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

正义的天津人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在单位值班,任务是看看门,接听一下电话,基本上没有什么事。乘此闲暇时间,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毫无疑问都是有编制的。在党政机关,主体的工作人员是公务员,当然还有为数不多的机关工人。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三种编制类型,分别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另外,在县、乡基层单位,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即混编混岗,即在一个党政机关之中,即有公务员,又有事业编制人员,还有机关工人和事业编制的工勤岗位人员。虽然说政策上不允许此类情况存在,但在现实中,这种状况是极为普遍的,实际上是常态。如果不允许的话,很多的党政机关立马瘫痪。

在机关事业单位,有编制的人员必须按要求向机构编制部门,定期实名制地报送在编人员花名册,并同时抄送同级财政部门、人社部门、党委组织部门,用于核定工资,并进行日常管理。这其实才是编制的真正含义。

当然,编外人员在上述四部门就连一个姓名也没有,人家压根儿就不承认有编外人员的存在,自然也没有负责落实相关待遇的职责。

其次,机关事业编外人员的主要类型。据我所知,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主要有两类:1、临时工。即与机关事业单位直接签定合同、或者口头约定聘用的临时人员。这类人员的来源说不清、道不明,劳动报酬一般也不高,用单位的自有资金支付,从事的大多也是辅助类的工作,如门卫、司机、文印、收发之类,本人一般也没有什么特长,多多少少挣点钱补贴家用而己。2、劳务派遣工。他们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来的工作人员。招进来后,与正式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事先,机关事业单位与公司签定劳务派遣合同,在确保完成工作任务后向公司付款,他们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也由公司负责。他们与工作的单位之间,即没有任何直接的劳务关系,工作的单位也不负责给他们落实劳动报酬。说到底:劳务派遣公司只是一个白手套,合法的掮客而已。在实际工作中,工作单位付给公司的劳务报酬本身就比较低,或者很低;经过公司的二次分配,又被盘剥一次,他们能拿到手的工资就很低了。因此,劳务派遣工是目前用工形式中一个极为苦逼、极为残酷的存在。而这些人,又往往是还没有获得正式就业机会的大学生们。
即使工作时间很长,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很突出,也改变不了自身的尴尬身份,也不可能提高劳动报酬,更不可能被提拔使用,终究只是一个旁观者、看客而己。可以说:身份决定一切,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血淋淋的现实

最后,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合同人员?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确实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人手太少完不成份内的工作任务,这是肯定的。在现行管理体制下,所有行政事业单位都实行实名制的编制管理,具体执行上要求很严,单位根本没有超过编制限额用人的任何自主权。因此,机关事业单位使用无编制人员,也实属无奈之举。大路走不通了,只能走小路啊。

题主提出:机关事业单位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人员?其潜台词实际上是单位能不能或者有没有可能,对能力出众者网开一面,予以正式录用。坦率地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除军队退役人员直接安置之外,其他人员凡进必考政策。同时,单位缺编需要正式工作人员时,只能向本级机构编制管理部门、党委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报告,在履行了相关的决策程序之后,由组织、人社部门统一发布招考公告,并按法定的招考程序予以公开招考,作为用人单位的机关事业单位,没有任何一点自主权,唯一的参与权,恐怕就是确定几个面试人员参与面试打分而己,也仅此而己。

因此,寄望机关事业单位以某种方式,能够对能力出众者网开一面,正式予以录用,注定只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原因太简单了:用人单位在正式工作人员的录用方面,即没有法定的职责、权限,又没有多大的参与权,只能被动接受组织部门、人社部门的决定。这就是现实啊。

至于说能力出众这个说法应该怎样去界定,那是招考主管部门份内的事,几乎与用人单位无关。或许,所谓的能力出众,仅仅是临时人员的一厢情愿罢了。不在编制之内,侈谈什么能力出众,只能是一种梦呓而己,一点儿用都没有。总之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想也是白想,说也是白说。


水波不兴3291


在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中,特别是基层单位,为了减少工作压力,聘用了大量的编外人员。

在编外人员当中,确实有不少工作态度好、工作能力也不错的人员,但是每次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都上不了岸,抱着进入体制的决心,一直在机关里面呆着,等着下一次的考试机会。

