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馬雲的螞蟻金服為什麼要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

風亂語


首先,保障中國用戶自身的金融安全。央行曾經發布了一個新的政策,叫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該政策規定,從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必須向央行申請許可證,而申請者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和消費數據是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事,讓外資股東控制存在非常大的風險。而阿里巴巴是一家有外資控股的股份公司,所以,將涉及第三方支付的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考量的。而剝離出來的理由如下:



1 馬雲希望加強對金融業務的掌控


2 金融業務可以獨立融資上市


3 馬雲希望發展國際化業


要知道,阿里巴巴是有外資背景的,而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支付應用和互聯網金融公司,螞蟻金服在國內上市是極有前景的,同時想要在國內做成互金領域的超級巨無霸,必須要保證血統的純正。既然如此,不差錢的馬雲自然希望早點幫這個親兒子“去外資背景”,同時也能完全擺脫資本方的控制,充分贏得自主發展。當年剝離支付寶的原因很複雜,歸根結底是馬雲要自保。最初阿里巴巴董事會是由馬雲代表的管理層、軟銀孫正義、雅虎楊致遠三方組成,大股東是雅虎,二股東是軟銀。本來楊致遠和孫正義都是極度支持馬雲的,所以這樣的股權結構和董事會權利機構也沒什麼。但後來雅虎公司董事會的那些美國董事想要將馬雲踢出局,控制阿里巴巴。



這時候馬雲為了保證阿里巴巴不被美國人控制,隨即將核心業務支付寶以政府監管的理由剝離出來,這樣阿里巴巴沒有支付寶就會瘸一條腿。雅虎的美國人一看搞不過,才暫緩搞馬雲,但一直都沒有放棄控制阿里。最後才有阿里76億美元回購雅虎持有的21%股權這件事。通過這次事情馬雲發現董事會被別人把持始終是個隱患,開始力推阿里合夥人制度,就是要把隱患消除,說到現在是不是很佩服馬雲,別急還有更高明的.


18年初阿里巴巴宣佈收購螞蟻金服33%的股權!33%意味著阿里巴巴成了螞蟻金服的又一大股東了。說到這裡我們似乎明白了什麼,支付寶轉了一圈拿到了所有的金融資格,吸引了大批的投資者,螞蟻金服也成功的做強做大了,最後又回到了阿里巴巴旗下。這樣說我們應該能理解為什麼支付寶要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了吧!


金融科技叨叨叨


今年 2 月 1 日,「阿里巴巴」宣佈入股「螞蟻金服」,佔後者 33 %的股份。

這是「螞蟻金服」在 2011 年從「阿里巴巴」分離後的再次迴歸。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螞蟻金服」脫離「阿里巴巴」呢?

原因是「支付寶」想獲取「支付牌照」。

「支付寶」本來是「阿里巴巴」的全資子公司,和「阿里巴巴」的性質一樣屬於「中外合資」。由「阿里巴巴集團」、「雅虎」和「軟銀」三家公司佔有,「支付寶」此前接近 70% 的股權被「美國雅虎」和「日本軟銀」公司控制。

國家對外資企業從事第三方支付服務進行了限制。因此外資企業佔據的控股高達 70% 的「支付寶」,想獲取「支付牌照」,想想你都知道中國監管會怎麼調教了。

因此,向央行申報前夜,「馬雲」單方面終止了VIE,以 100% 內資申報牌照,先斬後奏,並且在第二天,召開董事會與兩大股東——「軟銀」和「雅虎」商量補償事宜。

對於此次支付寶事件,馬雲說:「不完美,但唯一正確」。

因此,可以說「支付寶」脫離「阿里巴巴」的原因就是為了轉為全內資獲取「支付牌照」。

獲得「支付牌照」的「支付寶」,一路高歌猛進。

2011 年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 年「餘額寶」橫空出世,2014 年 6 月 11 日,「阿里巴巴」整合旗下相關金融資產,成立「螞蟻金服」。 2015 年「螞蟻金服」宣佈完成 A 輪融資,2016 年宣佈完成 B 輪融資,到現在「螞蟻金服」的估值高達 1500 億美元,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那麼,為什麼「螞蟻金服」又迴歸了「阿里」呢。

第一、迴歸可能也是因為「牌照」。


與當年脫離「阿里巴巴」是為了「支付牌照」一樣,如今的迴歸可能也是因為「牌照」。

據瞭解,在國內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託、券商(證券)、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12種。

