太信子花錢的大手大腳,魯迅挺反感,因為他要照顧自家人、又要資助周作人的岳父、岳母和羽太重久,這讓魯迅的經濟變得很拮据。因此,有次魯迅勸羽太信子說:“花錢要節制,要想想將來。”

因為這句話,羽太信子非常的不爽,她覺得魯迅看不起她,在侮辱她,所以她想把魯迅趕走。她慫恿周作人跟魯迅吵架然後趕走魯迅,而周作人愛這個吵架起來歇斯底里的女人,他也覺得哥哥和妻子只能選一個,所以他放棄了魯迅。

為了趕走魯迅,惡意譭謗。

對於這樣的悍婦,最厲害的殺手鐧就是毀謗,她對周圍的人說魯迅調戲她,說魯迅經常躲在窗臺下偷聽她的動靜偷看她洗澡,她對周作人也是這麼說的。

周作人信以為真,便寫了封信給魯迅:

“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的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解釋下上面的話:我昨天才知道你調戲了我老婆,我承受不起,但我也無法怪誰。大家都是可憐人,我以前想象的那種美好生活原來都是虛幻的。我現在想改變原來的生活,以後沒事的話你就不要到院子裡來了。願你一切安好,請你自重。

這段話說下來就是跟魯迅絕交,把他趕走的意思,魯迅看了這封信後也明白周作人夫妻的想法。

羽太信子有個妹妹叫羽太芳子,是魯迅的三弟周建人的妻子,這兩個姐妹都瞧不起周建人,所以最後魯迅與周建人都被趕走。魯迅搬走後大病了一場,不過生活上寬裕了很多,不用再資助周作人一家人和他的岳父岳母、弟弟妹妹,現在周作人成了羽太信子唯一的奴隸。

被日本女人毀了一生的男人

周作人說這輩子做了兩件錯事,一是跟哥哥絕交;二是一直順著羽太信子,成了漢奸。他太迷戀羽太信子了,這從他的一篇文章的名字就能看的出來《周作人&羽太信子:我對不起全世界,但對得起你!》,所以為了滿足羽太信子的無止境索求,他當了漢奸,因為在擔任一些漢奸職務時,他可以拿點油水給羽太信子揮霍。

抗戰結束後,周作人因漢奸罪被判十四年,他說: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唉,我好後悔啊!當年悔不該不隨北大南遷,不該跟哥哥絕交,他當時對我們那麼好,女人真是禍水呀,我怎麼就聽了夫人羽太信子的話呢?”

大國布衣


魯迅與周作人本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到後來卻落到一個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在我們現在看來真是一件令人慨嘆的事情。

其中有很多不靠譜的所謂隱秘原因,我覺得作為現代人不應該再說出來。既然沒有確切的證據,提都不應該再提。一方面會被用心不良的人用來毀壞魯迅先生的形象,另一方面又體現出說話人的不負責任,影響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

在我看來,他們兩個斷絕往來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並且這三點是綜合性的,

沒有哪一點是主要,哪一點是次要,間隙的產生往往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隨後達到爆發。

第一點,是兩個人性格差距。

作為周家的長子,魯迅顯得更世故一些,而周作人則像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在這一點上,魯迅更包容一些,而周作人則顯得不夠大氣,甚至性格還有一些冷漠和多疑。

魯迅雖然熱情有加,奈何周作人冷漠有餘,隨著時間慢慢推移,兩個人交往就越來越少。

長此以往,兩個人慢慢產生間隙,就不足為怪了。

第二點,魯迅和周作人在政見上的不同。

魯迅雖然看似對舊中國批判更多一些,但這是因為他對中國的熱愛,他看不得中國淪落到處處收人欺負的境界,下筆雖然犀利了一些,但也只是為了用他的文字喚醒中國人,他一生並未做過對中國不利的事情。

反觀周作人則不同,他身上的奴性思想似乎顯得更深重了一些,這也是魯迅先生文章裡所批判的,加上週作人多疑的性格,他會不會認為自己的哥哥有時候在指桑罵槐?我這麼說是有證據的,在抗日戰爭開始不久周作人就投遞叛國了,雖然這是後話,但在之前兄弟兩人在這件事上,肯定也會有各自看不順眼的地方。

