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明朝第一廢后胡善祥,她的被廢讓天下人同情,她為什麼被廢?

魷魚遊客


胡善祥屬於無過錯被廢,主要原因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不喜歡她,更喜歡孫貴妃,也就是電視劇《大明風華》裡湯唯演的孫若微。當然,朱瞻基這樣做是不合符禮法的。

胡善祥是朱棣指定的太孫妃,後來為太子妃和皇后。原來作為太孫妃候選人的孫氏,來自太子妃張氏的家鄉河南永城,是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推薦的,自小就來到宮裡,由太子妃張氏帶大。朱瞻基從小和孫氏在一起,有青梅竹馬之情。原以為,孫氏會順理成章地成為太孫妃。誰料在選太孫妃的時候,明成祖朱棣沒有選擇和太子妃同樣來自永城的孫氏,而是指定了來自山東濟寧的胡善祥,孫氏被封為嬪妃,在胡善祥之下。朱瞻基雖不願意,但也不能違背皇帝爺爺的意願。

在朱瞻基當了皇帝后,他動了換皇后的念頭,但遭到了他母親張太后和群臣們的反對。因為胡善祥端莊善良,還時常規勸朱瞻基不要玩物喪志,是個合格的皇后。而朱瞻基喜歡的孫貴妃卻順著朱瞻基,和他能玩到一起。為了和胡善祥競爭,孫貴妃可能採取瞞天過海的手段,搶先生出了兒子。最後,朱瞻基以胡善祥沒有生出嫡子且身體不好為由,讓胡善祥主動辭去皇后。胡善祥後來到長安宮為道姑,朱瞻基給她賜號靜慈仙師。

胡善祥無故被廢,引起了天下百姓的同情。朱瞻基後來也後悔了,說是自己年輕衝動所為。皇太后張氏對胡善祥依然如故,經常招她到宮裡。皇宮舉行宴會時,張太后特意讓胡善祥排位在孫皇后前面,讓孫皇后非常尷尬。張太后去世後,胡善祥非常悲痛,次年也去世了。後來,朱瞻基的兒子明英宗朱祁鎮追授胡善祥為皇后。


瀾石記


在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裡,孫若微和胡善祥是御史景清的女兒,在朱棣攻破南京的時候,景清遇到了故舊孫將軍,連忙把大女兒託付給了孫將軍,孫將軍給她改名孫若微,加入了朱允炆的秘密組織中,在一次刺殺朱棣的行動中失敗。

朱棣的孫子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接受朱棣的命令,加入錦衣衛,秘密調查靖難遺孤刺殺事件的來龍去脈,希望從中找出朱允玟的下落。


在調查這起刺殺事件的過程中,朱瞻基和孫若微相識,最後相愛。

她的妹妹胡善祥在靖難之役的破城之日,被朱高熾用他肥胖的身體藏在了身後,躲過一劫。事後,朱高熾把胡善祥領到了主管宮廷禮儀的胡尚儀那裡,認胡尚儀為姑姑,由她扶養成人。

因為自己不願意找太監對食,了卻殘生,於是,利用選秀女的機會,跑到朱高熾那裡,主動提出要伺候他兒子朱瞻基。而朱高熾也認出了這個女孩就是自己當年救下的靖難遺孤。由此和朱瞻基有了一段姻緣。


以上是《大明風華》裡的劇情。而在真實的歷史上,孫姑娘能夠入選太子妃,多虧了當時是太子朱高熾妃子的張氏,太子妃張氏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和孫若微是同鄉。在一次回鄉省親的過程中,接待工作由孫若微的父親孫忠負責,孫若微就有了接近彭城伯夫人的機會,當時孫若微年幼,但是她的相貌和伶俐,讓彭城伯夫人印象深刻。

永樂九年,朱瞻基被立為皇太孫,朱棣覺得需要給朱瞻基選太孫妃了。這時,太子妃張氏在母親彭城夫人的授意下,向朱棣舉薦了孫若微,朱棣下令孫若微進宮,當時孫若微年僅10歲,由太子妃張氏撫養。


如此說來,孫若微和朱瞻基從小解除的機會自然就多一些,屬於青梅竹馬的那種類型。

永樂十五年,朱瞻基滿20歲,到了真正給皇太孫選妃的時候了,據司天監來報,說是後星照耀魯地,就這樣出自濟寧的胡善祥入選,成為太孫妃。

這樣一來,原本屬於孫若微的太孫妃被胡善祥截胡,自己成為嬪妃,二人的矛盾由此而來。

胡善祥生於濟寧,父親是錦衣衛百戶胡榮。胡善祥穩重善良,儀態端莊,對婆婆張氏非常孝順,張氏也愈發喜歡胡善祥。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僅僅十個月就駕崩。他兒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母親張氏晉升為張太后,胡善祥晉升為皇后,孫若微自然成為孫貴妃。

孫貴妃長相妖媚,心機頗多,加上自幼跟朱瞻基相識,在感情上,朱瞻基偏向孫氏。

婚後兩年,胡善祥為朱瞻基生下了兩個女兒,一位是順德公主,一位是順清公主,沒有兒子。這是她的硬傷。

而孫貴妃卻為朱瞻基生下了兒子,取名朱祁鎮。據歷史記載,這朱祁鎮並非孫氏親生,而是宮人之子,是朱瞻基一時起性而為所生,孫氏把孩子搶了過來,把那位宮女殺死。

這些事情,孫氏當然不會跟朱瞻基說。

母以子貴,生下兒子的孫氏,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朱瞻基決定廢除胡善祥的皇后位子,讓給孫氏。

