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談起中國的成功女性,劉曉慶應是當之無愧的一朵奇葩。

這個在熒幕上、製片業、地產界都叱吒風雲的女強人,她的演藝舞臺千面弄影,她的生活經歷豐富多彩。她曾經獨霸票房十幾年,塑造過雍容華貴的武則天,扮演過風情萬種的小鳳仙,詮釋過陰險毒辣的慈禧太后,化身過舞姿翩翩的金大班……她先後六次榮獲獲金雞獎和百花獎;她永遠站在汪汪人潮的浪尖潮頭。從個人身世到自我奮鬥,從影視作品到私生活,從寫書走穴到開辦公司,她馬不停蹄地為娛樂圈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素材;她敢愛敢恨,敢說敢罵,敢作敢為,敢從一個只受過中學教育的川妹子,成為眾所矚目的電影明星,再成為榮登《福布斯》的億萬富姐,再成為出了監牢、東山再起的名女人。她的一生稱得上是活得夠本!任何苦難與勢力都未曾真正的將她壓倒、征服、摧垮過。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看劉曉慶每次亮相於人前,都是神采奕奕、精神抖擻,似乎歲月從未觸摸她。實際上,她風光背後的人情冷暖(如她從小沒有得到過父愛;如她前幾次的婚姻都不幸福;如她因個性張揚長年來忍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如她身陷被追討債務的訟爭、真假經紀人以及與經紀人千萬元債務的大官司;如她在監獄裡度過422天的失去自由的日子)都超越了常人一生的承受量……可是,劉曉慶就是劉曉慶,她天生具備自我療傷的能力——有一種女人,在歲月的擠壓和生活得磨礪中,不但不會衰老,反而會散發出鑽石一般的光彩。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這種越活越精彩的能力,其實就是善於忘記過去所經受的創痛,同時總結出智慧的經驗教訓。當然,想做到並不容易。那些在成長旅途中發生過的點點滴滴,或是青春年少的懵懂無知;或是不堪回首的黯然神傷;或是曇花一現的成功喜悅;或是銘心刻骨的愛情童話……集體儲存於大腦皮層的細胞裡。在某些時刻,它們會突然跳出來,帶著強勁的力道拳擊人心,終將你溺入回憶的泥沼,無力自拔也無法解脫。

通常女人,最容易在舊事堆裡畫地為牢。明知道那些過往宛如長江水,無論悲傷,無論歡愉,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時光穿越再回流。可惜她們就是捨不得面對現實。有些女人尤其喜歡反覆回顧那些不光彩、受挫敗、感覺羞恥的陳芝麻爛穀子,譬如曾經承受的傷害與踐踏、曾經遭遇的辜負與欺騙,曾經忍受的侮辱與嘲弄,曾經品嚐的苦痛與辛酸…… 導致她們長年畫地為牢,心懷忿恨、頹廢、恐懼、懊惱、憂鬱、苦毒等消極情緒,日復一日地自己傷害自己。要麼對外界不再信任,錯失可以重新收穫成功與幸福的機遇,要麼傷肝摧肺,給自己種下得癌症、患抑鬱、變得精神分裂、累及親朋及愛人的禍患。

如果女人渴望成為一個對得起自己的智慧女性,一定要記得定期給自己作心理排毒。

這種排毒等同於敢於放下過往的包袱,捨得走出舊事的陰影。

再簡單說,做人要懂得善忘。 劉曉慶懂得放下過往的包袱。哪怕她結過多次婚,離過多次婚,依然會笑傲著說:“在感情裡面,永遠談不上誰對誰錯。我很珍惜每一個用寶貴的生命陪伴我走過一程的男人,即使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走到最後,但這個過程已經很令我感恩,我只願記住那些美好的。”正是因為這份豁達,她每一次的轉型都宛如脫胎換骨;她每一次的重生都宛如鳳凰涅槃。她也能夠在花甲之年,繼續與真摯的愛情、真誠的男人相遇。

2012年,劉曉慶與追求她三十年的“傢俱大王”王曉玉登記結婚,在美國舉行了婚禮。有記者採訪她,詢問她婚後幸福與否?她坦然說道:“從來,我不相信世上有什麼亙古不變的愛情,現在,活生生的例子就在我的面前。”她雖然善於忘記舊事的陰影,卻時刻牢記生命裡最該珍惜的東西:

比如愛,比如恩;比如情,比如義。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和吉伯、馬沙兩位朋友一起旅行。三人行經一處山谷時,馬沙失足滑落。幸而吉伯拼命拉他,才將他救起。馬沙於是在附近的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馬沙一命。”三人繼續走了幾天,來到一處河邊,吉伯跟馬沙為了一件小事吵起來,吉伯一氣之下打了馬沙一耳光。馬沙跑到沙灘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馬沙一耳光。”當他們旅遊回來後,阿里好奇地問馬沙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他的事刻在石上,將吉伯打他的事寫在沙上?馬沙回答:“我永遠都感激吉伯救我,我會記住的。至於他打我的事,我只隨著沙灘上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乾二淨。”看看,馬沙忘記的是吉伯偶然間因情緒失控對他的傷害,牢記的是吉伯曾經對他莫大的救命之恩。 劉曉慶就有一顆感恩之心。當年她與香港名導李翰祥合作《火燒阿房宮》一劇,一揮手投資投資1200萬,在審查合同時,有人告訴她,李翰祥已經年屆七十,身體狀況堪憂。劉曉慶依然簽了合同。隨後,劇組在北京開機,三個多月後,李翰祥在片場心臟病復發,送醫不治去世。噩耗傳來,劉曉慶一邊繼續主持拍攝,一邊主持李翰祥的追悼會。並且,在追悼會後,她與李翰祥的太太單獨會面。得知李太太生活拮据,她包了一個大大的紅包,親手交給了李太太。後來回香港後,她還發動朋友多方資助李太太,直到李太太去世。她如此善待李家人,全不念當年她參演李翰祥執導的《火燒圓明園》電影時,李一度對她刻薄辱罵。

她記得的是,若無李翰祥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她不會成為熒屏上家喻戶曉的“慈禧太后”。

香港影星張曼玉,也是懂得忘記他人過犯又懂得感恩他人友善的人。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張曼玉曾在1997年與法國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迷離劫》,雙雙墜入愛河。兩年之後,他們兩人在巴黎共結連理。苦於張曼玉熱愛演戲,每年總要抽出一半時間回到內地,阿薩亞斯在2003年另結新歡,新歡還是個男人。張曼玉發現後,不得以“聚少離多”為理由,為這段異國婚姻畫上了句號。兩人離婚之後,張曼玉並未與前夫擺出仇人一般老死不相往來的架勢,而是內心豁達、換位思考與之再續友誼。於是,再見亦是朋友的他們合作出了優秀電影《清潔》,張曼玉因此片成為在戛納封后的首位華人女星。2004年5月,當張曼玉走上戛納的領獎臺,接過“金棕櫚”,依然巧笑嫣然,不忘感謝阿薩亞斯。即使在婚姻中遭遇背叛受過傷害,這個智慧又善良的女人也以大度的姿態,把讚美的詞語毫不吝嗇地送給了前夫,也再一次收穫了前夫由衷的敬愛與尊重。

怨婦們:請學學劉曉慶與張曼玉


試想,張曼玉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畫中仙嗎?情感之於每一個人都是真實平等的,有慾望有得失,有喜有悲,有生有死,相隨相伴。張曼玉和平凡女人一樣,也渴望穩定的婚姻,安定的家庭。一旦遭遇背叛,她痛苦消沉,傷心傷肺。但是她明白她要往前看,她明白死抓不放那一段段沒有存在意義的感情是毫無意義的事情,她反而從那一場場讓她屢愛屢敗的創傷記憶裡汲取了充實自己靈魂的營養,提升了自我的境界與智慧,獲得了對愛情對婚姻的真實認知。從韓籍髮型師MarkKim到著名導演爾冬升到美國男友漢克到地產商人宋學祺到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再到現在的塵埃不染,張曼玉始終保持著少女心態,哪怕年過五十。正是因此,她真正出落成了被時光雕琢而成的美人,也成了香港影壇一座屹立不倒的豐碑。

身為女子,當你以為失去了曾經那個深愛的人,就再也不可能快樂了;當你以為失去了曾經得心應手的工作,就再也找不到出路了;當你以為自己失敗過那麼多次,就再不能鹹魚翻身了,請你借鑑上述優秀女性成功的經驗,將一切的黑暗往事在大腦皮層一次性格式刪除。請你相信,失去的,你會被加倍地償還,錯過的,你將被加倍的祝福。只要你能夠保守住你骨子裡的善良、樂觀、自信和勇敢,你所渴望擁有的一切都在前方等待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