第三點,就是因為周作人的太太了。

根據魯迅的摯友所說,自1911年他回國之後,家裡的財務是由周作人的太太信子打理的,信子這個人持家無度,生活鋪張浪費,而周作人也並未加以管教。魯迅曾經因為此事而批評過她,未料信子此人自私刻薄,還好搬弄是非,她因此對魯迅各種誣陷。周作人本身就有多疑的性格,再加上他平時不理家務,就對信子的話信以為真。更是對魯迅疏遠了許多,甚至最後逼迫魯迅搬出了周家大宅。

咱們看電視劇《大宅門》裡,一大家子住一塊有許多是是非非,其實電視劇深刻的反應了當時的社會現狀,魯迅和周作人雖然都是當時文壇的主將,但是在家事處理上也難逃影視劇裡的俗套。





阿森聊點事兒


周家兄弟失和的真相至今還是一個謎,沒有人能完全搞清楚。儘管有人收集了很多材料,努力想搞清楚,因為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由於涉及到個人隱私,很多材料不完整,沒有辦法徹底把它查個水落石出。

表面上看來它是家庭糾紛。因為周家是一個大家庭,用今天的話說,經濟核算是一筆糊塗賬。魯迅的收入很高,他直接把錢交到家裡,但是兄弟周作人娶了一個日本夫人羽太信子,羽太信子夫人每天的生活是非常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家裡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去買,她太喜歡日貨。人家也是愛國主義者,非常愛自己的國家,家裡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請日本的大夫,所有東西都要是日貨。做滿了一桌子的菜,說不好吃,就全部倒了重做,家裡被子和褥子說不新了,馬上重做一套新的,出門一定要坐汽車。想想上個世紀20年代,出門就坐汽車,那是不得了的,當然魯迅是願意為這個家庭做奉獻的,他是長子,是家裡的大家長,他只要家庭和睦,什麼都願意去做。魯迅曾經說,我的錢是用黃包車拉進來的,但是人家是用汽車送出去。所以他覺得自己拼命做,卻總不能滿足要求。這個方面的材料是可以看到的,所以在家務上、經濟生活上有糾紛。

這個時候,也就是1923年、1924年間,其實他跟周作人的思想分歧還不是太大,但是有一天,兄弟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以至於動手打了起來。想像一下如果看到街坊鄰居兄弟兩個打架是很平常的事,但是魯迅兄弟兩個真打起來了,真是讓人感到很驚訝,當時他們的朋友也不是很能理解。本來魯迅住在前面,周作人住在後面,一家人和睦地來往,打架的結果就是周作人親自送了一封絕交信來37,信的開頭稱他為魯迅先生。我們今天稱魯迅先生是懷著尊敬的心情的,但是他的親弟弟寫的信上加上這個魯迅先生,下面的內容不用再看也知道他的態度了,如此態度也就是說明一刀兩斷了。其中有一句話說:"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知識分子講話是很客氣的,但是往往客氣後面有十二萬分的狠毒。普通老百姓吵架,話雖然很難聽,但第二天就好了,"明天再來玩啊"。知識分子表面雖然客客氣氣,其實心裡懷著深仇大恨。後來魯迅很快就搬出了八道灣,另外買了一所房子住,從此不再和他的兄弟來往。 其實還是一個謎,很多的說法也只是猜測而已,更有甚者說羽太信子原是魯迅的情人之類的.

見過不少於三種的說法,覺得以上這種說法還是比較客觀. 但是從周作人的絕交信看來,覺得周作人認為魯迅有對其妻有不軌行為的可能性還是很大,要不這麼好的親兄弟為何就會反目成仇.只有這件事才是可能的,金錢也不會導致老死不相往來啊. 當然這很大可能是一場誤會,或者是羽太信子對魯迅的誣衊.這肯定還是跟這個女人有關,但魯迅成為偉人之後,能看到的就只有魯迅朋友的一些說法,另一些說法就看不大到了。


楊濤er


魯迅與弟弟周作人為何兄弟失和?一本日記揭開了事情的真相

在近代歷史上,魯迅是一位先鋒人物,他以筆為投槍、為匕首,刺向反動派和帝國主義的胸膛,為救國救民而奔走呼號。魯迅不僅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那就是他與其弟弟周作人的失和問題。

魯迅

對於魯迅兄弟的反目,詳細記載在1926年6月11日魯迅所寫的日記裡:“下午往八道灣宅取書及什器,比進西廂,啟孟及其妻突出罵詈毆打,又以電話招重久及張鳳舉、徐耀辰來,其妻向之述我罪狀,多穢語,凡捏造未圓處,則啟孟救正之,然終取書、器而出。”