但是,這件事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他們皇后還年輕,說不定以後會生出兒子。而張太后那裡,自然是偏向胡善祥的。

遭到阻礙的朱瞻基一時間無計可施。與心腹楊士奇商議,楊士奇建議讓胡善祥自己提出讓位。



接下來,胡善祥以體弱多病為由,提出讓出皇后之位,朱瞻基再三挽留之後,答應胡善祥的請求。

既然過不下去了,又何必強求!胡善祥沒有哭,也沒有鬧,靜靜的搬出了坤寧宮,住進了長安宮,做了靜慈仙師。

宣德十年,宣宗駕崩,兒子朱祁鎮繼位,是為明英宗,改年號正統。孫皇后成為孫太后,張太后成為太皇太后。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薨,胡善祥在宮裡從此沒有了依靠。在喪事期間,孫太后嚴厲指責胡善祥,認為她沒有資格為太皇太后守陵。

歸去一年之後,胡善祥病逝。孫太后召集重臣商議以何仲禮儀安葬胡善祥,楊士奇堅持認為應當以皇后禮儀安葬,進入景陵。理由只有四個字——後世罵名。

然而孫太后沒有聽從楊士奇的建議,以一般嬪妃的禮儀下葬,埋在了金山。

明英宗天順六年,孫太后薨。明英宗知道了自己的生母並非孫太后。又對孫太后打壓胡善祥的行為感到不妥,於是下令恢復了胡善祥“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的諡號,修寢陵,但是不入宗廟。

兩個女人的恩怨至此結束。


品讀春秋001


宣德三年2月,明宣宗朱瞻基下詔,廢黜了皇后胡善祥,冊封皇貴妃孫氏為皇后。胡善祥隨後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鬱鬱寡歡地開始了自己的廢后生涯。

胡善祥的被廢,引起了朝野一片譁然。時人都對她的遭遇很是同情,就連張太后也覺得宣宗此舉有些過分,非常憐憫胡善祥,經常隔三差五請她到宮中拉家常。如遇宮中設宴或舉行大型慶典等事宜,張太后還讓胡善祥坐在孫皇后的上方。

即便炮製此事的主角宣宗朱瞻基,在多年後提及此事時,也顯露出悔意。他曾自嘲地對大臣們說:“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說,這是我年輕時辦的事兒,弦外之音,透露出對這件事處理過於草率的懊惱。

(胡善祥劇照)

那麼,胡善祥因何事被廢呢?她的被廢又為何得到人們的普遍同情呢?

這事得從朱瞻基即位前說起。

朱瞻基,明成祖朱棣嫡孫,明仁宗朱高熾嫡長子。傳說朱瞻基出生時,朱棣夜夢太祖朱元璋授之以大圭,並囑咐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

等朱棣見到朱瞻基後,龍顏大悅,一下就認定他是大明江山的接班人,從此對他呵護備至。

朱棣在立儲問題上曾猶豫不決,他看不上朱高熾性格過於溫和。又加上朱高熾身體羸弱,連走路都要人攙扶,於是打算另選賢能。但他又始終下不了決心。

於是,朱棣就這個問題,詢問了內閣大學士解縉。

解縉揣摩著朱棣的心思,回答道:“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朱棣默不作聲。

解縉隨即說道:“好聖孫!”朱棣隨即點頭讚許,並在永樂二年立朱高熾為皇太子。短短几年後,又立朱瞻基為皇太孫。

(朱高熾劇照)

就這樣,朱高熾憑藉著朱棣對朱瞻基的喜愛,順利登上了皇位,朱瞻基也隨即成為了皇太子。不曾想在短短一年後,朱高熾就一命嗚呼,成了一個短命皇帝。

1425年,朱瞻基接替了皇位,成為大明第5位皇帝。作為太子妃的胡善祥,也名正言順地成為了正宮皇后。

不過,她僅僅在皇后位置上坐了3年,就被朱瞻基一紙詔書給廢黜了。

胡善祥是在1418年被選為皇太孫妃的。她性格溫和,知書達理,賢良淑德。婚後的胡善祥,曾一度備受朱瞻基寵愛,也特別招張太后的喜歡,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但還是有兩件事讓胡善祥心情煩悶。

一是胡善祥經常規勸朱瞻基少玩樂,應該多加學習,以便將來能繼承大統。但朱瞻基似乎對此充耳不聞,還嫌她太過囉嗦。

二是她的肚子一直沒有反應。朱瞻基是皇位繼承人,自己身為嫡妻,理應早早地為他誕下兒子,以便將來大明江山後繼有人。但偏偏自己身體羸弱,就是懷不上。

反觀孫氏,卻貌美如花,“幼有美色”,很討朱瞻基的喜愛。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孫氏性格活波,一見到朱瞻基就滿臉推笑,凡事都順著他的意思來,更不會有力勸他少玩蛐蛐之類的舉動。

(朱瞻基劇照)

等到朱瞻基繼位為帝后,胡善祥的擔心又與日俱增。胡善祥被立為皇后,孫貴妃隨即被冊封為皇貴妃。而且朱瞻基還賜給孫貴妃金寶。這顯然不合常理,因為按照禮制,貴妃是不能擁有金寶的,只有皇后才能被賜金寶,也沒有“皇貴妃”一說,足可見朱瞻基對孫貴妃的寵愛。

