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最近人民日報發文: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

文中寫到:

家裡信號不好,一直跑到山頂上,在皚皚白雪中一手拿手機,一手做記錄;走了近一小時的山路,才能找到一處能收到網課信號的崖壁,一學就是五六個小時;家裡不能上網,就到村部院子、鄰居家房頂上“借網”學習,堪稱現代版的“鑿壁偷光”……這些孩子實在太不容易。

網課凸顯了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

突如其來的疫情,擋住了莘莘學子們返校的腳步,為了不耽誤同學們學習,各級教育部門積極響應,提出了“停學不停課”,“停課不停教”,很多學校都通過老師網絡直播教學,來給學生傳授知識。

但是,網課在農村個別地方卻極其尷尬,孩子們備受煎熬。

在西藏那曲的一個村子裡,索巴桑姆因為家裡信號不好,她就來到4800米高的山頂上,一邊放牛一邊上課,還要提防著狼的出現。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還有一個女孩,來自河南洛寧,因為要上網課,家裡又沒網絡,她每天就來到村支部門前,蹭網學習。藉著一張破爛的課桌,和一束昏黃的燈光,女孩學習得很認真,她的父親默默蹲在角落裡陪伴著她。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重慶女孩劉蕊高山上建網課“教室”,父親搭棚生火陪讀。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河南高三學生小通因家庭條件不好,家裡沒有網絡,就每天爬到房頂,蹭鄰居家的網,堅持學習。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在媒體報道中,還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我們看到這些孩子在逆境中不氣餒,不放棄,不禁肅然起敬。但更多的是一種難言的苦澀與心酸。

農村孩子上網課有的連網絡也沒有,網課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城鄉的差距。

城鄉差距不僅僅體現在貧富程度上,更多的是各種資源配置失衡。

就拿教育資源來說, 去年冰點週刊的一篇深度調查報道“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刷遍網絡。

講了這麼一件事情:通過直播,248所貧困地區的中學,與著名的成都七中同步上課。

直播上課時,貧困地區中學的孩子盯著那塊“可能改變命運的屏幕”,直愣愣地發呆,蒙了,兩手一攤,束手無策,因為聽不懂,跟不上。

考試更是一團糟,曾經鎮裡中考的第一名,在期中考試,考成都七中的試卷,除了語文,其它科都沒及格。 她英語課更是幾乎一句也聽不懂,老師講完了,還以為老師沒講呢,還在那兒莫名的等待。她花半小時做七中出的閱讀題,查很多單詞,也看不懂意思,做完全錯了。 她說,“我沒想到我這麼差”。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網友看了以後,紛紛表示城鄉差距太大了,除了經濟上的差距,更多的是資源不均衡。

生活在城市的父母,大多非常重視下一代的學習教育,在為孩子的學區房、名校、輔導班甚至出國留學東奔西跑。更多的是他們具備必要經濟條件,同時擁有豐厚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

在北航實驗學校小學部第三十屆藍天杯科技節上,北航“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和孩子們共同開啟“小小月宮”。

城市的孩子玩無人機,而農村的孩子有的上網課還沒手機,還沒網絡。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農村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在外務工,家裡的老人還需要做農活,不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更看不懂孩子的功課。 他們對知識的重要性很模糊,只知道掙錢吃飽、穿暖,攢錢,蓋房、娶媳婦。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更沒有相應的環境、資源、師資。一個農村的孩子如果有彈鋼琴的天賦,誰會發掘,即使有人慧眼識才,鋼琴買得起嗎,買得起有師資培養嗎?

有一個笑話,發人深思:有人問放牛娃,放牛幹什麼,他說,掙錢啊!又有人問,掙錢幹什麼,他說,掙錢蓋房子。蓋房子幹什麼,直接回答娶媳婦。娶媳婦幹什麼?放牛娃說生孩子呀。生孩子做什麼,可悲的是他回答說,生孩子放牛啊。


人民日報:  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網友: 何止是網課

意識的改變,環境的優化,資源的調配,在農村顯得更為迫切。

可喜的是這些孩子上網課的事被報道後,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處理。但這些只是被我們看到的,還有更多的是我們看不到的,他們就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裡,默默掙扎。

網課只是農村教育資源匱乏的一角,還有更多需要加強和改善,希望這些事情可以更多的被大家關注到,盡力去改善農村地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希望祖國的每一個花骨朵,都能在陽光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