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尉遲恭凌煙閣排第七,秦瓊卻排最後一位,李世民為何不待見秦瓊?

nancywu_43689974


先談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榜。該榜是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命閻立本繪製,此榜排名有先後,越靠前表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目中,關係越密切功勞越大。排名如下: 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 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 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 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勣、秦瓊 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二十四功臣中雖然文臣武將皆有,排名最高的武將是排在第二位的李孝恭,戰功顯赫加上又是皇室宗親,排在武將第一無可厚非,尉遲恭排在第七位,武將第二位,處於非宗室將領第一位,這充分顯示出尉遲恭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秦瓊僅排在功臣榜最後一位。



秦瓊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功勞地位偏低的主要原因在於秦瓊在唐朝建立後身體不好,沒有太多立功。李世民登基後不久,秦瓊就上疏說自己因為連年征戰,已百病纏身了,需要在家修養,李世民也應允了,之後的秦瓊基本屬於半退休狀態,不再過問政。秦瓊自己也曾講過,自己大小作戰兩百多場,多次受傷,流下來的血都有好幾壺了,身體狀況難以再支撐。身體狀況不佳導致其後期沒什麼立功表現。 正是由於秦瓊在後半生因身體狀況不佳沒有再獲得征戰沙場的機會,導致其在李世民心目中功臣的位次開始下滑。


滄海拾遺錄


唐太宗於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開始圖畫凌煙閣,當時秦瓊已經去世五年。如果李世民不待見秦瓊的話,秦瓊可能連上凌煙閣的機會都沒有。可見,雖然事隔多年,但李世民一直惦念著秦瓊。要知道,大唐凌煙閣代表的是一種無上榮耀,無數人盡其一生都無法得到。所以說,只有二十四個位置的閣樓留有秦瓊的一席之地,實屬不易。


而之所以有李世民不待見秦瓊的質疑,其實是秦瓊沒有達到人們的心裡預期,而產生了一種失落感罷了。遙想秦瓊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何等的英雄威武,但是在貞觀年間卻默默無聞,與之前的狀態相比,簡直判若兩人。於是就有人覺得是受到了李世民的冷落。其實真正的原因只有兩點:

一是秦瓊有意的選擇功成身退,不想被鳥盡弓藏。舉個栗子,尉遲敬德曾居功自傲,大鬧慶功宴,拳打李道宗,最後李世民繪聲繪色的講起了劉邦的故事,嚇得尉遲敬德乖乖的去煉了丹,直到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征討高句麗的時候,才把尉遲敬德叫出來當了一名“啦啦隊”隊長。因此,這是一種人生智慧,秦瓊不會像尉遲敬德那樣,直等到李世民厭煩自己的那一天而自討沒趣。


二是健康出了問題,正好給了秦瓊安享晚年的理由。秦瓊早在隋煬帝時期就追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等將領不斷的征戰農民起義,後來投靠李世民後,更是一馬當先、縱橫馳騁,為唐朝立下赫赫戰功。所以秦瓊一生經歷無數次廝殺,落下滿身的傷痛,健康早就亮起了紅燈,從某種程度上講,選擇平淡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有一種說法,認為凌煙閣排名順序不是按功勞大小為標準。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從古至今,只要是涉及到名次問題,其中定有一些玄機。道理很簡單,如果凌煙閣功臣排名真是隨意性產生的結果,那麼列在首位的為什麼是長孫無忌呢?很顯然,除長孫無忌功勞不容置疑外,李世民還是有意偏袒了這位大兄哥。所以,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以及建立的功勳,才是決定了凌煙閣排名的關鍵。



李世民把入選凌煙閣的功臣分為四類:一、建國功臣,包括晉陽起兵的一類;二、學識淵博,德才兼備的一類;三、最初效力於秦王府,玄武門之變起到至關重要的一類;四、貞觀年間繼續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一類。因此,只有符合其中一條或幾條標準的人,才有進入凌煙閣的資格。

那麼,為什麼慰遲敬德排第七,秦瓊排最後呢?原因有兩點:

一、慰遲敬德的功勞要大於秦瓊

尉遲敬德最早是割據勢力劉武周的部將,之後投靠李世民。秦瓊從隋將到瓦崗軍再到王世充,最終也是投靠唐朝。之後二人都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因此二人的經歷、功勞相差不多。但是在玄武門之變當中,尉遲敬德要比秦瓊要出色許多,而且毫不誇張地說可以把尉遲敬德列為玄武門第一功臣。反觀秦瓊,甚至還有人質疑他倒底有沒有參加玄武門之變。事實上秦瓊不可能缺席,只不過是沒有衝在最前面,也有可能只是一個把風的角色。所以,正是由於秦瓊在玄武之變中並不突出的表現,才是他排在尉遲敬德之後的一個主要原因。