終於,有一件事成了壓垮胡皇后的最後一根稻草。

宣德二年十一月,孫貴妃誕下了一個皇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朱祁鎮。這對於年已30歲的朱瞻基來說,無疑是天大的喜訊,意味著大明王朝終於後繼有人了。可對於胡皇后來說,這幾乎是為她後位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

果不其然,在皇子誕生後不久,大臣們就紛紛上奏朱瞻基,按照“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禮制,儘快立孫貴妃的兒子為太子。朱瞻基內心竊喜,但他也明白,這樣一來,宮中就更加沒有胡皇后的立足之地了。

於是,朱瞻基在和大臣們商量後,於宣宗三年二月,把僅4個月大的朱祁鎮立為了太子。幾天後,內閣大學士楊士奇請求面見胡皇后。在猶豫了一番後,楊士奇還是囁嚅著說明了來意。他告訴胡善祥,皇帝的意思,是讓她主動讓出後位給孫貴妃。

個性軟弱、心地善良的胡善祥,將一切過錯歸咎在自己身上。她知道,沒能為皇上生育皇子,是她最大的責任。於是她主動攬責,遞交了讓位上表書。

宣德三年三月,朱瞻基下詔,冊封孫皇貴妃為皇后。而胡善祥則退居別宮,尊號、服食、侍從一切照舊。詔令宣佈後,“天下聞而憐之。”

胡善祥退位後,才得知孫貴妃的兒子並非是孫貴妃親生,而是“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但為時已晚,更何況以胡善祥的性格,她縱然知曉了內情,也不會有多餘的舉動。

正統七年十月,張太后去世,胡善祥萬念俱灰,第二年就緊隨太后而去。雖然大臣們上奏朱瞻基,希望按照皇后的禮儀安葬胡善祥,但朱瞻基沒有同意。最終,胡善祥被孤苦伶仃地葬在了金山。

直到天順七年,英宗才恢復胡善祥的後位,並重修了她的陵寢。


張生全精彩歷史


胡善詳,(1402—1443),山東濟寧人,1417年(15歲)被明成祖朱棣選為皇太孫朱瞻基(18歲)的妃嬪,1425年被明仁宗朱高熾選為皇太子妃,等於說是被兩輩人指婚給朱瞻基的原配,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冊封為皇后,1429年被廢,成為明朝開國後第一位被廢掉的皇后,史稱“恭讓章皇后”。

或許是隔輩親的原因吧,1417年,政務繁忙的朱棣下令為皇太孫選妃,司天監回奏說皇太孫妃在濟寧,因此15歲的胡善祥成為候選人。此間胡善祥的獨居小樓整天被紅白相間的仙氣縈繞,數月不散,朝堂上下皆認為這是上天旨意,不久胡善詳被冊封為皇太孫妃。

朱棣此舉是好心辦了壞事,此時朱瞻基早有了心上人孫氏,這就為後來的胡皇后被廢埋下了伏筆。

史書上記載氏“幼有美色”,與朱瞻基的外婆彭城伯夫人都是山東永城人,彭夫人心想自己閨女是皇后,自己再給外孫介紹一個皇后,外孫對自己肯定感恩戴德,自己家族日後肯定雞犬升天,光耀門庭,所以將九歲的小孫帶入了宮中,由朱瞻基的母親張皇后親自教授禮儀,和朱瞻基可謂是兩小無猜,青梅竹馬,感情自然十分親厚。

朱棣棒打鴛鴦的決定,讓朱瞻基、孫氏和朱瞻基的外婆都很不爽,但在一言九鼎的朱棣面前,他們除了聽從還能做什麼呢?

1426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將胡善祥立為皇后,而將孫氏立為貴妃。朱瞻基繼位不到半年,就違反祖制,將象徵皇后身份地位的金寶金冊賜予孫貴妃,這樣孫貴妃和皇后的地位幾乎平起平坐了,可見孫孫貴妃在朱瞻基心中的地位,同時也是朱瞻基無言的抗議吧。

封建社會的皇家就是一部血淚史,為了皇位,弒兄殺弟逼父,刀光劍影,後宮從皇太后到妃子,勾心鬥角、爭寵奪位。武則天掐死親生骨肉,呂后將戚夫人搞成“人彘”,無所不用其及,就是你死我活。

但胡皇后恰恰不會宮鬥,胡皇后為人謙虛仁厚,端莊賢淑,逆來順受,典型的賢妻良母,當她見到朱瞻基沉溺於玩樂,總是象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的勸他注意身體,切勿玩物喪志,長此以往讓朱瞻基好生煩惱,但卻得到婆婆張太后的認可。

俗話說得好,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孫貴妃卻能懂其心、順其意、天天以嫵媚之態圍繞在皇帝身邊,原本女人可以柔情似水,也可以各種撒嬌,朱瞻基感受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女人。

雖然沒有史料記載孫貴妃當時耍了什麼手段,當我們從若干年(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戰,明英宗被俘,武勳盡亡,大明朝廷裡頓時亂成一團,很多人都建議遷都南下,這時候孫太后力排眾議,立庶子朱祁鈺為帝,把朱祁鎮奉為太上皇,讓瓦剌人手裡的肉票直接失效,化解了危機。由此可見,胡皇后的政治手腕顯然無法與之同日而語。

