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前文提要: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凌晨,李世民率部出宏義宮由玄武門進入太極宮,設伏於玄武門內。雖然李世民反咬太子和齊王之事早有人向李建成通風報信,卻依然沒能避免之後血濺玄武門的慘劇。


在這裡有幾個問題要解釋一下:


第一:護軍府是秦齊二王下屬的軍事單位,東宮只有十衛率而沒有護軍府的,因此如果副護軍薛萬徹屬實,其實應該是齊王府的屬官;


第二,同理,屈咥直也是二王帳內府下屬的屬官,不是太子東宮的下屬單位,因此謝叔方也是齊王的部屬;


第三,世民殺太子及齊王,這二人當時肯定是有上百隨從跟著的,事起倉促不大可能一下子把隨從都殺乾淨了,應該有跑掉的,所以事發後城外的東宮及齊府兵卒很快就能得到消息;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第四,建成在臨湖殿附近被殺,元吉往武德殿方向逃跑,在逃到武德殿之前也被殺了,兩地相距頂多不過也就五六百米距離,期間有李世民墜馬,元吉返回試圖殺世民時間或許有所耽擱,但是即使如此,世民完成殺建成及元吉二人所花費最多不會超過一刻鐘,最後的戰鬥或許就發生在距離武德殿後院不過二三百米的位置,宮內交戰必然已驚動齊府及東宮;


第五,在李世民穩定太極宮內形勢之前,東宮和齊府就迅速合兵向玄武門攻擊,這至少表明以下幾點:一、東宮與齊府聯繫緊密,否則兩股勢力不可能在極短時間內達成聯合出兵的意向;二、太子齊王一黨對於採取軍事手段早有預謀,從馮立聽聞太子被殺到二千宮府兵集結攻擊玄武門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秦王一黨甚至都差點來不及封閉城門,這效率放到現代即使戰備程度最高的特種部隊也不過如此了。說難聽點,兩千人的部隊如果事先沒有準備,光完成集結,配置軍械裝備到能夠列陣出戰都不是兩三個小時能夠完成的事情,從馮立他們的反應速度來看,根本是早就在玄武門外北苑內磨刀霍霍蓄勢待發的樣子——如果不是世民搶先一步率眾進入城內,恐怕身首異處的就是他了;三、馮立諸將進攻玄武門以至於守門的屯營將兵差點抵擋不住,可見他們是甲冑俱全武備充足的,如果只是事起倉促毫無準備的徒手兵的話,不要說兩千人,就是兩萬人恐怕也不是短時內能攻克玄武門的,唐朝宮城的城牆高達十米以上,城牆基址厚達十八米,沒有專用工具怎麼可能威脅到城門?第五,馮立他們開始進攻玄武門的時候,太極宮內的事情還沒處理完畢。直到守衛玄武門的雲麾將軍敬君弘和中郎將呂世衡等人相繼戰死之後,薛萬徹因與玄武門守軍激戰未果,遂揚言要轉攻秦王府,此時尉遲敬德拿著建成和元吉的首級出來給他們看,宮府兵得知主公已死,於是軍心大亂,全面潰散。可見在此之前宮府兵得到的消息很可能是太子齊王在宮中遭到伏擊,情況不明,或者馮立得知太子已死但是報信者逃出之時還不知道齊王的生死吧,總之時間肯定是非常倉促的。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第六,秦王殺太子事發是在太極宮內的臨湖殿附近,而馮立所部是處於太極宮北門玄武門之外,欲突入玄武門內接應太子齊王,所以當他們攻擊未果之後,薛萬徹就鼓動士兵聲言要轉而去襲擊秦王府,導致秦王府上下將兵大為恐懼。因為秦王府就在太極宮以外,北苑的西北角那一帶,從玄武門開過去大概不超過一兩公里的事情。世民佈置事變,對於秦王府的防禦肯定是做了一定的安排的,但是東宮齊府在短時間內集結2000人以上並攜帶攻城裝備撲向秦王府的話,秦府一方還能不能有效應付那就難說了——畢竟秦王府所處的弘義宮位於宮城以外,沒有那高達十米以上的城牆保護。就算拼死抵住東宮、齊府的瘋狂進攻,如果死傷慘重那也划不來了。