对于这些人,虽然受限于编制问题,待遇比在编人员更低,也无法获得提拔。但是在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上,除了一些核心业务或岗位,必须由在编人员承担,其他的工作上领导并不会区别对待,很多单位的编外人员承担着比在编人员更大的工作量。

但不管编外人员表现得再好再能干,领导有多器重,也最多只能给一些荣誉予以鼓励,比如年度考核给予优秀,想要直接转正是没有可能的,因为现在要求“逢进必考”。

所以,其实编外人员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在混日子,而真正有能力的那一部分人员,在呆了一段时候后最终是会选择辞职离开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依据目前的体制机制,很难最大限度发挥非编人员的作用,大量非编人员目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处境,至多是完成本职工作,不会花太多心思去创新或加班。即便被逼着去做,多数是心不甘情不愿,或多或少会有抱怨。原因很简单,因为干了没价值。

第一,工资待遇不会涨。机关事业单位的非编人员基本上是聘用人员,要么是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待遇按照一定标准核发,几乎是正式在编人员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本身比较低,且常年固定,很少有增加。干多干少一个样,自然不会有人尽全力。

第二,不能转正和提拔。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临时工”,没有编制,不能转正,更不能提拔,因此工作起来缺乏成就感、归宿感,干好干坏一个样,能动性明显不足。

在职场,用好一个人不外乎两种手段:名和利。体制也不例外。可现实是,这两样东西在体制内受各种条条款款限制,很难给予非编人员。没有了名和利的激励,想让合同工、临时工有多卖力,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80后小公


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如何使用能力出众的编外临时合同人员?这个有什么客气的,使劲用呗,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基本上都是由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分配各单位使用,甚至是指定劳务派遣公司,派遣到各单位使用。比较常见的还有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申请,由人社部门委托自行招聘使用,比如消防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等。

这些编外人员的工资,多是由地方财政统一供养,按照地方财政状况,制订统一的供养标准,定期不定期进行调整增加,调整的频率极低,增加的幅度也不大,和正式职工没法比。这几年社保执行力度大,编外人员的五险一金有了保障,工资总额也增加了不少,但到手的工资短期内不增反降,主要就是有一部分缴了社保费用了。劳务派遣工就不一样,他们的工资和社保都是由劳务派遣公司支付,社保多缴的是“三险一金”,还不能按时足额缴纳,用人单位根本不管这些。

编外人员到岗后,是根据个人能力和单位工作需要,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使用,一般情况都是分配到后勤服务岗位,但专门招聘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例外。也有招聘的岗位是后勤服务岗位,不排队能力出众,在办公室或者业务股室,和正式职工干一样的工作。比如常见的例如代课教师、医护人员等。身边有一个电视台的编辑,其水平是专业级别的,是专业院校专业编导,其工资收入不及正式职工的一半,工作却是正式职工的数倍,他掌握的技能,正式职工听都没有听过,但不影响正式职工按资历拿工资,也不影响拿临时工工资的他天天加班,还没有加班费。

事实上,在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专业技术类事业单位,许多临时聘用人员,干的工作比正式职工还辛苦,专业技术能力也不差,单位非常愿意使用这些招聘的编外人员,因为不用考虑前途、发展等问题。正式职工如果受重用,领导还要考虑优秀评选、表彰奖励、前途发展等问题,而编外人员这些一概不用管,给按时报点差旅费,年终给一点点奖金,就已经是好领导了。转正是不可能的,多增加工资单位也没有这个权利,额外增加的也就这些福利了。


职言管语


编外人员分:单位正式职工(经报批招收的)、临时人员(无需报批)两种。


朱瑞笑谈人生


只要能干的都可以用,但不能享受同等待遇!

因为我深有感触[祈祷][祈祷][祈祷]


跳蚤


在这里引用周星驰电影《苏乞儿》里面的一句话:你会成为乞丐中的霸主!


诛世论杂


编外人员现在在很多单位干着比正式在编职工还多还重的工作,很多都是主力军了。

对于工作优秀的编外人员,提高其待遇,让其享受与在编人员同等的待遇,做到同工同酬,激励编外人员能够全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同时在管理中,完善考核,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干事。


晨语sdly


逢进必考是国家的铁律。真的能力出众大可去参加考试


评标老李


劳务派遣工,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