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甘肅省的平涼市、天水市、慶陽市沒有劃歸到陝西?

每日新思維GYH


其實甘肅慶陽,平涼,天水這地方屬於隴東南,言語談吐,生活習俗都和陝西特別像,而這些地方的人基本都聽不懂蘭州和蘭州以西的方言,慶陽人據說是古代義渠人的後代,大家自己看就會覺得慶陽人和我們長的有些不同,天水平涼大部分都是古代秦人的後代,像會寧很多村子的家譜上記載是古代被從陝西流放過來的,靜寧這邊的話大部分都是當時的邊境百姓的後代,平涼是西出長安第一塞,可以說是古代出僵的邊界線,而天水當時應該是秦國的屬地!


慢跑的小蝸牛



甘肅平涼和天水都位於陝西西邊,慶陽則位於陝西西北,這三個城市都處在甘隴地帶,地勢相對比較高,屬於黃土高原。它們和陝西地形幾乎在一起連著,慶陽連接陝北,平涼和天水則連接關中地帶這三個城市的發展水平都特別高,尤其是慶陽和天水,它們屬於甘南城市發展帶,是甘肅增速最快的城市之一,僅次於蘭州。所以甘肅的東部經濟發展一定程度也靠這兩座城市帶動,它們也是甘肅最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不可或缺。

有人要問,這三個城市為什麼不納入陝西,我想根本就不可能,陝西最早在清朝康熙時期已經確定了鄒型,一直到到近現代,始終沒有變,在陝西這個圈子裡,西安,咸陽,寶雞,延安,漢中,安康,榆林等有明顯的陝西標誌,還不主要由陝北,關中,陝南組成。至於它周邊的天水和慶陽,平涼早已和陝西劃出界限,它們帶有濃重的甘隴色彩,歷史淵源靠攏西部,所以不屬於陝西並不奇怪。

在當初劃分省級也是有依據的,在今天西安,古稱長安,周秦漢唐時,寶雞地區最早屬於西岐之地,是周文化發祥地,周朝遷都最後落戶到西安西南的灃鎬兩地。漢中是漢朝的發祥地,曾經漢王劉邦的封地,它是楚漢爭雄的策源地,後來遷都長安建立了大漢。陝南一直靠攏關中圍繞秦嶺分佈,三國時諸葛亮進漢中出寶雞陳倉意圖攻取大魏。陝北地區同樣和關中相連,在北山以北,黃帝陵就在今天黃陵縣,寶雞的炎帝與陝北黃帝遙相呼應。米脂是李自成的家鄉,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 。延安曾是陝甘寧革命根據地,也是代表陝西北部主要組成部分,榆林也一樣,處在明長城一線,與內蒙古劃開自然屬於陝西,所以這些地區都是圍繞關中轉。



至於慶陽,天水,平涼那令當別論了,它們在古代並未屬於陝西帝都的圈子內 ,像慶陽在秦漢屬於邊陲,最早是義渠戎國,後來被秦國所滅,建立北地郡,經過漫長曆史演變成慶州。天水,平涼則屬於隴西,秦人東遷經歷此地,同屬於西北部地區。所以清人一改以往,劃法是有地域人文歷史依據的,把陝西省最後變成坐立昂頭的兵馬俑。陝西省其實在早前是擁有這三座城市的,元朝陝西行中書省和明朝陝西布政司都把陝西劃分很大,明朝更誇張甚至把甘肅和寧夏都納入進來,可自從清朝就變了,我想清朝取得是大順的天下,他們明白陝北與甘肅是李自成的策源地,所以藉此將它給劃開,這就有為什麼天水,平涼和慶陽沒劃歸陝西的原因。


龍文說史


西北本就是以隴為基地東拓西展逐漸擴展的過程

  • 西北人文之祖在隴,
  • 8000--5000年前連續3000多年五期仰韶文化傳承,隴天水秦安大地灣文化。



  • 中華人文之祖,伏羲、女媧故里,天水!



  • 周祖發樣地,隴慶陽,後向平涼、天水、寶雞擴展,逐漸狀大,分封各諸候,奠定中華禮制,奠定奴隸社會基礎。



  • 秦祖發祥地,隴天水、隴南,後向寶雞、關中擴展,逐漸狀大,滅山東六國,統一七國,建立帝制,奠定封建社會制度。



  • 唐軍政集國發祥地,隴西李氏,經隋唐兩朝,奠定科舉制度,拓展對吐蕃、西域經濟、文化交流,印度文明、藏傳佛教、中亞兩河文明、伊斯蘭、羅馬文明等交匯,是世界四大文明重要交匯的重要時期,同樣奠定中華文明開放、包容、濟世之博大。



西北由隴東拓首先開發陝西,後納歸西藏、西域,再培養分出新疆、青海、寧夏。

  • 1748年陝甘分治,一分為二。



  • 1784年甘肅培養新建新疆省,自1758年-1784年在甘肅新疆省的基礎上,培養髮展烏魯木齊為地區軍政中心,後建立獨立行省。
  • 自陝甘分治,甘肅在著力培養烏魯木齊發展為新疆軍政中心時,培養西寧總理青海軍政,1929年青海建立行省,甘肅將海東、西寧、海北劃入青海。
  • 同時,培養銀川軍政,1929年甘肅分出銀川、吳忠、中衛、固原、阿拉善等地建設寧夏省。
  • 解放初寧夏迴歸甘肅,1958年再次建寧夏自治區,1979年阿拉善歸內蒙古。