這段話字數不多,但透露的信息量是很大的,魯迅回去取書遭到了周作人和其妻子的圍毆辱罵。周作人的妻子說落魯迅的“罪狀”,多汙言穢語,在一邊的周作人則幫腔作勢,為妻子極力助威。

魯迅藏書

這種“兄弟鬩牆”的悲劇真是令人想不到,周家兄弟一貫兄友弟恭,二人在文壇上又都負有盛名,為何二人的關係會演變至此呢?一直以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是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失和,主要是二人思想上發生了轉變,進而導致生活上出現矛盾。這種說法被不少人認可,但事實是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周家兄弟在1924年時思想上並沒有分歧,周作人跟魯迅關係破裂,是在1927年家庭矛盾爆發之後。

二是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失和,主要是家庭內部矛盾。首先是魯迅一直批評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太鋪張浪費,因為羽太信子當時主持著大家庭的生活開支,但魯迅的批評遭到了羽太信子的反感。其次是傳說魯迅對羽太信子有“失敬”之處,周作人又相信了羽太信子,於是導致了家庭矛盾爆發。

周作人

第二種說法對不對呢?我們先不下結論,先看看周家兄弟平日裡的關係是怎樣的。

魯迅對弟弟周作人的感情是相當好的,魯迅少年時代經歷了祖父下獄、父親去世家道中落的坎坷,他的思想過早的成熟了,作為長子魯迅有強烈的責任感,所以他儘管只比周作人大3歲,但實際上是兄弟們的監護人。

1901年9月,魯迅幫助周作人考入了江南水師學堂。1905年,幫助周作人到日本公費留學。當年6月,周作人與日本女子羽太信子結婚,婚後生活過得很艱難,魯迅於是放棄在日本的文學計劃回國找工作。

魯迅在日記中寫道“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幾個別人”就是周作人和羽太信子。可見,魯迅對兄弟是多麼的好。

《魯迅日記》

魯迅回國后辛苦賣力的工作,源源不斷地將生活費寄給周作人,在無法滿足生活的情況下,魯迅不得不將家裡的田產變賣。這種情況,魯迅在日記中記到,他多次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好友許壽裳。

此時遠在日本的周作人並不知道家裡的困難,並不知道哥哥在家掙錢的辛苦。周作人已經融入了日本的生活,他經常帶著妻子、女傭去郊遊。後來周作人又想去學習法語,寫信給魯迅要錢,但魯迅此時已經揭不開鍋了。周作人理解不了魯迅的苦衷還不想回國,魯迅不得已去日本將他接了回來。

魯迅全家福,左一為羽太信子,中為母親

回國之後,周作人在家鄉教書,魯迅此時是教育部門的職員,工資漲到了300元。魯迅在1912年的日記中寫道:“每月向家中寄錢,給啟孟100元,給啟孟妻家寄10元。”在1912年到1917年的魯迅日記中記載了不少羽太信子和羽太芳子(周建人妻子)來要生活費的內容。可見,魯迅作為大哥不僅要養自己的家小還要養兩個弟弟,甚至兩個弟媳的孃家每個月也要寄去10塊錢。

1919年2月,魯迅在紹興的老房被族人出賣,於是魯迅立刻在北京買房子、裝修。12月底,房子終於裝修好了,魯迅回家將全家人接到北京。房子裝修好後,魯迅將八道灣最好的房子“給了周作人夫婦、周作人的孩子、母親、周建人夫婦居住”(魯迅日記),而魯迅自己則住在了大門口處最差的兩間。

八道灣魯迅的房子

然而,事情很快在1923年發生了轉變。1923年7月14日,魯迅在日記中記載:“是夜始改在自室吃飯,自具一餚,此可記也。”從這段日記可以看出,魯迅一家開始在自己家裡吃飯,不再去大家庭裡一起用餐,這很顯然是吵過架後的舉動。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羽太信子患有一種怪病,這種怪病就是我們所說的癔病。7月17日,魯迅在日記中記載道:“午池上來診。”“信子患有一種很奇怪的病,每當她身體不適,情緒不好或遇到不順心的事,就要發作,先是大哭,接著就昏厥過去”。這一段記載沒有在魯迅的日記裡,但是記載在作家俞芳的回憶錄裡,這個說法是比較可信。

魯迅跟周作人一家有矛盾之後,周作人要求分家。魯迅曾寫信給周作人溝通,又派僕人去請周作人,但周作人予以拒絕。為了不讓家庭破裂,魯迅只得忍讓,搬出了自己花費了大量心血經營的八道灣11號院。