胡善祥生下了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在封建社會,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皇后最大的職責之一就是保證皇族的龍脈延續。無巧不成書,1427年,孫貴妃為29歲的朱瞻基生下了皇長子朱祁鎮(一說為其隱取宮人子),宣宗決定廢掉胡皇后,這就是典型的是欲加之罪了,胡善祥已經生有兩個公主,而不是沒有生育能力,你撒的高粱種,要是長出大豆了,你朱瞻基又該不幹了,假以時日,誰敢說她就一定生不出兒子來?但明宣宗不管,認定了胡善祥“無子”,這如同光武帝劉秀廢皇后郭聖通一樣,是因為心中另有最愛。

廢除皇后也不是皇帝上嘴唇碰下嘴唇就可,皇后只有做出了有失皇家最嚴的事情或者有禍國殃民之舉,皇帝要先要佈告天下,天下認可才能進行廢后,可胡皇后在朝堂和民間都素有賢名,都無愧於她母儀天下的身份,但這難不倒朱瞻基,他逼著胡善祥自己辭職,然後自己還再三不準,最後營造出“皇后鐵了心辭職讓賢,皇帝無奈之下只能同意”的局面,將胡善祥趕下了皇后的位置,孫貴妃自然成功上位。

《明史.列傳一.后妃》記載,時孫貴妃有寵,後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

朱瞻基按照宋仁宗廢郭後的先例,胡皇后被廢為靜慈仙師,退居長安宮。

兒大不由娘,張太后也管不了當了皇帝的兒子,只能在行動上表示對胡善祥的親厚,有事沒事就找“靜慈仙師”聊天,同對自己親生女兒一樣。每當皇家設宴時,張皇后還特意下令讓胡善詳的位置排在孫皇后面前,為此孫皇后一直怏怏不樂,這也算是無聲的表態了。

1435年1月31日,36歲的明宣宗朱瞻基去世,8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繼位。

公元1442年張皇后病逝後,胡善詳悲痛欲絕,第二年也病逝了,終年41歲,以嬪妃之禮葬於金山。英宗後來為她恢復皇后名號,修建陵寢,但是按照明朝的法禮,無法入太廟。

對於胡善詳這位皇后,朝堂和民間都有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她什麼錯都沒犯,而且為人賢德,只因沒有皇子就被廢黜,很多人對此感到不平,實際上胡善詳被廢只不過是封建專制統治下的政治犧牲品之一,那時的皇族女性哪有自己的婚姻!


美麗青春您真痘


如果胡善祥長得像鄧家佳,我想朱瞻基也就不會廢她了吧。


胡善祥和孫氏一同被封給當時的皇太孫朱瞻基,胡善祥為妃,孫氏為嬪。


歷史上孫氏大約不叫孫若微,這名字是小說家言,但是孫氏應該是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在《明史》中,居然記載了她的美貌,四個字:幼有美貌。


小時候就長得很好看,長大了應該更好看了。


朱瞻基很喜歡孫氏,男人都是大豬蹄子,嘴裡說喜歡賢惠的女人,喜歡有文化的女人,喜歡道德高尚的女人,其實最喜歡的還是漂亮的女人。


朱瞻基有多喜歡孫氏呢?


他初即位時,封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貴妃,按照大明的規矩,皇后有金寶金冊,皇后以下有冊無寶。


寶和冊是啥呢?寶就類似於印章,冊類似於證書,皇后有印章有上崗證書,嬪妃們只有上崗證書,沒有印章。


但是朱瞻基太愛孫氏了,破例給她金寶金冊,這待遇和皇后一樣了。


朱瞻基寵幸孫氏對胡善祥這位皇后就有點冷落。


當了皇帝,30歲的朱宣德帝瞻基卻還沒有兒子,宮裡宮外都盯著皇帝那些妃子的肚子,誰能第一個生下皇子,在皇室的地位就會飆升。


《明史》記載,孫氏知道一個宮女有了皇帝的種,她就假裝懷孕,十月臨盆她把小宮女的孩子抱了來,當成自己所生,這個孩子是個男孩就是朱祁鎮。


妃亦無子,陰取宮人子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寵益重。


宣德帝朱瞻基,本就喜歡孫氏,這時候見她又生了兒子,對她就更寵愛有加了,但是孫氏這時候已經是貴妃了,在後宮地位已經到頭了,除非封她為皇后。


這時候宣德帝進行了一波很神奇的操作,也不罷免皇后,畢竟這是自己爺爺給自己指的婚,自己下旨罷免未免不孝,他勸胡善祥自己上書辭職。


帝令後上表辭位,


讓胡善祥自己說,這個皇后我不幹了,誰愛幹誰幹。


誰愛幹呢?當然是孫氏了。


不過孫氏還是假惺惺的推辭了一下:


後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後子耶?


辭職的皇后胡善祥被封為靜慈仙師,居住在長安宮。


宣德廢后的時候,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曾想勸阻,但是朱瞻基顯然已經下了決心,誰勸也沒用。


雖然幾年後,提到廢后這事兒時,宣德曾經嘆息一聲說:那時候我年紀還小啊。


這話未必是後悔,很可能是寫史書的人替他後悔,廢后那一年朱瞻基都三十了,還小?