二、秦瓊早於尉遲敬德去世

除玄武門之變中立下的功勞比不過尉遲敬德外,秦瓊另一個在凌煙閣排名落後於尉遲敬德的原因就是去世的早。秦瓊於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去世,而尉遲敬德活到了公元658年,整整比秦瓊晚於20年去世。李世民圖畫凌煙閣是在公元643年,所以自然會顧及生著的面子,同時已經逝去的人只能排在後面,這樣也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是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得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排名的原則說起。很多人總以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是按照功勞大小排的,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真正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位置排序是按照擬定名單時每個人的官職大小排定的。如果擬定名單的時候有的人已經去世了,則按照死後皇帝給的“贈官”(死後的哀榮)來評定官職。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貞觀十七年確定的。排名第一的就是長孫無忌,因為他當時的官職是位列三公的“司徒”,官最大,所以排第一。排第二的李孝恭,第三的杜如晦,第四的魏徵,是因為他們在貞觀十七年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贈官”都是三公的“司空”,並不見得他們的功勞就比排第七的尉遲恭、第八的李靖高。

同樣的道理,秦瓊貞觀十二年就去世了。因為去世的比較早,所以太宗皇帝給的“贈官”只是“徐州都督”,這個官職在整個二十四功臣中屬於最小的了,所以只能排在最後。


每日一首怪詩詞


說來有趣,儘管如今不少榮譽榜都會強調說排名不分先後,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關注的還是名列前茅的人物。即便有些時候按照姓氏筆畫來署名,讀者的還是會對前幾名多了幾分豔羨。這樣的觀念,在古代更是如此。

李唐的江山,有大半是李世民及其手下拼殺出來的。在玄武門事變中,李世民殺兄誅弟,奪得了太子之位,後又登基為帝,成了集萬般榮耀於一身的盛世明君。唐太宗在享受這一輝煌和榮耀的同時,並沒有將老部下們拋之腦後,而是搞了一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光榮榜。

隋唐時期,追隨李氏父子的文臣武將不計其數,戰死沙場的英雄好漢也不勝枚舉。然而,在凌煙閣內卻僅有二十四個位置。可以說,無論排在第幾,都已經是無上榮耀,不僅意味著自己功成名就,還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一筆千金難買的財富。

不過,即便同為功勳,自然也得有個排名上的先後和感情上的親疏。所以,凌煙閣內的二十四功臣,也絕非就可以等量齊觀。但令不少人難以接受的是,秦瓊竟排在了第二十四位,而與之並稱為門神的尉遲恭卻比他遙遙領先。

究其根源,大抵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歷史上的秦瓊著實戰功顯赫,是李唐王朝的開國功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批隋唐英雄中,有不少人是被歷史小說給誇大了。後世《隋唐演義》等歷史小說,將秦瓊的狹義過分誇大,使得其在民間的威信大增,幾乎成了可以同關公等量齊觀的人物。

然而,民間對古代英雄的崇拜,並不意味著被崇拜者真就勝過同時代的歷史人物。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的功勞或許不該排在最後,但也不見得就能排的靠前。

其次,功臣榜的設置,固然是要基於功勞的大小,恰如古人所講的論功行賞。不過,這種皇家榮譽也勢必會摻雜有政治因素的影響。秦瓊的年紀,在唐王朝的武將中是比較大的,在政治穩定以後,他已經逐漸退居二線,影響力不及一些武力正盛的人物。至少,當時秦瓊是不及尉遲恭的。

再次,仔細觀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便會發現,其實唐太宗原本也是有私心的。一些靠前的功臣,或是與他沾親,或參與過玄武門之變,或二者兼而有之。在這一點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長孫無忌。不過,儘管存在這種因素,大的排名還是相對公允的。


史海爛柯人


不待見秦瓊從何說起呢?官封左武衛大將軍,武職已極矣!貞觀五年又對幾個玄武門功臣進行了加封,秦瓊就是其一。封一子為縣公。秦瓊死後陪葬昭陵,在墓前立石人石馬以象徵他的卓越戰功,所有武將裡絕無僅有。秦瓊死後太宗傷心了好久。說李世民不待見秦瓊就是無知,拿尉遲敬德來和秦叔寶比那就是無知加無了等於什麼都不懂啊


江山壹統


秦瓊的功勞是大唐統一天下的戰爭中,統一天下後基本是退養狀態,而尉遲恭從李世民打天下到玄武門之變一直到後面李世民當皇帝后的戰爭他一直都有參與,所以他的功勞視乎比秦瓊大。


東莞城市快報傳媒


不是不待見,而是你只看隋唐演義覺得秦瓊非常牛,你要是讀了正史就會發現,秦瓊在一堆將軍裡邊只是普通水平了。


Captainzhuo


李世民與李建成爭謫,曾邀秦瓊參加,但秦瓊態度暖昧。尉遲恭積極幫助李世民奪謫,在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射殺李建成的同黨齊王李元吉。李世民為了感謝尉遲恭,曾打算將公主嫁給他。


跪射俑


原來,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瓊才是最關鍵的一環,李世民深知秦瓊為人,拿捏的也相當到位,假如讓秦瓊領兵作戰自然不在話下,但要讓他跟著自己發動宮廷政變窩裡鬥,恐怕秦瓊就辦不到了,可是如果將自己的妻兒老小交給秦瓊,如果政變失敗,秦瓊就是拼死也會保全自己的妻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