魯迅在八道灣家中

1923年9月,魯迅因為與周作人的關係破裂導致肺病復發。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恢復過來,到11月8日才“廢粥進飯”,也就是說魯迅病了差不多一年,天天只能吃稀飯。

病好之後,魯迅才於1923年10月在阜城門內西三條21號買下了一個小院,房價800元,改造翻修又花了1200元。魯迅哪來那麼多錢?當然是給好友許壽裳借的錢。

1924年5月25日,魯迅的房子終於修好了,於是於6月11日返回八道灣搬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周作人丟尖銳器物打魯迅,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穢言辱罵魯迅,夫妻二人圍毆魯迅等情況發生。

記載弟弟寫信來要錢的日記

那麼,導致魯迅與周作人關係破裂的核心問題——魯迅有沒有不敬重弟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魯迅絕不是那樣的人。

提出這種荒唐說法的是人是郁達夫,在郁達夫1938年寫的《回憶魯迅》,他說:“據鳳舉他們判斷,以為他們弟兄間的不睦,完全是兩人的誤解。周作人氏的那位日本夫人,甚至說魯迅對她有失敬之處。”

魯迅的好友章延謙曾就此事專門做過解釋:“魯迅後來和周作人吵架了。事情的起因可能是,周作人老婆造謠說魯迅調戲她。周作人老婆對我還說過:魯迅在他們的臥室窗下聽窗。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窗前種滿了鮮花。”再者,魯迅本來就反感羽太信子,還會去調戲,不敬重她?

魯迅全家福

對於周作人與魯迅關係的破裂,周家其他人是如何看待的呢?

魯迅的母親回憶說道:我只記得,你們大先生對二太太(信子)當家,是有意見的,因為她排場太大,用錢沒有計劃,常常弄得家裡入不敷出,要向別人去借貸,是不好的。”

許廣平回憶說,“我總以為不計較自己,總該家庭和睦了罷,在八道灣的時候,我的薪水,全部交給二太太,連同周作人的在內,每月約有600元,然而大小病都要請日本醫生來,過日子又不節約,所以總是不夠用,要四處向朋友借,有時候借到手連忙持回家,就看見醫生的汽車從家裡開了來了,我就想:我用黃包車運來,怎敵得過用汽車運走的呢?”

魯迅與周海嬰

由此可知,從魯迅的日記可以發現,真正導致魯迅兄弟二人決裂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最核心的問題是經濟問題,羽太信子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章法,這是眾人都公認的。羽太信子甚至在家裡拉攏傭人,在很多事情都瞞著魯迅,這為家庭和睦埋下了隱患。

二、羽太信子患有癔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病,時常會有幻覺出現。羽太信子難免會有因此嫁禍魯迅,讓魯迅背上黑鍋的嫌疑。

三、魯迅對弟弟的長期遷就、縱容,導致了周作人對其多了依賴卻少了尊重。長期以來的伸手就要的作風,養成了周作人將魯迅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因而才會對其無理對待。

四、周家的持家之道存在大問題,一個患有癔症的日本女人,怎麼能夠當家?管著家裡所有的錢財物資?再者,為了兄弟和睦周家其他人一味遷就,最終導致矛盾爆發。

五、周作人道德欠檢點,大事也糊塗。作為弟弟,妻子與大哥爭吵不從中調停,竟然幫著妻子圍毆大哥,還用銳器扔去打魯迅,真是要錢的時候一口一個親大哥,不需要人家的時候就拳腳相向,完全一片狼心狗肺。至於後來投降日本當漢奸,更是被人千夫所指,身敗名裂。

魯迅雕塑

由此,魯迅兄弟二人失和的根本原因,就在這本《魯迅日記》裡。若你細細讀去,便會發現其中的秘密。

參考文獻:《魯迅日記》


稗史候說


周氏兄弟失和,乃近代文壇上一樁迷案,究其原由說法很多。


魯迅十三歲那年祖父入獄之後,父親長病不起,家道中落讓魯迅早熟了。相較於年幼的小弟建人,魯迅和周作人關係更親密。倆兄弟一起在三味書屋讀書,先後一起日本留學,歸國後又一起文壇縱橫。

雖說長兄為父,但魯迅大哥長兄兼家長式的作風,曾讓周作人難以忍受。據周作人晚年作品《魯迅的故家》中,他記述了兄弟怡怡時,感激大哥對自己的種種關懷,但也刻骨銘心地記得他的專橫。