而且他是個連自己叔叔都能清蒸的狠人,封自己喜歡的女人為皇后,這種事他後悔個球啊。


只不過無錯而廢后,大約他也覺得自己做的有點過分,畢竟胡善祥也和自己同床共枕了很多年。


宣德他媽張太后,就是《大明風華》中吳越飾演的那個角色,雖然對兒子廢后沒有說什麼,但是胡善祥被廢后她經常找她談心,有時家裡舉辦家宴讓胡善祥坐到孫皇后的前面,還拿她當兒媳婦對待。

對這事兒,孫皇后很不爽。


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因為有張太后罩著,胡善祥在後宮的日子不算太難過,只是沒了男人的滋潤而已。


不過那個叫朱瞻基的男人,幾年後也將駕鶴西去,她和孫氏都成了寡婦,唯一不同的是孫氏的兒子成了皇帝,就是著名的明英宗。


明英宗正統七年,張太后去世。


胡善祥的靠山沒了。


孫皇后這時候已經是太后了,弔孝時她安排胡善祥的位置和宣德別的嬪妃一樣,這就是打壓。當年郭聖通的皇后位被廢時,陰麗華見了郭聖通都是以姐妹之禮相待,絕對沒有你被廢了,就低我一頭的高傲。


張太后的葬禮上,胡善祥哭的驚天動地。


她知道貴為太后的孫氏在用太后的身份打壓自己,而她的苦日子大約才剛剛開始吧。


張太后去世當年,胡善祥也就憂鬱成疾去世了。


孫太后對自己這位當年的競爭對手下手挺狠:用嬪御禮葬金山。


嬪對於胡善祥這個沒有犯錯被迫辭職的皇后來說,簡直就是侮辱了,嬪是剛剛夠格是皇帝的女人,再往下面的姬就是皇帝女人的候選人,沒有品級。


胡善祥無故被廢,天下人一直很同情她,但直到孫太后去世,英宗在眾大臣的倡議下才恢復了她的皇后的身份,但是陪著宣德依然是他喜歡的孫皇后。


這大約是最好的安排吧。




薛白袍


因為《大明風華》火了一段時間,明宣宗朱瞻基前後兩位皇后胡皇后和孫皇后也都跟著火了一陣子。不過,作為一個大女主戲,這個電視劇為了抬高孫皇后,把胡皇后嚴重貶低了,不僅是她的出身,甚至是連她怎麼當上太子妃、直到皇后,都被黑得體無完膚。實際上,就《明史》的相關記載來看,其實完全相反,胡皇后被廢之後,當時人是比較同情的,而孫皇后因為之後參與奪門之變,所以評價並不高。

胡皇后為什麼被廢呢?先從宣宗朱瞻基怎麼當上皇帝說起。

這在劇中其實也已經交代過了,明成祖朱棣實際上並不喜歡他的太子朱高熾,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而更喜歡他的二兒子漢王。朱棣不喜歡大兒子的原因,除了朱高熾身體胖,經常只能居守京城,而不能隨朱棣外出打仗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朱高熾作為燕王世子,是太祖朱元璋指定冊立的,而不是明成祖自己挑選的。所以,朱高熾從小就在京師接受皇家教育,是按照儒家仁君的標準接受教育的,性格比較仁厚一些,他朱棣的性格很不一樣。

但最終綜合考慮之後,朱棣還是沒有廢黜朱高熾,而是繼續讓他當他的太子,最後也是傳位給了他,並且在它生前就將他更喜歡的另外兩個兒子強行命令就藩,離開了京城。在這個過程中,他下決心不廢黜太子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就是解縉所說的三個字,好聖孫。也就是說,太子雖然性格過於仁厚,而且身體比較胖,但太子有個好兒子,也就是朱瞻基,朱棣一直是非常喜歡的。所以,在朱棣立太子之後不久,就直接冊立了朱瞻基為皇太孫。

這意味著什麼呢?這就意味著朱棣直接為朱高熾指定了接班人。作為最高主權者的皇帝來說,指定接班人是自己的一個重要的權力,正如他可以對任何一個普通人生殺予奪,他也可以通過確立接班人來展示自己作為主權者的權力,而把自己的權力交給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皇帝最重要的權力之一。所以,這個權力被剝奪,也就意味著,現在的皇帝對太子本身實際上並不放心,也不完全滿意,是對即將登上皇位的太子的權力的限制。朱棣提前給兒子指定了接班人,就是直接挑明瞭他對太子不滿意,就像他一直想廢黜太子,實際上也暗含著他對他爹朱元璋的不滿一樣。

雖然朱高熾選擇接班人的權力早早就被他爹朱棣剝奪了,但他還有一個可以發揮的餘地在於,給兒子選擇太子妃,這個事情他是可以做主的。所以,胡皇后雖然在朱棣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冊立為太孫妃,但是她本身還是由當時的太子妃也就是朱高熾的皇后張皇后主持的,也就是所謂的父母之命、媒妁之約。在還沒有婚姻自由觀念的時代,這是當爹媽的權力。在已經被隔代指定為接班人的朱瞻基來說,這就等於他爹有些報復他爺爺的意思,給他冊立了一個他不喜歡的太子妃。

朱瞻基生性比較愛玩兒,後來留下了蟋蟀天子的名聲。而他和胡皇后成婚的時候,朱瞻基還年輕,所以胡皇后就喜歡嘮叨他,希望他好好學習,能像仁宗一樣做個好皇帝。對正在叛逆期的朱瞻基來說,有這樣一個人當老婆,他自然覺得很受約束,不太喜歡,而更喜歡凡事都更多的順著他的孫皇后。但因為胡皇后是他爹媽給他指定的,所以他爹在世的時候,他還不便直接廢黜胡皇后,改立自己更喜歡的孫皇后。直到他找到了生兒子的藉口,因為孫皇后先生了兒子,他才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藉口,廢了胡皇后。

