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閻綱: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大美西部觀察:立足西部,放眼世界;關注民生,傳遞有價值的資訊,發佈經典文章。

西部君說

這是閻綱先生的一篇舊作,應讀者要求並經作者授權大美西部觀察轉發於此。

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閻 綱

手術檯上接二連三的宰割,未能留住他的肺息。他的去世叫我悲痛難忍。


閻綱: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喬典運(1930~1997)


生命對於喬典運已經很不耐煩,他在病床上"拚命"了——病塌上,臨終前,支撐著,日夜兼程,以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留下自述傳體的文字《命運》,未能終篇而成絕唱。《命運》刊登在河南《莽原》上。

我輩只能在其殘篇斷簡中捕捉微言。

人之將死,其言也真,一部九十年代作家的懺悔錄,一位作家彌留之際痛徹肺腑的心聲,是對同輩以及後輩作家血淚澆鑄的警示!

原文例舉如下:

其一、"我看到了笑臉就悄悄笑,認為自己真有上書的材料了,便不知天高地厚地學下去,現在回頭想想也多虧不知道當作家的苦處和難處,要是知道了以後會因為當作家受那麼多磨難,說啥也不學著當作家。話再說回來,當時我要沒病沒疾有鹽有飯吃再有幾個零花錢,我也不會學著寫稿的,我完全是被貧困交加逼上文學這條路的。"

其二、"我終於參加了武漢作家協會。本來應當高興高興,可是經過重重磨難之後,我開始懂得了:人想平安,你就要不如人;想找死,你就得比人強。我學乖了,這一次沒有歡喜若狂。變得像孫子了,這就是進步。"

其三、"衛星上天了,食堂的飯稀了。""說是站在麥垛上對著太陽點袋煙。比起人家我寫的算個屁,吹得還輕,只是個小吹家吧。一個人能這樣想,可見良心這玩藝兒要是想扔了比什麼都容易。"


其四、"通過這個會議,我懂得了如何生存。製造火箭的人明知是假火箭偏要當成火箭賣的人,都因為不願和別人一樣站在地上,想上天才毀了自己。從此以後,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夜裡沒有做過上天的夢,白天連上樹也沒有想過,高人自然比我高一頭,見了侏儒我也要蹲下去讓他比我高一頭。因為想比別人高一頭的人,最後一定會比別人低一頭。"

其五、"我又被這種熱烈氣氛和群眾敢想敢幹的精神感染了,神經一天到晚處於興奮狀態,還是見啥信啥聽啥信啥,可見人是輕易不會接受教訓的。"

其六、"字是什麼?是最漂亮稱心的情人,是升官發財的敲門磚,是人類進步幸福的手段,也是殺人害命的刀子,玩字的人禍福無定,可能一篇文章做得好便飛黃騰達一切都擁有,也可能一字之差命喪黃泉,險!"

其七、"副刊是正刊的影子,正刊登什麼副刊把它變成曲兒再唱一遍,千萬不能走樣。我編了一段副刊,還算順手……哭著哭著不由笑了,真傻,把行文中的抗旱改成抗洪不就成了?像'抗旱抗得天低頭',改成'抗洪抗得天低頭',啥時需要啥時掏出乾糧就是饃。"

其八、"上級號召縣縣出魯迅,村村出郭沫若。楊蘭春一鳴驚人,說,別說縣縣出魯迅了,能把魯迅的文章抄完就不簡單了。就憑這一句話他又當了一次名人,被下放到方城縣農村勞動了。"

其九、"一張張餓極了的臉都會吃人。""中國的老百姓太好了好極了,只要把他們失去的東西再還給他們,他們就會忘了剛剛經歷過的痛苦。""也不透個信就反戈一擊了?朋友?天下真有朋友嗎?若干年後我終於悟了一點,朋友也得自己先活了才講朋友。""夜是什麼?人人的概念是家,是燈火,是妻小,是床,是安樂窩。我嚐到了夜的另一種滋味,漆黑,鳴叫的風,冰冷的石頭,扎人的野剌,還有沒邊際的恐怖,這裡那裡忽然嘩啦一聲,汗毛頭皮都立了起來。席夢思床上一粒沙子都會感覺硌人,睡在亂石亂草上全然不覺。""為啥現在都要革命都爭著革命,因為現在革個命太容易了,不用槍不用炮不用流血不用犧牲,嘴一張一合把手無寸鐵的人打成反革命,自己就成了響噹噹的革命派。……把別人都打成了反革命才能把別人所有的一切奪過來歸自己所有。普天下的人要是都成了反革命,只有一個人是革命的,這個人該多麼偉大多麼正確呀!"


