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講,野釣“連竿”是件比較過癮的事情。但是隨著現在野釣資源越來越匱乏,很多釣友認為:“野釣“連竿”多半時間是運氣的事了,特別是“爆連”,那就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個人認為,事實是未必是這樣的,只要做好下面2點,就能大幾率做到。

  • 一,預判:野釣“連竿”需要的外部因素
  • 二,做好:野釣“連竿”需要的人為因素

上面這兩個因素是相互關聯缺一不可的。就像我們用電腦一樣,電腦硬件很好,不會操作同樣是沒什麼用的。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野釣“連竿”是件很過癮的事情

一,預判:野釣“連竿”需要的外部因素

野釣“連竿”,資源要好

想要“連竿”,就要保證窩子裡是聚滿了魚。而魚種之間又常常存在著微妙的相互排斥的情況,所以,選擇垂釣群體活動的魚種是可以增加連竿的幾率的。比如:鯽魚,鰱鱅,草魚,白條,翹嘴等這些魚種都是有群體覓食習慣的,而成年的鯉魚往往是單獨行動的。

另外,野釣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水廣魚稀。也正因為這個特點,野釣“連竿”在很多釣友看來是件運氣的事。如果水域魚兒密度較小,任憑你釣技,釣餌再厲害也是於事無補的。所以,選擇垂釣水域,魚兒的密度的大小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對於野釣資源好與壞的判斷:向周邊的釣友打聽是最為直接和有效的辦法。

野釣“連竿,”“三大因素”要適宜

我們知道釣魚“三大因素”:天氣,水情和魚情,這“三大因素”可以說是釣好魚的關鍵,更是“連竿”的重要因素。

雖然這“三大因素”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個人認為只要掌握幾點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氣壓在1000百帕以上,水溫在15-25攝氏度左右(鰱鱅和草魚要高些),水域水位沒有明顯的升降(但在氣溫高,水位上漲有利於釣魚的)。

小結:

綜上所述,野外資源和“三大因素”這兩點對於野釣“連竿”是很重要的。在作釣之前,這些都需要做好提前預判的,這也是我們能否釣好魚的關鍵性因素。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野釣資源好時“連竿”的重要因素

二,做好:野釣“連竿”需要的人為因素

1,野釣“連竿”需要注意的窩料的選擇和發窩的時間的掌握

野釣想要“連竿”,發窩是根本,而打窩又是發窩的前提。所以,打窩是很重要的。

窩料的味型選擇

窩料是釣魚人較為熱捧的話題。從這麼多年釣魚的經驗上來看,個人認為並沒有什麼萬能的餌料和窩料的。而窩料的味型是和季節,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

在氣溫高時,由於魚兒活性較大,覓食範圍較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氣味,顏色,稍淡一點

的窩料。如果選用穀物(玉米,小麥等)打窩的話,可以直接使用就行。

在氣溫低時,由於魚兒活性較小,覓食活動範圍小,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氣味較為鮮豔(紅,黃,白較為適宜),氣味較大,腥味稍重一點的窩料。選用穀物(玉米,小麥等)的話,可以選擇發酵的較為合適。

那好的窩料具備什麼特點呢:

個人認為,一款好的窩料需要有誘魚和留魚雙重功效的。既要有使遠方魚兒聞到的氣味或者遠方看到的顏色,又要有魚兒實實在在可以吃的東西。比如我們常說的酒米。酒米就是具備:顏色和氣味誘魚,而小顆粒的米粒,又是魚兒能夠真真正正可以吃到的食物。

發窩的時間的掌握

因為氣溫的不同,發窩的時間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氣溫高的時候,一般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左右就會聚來魚。而在氣溫低的時候,通常要一個小時以上,甚至幾個小時才能有魚進窩。所以,在氣溫低的時候,選擇提前打窩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野釣窩料的味型是和氣溫有關係的,同樣是“連竿”的重要因素