一般來說,銀行、保險、信託、券商(證券)、金融租賃、期貨、基金七張牌照是比較重要。

目前來看,除了比較難的信託、租賃、擔保、消費金融四個牌照,「螞蟻金服」基本上接近全牌照了。

既然該拿的牌照都拿了,也該回歸了。

第二、 迴歸「阿里巴巴」,對雙方都有利。

對「阿里巴巴」而言,有利於提升「阿里巴巴」整體的盈利預期,股價有望能趕上「騰訊」。

「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之前「騰訊」超越「阿里巴巴」率先成為市值超過 5000 億美元的公司,此次入股「螞蟻金服」有利於提高「阿里巴巴」的股價,有望趕超「騰訊」。

對「螞蟻金服」而言,可以減輕在現金流方面的壓力。

「螞蟻金服」每年需要支付給「阿里巴巴」專利和軟件服務費用就高達幾十億,「阿里巴巴」財報顯示,2017 財年及過去的三個財年,「螞蟻金服」給「阿里巴巴」支付了 66 億元的費用。

這次迴歸可謂是雙贏。


stormzhang


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剝離被認為是馬雲的信用黑點,但馬雲仍然這麼做了,目前阿里巴巴估值超過1500億美金,也說明馬雲當時決策的正確性。

那為什麼阿里巴巴要剝離螞蟻金服呢?

1、為了金融和支付牌照

螞蟻金服做的是支付和金融的生意,這個是要支付牌照的,但是央行曾經發布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該政策規定,支付牌照的申請方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螞蟻金服必須要內資身份,否則沒辦法獲得支付牌照,也沒辦法後期發展,而如果直接與雅虎和軟銀談判,那需要非常長時間的博弈,所以馬雲就自己這麼做了。

2、加大對螞蟻金服的管控權

馬雲擁有阿里巴巴8%的股份,如果螞蟻金服不剝離,馬雲也只有這點股份,其他創始團隊也一樣,而且更重要的是螞蟻金服在阿里巴巴內根本體現不出來價值。

現在螞蟻金服1500億美元估值在阿里巴巴內部是完全不能提現價值的,而如果剝離出來,那就不可能這麼高的價值。


螞蟻金服是阿里巴巴淵的重要的關聯公司,“平臺+金融+數據”架構和規劃中的核心一環。難怪馬雲要剝離了。

你認為馬雲剝離支付寶是合理的嘛?


毛琳Michael


這叫公司遊戲,可以讓公司賺更多錢,更少的上稅,更好的規避風險。你可以看到一個大的公司,有很多小的子公司,分公司,等等。而公司往往還會向公司的股東購買專利使用,商標使用。A子公司需要向B子公司支付知識產權的使用費等等。具體到螞蟻金服這個事,可以這樣理解。

近日,螞蟻金服的名字已經變更,2016年12月28日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過上市經驗的馬雲正在布的局我們應該有所覺察。

在往前一些時日,2016年4月26日,該公司已完成B輪45億美元融資,估值超600億美金。而馬雲是絕對的大股東,在經過C輪,D輪最後上市,馬雲的財富,想想都可怕。

這裡就來說說馬雲到底佔了多少的股份,支付寶公司2004年成立,2010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將股權轉讓給浙江阿里巴巴。交易完成後,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支付寶收為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目前有23個股東,前三位股東分別為浙江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42.28%,浙江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34.15%共計76.43%。第三大股東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佔股4.66%。

持股42.28%的君瀚投資由杭州雲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控制和管理,此公司由馬雲100%持股。君瀚的另一個有限合夥人為君潔股權投資,君潔投資作為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持股34.15%的君澳投資實際也由杭州雲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控制和管理,此公司由馬雲100%持股。通過以上分析,馬雲個人對螞蟻金服76.43%的股份有絕控制權,成為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

阿里巴巴集團的絕對控股權是在軟件銀行,曾經還有雅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中國人手裡。馬雲在創業之處就通過合夥人制度,將各家股東的權利牢牢套在手裡,最後包括與軟銀以及雅虎談判,獨立螞蟻金服。當時螞蟻金服的估值30億美金。在軟銀退出後的今天,估值600億美金。是當時的20倍。