書中回憶說在東京伍舍時,兄弟二人住在一起。在大哥指揮下,自己跟他翻譯俄歐短篇小說,白天被逼呆在一間逼仄的房子裡,氣悶得很不想做工作,大哥卻老催促自己譯書,無奈只得沉默地消極對付。

有一天大哥忽然憤激起來,揮起老拳在自己頭上打了幾下,自己忍不住要還手,由於許壽裳趕來勸開了。後來雖然和好如初,但是大哥總是吩咐自己翻譯、建人為他抄書之類,亦出自家長身份。

從中可以周作人對大哥曾經馬首是瞻,但後來日益感到自己從性格、思想以及文風上,都與大哥越來越疏遠,至迥然對立無法融合了。

因當說在八道灣宅兄弟失和前,魯迅和周作人關係親密,為新文化運動共同出力。兩人文風各異,但打仗親兄弟,無論總角之情還是事業交集,倆人關係相當好的。

在全家搬進北平八道灣周宅後,魯迅表示要大家要永遠在一起,和周作人同將薪酬拿出來,負責家人生活開支。

奈何大家庭的矛盾紛擾總是不斷,魯迅對負責理家的大弟媳羽太信子不滿,總規勸教他用錢應該節省一點兒:我們不得不想想將來,對於經濟,不能總是進一個花一個的。

他埋怨信子大手大腳,排場太大,用錢沒有計劃。每天的日用消費品都要去日本商店裡買;大人小孩生病了,也要請日本大夫,很少用中國貨。

做了一桌子的菜,信子說不好吃,就把這好東西倒掉重做。被子、褥子稍微舊一點兒就要換新的,出門的時候,必須坐出租車……如此以來常常弄得家裡入不敷出,要向別人去借貸,這是不好的。

周作人認為大哥說得對,但他覺得信子也不是個壞人,有時候給她幹活兒的工人病了,她除了把人送到醫院裡,還要給點錢挺善良的,再說他懼內根本管不了信子。

日子長了,信子耳聞了大哥對她的不滿,於是心生怨氣。周作人日記中記錄:1923年七月三日,兄弟倆還同到市場書店,買到了雲岡石窟等佛像寫真多本,挺高興的回家了。



兄弟倆的和睦激怒了信子,十三日夜在周作人邊說盡魯迅壞話,第二天周作人就與魯迅鬧翻,兄弟倆不能像往常一樣一起吃飯了。信子還覺不夠,十七日夜又聲稱大哥有"非禮"之舉。

他說:“要天天創造新生活,則只好權其輕重,犧牲與長兄友好,換取家庭安靜。”

經過一夜思考,周作人覺得應給多年來一直自恃兄長兼家長的大哥,顯示自己人格尊嚴的明確信息。經濟問題尚可忍耐,“非禮”自己的內人可不能容忍了,周作人幾經斟酌,第二天給魯迅寫了一封信。

魯迅先生:我昨天才知道,——但過去的事不必再說了。我不是基督徒,卻幸而尚能擔受得起,也不想責誰,——大家都是可憐的人間。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七月十八日,作人。

魯迅見信後立刻差人喚周作人來談,周作人避而不見。一氣之下他帶著朱安,搬到了磚塔衚衕六十一號居住。有人問起他為什麼要搬出來時,魯迅苦笑著說:“我是讓家裡的日本女人趕出來的!”

這倒出乎周作人夫婦的意料,周作人覺得自己在信中只是請他不要到後院來,並不是轟他搬走。

後來他忽覺得婦人的“枕邊風”也不能全信,倘若真的是信子說的那樣,為什麼自己這麼多年毫無察覺呢?拿過桌案邊的日記,翻到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一日那一頁,慶幸已在當年七月十七日把涉及自己與大哥矛盾的約十個字,用剪刀剪去了。


周氏兄弟自此失和後,魯迅去了上海,從此不再見面。加上留京周作人作了漢奸,道不同不相與謀,二人從此徹底絕裂了。

但是一母同胞,打斷骨頭連著筋,魯迅通過小弟轉交書信於大弟,力勸周作人勿作不義之事。魯迅去逝時周作人亦傷心不已。晚年他憶及大哥之教誨與規勸,想必後悔了罷。


元元的天下


還不是因為那個日本女人!一個目不識丁的虛榮自私無恥的日本女人,把周作人一輩子掌控得死死的,只可惜周作人這樣才華橫溢的人情商太低了,生活能力太差導致自己不僅家門不幸還晚節不保,最後淪為漢奸被人罵!