胡皇后無罪被廢,之前又有賢德的名聲,所以她被廢之後,很多人同情她。宣宗的母親張太后實際上也反對,只是因為宣宗找到了一個她無法反對的藉口,才不得不同意的。宣宗晚年實際上對此事也頗覺後悔,所以當有人說起這件事時,他說“此朕少年事也”,也就是說,那時候他年輕荒唐,才做了這個事。言下之意自然是,如果放到現在,他肯定不會那麼輕率的廢皇后了。但在這件事背後,可以清楚的看到,宣宗在廢黜皇后的問題上之所以如此堅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他不想受制於人,要按他自己的想法當皇帝。

在這個意義上,胡皇后其實可以說就是宣宗和他爹媽鬥爭的一個犧牲品。仁宗夫婦用她來報復自己爹媽隔代指定皇太孫,宣宗又用廢黜她來報復爹媽。而在這背後,則是從朱元璋隔代指定燕王世子、成祖隔代指定皇太孫,持續幾代人的立儲之爭和皇權鬥爭。對作為主權者的皇帝來說,當自己的主權受到限制和約束的時候,以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和鬥爭,這是主權者的本能。而當宣宗真正獲得了完整的主權的時候,他作為一個太平天子,後世譭譽參半,盛年早逝,留下了年輕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英宗。而英宗先有土木堡之變,後有奪門之變,受到的爭議更多。而在他背後,又一直有孫皇后參與,所以明朝人在懷念和同情胡皇后的同時,實際上也是在表達對孫皇后的不滿。


蕭武


朱瞻基廢掉胡善祥後,天下人同情她,可見她是一位受人愛戴的好皇后。在宮裡有皇太后喜愛,在民間也很受愛戴,可為什麼就被廢掉了呢?


胡善祥,女,山東濟寧人,1402年生,1417年為皇太孫妃,1426年立為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皇后,1429年被廢,她是明朝開國以來第一個被廢掉的皇后,史稱“恭讓皇后”。

胡善祥的父親因為大女兒入宮做了尚官,因此被封為錦衣衛百戶。後來因為自己做了東宮皇太孫的妃子,後為皇后,父親被升為光祿寺卿,可見胡善祥的家境一般,父親也沒有富多大的勢力。但是為什麼能被成為皇太孫的妃子呢,日後還成為皇后?


一、胡善祥被選為黃太妃是因為司天監?

宣宗恭讓皇后胡氏,名善祥,濟寧人。永樂十五年選為皇太孫妃

根據《勝朝彤史拾遺記》記載,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為皇太孫到詔選皇太妃,司天監就上奏朱棣說後星直指山東地濟寧地區,上天旨意是皇太孫妃在濟寧,在古代,尤其是皇家都很相信迷信,因此朱棣也就下旨並派人去選妃,就這樣,胡善祥被選中,但是胡善祥並沒有直接被冊封,而是經過好幾月的觀察。


胡善祥被安排獨居小樓,沒想到她住的小樓有紅白相間的仙氣縈繞,好幾月都不散去,鄰里們覺得這是祥瑞,看來確實是上天的旨意。之後便被冊封為皇太孫妃,宣宗登基後,立為皇后。


二、胡善祥是個好皇后,性格溫順,無媚態被廢

封建社會的皇家後宮,從皇太后到妃子,勾心鬥角、爭寵奪位,很是殘酷,人好恰恰不是很適合宮鬥,另外長得好看是其次,再說被選為妃子的人,沒有那個會像比嫫(mó )母但是在後宮,重要的是要有權謀之術,嫵媚之態,御夫之術要掌握一點,宮鬥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胡善祥的為人忠厚善良,是老好人型的,無城府,無媚態,不會去獻媚皇帝,抓不住皇帝的心。幸好是黃太孫時就是原配,不然定會當不了皇后。

張太后憫後賢,常召居清寧宮。內廷朝宴,命居孫後上。孫後常怏怏。

張太后是仁宗的妃子,他對胡善祥合適關心愛護,在被廢之後,經常把她詔進後宮來一起吃飯,並讓她坐在孫皇后之上,令孫後很是愉快。可見張太后對胡善祥的喜愛。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胡善祥與孫後的緊張關係。


孫貴妃進宮後,皇后上面胡善祥就失寵,直至被廢。


三、沒有為宣宗誕下皇子,與之感情不深,被廢。

胡善祥進宮後,我宣宗生下兩個公主,是為順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作為皇后,最大的職責就是承擔著皇族的龍脈延續,如果不能誕下皇子,按照歷史規律,多半被廢或者失寵被打入冷宮。當時的孫貴妃很是幸運,為宣宗誕下了兒子,是為皇長子,宣宗得了皇子,便以“母以子為貴”為理由想廢掉胡善祥,但是自己拿不定注意,隨即召集大臣商議,於公元1429年被廢。

宣德三年春,宣宗令皇后自己請辭退皇后位,被廢之後,在長安宮出家,賜號靜慈仙師,於公元1443年逝世,終年41歲。不久便冊立孫貴妃為皇后。可見宣宗廢胡立孫早有打算,可見與她沒有深厚的感情。