一句話說完,當年軟件銀行投資了馬雲才有今天的阿里帝國,但是總是聽外國人的話語,不是中國企業家的風範。望採納。


非常61147046358


螞蟻金服本身就不是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前身是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10年支付寶要拿到支付牌照,馬雲和他的18羅漢之一謝世煌成立的全內資公司,馬雲佔股80%,謝佔股20%。

因為支付寶之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而阿里巴巴集團並不是內資公司,拿不到支付牌照,而移動支付要在國內做大,必須拿支付牌照,所以才引發了後來的支付寶股權糾紛事件。馬雲的做法是成立一家新公司,也就是螞蟻金服的前身,將支付寶劃在這家公司下面成為子公司,然後支付寶拿到了支付牌照。支付寶脫離了阿里巴巴集團,每年給阿里巴巴技術服務費等費用,金額是當年稅前淨利潤的49.9%。今年阿里巴巴集團才將技術費用等權益轉化為螞蟻金服33%的股權,再次將螞蟻收入囊中。


嘟嘟黑科技


首先,根據互聯網上的公開資料,2003年10月18日,淘寶網首次推出支付寶錢包服務。2009年7月,在阿里巴巴的董事會上,馬雲和雅虎楊致遠曾經“就支付寶的問題討論並確定,將其70%的股權轉至一家內資公司名下,即支付寶的控股方“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後來更名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再後來就是螞蟻金服集團。

2011年6月中旬,有說法是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彼時,馬雲、陸兆禧、彭蕾等阿里高管以股權為紐帶,通過兩家合夥制企業控制了浙江螞蟻金服,馬雲是浙江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對於支付寶的剝離,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雅虎在當時心有不甘。但是,對於馬雲來說,這麼做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個就是支付寶為了拿到當時的第一張牌照,必須要轉化為內資。而如果支付寶沒有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去的話,因為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雅虎,所以很難拿到支付牌照,也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第二個原因,對於阿里巴巴集團和馬雲等創始人,在阿里巴巴不是大股東,雖然日本軟銀孫正義非常支持馬雲等人,但是,從長遠來看,將支付寶剝離出去,有助於增強馬雲等人在阿里巴巴的話語權。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對於如今的支付寶,不僅支持在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使用,也滴滴出行等第三方平臺接入。如果支付寶始終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一個產品,顯然不利於支付寶接入到更多的第三方平臺。當然,這種剝離不會從實質上切斷支付寶和阿里巴巴的緊密聯繫。但是從形式上,螞蟻金服是一家和阿里巴巴平行的公司。


YY胡


馬雲在參加一則欄目訪談的中說到:最艱難的不是創辦阿里巴巴,而是把支付寶變成內資企業是這15來最艱難的一次決定。馬雲和他的團隊把付出寶分拆出來了,這才有了螞蟻金服。由於這個工作,馬雲和yahoo鬧的很不高興。
馬雲期望加強對金融事務的掌控
軟銀和yahoo是阿里的大股東,而隨著電商事務的開展,付出寶也不斷開展壯大,並且互聯網金融前景也日益變大。在利益面前,馬雲將付出寶拆分出來,獨立開展成為螞蟻金服。對於螞蟻金服,馬雲看得非常緊,一直處於肯定控股的位置。儘管阿里建立更早,但總感覺馬雲在螞蟻金服上傾瀉的汗水更多。
馬雲期望開展國際化事務
假如是阿里巴巴電商渠道的主戰場在國內,那麼螞蟻金服就承載了馬雲的國際化夢想。在互聯網金融上,國內的公司實踐領先於歐美的公司,特別是在移動付出方面。螞蟻金服先後投資Paytm、韓國電子錢包Kakao Pay、菲律賓數字金融公司Mynt等。對於馬雲來說,阿里巴巴更多的是固守本地疆土,而螞蟻金服卻可以征戰海外。
作為國內最大的移動支付應用和互聯網金融公司,螞蟻金服在國內上市是極有前景的,同時想要在國內做成互金領域的超級巨無霸,必須要保證血統的純正。既然如此,不差錢的馬雲自然希望早點“去外資背景”,同時也能完全擺脫資本方的控制,充分贏得自主發展。

首席發言者


2014年10月,螞蟻金服正式成立。它致力於打造開放的生態系統,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螞蟻金服旗下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螞蟻金融雲、螞蟻達客等子業務板塊。馬雲的螞蟻金服為什麼要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有以下幾個可能:

首先,保障中國用戶自身的金融安全。央行曾經發布了一個新的政策,叫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該政策規定,從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必須向央行申請許可證,而申請者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和消費數據是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事,讓外資股東控制存在非常大的風險。而阿里巴巴是一家有外資控股的股份公司,所以,將涉及第三方支付的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考量的。

其次,馬雲希望加大對自身團隊螞蟻金服的管控權。有專業人士分析稱,將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之後,馬雲和自身團隊能夠更好地獨立享受螞蟻金服未來發展的紅利,因為在阿里巴巴,馬雲所佔的股份其實很少。一旦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後,以馬雲目前的財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來說,就不再需要出讓大量股權引入外資資本,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控螞蟻金服。


鎂客網


最新的消息:螞蟻金服和阿里再次聯合,2018年2月1日,互聯網圈平地起驚雷,阿里和螞蟻金服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將根據之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入股並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權。

也就是說螞蟻再次迴歸阿里,而且以一個不同的形式,更加強大的體系迴歸。當初螞蟻金服剝離阿里的時候,馬雲還被很多人指責,說是從阿里偷走了支付寶。

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

從支付寶的建立說起

馬雲曾經說過,在十幾年前,就在做支付寶這個東西,只不過當時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管制比較嚴格,因此支付寶遲遲沒有推出。因為沒有金融牌照,做這樣的項目是是要坐牢的。

然而,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沒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電子商務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使得馬雲不得不對支付寶的進程著急,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讓支付寶橫空出世!

雖然,後面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認可逐漸回暖,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申請牌照了。本該高興的馬雲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因為支付寶當時還在阿里,而阿里一半以上的股份來自於外資。而中國的外匯管制又是不完全開放,因此限制對有大量外資股份的公司發放金融牌照。

儘管馬雲拼命去跟外資談判,但都無果。不過想想也是,誰願意把到嘴的肥肉拱手讓人。最終馬雲不得不做出將支付寶剝離阿里這樣的決定。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不排除有想上市的可能

雖說支付寶的建立一波三折,可以說是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的開山鼻祖。一切好像都是因為國家的限制才做出如此下策,然而,在剝離的同時,我想明白人肯定能夠想到,這樣就有機會迎來上市的那一天。畢竟都在開疆擴土,資本無罪,在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情況下,能賺更多錢當然是更好。

馬雲說,螞蟻金服在接下來一兩年不會上市。而市場分析人士曾對螞蟻金服進行估值,如果螞蟻金服2018年IPO,估值在7472.4億元,如果在2019年IPO估值在10439億元,這還僅僅是IPO時市值,螞蟻金服的市場估值已經超過美國大名鼎鼎的金融巨頭高盛集團。

作為首富,我想這樣的結局顯然是能夠預判到的。而說不上市的真正原因想必肯定是還沒有到上市的時候。17年年底的現金貸問題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借唄突然被降額了,槓桿率過高反應了螞蟻金服的業務還並沒有成熟到需要擴大規模上市,內部還需要做出更多的調整,這才是不上市的真正原因。

但後期螞蟻金服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里,而馬雲在螞蟻金服的股份佔比過半,他也極有可能像世界首富衝擊。


鋅財經


做任何事情都要審時度勢,在缺少相關管理辦法及措施出臺前,對於外國資本進入國內市場有嚴格的管控,所以為了支付寶能申請到牌照必須規避行政風險。

雅虎入股阿里巴巴時候,獲得阿里董事局席位一,為當時雅虎CEO楊致遠,楊致遠將阿里的投票權給予馬雲的,但是該協議有效期為五年,所以至2010年底老協議到期而新協議未定情況下,雅虎有可能參與到阿里的管理中,給支付寶帶來不確定影響。

其次2010年雅虎CEO改巴茲,且雅虎正在與微軟談出售協議,而微軟對於入股公司管控大於雅虎,存在不可控風險。

當時Google退出中國,雅虎聲明支援,對於國內環境該舉措讓阿里獲得牌照難度增加。

2018年雖然較關於WTO中我國開放金融市場的承諾延遲兩年,但對應管理辦法已出臺,外資支付牌照(2016年出了兩塊外資牌照但僅限預付卡範圍)申請已經開放,這時候阿里回購支付寶部分股份已不存在任何風險。

其實可以瞭解下vie的結構,諸如騰訊百度對於支付牌照當時也都是採用的這樣雙層vie,來規避風險但又實際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