這個日本女人叫羽太信子,你從照片上就可以看出來她是一個貪婪的人,胖大的腦袋、滿臉橫肉,應該是蠻橫不講理的潑婦代表,魯迅和弟弟在日本留學期間僱她當保姆,結果她就登堂入室做了魯迅的弟媳,隨後回到中國,掌控了魯迅一家的經濟大權,可想而知民國稿費高,魯迅聲譽旺,收入非常可觀,魯迅重視傳統,買下了一個大四合院把母親接到北平和弟弟一家共住,魯迅不管家務,許廣平又不是正妻,就把錢都交給羽太信子管,沒想到這個女人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揮霍無度,魯迅當然不願意了,於是引發了矛盾,真是秀才遇到土匪,說也說不清還大打出手。這個女人在中國還這麼猖狂!

隨後魯迅一家搬離四合院,羽太信子失去了魯迅的收入就逼著丈夫掙錢,以至於周作人最後當了漢奸,出任偽職,晚節不保!

這裡面比較奇怪的是,為何羽太這個女人一開始能掌控周家經濟?其實分析一下,當時魯迅棄朱安娶廣平,許廣平在朱老太太那裡是不討喜的,再加上羽太為了深度抓牢周家,還把自己的妹妹介紹給周家老三,老三遭遇挫折的時候還不讓妹妹前去照顧,所以說這個女人的心機也是非常深的!

我就不明白,當初中國人民受日本人欺負,魯迅是拍案而起的人,為啥要允許一個日本女人在後院搞事情?而且這個日本女人無權無勢,目不識丁?中國人真是奇怪!


每日文鮮


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為什麼絕交?(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我以前的薔薇的夢原來都是虛幻的,現在所見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訂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後請不要再到後邊院子裡來,沒有別的話。願你安心,自重。”

1923年7月19日凌晨,周作人把這封絕交信拍到哥哥周樹人(魯迅)的桌子上便氣沖沖的走了,魯迅嘆了一口氣,8月2日,帶著母親離開了八道灣這個三進大院子,這是1919年魯迅賣掉紹興老宅後,花去自己全部積蓄,共用了4300塊大洋買下的大宅子,當時他還將朝南向陽的正屋讓給周作人夫婦住,自己住在朝北的小屋子。

從此,兄弟二人再無來往,在彼此的作品中也不提及對方。

直到1936年10月19日清晨,魯迅病逝,第二天,周作人在北大為學生照常上了一堂《六朝散文》的課,沒有請假,在下課前幾分鐘,他黯然的說“對不起,下一堂課我不講了,我要到魯迅的老太太那裡去”,學生們此時候才發現他眼圈發紅,臉色清白,課堂上一片肅靜。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二週兄弟決裂事件,這是中國現代文壇沉痛的一頁,兩個文豪親兄弟為什麼突然失和,當時有很多的說法。

一、流傳很廣,對魯迅傷害很大的一種說法——圖謀不軌說

當時魯迅44歲,雖然已經結婚,但和原配朱安毫無感情,屬於無性婚姻,他又憐惜羽毛,一直潔身自好,而與許廣平的戀情又在1926年之後,所以1923年前的魯迅長時間處於壓抑狀態,這就為後來傳言他調戲弟妹羽太信子、偷聽周作人夫婦說話、偷看洗澡埋下了伏筆,更有甚者傳言魯迅和羽太信子在日本本是情侶而且早已同居,周作人到日本後,魯迅才將羽太信子讓於弟弟。種種惡毒語言毫無依據,基本都是憑空想象,意在傷害魯迅。這種說法來源於千家駒的《魯迅與羽太信子的關係及其他—也談魯迅研究》一文。

二、錢財管理糾紛說

當時,魯迅和弟弟周作人一家以及母親都住在一起,二週的工資都交給羽太信子支配使用,而羽太信子揮霍無度,僱傭了六七個傭人,東西稍不合意就扔掉或送人,飯菜稍不合胃口,就立即賞給下人,讓廚房另做。家裡的一切用品都要到日本商店購買,大人小孩生病都要請日本大夫,出門一定要坐汽車,揮霍無度,除此之外,羽太信子的父母和弟弟羽太重九也要靠魯迅養著,魯迅一個月350塊大洋的工資和稿費收入,再加上週作人的收入,大概每月600塊大洋,在當時絕對是一筆鉅款,竟然讓羽太信子給揮霍的常常捉襟見肘,甚至還要時常向朋友借錢,最後到了魯迅沒錢買香菸和點心的地步,這幾乎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嗜好。