2,提竿動作和漂像的把握是野釣“連竿”的關鍵

提竿刺魚的動作是很重要的。石頭我就遇到過連竿的時候,出現魚兒鑽進水草中拉不出,造成驚窩,導致後面很長一段時間一口都沒有的情況。

刺魚的動作很關鍵

窩子裡聚滿了魚,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咬鉤的魚兒第一時間拉離窩子,這個時候是需要配合提竿動作的。個人認為,比較合適的提竿動作:首先是一個上提刺魚的動作,如果感覺手下一沉再揚竿,這樣會大幾率的減少“驚窩”現象的產生。

抓有效魚口很關鍵

窩子裡雖然聚滿了魚,但並不是浮漂有動作就能中魚的,這和你浮漂的調釣有很大的關係。比如:調高釣低,黑漂,頓口多,調低釣高頂漂較多等等。

雖然漂像有很多種,我們只要抓住有效的魚口就行了。比如:黑漂,有力的下頓,均勻的下沉或者上頂(這個大魚居多),下沉和上頂短時間的靜止等等,這些都是有效的魚口,抓住有效的魚口同樣是可以減少“驚窩”幾率的。

3,保持安靜同樣是野釣“連竿”的關鍵

拋竿要輕

窩子裡聚滿魚的時候,我們要注意拋竿的動作要輕,儘量採取“蕩”的方式。切不可把竿稍用力拉彎,再把餌料“崩”入水中的方式。這樣的方式,釣的深的話還好,如果釣的淺,很有可能造成“驚窩”的。

岸邊保持安靜

岸邊的安靜也就是很重要的因素。比如:不要大聲說話,不要在岸邊來回走動,釣點有沒有嘈雜聲等等。甚至釣魚人穿的衣服顏色,這些都是“驚窩”的潛在因素。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野釣保持安靜,同樣是“連竿”的重要因素

4,及時續窩對於野釣“連竿”同等重要

由於窩子裡聚滿了魚,魚兒在不斷的進食著窩料,窩料必然會減少的。所以,我們想要“連竿”,就必須及時續窩才行。

個人認為,不管是何種窩料,在“發窩”的狀態下都不可用手拋方式的。要麼用打窩器,要麼用線組帶窩料。

續窩的窩量選擇少打,勤打的方式比較適宜。還有,在氣溫低的時候,窩料每次打的要更少,因為這時的魚兒的胃口並不大。

另外,我們在補窩的時候,可以選擇把窩料補在鉤餌的後方一點

。因為魚兒一般是從前面過來的,窩料的氣味和顏色把它們吸引過來,第一時間會發現我們的餌料,從而增大咬鉤的幾率。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這種打窩器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很實用。

小結:

個人認為,只要知道了影響“連竿”的人為因素,是很大幾率可以做到“連竿”的,因為做到這些並不是很難的事情。另外,對於魚兒的生活習性的掌握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為魚兒的生活習性制約著魚兒的活動。

引申一點:

上面介紹了野釣“連竿”需要的條件和人為操作需要注意的事項,那如果在連竿的時候出現了停口,我們該從哪裡找原因呢?從這麼多年來垂釣經驗來看,個人認為一般是有以下幾種:

續窩不及時,外部因素造成“驚窩”,大魚或者掠食性魚兒進窩,氣壓突變,水位不穩定,魚兒覓食習慣等等原因。

寫在最後:

個人認為,野釣“發窩”的時候,在高興之餘更需要釣魚人的冷靜。如何把窩子維持長時間有魚,如何提竿做到不“驚窩”,如何從水中源源不斷的把魚兒釣獲上岸,這些才是我們釣魚人需要考慮的事情。畢竟是在野釣,“發窩”並不是件常見的事情,而“發窩”是“連竿”前提條件。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注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

野釣“連竿”,並不是老釣魚人的專利,掌握2點你也可以做到

野釣“連竿”是釣魚人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