第七,至於薛萬徹的想法到底可不可行呢?先來簡單分析一下唐朝宮城周圍的武裝力量分佈吧。如前所述,唐初的國家武裝力量主體有所謂的十四衛府或者十六衛府之說,諸衛本來是皇帝的私人武裝,但是在唐初已經發展成國家武裝力量的主體,諸衛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唐朝十六衛的辦公機構是設置於太極宮正門承天門以南,與諸省、卿寺、監在統稱為皇城的區域內辦公,也就是通常所稱的南衙禁軍(實際上當時北衙禁軍還未成形,沒有對照,稱十六衛為南衙禁軍是不合適的)。但是十六衛所統帥的府兵並不集中在皇城以內。皇城以北是宮城,負責皇城以及宮城諸大門門禁的是十六衛中的左右監門衛(或者叫監門府)。至於日常有資格進入太極宮以內的武裝則有如下幾部分,其一是十六衛府中的左右領左右府所屬的左右千牛備身、備身左右等近衛武官;其二是左右親、勳、翊等三衛五府的內府衛士;其三則是番上或者長上的外府衛士。他們的任務一般是守衛宮城,並且在諸如朝會等活動時充當儀仗和警衛。與朝廷的十六衛相對應的,東宮有十衛率,十衛率的辦公地址也在皇城以內,大致是東宮正南門重明門以南那一片,十衛率下屬也有太子親、勳、翊三衛以及太子左右監門、內率府等負責東宮的守備警戒事宜。按照唐朝後來貞觀時代的情況,十六衛總兵力雖然號稱有六十多萬,一般實際在番的總兵力保持在大約八至十萬人左右,其中根據《通典職官典》以及《文獻通考》的記載,十六衛總計有中郎將四十四人,郎將六十四人,一般情況下每一中郎將領一個一千人左右的內府,以此推論則唐十六衛的內府兵總兵力在大約四萬人左右(武德時期可能還沒有那麼多中郎將府,十二衛具體可能只有二十或者三十個中郎將府,左右千牛衛和左右監門衛的編制則很特殊,但是當時或許每個中郎將府的兵力數目要高點)。其餘則是番上或者長上的外府衛士。至於太子東宮,則在左右衛率下屬有太子親勳翊各三個中郎將府,合計為六個中郎將府,大致總數在四五千人左右的內府兵。其餘還有左右宗衛率和左右虞候率所屬的番上或者長上外府兵等,與內府兵合計在番總人數大致在一萬至一萬五千人左右。至於齊王的情況就比較特殊,雖然理論上他擁有和秦王差不多同等規格的六個護軍府和左右親事、帳內府的兵力,但是當時他的居所是太極宮內的武德殿後院,當然不可能把六護軍府都搬到太極宮內來,雖然他本人號稱在太極宮內往來無阻,但是他的部下能夠有資格進入武德殿的恐怕卻很有限。相比較之下,李世民從太極宮中搬出來的住的優勢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他住在長安城之外,就算在秦王府召集幾千人別人也管不住——所以在事變之前為了防備萬一世民將私自蓄養的死士八百人召入王府以加強防守,就沒人能拿他怎麼樣;相比較之下太子明顯就鬱悶了——他當年也是私募勇士兩千人,駐守東宮長林門,結果被李世民手下告發彈劾,遭到李淵一頓臭罵。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當然,以上所說只是太極宮和東宮理論上的在番兵數,實際具體到任何一個時間,待在工作崗位上的人數則一般是理論數值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比如按照唐朝時候的勞動法規,政府工作人員每十天有一個休息日,如果輪到休息,這一天就可以在家不用去上班,再比如即使在上班時間,也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在工作崗位上,也要吃飯休息,禁軍人員按二班倒或者三班倒算那麼在崗人員又要在總數的基礎上乘以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還有一個在職不在崗的現象,十六衛普通人員的情況不明,至少將領們經常會因為兼領其他職務或者臨時差遣而被外派不在長安,尤其唐初的行軍很多是以十二衛為基礎組織起指揮及後勤架構的。就算當時太子與秦王二黨關係緊張,雙方戰備等級較高,也不可能所有人二十四小時不睡覺瞪著眼睛準備作戰。