魯迅忍無可忍便奉勸羽太信子“花錢要有節制,也得想想將來。”,就是這樣的正常勸說,惹得羽太信子非常不舒服,鼓動周作人趕走魯迅,起初周作人是不同意的,但羽太信子撒潑打滾,竭嘶底裡,周作人最終屈服,他說:“要天天創造新生活,則只好權其輕重,犧牲與長兄友好,換取家庭安靜。”這才有了開頭的一幕。

魯迅和母親搬進了磚塔衚衕,接著,魯迅大病了一場,後來到舊宅取書籍,遭到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的追逐打罵,魯迅被迫還手,兄弟二人打了起來。

在趕走魯迅之前,羽太信子聯合妹妹羽太芳子,把芳子的老公周建人趕出了家門,周作人只好託胡適幫建人在上海商務印刷館找了一份工作。

這些事情在《我記憶中的魯迅先生》和周建人《魯迅和周作人》中都可以得到驗證。

周作人和羽太信子

三、周作人懼內說

羽太信子專橫跋扈,雖然出身日本貧困家庭,但為人自私、刻薄,喜好搬弄是非,再加上患有癔病(即歇斯底里症),情緒極不穩定,周作人不善言辭,對羽太信子只是一味忍讓,最終導致她得寸進尺,正是在羽太信子的步步緊逼和挑撥離間下,兄弟二人最終失和。

而周作人的一生都毀在這個女人手中。

魯迅做了一個文化鬥士,而周作人則最終做了文化漢奸。

北京淪陷後,絕大多數文人撤出北平,周作人選擇了留下,當日本人讓他接受偽職是,他最初是拒絕的,羽太信子說“你是文職,又不是武職”,武職殺人,文職不殺人,但是要負責洗地。

在羽太信子的勸說下,1940年,周作人當上了偽華北教育督辦,緊接著,兼任了東亞文化協議會會長,華北綜合調查研究所副理事長,《華北新報》經理、日中文化協會理事等30多個偽職,又過上了“體面”日子,在漢奸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1945年,日本投降,周作人因漢奸罪被逮捕,時年60歲,判處他有期徒刑十四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領導人的關注下,他提前保釋出獄,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編譯工作,過著寒士般的生活,繼續忍受羽太信子不斷髮作的歇斯底里症,直到她1962年去世。

由於文化漢奸的標籤,周作人晚年幾乎無朋友往來,他的作品也未能出版,1966年,在那場政治風暴中,慘被抄家,攆進棚子居住,第二年,遭受鞭打後離世,終年82歲。

作為和魯迅齊名的大文豪,他的死沒有在外界引起任何反應,侄子周海嬰也沒有參加他的追悼會,兄弟二人的葬禮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1936年魯迅病逝,宋慶齡先生親自主持葬禮,巴金、茅盾為魯迅抬棺,數十萬人前來送行。

人的命運都是自己選擇的,周作人做了兩次失敗的選擇,也決定了他悲慘的一生。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魯迅的故鄉,真實敘寫了回家賣老房的事情!其中有閏土,還有一個叫圓規的婦人,閏土把魯迅搬家不要的東西,僱一條烏蓬船拉走了!

在與閏土分手的曰子,我們看到,魯訊雖在教育部工作,又有稿費,但他是個過曰子的人!按我這人的性格,魯迅應給閏土十元八元的大洋,不能除窮根,也對閏土是種救助和友情,——分手了,不知還能見否?給你大洋十元,算是種情分吧!

周作人之妻,羽太信子,生活鋪張,這正是魯迅深惡而痛絕的!魯訊對自己的開支收入是很在意的,而周作人事事又聽老婆的,魯迅的不滿肯定有,但作為大哥,當家人,他只能無可奈何。當週作人找到他那一刻,他心裡說,解脫了,解脫了!

歷史的事實又一次證明,什麼也聽老婆的,下場很難說!周作人當了漢奸,想與這老婆關糸極大!當漢奸,作品還清淡雋雅,不知玩什麼法寶!

魯迅是偉大的,生活中的小亊,也表現出長遠的一面,令人服之!