"二十多年過去了,文化大革命的餘悸還在折磨摧殘著鄭大嬸,只要聽到呼喊口號她馬上就拉稀。鄭大嬸何罪?只是給有家難歸的人一個住處一碗飯,就被惡人侮辱打鬥。深重的負罪感一直壓迫著我,我永遠報答不完這恩情!"

"真正的英雄是我的兒子小泉。當時,村裡沒有一個人敢替我說話,妻子和三個女兒也只能遠遠地用眼淚看我。小泉只有三歲,他天不怕地不怕跑到我的身邊,雙手抱住我的腿,仰起頭睜大怒眼看著眾人,就這樣一直到鬥爭會結束。一個三歲的孩子,面對著一個瘋狂了的世界,毫無懼色地摟著我的腿,在歇斯底里的吼聲中,這是一個巨大的力量,我好像靠著泰山站著。"

"山裡人來公社就像縣裡人上北京一樣新鮮,何況是鬥爭大會,男女老少都來了。看鬥爭人是人生最大的樂趣,因為看到了比自己還不如的豬狗,發現自己比一些人還高一頭兩頭,心裡比喝糖水還甜。"

…………


閻綱: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恕我抄錄過繁。魯迅說:"《小說舊聞鈔》,該抄還得抄。"此情此景,轉述和評點肯定會走樣。

《命運》用自己親身的經歷還原了歷次的政治鬥爭,用真實的細節詮釋了絕頂荒唐的歷史,也給我輩知識分子畫了像,為中國文學留下"前改革時代"中國知識分子苦悶歷程的縮影。

我這裡抄送給讀者的是一個真正有良知的、千真萬確的喬典運——他的文學行的朋友的真朋友。

一部《命運》,象徵貝多芬的《A小調第五交響曲》,實際上是一部(我稱作"臨終懺悔"的)未完成的安魂曲。

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農民作家喬典運的出現意味深長。喬典運深深地紮根在莊稼地裡,虔誠地拜倒在歷史老人的膝下。喬典運有意以農民代言人的身份替農民說話,卻絕不為農民護短。喬典運在農民的歷史性的悲劇裡面昇華喜劇,又於喜劇裡蘊含著史的悲哀與教訓。喬典運的作品誠實樸素,幽默厚重,無疑是我國改革開放時期農民的處境和心理的一面鏡子。

彌留之際,老喬委託來京參加第五次作家代表大會的河南代表、他西峽的同鄉廖華歌等,囑咐她們務必找到我,說"閻綱一定到會,你們一定替我向他遙致問候……"我哽咽,只顧抹淚,說不出話來。

曲未終而人去,哀哉!一部彌留之際自我譜寫的未完成的安魂曲。

作家楊曾憲問得好:"誰來續寫《命運》?"


1998年1月16日

閻綱: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作者簡介】閻綱,1932年生,陝西禮泉人,1949年參加工作,1956年畢業於蘭州大學中文系,同年分配到中國作家協會,1986年調中央文化部。中國著名作家,“首屆冰心散文獎”獲得者。編輯的報刊有:《文藝報》《人民文學》《小說選刊》《當代文學研究叢刊》《評論選刊》《文論報》《中國文化報》《中國熱點文學》。後期以散文隨筆著稱。著有《文壇徜徉錄》《神·鬼·人》《冷落了牡丹》《文學警鐘為何而鳴》《我吻女兒的前額》《美麗的夭亡》《閻綱文化之旅》等二十多部。

閻綱:臨終前的懺悔 誰人續寫喬典運?

△作者 閻綱

感謝閱讀欣賞!如果您對本文有什麼看法或感想,歡迎在文末留言批評指正。喜歡這篇文章就關注,轉發評論就是對我們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