西北五省的根同出甘之隴,分出劃入均很正常,近代發展大勢是逐漸細分,增加行政行省,減少大行省管制。

  • 中部地區防止東西、南北大跨距,減少大行省交通阻斷,陝西省做為中部南北大跨,需要南北分為兩個行省。
  • 建立延安、榆林、慶陽(平涼)行省,加快延安對太原、包頭、銀川、蘭州、西安、鄭州、濟南大交通。
  • 加快銀川--延安--鄭州,蘭州--延安--濟南、成都--延安--太原、包頭--延安--西安,四通八達交通。


  • 當前陝西以西安為樞紐的交通規劃,主要以西安”米”字交通為核心,強化西安交通樞紐,盡力阻斷繞西安模式。



  • 銀川--太原方向高鐵規劃滯後。
  • 蘭州--定西--平涼--慶陽--黃陵--候馬方向鐵路多次延遲。



  • 陝西北部以南北交通為主,東西交通嚴重滯後。
  • 反觀蘭州--成都,蘭州--重慶,青海--成都,漢中--隴南,平涼--天水--隴南--廣元等南向通道加快。



  • 2018年流動人口交流數據顯示,蘭州--成都,蘭州--重慶,已經超越蘭州--西安。蘭州--西安方向流動人口多數為跨越路過。
  • 甘肅多年向東推進的多條交通幹線滯後,向南交通幹線推進加速,加快推進南向通道,融入西南、華南大交通網絡。


  • 傳統的隴海方向交通主線己經發生變化


  • 國家中心城市、副省級城市、陝西省省會城市西安市帶動不了關中地區咸陽、寶雞、銅川、渭南,同樣更帶不動慶陽、平涼、天水。
  • 2015年GDP百強第89名的咸陽,2018年掉出前110名。寶雞由105掉出115名,關中城市群除西安以外均發展低迷。


  • 天水、平涼、慶陽劃入陝西即不能加快大交通建設,同樣不能提升經濟發展。
  • 寶雞鐵路樞紐的淡化和經濟發展情況是強省會城市發展模式下,周邊城市目前發展窘境的具體體現。
  • 因此,平涼、慶陽劃入寧夏或延安新行政,發展前景比劃入西安城市圈好很多!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之所以沒有把天水,平涼,慶陽分給陝西,全是清康熙朝的分配,在元朝,全國被分為13個行省,其中,陝西行省包括現在的陝西,甘肅,寧夏,把原屬於陝西的山西臨汾分給山西,為了平衡,將原屬四川的漢中給了陝西,這是元宰相耶律楚材的功勞,明朝各省的疆域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明朝的13個行省在清初康熙朝發生大的變化:南直隸分為安徽(安慶府徽州府)和江蘇(江寧府和蘇州府),陝西分為甘肅(甘州府和肅州府)和陝西,為防止陝西人造反,將原屬陝西的天水(秦州),平涼慶陽分給甘肅,(此三地使陝西無戰略縱深)從而形成今天的態勢,實際上,三地與陝西的方言生活方式生活習俗基本一致,與西安的關係也很緊密,同樣的地方還有山西臨汾,這些都是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惡俗(害怕漢人造反)的後果(同樣漢中和四川的民俗等很像)。(說明下,有些東西記憶有些不準的,勿噴,有興趣的可以百度各省歷朝疆域變化)。


華仔哥ddd


古時甘肅秦人的封地在現岐山以北的甘肅地區,甘肅秦人的存活條件十分惡劣,經過兩百多年的時間擊退了匈奴,進而入主現陝西,隨後統一六國,因此古代陝西是屬於甘肅的。-

到漢武帝時期,帝國的命運都取決於漢武帝是否打通甘肅河西走廊,一方面隔絕北方匈奴與西南羌族的結盟,另一方面通往西域,聯合西域國家滅掉匈奴獲得新疆,同時依託甘肅擊敗羌族獲得青海,因此新疆,青海和內蒙部分疆土分別甘肅向西部,西南河東北方向延伸獲得的疆域,足見甘肅的軍事地位之強大-

後甘肅李氏在長安建立唐朝,關隴集團勢力強大,甘肅依然入主現陝西。-

再到清朝,陝甘總督移至甘肅,甘肅統領現陝西,寧夏,青海,新疆。後各省逐漸分省出去,尤其是寧夏才分出去不久。-

從以上史詩可知,不是天水,平慶屬於陝西,而是陝西的寶雞等地方自古屬於甘肅


MARCH001


劃分行政區劃要綜合歷史、地理、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因素來考慮的,而不是腦門一拍說哪兒和那兒的人說話相似就劃到一起的。按題主的觀點,同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漢中要劃給陝西而不是四川呢?那裡和四川更接近,風俗習慣語言也更相似。


Vagrantman


甘肅是西安的上一級


肥田雷


全劃給陝西,那還有甘肅這個名詞嗎!


zsf11223344


就是故意不劃給陝西的。有句話叫做:“山川形便,犬牙相入。”建議瞭解一下。


Frankian


如果這些地方劃給陝西不如把整個甘肅都划過去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