果凍布丁踏終南


魯迅和周作人,都是在新文化運動中深受青年愛戴,有過重要影響的文化名人。他倆曾一起留學日本,一起寫文章,後來又一起在北京工作,住在一個院子裡,可謂兄弟怡怡。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給魯迅一信,說他當天才知道所發生的事,請魯迅以後不要到後院來。魯迅自此獨立用餐,不久就搬出去了。魯迅曾回去取書,兄弟倆人差點打起來了。以後就形同陌路了。




關於兄弟失和,有很多猜測。一種說法是周作人夫人羽太信子一家開銷太大,不節儉,以至魯迅負擔重,有怨言。羽太信子可能對魯迅不滿,周作人聽信婦人之言,以至失和。一種說法是魯迅偷窺羽太信子洗澡被羽太信子發現,報告至周作人後,周作人大怒。

但上述兩種都是推測,因為當事人都沒有就此說過原因。我認為這必然是一突發事件所至,這從周作人信可知。但突發事件肯定不是偷窺洗澡。因為當時日本人向外人展示身體不是大驚小怪的事,混浴什麼的長期存在。即便偷看過,周作人也不至於發怒,因為他對此很開明。魯迅周作人都是積極提倡新思潮的,觀念上和舊道德維護者不同。

兄弟失和,排除上述兩種可能。但究竟為何,當事人都已逝去,除非有特殊的證據,比如新發現當事人說明此事的書信什麼的,否則將永遠是個謎。


王可期


周氏三兄弟都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名流,其中又以魯迅和周作人兩人更為知名,魯迅的雜文、周作人的散文隨筆受到很多讀者的追捧。

周氏兄弟感情甚篤,魯迅到北京政府做事後,周作人也到北京教書,後來他們將浙江祖宅賣掉,在京都買了一所很大的四合院,兄弟三人與母親同住,這就是在歷史上很有名的八道灣11號周寓。然而,1920年代初期,魯迅卻被周作人夫婦趕出了八道灣,兄弟從此失和,兩人為什麼鬧翻呢?

周作人抗戰後受審照片

閱讀過不少關於此事的文章和資料,有的甚至是周氏後人自述,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條:

一、經濟因素

多年以前,曾經讀過一篇文章,題目是《魯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的情理詮釋》,作者張學義,文章刊於2009年第3期《新文學史料》。在這篇文章裡,作者梳理了魯迅與周作人1923年1月—1923年7月半年間的收入情況,其中魯迅收入1398元,周作人收入2904.19元,弟弟收入是哥哥的兩倍還多。

許廣平建國後在《魯迅回憶錄 所謂兄弟》中曾借魯迅之口說,八道灣是周作人太太羽太信子管家,她生活奢侈無度,致使家庭開支入不敷出。魯迅說兄弟兩人收入600多大洋,但都被羽太信子揮霍一空,最後還需魯迅出面借錢家用。許廣平的這段回憶不太符合實際情況,實際上週家收入主要以周作人為主,再者兄弟兩人每月收入也在700多元,並非魯迅所說的600多大洋。

有學者研究認為,周家當時全家13口加上傭人一共接近20口人,經濟主要依靠周作人負擔,羽太信子認為不公平,所以要求魯迅交錢,並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魯迅非常生氣,於是“改在自室吃飯”。周作人回家後發現異常,但不知羽太信子和他說了什麼,最後致使兄弟失和。

二、周作人夫婦有意霸佔房產

八道灣周氏兄弟舊宅

1919初年魯迅賣掉紹興老宅,將母親搬到北京來。當時周氏兄弟在北京購買了八道灣一所四合院,一共花了4000大洋,其中老宅房款1000元,其餘是兄弟拼湊的。也就是說,這所房子的產權歸魯迅母親和三個兒子共同所有。

但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非常霸道,周作人又兩耳不聞窗外事,要的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有“苦雨齋”裡書桌的平靜。羽太信子看不慣魯迅等人,據周海嬰回憶:“她(指羽太信子)的真正目標是八道灣裡只能容留她自己的一家日本人和她的中國丈夫。”在這種思想支配下,周建人先被趕出,隨後便是魯迅。

三、魯迅私生活有失檢點

紹興周家故居

這是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據說是魯迅偷窺弟媳羽太信子洗澡,引起弟弟和弟媳反感,造成兄弟失和。

魯迅之子周海嬰對此有不同看法,他在《直面與正視——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中認為,按照日本舊風俗,一般家庭洗浴男女都不迴避,這一點與中國不同。所以周海嬰認為此事是羽太信子杜撰,這也是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