前述整個東宮的面積大約是1.2平方公里,其功能區的劃分大致也和太極宮差不太多,主殿是顯德殿,相當於朝廷的太極殿,一般是舉行朝會的地方,顯德殿後是崇教殿和麗政殿,這兩分別是太子接見群臣和日常辦公的地方,以上屬於東宮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處理國事的,東宮的後半部分則包括光天殿、承恩殿等主要建築,這些是為太子的私生活服務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後宮。別看東宮的面積有1.2平方公里,其實除去後宮和前殿的幾座大殿外,還要安排東宮的眾多附屬機構的位置,真正能夠留給禁衛士卒的居所應該是很有限的。東宮的城牆以及門禁警衛由東宮衛率自己負責,但是他本身處在宮城以內,所以絕不是太子想隨便弄多少人進來就能弄多少人進來的。能夠進入宮城的以內的有多少人,需要滿足什麼條件等等,這些都有很多講究的。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具體到六月四日早晨這個具體時間,東宮以內包括城牆、門禁等等在內能有個兩三千的兵力就很燒高香了。十衛率以及左右親勳翊三府的管理機構都是設置在宮城以外的皇城內的,至於諸內府以及外府番上者的休息與日常駐訓很多恐怕也要在宮城以北的禁苑那一帶完成。宮城以內(包括東宮)不是隨便想屯駐多少人能屯駐多少人的,如果違反規矩被人告發參上一本那就是吃不了兜著走,當初太子募集四方勇士屯長林門結果被秦王黨告發就是前車之鑑。


不過對於太子來說有一個優勢就是東宮北門——也是宮城東北的大門——玄德門,它的門禁可能是由太子監門率負責的,這是進出東宮後宮的主要通道,出了玄德門就是北苑(北苑就是後來的西內苑,西內苑是相對於東內苑來說的,因為唐高宗的時候在長安城的東北角建成了規模宏大的大明宮,大明宮以東的內苑被稱為東內苑,所以西邊太極宮以北的北苑就被改稱為西內苑了,寬泛點說的話東西內苑都是禁苑的一部分)和禁苑。其實禁苑一帶才是唐朝禁軍主要的屯駐地。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這裡所說的禁軍,是指南衙十六衛的衛軍。唐代長安的禁苑是一個相當廣大的範圍——出了宮城北門就是禁苑,向北一直延伸到渭河岸邊,向東則達到灞河岸邊,向西抵漢代長安故城的西牆,據《唐兩京城坊考》:禁苑東西長二十七里,南北寬二十三里,《舊唐書.地理志》則稱東西三十里,苑內有離宮亭觀二十四所。初步估計其面積在一百五十平方公里左右,至少數十倍於太極宮。這麼一大片區域不但是皇族的後花園,在當時也是近十萬禁軍駐訓的主要場所。與後來的情況不同,唐初的時候是沒有所謂的北衙禁軍的。


十六衛之所以被稱為南衙禁軍,是因為十六衛的行政辦事機關和朝廷的諸省部寺等一起設在宮城以南的皇城內,在本書前面幾章中我已經說過,諸衛的起源本來就是皇帝的私兵,只不過後來職能擴大化,於是成為國家正規軍和帝王私兵的複合體。但是截止唐武德時期,並沒有在十六衛之外出現一支獨立的單獨隸屬於皇帝的北衙禁軍。當時所謂的北門屯營,大概只是從十六衛的長上以及番上衛士中抽調人員駐紮在玄武門之外,跟後來的北衙六軍完全不是一回事情。(論證過程參見蒙曼先生的《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