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明史·后妃列傳》

宣宗恭讓皇后胡善祥無故被廢,令天下人很是遺憾,因為他的為人善良,深受百姓愛戴,都為之可憐。據《明史·后妃列傳》中記載,雖然宣宗後來很後悔自己年輕時的廢后,但是斯人已去,任何的後悔都只能無濟於事。

天順六年,孫太后崩,錢皇后為英宗言:"後賢而無罪,廢為仙師。其沒也,人畏太后,殮葬皆不如禮。"因勸復其位號。英宗問大學士李賢。賢對曰:"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實臨之。然臣以陵寢、享殿、神主俱宜如奉先殿式,庶稱陛下明孝。"七年閏七月,上尊諡曰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修陵寢,不祔廟。

後來,英宗繼位,錢皇后勸說英宗為胡善祥恢復名號,英宗在同大學士李賢商議後,為她恢復皇后名號,修建陵寢,但是按照明朝的法禮,她不能入太廟,也就是不祔廟(按照明朝的法禮,只有皇帝的原配皇后才能如太廟)。


以上的兩點雖然都是胡善祥被廢的原因,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作為皇后的胡善祥逃不出要為皇家延續龍脈的政治屬性,她被廢只不過是封建專制統治下的政治犧牲品之一,況且在封建社會的皇族,女性很少有自己的婚姻!


南山居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天楓說,下面我說說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最近《大明風華》熱播,順帶著普及了一下明朝那一段歷史,雖然這部劇不是全是正劇,可也有一部分符合歷史的,但是其中朱瞻基的太子妃,後來的皇后胡善祥的,和歷史上的有很多相似,比如他是朱瞻基的太子妃,最後成為皇后,可是又被廢,這和歷史上的胡皇后的結局很很相似,我們先來看看真實歷史上的胡善祥胡皇后。

真實的胡善祥

胡善祥是百戶胡榮的女兒,在永樂十五年,為皇太孫朱瞻基的正妃,朱高熾登基後冊封朱瞻基為太子,胡善祥成為太子妃。朱瞻基登基,胡善祥成為中宮皇位,母儀天下。 胡善祥是賢后,朱瞻基登基的時候,大明王朝的國力已經到達了鼎盛,史書記載:宣德間,海內宴安,車駕頗事遊幸。後每乘間規諷,無媚順態,居常服食侍從澹如也。

她經常規勸朱瞻基,而且胡善祥對待後宮之人也非常好,孝順婆婆張太后,也是難得的一個好皇后,頗有古代衛皇后和長孫皇后的風範,但是她這個皇后當了三年就被廢掉了。

廢后原因

皇帝廢后當然要有一定的理由,而且還是要皇后必須有非要廢除的理由,不然皇帝想要廢后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這可不是皇帝一家的事情,這是國家大事。皇后母儀天下,不能沒有過錯就廢掉了,可是胡善祥還是被廢掉了。她被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無子

一個普通人家也需要一個兒子繼承家業,更不用說皇家了,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后,他生下的第一個兒子就是嫡長子,不出意外就是太子,就是未來的皇帝,所以皇后也擔負著給皇帝生下繼承人的重任。可是胡皇后只給朱瞻基生下兩個女兒,並沒有兒子,所以這是她被廢掉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當時孫貴妃生下了朱瞻基的長子朱祁鎮,所以宣德三年春,朱瞻基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廢除她的皇后之位。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宣宗隨即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二、她不是朱瞻基最喜歡的女人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就是喜歡孫貴妃(孫若微),而不喜歡胡善祥。其實在真實歷史中,朱瞻基也是不怎麼喜歡胡善祥,當時他喜歡的也是孫貴妃。當時他的婚姻不他做主,胡善祥是她母親張太后給選出來的,如果不是這個,朱瞻基敢直接將孫貴妃立為皇后。所以胡善祥就是吃了這個虧,如果她是朱瞻基最愛的女子,那麼即使她沒有兒子,估計也不會被廢,畢竟她是皇帝的正妻,再立個太子有個生母在歷史上也不會沒有。

被廢讓人同情

可以說胡善祥基本上沒有過錯,但是卻被朱瞻基給廢了,這不得不讓人同情,最先同情胡善祥的是張太后。胡善祥是張太后親自選的,現在被兒子給廢了,關鍵胡善祥沒有什麼過錯,張太后也十分滿意這個兒媳,對兒子的做法十分不滿。

所以張太后在胡善祥被廢后,張太后經常召她,讓她居住清寧宮,朝廷有宴請之時,張太后做主將胡善祥的位置排在孫皇后之前,表示自己對這一位兒媳的維護。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民間也十分同情這一位廢后。

然後就是朱瞻基本人也因為廢除胡善祥而感到後悔。《明史·后妃列傳一》記載:後(胡善祥)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朱瞻基晚年的時候也因為廢后而感到後悔,他說這是當年自己年輕時候不懂事而做的事情,可見他也覺得當初自己做錯了。

胡善祥大概是歷史上第一位沒有什麼過錯而被廢除皇后之位的皇后了,很多人同情他,在天順七年的時候,明英宗朱祁鎮給她上諡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這是承認他明宣宗皇后的身份了。


天楓說


最近的熱播劇《大明風華》,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中走向完結。在播出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劇中人物胡善祥,這個明朝的第一廢后,也成為了觀眾討論的熱點之一。電視劇中的她,被設定成為了孫若微的親生姐妹,為了登上皇后之位不擇手段,腹黑、心機、慾望無止境,在當上皇后沒多久後就被廢后,最終淪落成為明朝第一廢后。然而,在影視劇改編過度的同時,胡善祥被廢后一事,其實讓天下人同情萬分,那麼真實歷史中的胡善祥為什麼會被廢后呢?