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據唐德宗時候的李繁所撰《鄴侯家傳》記載:“(對於太原元從)……於龍首監置營以處,併為臣高祖(李仲威,李仲文的哥哥,李密的族叔,前面有提過)起第於監內,……”又“……臣高祖仲威從神堯入長安,為左屯衛將軍,兼主太原從義之師於龍首監……”龍首監位於龍首原,大致即後來大明宮附近的位置,在當時屬於禁苑以內,可見所謂的太原元從在當時就屯駐在禁苑以內並且很可能是編入十六衛中,而身為屯衛將軍的李仲文還在禁苑以內的龍首監擁有了宅邸,顯然是長期駐紮的一個標誌。不但如此,前面說過秦王府也設置在禁苑之中,秦王的六護軍府在宮城內顯然是沒地方安排給他們了,當然也只有駐紮在禁苑內。當然東宮和齊王肯定也可以照此辦理,在北門玄德門外集結屯駐東宮、齊府的武裝力量。玄德門離玄武門大概也只有一公里多點,就算古人靠騎馬跑步傳遞信息,從臨湖殿前事變爆發到東宮北門接到消息也就是幾分鐘的事情,也因此東宮和齊府的所屬部隊接到警訊後可以迅速出動趕往玄武門方向——特別是太子可能已經提前有所佈置的情況下。


李世民的現身說法: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究竟是在誰伏擊誰?

▲圖/網絡。


但是還有一個關鍵問題不能忽視:禁苑內其實屯駐有大量軍隊,其規模要遠超東宮齊府的那兩千人。如前所述:宮城和皇城以內主要是諸衛、率的行政機構和一些警備執勤點,真正的作戰部隊的駐訓點是不可能放在宮城或者皇城的狹小範圍內的——當然有人要舉出太宗登基後在東宮顯德殿教射這一例子來試圖說明唐朝諸衛有在宮內駐訓的可能——但是這一事件基本上是一個特例,是唐朝受辱於突厥之後李世民所作的一個奮發圖強的政治表示,其目的主要在於喚醒國民的與軍隊的鬥志,為搞“先軍政治”服務的,至於教射的技術效果倒是次要的。顯德殿位於東宮以內,是東宮的主殿,它前面的廣場滿打滿算橫豎也不過兩三百米而已,根本不可能在此展開京城諸衛率部隊的全訓。至於南衙諸衛分佈在長安以內皇城以南的諸坊中的諸外府府兵,日常更不可能直接進入宮城以內了。那麼剩下的,內府兵和外府長上或者番上衛士的日常駐訓只可能集中在北面的禁苑一帶,這裡地形相對長安城內遠遠開闊很多,將近150平方公里的面積內分佈著大大小小的諸多離宮和皇家獵場,,相對來說非常有利於組織部隊展開各種技戰術訓練。(唐代府兵制度下內府兵是長期服役,其服役期有的長達數十年,算是職業軍人了,而且所有成員都來自官僚世家,類似於近代概念的脫產常備兵,也即唐代國家武裝力量的核心;而外府兵一般情況下則是不脫產的,每年只抽出一定時間參與軍事訓練,其餘時間則需要參加家庭生產勞動,類似於現代瑞典的國民兵役。)十六衛府以及東宮十衛率的諸內府府兵除去宮城、皇城日常執勤的部分外,其餘部分則大部駐訓於城北的禁苑內;並且既然秦王和齊王都居於長安,當時秦王和齊王的各自六個護軍府和左右親事、帳內府部分也應該駐訓於此(因為秦王府就設立在禁苑內,而齊王府設立在太極宮中,既然不可能把各護軍府都搬到宮中,那麼多半還是屯駐在較近的北門外);以此推論,城北禁苑內所駐部隊總數很可能在四、五萬人以上,這個數字相對於事變後東宮、齊府所出動的兩千人的部隊可以說是遠遠的超過。因此東宮、齊府屬兵攻擊玄武門也好,攻擊秦王府也好,關鍵還是看禁苑內屯營部隊的態度——北門屯營如若全面倒向秦王,則東宮和齊府無論如何翻不了天;反之,則秦王必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