胡善祥劇照

胡善姐姐在洪武年間被選進宮中當了女官,父親胡榮又是錦衣衛百戶,在家中排行老三的胡善祥,早些年就對宮中之事耳濡目染,家族榮耀所帶來這一切,為她後來被選為皇太孫妃打下堅實基礎。她自幼性格溫順、端莊穩重、厚道有禮,再加上大姐和父親與皇宮關係密切,胡善祥在洪熙年間就被選為了皇太孫朱瞻基的正妃。朱瞻基的母親張太后,對於這個知書達理、性格溫順的兒媳關心愛護、疼愛有加,胡善祥婚後的日子也算過得順風順水,沉浸在幸福之中。

胡善祥大婚

然而,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為皇太孫嫡妻的胡善祥,由於體弱多病,卻始終無法為朱瞻基生下嫡子,只生下了兩個女兒,她的這兩個女兒還不怎麼受朱瞻基疼愛。與此同時,與胡善祥一同嫁給朱瞻基的孫嬪,因能言善道,聰明伶俐,長得又貌美如花,頗受朱瞻基的寵愛。這位孫嬪雖然整日與朱瞻基濃情密意,但是平日裡對胡善祥卻是禮數週全,一直恭恭敬敬,性子溫順、待人厚道的胡善祥,為了彰顯自己的嫡妻身份,也待孫嬪如姐妹,從未將她當成皇后之位的威脅之人。

胡善祥劇照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明仁宗登基,作為皇太孫的朱瞻基,被正式冊立為太子,胡善祥被冊封為了太子妃。仁宗在位僅九個月便撒手人寰,朱瞻基順利登上皇位,冊封胡善祥為皇后,孫氏為皇貴妃。坐上皇位的明宣宗,自始至終就想當一個太平天子,所以他在遊戲、玩耍上花的時間可不比操勞國事少。胡善祥為了儘自己的皇后職責,對於宣宗多加規勸,這讓宣宗建建對這位拘於禮教的皇后有所不滿。反觀孫貴妃,她凡事皆由著皇帝的性格,從不對皇上多加規勸,這讓孫貴妃所受到的寵愛遠勝於皇后。

朱瞻基劇照

宣德二年,孫貴妃又為宣宗誕下了皇長子,這樣,只養育兩個女兒的胡皇后地位更加不穩,對此心知肚明的胡善祥更加憂心忡忡。她本就個性軟弱、心地善良,再加上她自己的肚子不爭氣,已然耽誤了皇族立嗣大事。如此一來,胡皇后不僅沒有在後宮爭寵,反而數次上表請求力孫貴妃的兒子為太子。宣德三年,孫貴妃生下的兒子朱祁鎮,被立為明朝太子。

同時,內閣大學士前往後宮勸說,讓膝下無子、無法履行皇后職責的胡善祥主動讓賢,胡皇后默不作聲,答應了這個要求。就在朱祁鎮被立為皇太子一個月後,明宣宗又下令,冊封孫貴妃為皇后;詔書中還說,皇后因沒有生育子嗣而謙讓皇位,並非皇帝不念及夫妻之義被迫廢后,胡善祥就這樣成為了明朝第一廢后。無過被廢的胡皇后,冷冷清清的在後宮渡過餘生,這才讓天下人無比同情。


鳶飛九天2018


胡善祥在永樂年間嫁給了未來的明宣宗朱瞻基,後來又被封為皇太子妃,在朱瞻基順利即位成為明朝的皇帝之後,胡善祥也被封為了明朝的皇后。

身為明朝的皇后,胡善祥善良忠貞,舉止莊重威儀,深得百姓的愛戴以及皇太后的喜愛。但是,如此善良的皇后卻在宣德三年被明宣宗以“多病無子”的理由廢除。這究竟是為什麼?為何明宣宗要執意廢除胡善祥的皇后之位?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無子



胡善祥在皇后之位多年,卻沒有誕下一子,這是胡善祥失去皇后之位的重要原因。

封建帝王之家,需要有子嗣繼承皇位,生下一個兒子是必不可少的。胡善祥膝下無子,不僅使自己失去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寵愛,更失去了皇子的政治支持。

二:失寵



皇后沒有生下兒子不一定會被廢,但是皇后失去了皇帝的寵愛,一定會被皇帝想方設法的廢除。胡善祥便是這樣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當胡善祥沒有生下兒子時,朱瞻基無論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國家社稷的角度出發,朱瞻基都失去了對胡善祥的耐心。



而後宮之中除了胡善祥這位不曾誕下兒子的皇后,還有一位已經生下了兒子的孫貴妃。在孫貴妃的排擠之下,即使朱瞻基主觀念及舊情不願意廢后,卻也擋不住孫貴妃的枕邊風。

總結:



胡善祥作為明朝的皇后,做到了她所有應該做的並且能做的事情,唯獨沒有生下子嗣以繼承皇位。

可在封建社會,膝下無子可以說是皇后的大忌。恰巧胡皇后在後宮的政敵孫貴妃已經生下了一個兒子。於是不善於權謀鬥爭的胡善祥,在孫貴妃的刻意排擠和朱瞻基的衝動之下被廢除了皇后之位。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