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外資偏愛大藍籌股,你會選擇跟進嗎?

浮雲財經觀


我當然會選擇跟進。

大藍籌股具有很多優點,外資選擇它是有合理性的。

大藍籌一般都是公司收益穩定,股票分紅也穩定。買入這樣的股票可以多年獲得較為穩定的可觀的分紅。比如寶鋼股份最近就分紅了,分紅率遠超現在的很多理財產品。工商銀行也將要分紅了,要分紅890億!分紅率也在4%以上。這樣的大藍籌由於在所屬行業地位穩固,買這樣的股票風險低,收益穩,具有較大的投資確定性。

大藍籌還有一點好處是流通盤較大,股票的流動性好。大資金進出方便,不會此起股價太大的波動。比較適合機構資金參與投資。

在國外大藍籌一般都相對本行業的其它股票有一定的溢價,這是由於大藍籌的行業地位所帶來的業績穩定性造成的優勢。但是在我國這方面並沒有體現出來。在我國大藍籌往往估值不高基偏低。

我想隨著外資的不斷進入我國A股市場,大藍籌定然會有一個合理的股價。A股的定價機制會越來越和國際市場趨近。買入大藍籌早晚會獲得穩定的收益。

做為一個成熟穩健的投資者,適當買些大藍籌股是必須的配置。


孟可的思想空間


外資偏愛大藍籌,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為什麼外資偏愛大藍籌,想明白原因就知道應不應該跟進了。

大藍籌穩定好;並且能夠容納大資金,當然是外資的首先。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外資進入中國股市的風險偏好,是相對保守的風險偏好。大藍籌都是大盤的龍頭,穩定性好,退市的風險極小;這是穩健的第一重要點。

大藍籌每年的分紅穩定。

這種穩健的收益非常吸引外資。銀行股,券商股。最近貴州茅臺發了一個183億“大紅包”。2019年工商,建設,農業,中行分紅都達到4%以上。中國上市公司分紅的5名,前年被以上的4大行佔據。

外資更喜歡在熊市買入。

2018年底上證指數在2400--2500點的底部區域;網上經常傳出外資抄底的新聞。其實不管是什麼股票,要盈利的根本還是買在底部,或者說股價被低估的時候。如果追高在高位之上,就算分紅高,但是股價下跌出現虧損一樣得不償失。

在熊市中佈局,在牛市中盈利的長線投資的思維已經被外資玩的爐火純青了。


筆者在股市中同樣採用長線投資的邏輯,買入的都是藍籌股,中信證券,農業銀行,浦發銀行。並且筆者制定了屬於自己的熊市和牛市的分界線,在熊市的時候只會買入,在牛市的時候只會賣出。絕不追高。

對於絕大多數散戶而言,長線穩定的低收入,好過被套在股市中,動彈不得。你說呢?


外匯期貨股票全職交易員,資管團隊創始人。歡迎留言交流。


八位數花園


我個人操作的話只部分參考。

資金體諒優勢

為什麼呢?外資大部分都是長線配置,而且它們本身資金體量就大,你耗不起。外資買股票一般不會一次建倉完畢,它們建倉思路都是滾動操作,有些甚至可能也做做短線差價降低成本,它們也不怕被套,畢竟有的是錢,大不了等幾年跌到合理位置和估值窪地多補些倉位。外資也有自己對沖工具,行情熊市的時候可以做空估值期貨來降低時間成本,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是沒有這個選擇的。

外資獨愛業績白馬股

A股市場上的業績白馬股市值大,體量大,交易活躍,但是很多股票都漲了幾十倍,有的處在頂部位置,不能一味的去追隨外資。外資對股票整個行情和公司基本面把握力度還是有很多優勢的,我們操作個股如果不想花費大量時間成本看基本面信息,可以選擇外資持倉的股票作為股票池養著,但是技術面k線形態不能是下跌趨勢或者高位放量出貨完畢的,這樣的票後面會慢慢熊途好多年。

中小創個股市值比較小

外資如果大倉位購買中小創板塊的話,會容易引起市場的暴漲,不利於外資悄悄潛伏購買股票,這樣更容易引起市場的跟風,容易拉高建倉成本。而且很多中小創個股業績不穩定,外資不放心,購買中小創個股出貨的話資金大容易引起暴跌。但中小創是大部分散戶投資者喜愛的標的,因為行情容易暴漲暴跌,操作機會比較多,都想賺快錢,我也是這樣的。

外資馬甲

有些內地資金故意借道外資馬甲,為了吸引跟風盤,為了更好的出貨。這些資金它們要幹嘛,意欲何為,大家可以仔細想想。


總是所述,我們操作個股不要迷信任何人任何資金,有可能你相信的那個人就是騙你的人。我們要做個智者,冷靜思考,不盲從,建立自己的交易模式和選股思路,想長久的在市場上活下去,就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總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會狠狠的獎賞你。在這裡祝路過的朋友們,賬戶長虹。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如遇到各種理財陷阱,或者家庭資產配置不懂得問題可以私聊我,或者評論在下方我會及時解答大家的問題。


藍天白雲小鳥大樹


不會!

因為對於外資來說,他們的資金比較大,選擇也是有限的,所以只能在一個小範圍內進行選股,那麼自然偏愛大藍籌了!

但是對於散戶來說,資金量較小,對於整個A股市場的選擇又是一個多面性的,所以說,完全沒有必要跟著外資走。更何況,不同的人,不同的機構,都有著不同的投資策略,一味的跟風,可能吃不了肉,只能接盤,甚至“吃屎”!

那麼對於我們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應該如何選擇呢?

記住一句話,機會和價值都是跌出來的,風險都是漲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更多的選擇那些跌出來的價值股,績優股,在他們的身上尋找未來上漲的空間和機會。

對於現在的A股來說,大批量的中小創個股,滬深500等個股,都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下跌,下跌的時間也大到了4年左右的時間,滿足了一個大級別熊市的標準,所以說,他們身上的泡沫已經清理的差不多,價值非常高。只要篩選出一個績優股,而不是垃圾股,既可以佈局。

記住,無論是買大白馬股也好,績優股也罷,都不是無條件的去買,漲幅過大了或者進入熊市了,這些優質股照樣會下跌。因此,投資者應該順勢而為,低價時買進好股票長抱不放,而不是高價時大肆採購!只有見識而無膽量的人是賺不到大錢的!

其實對於機構和外資來說,資金的體量,以及自己的受關注度等因素,讓他們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只能長線佈局和投資,不可以短期的頻繁投機。因此,他們的選擇是有侷限性的,他們的佈局是一個長線的策略。

其實他們也知道A股裡有許多的中小創個股,小市值的個股有機會,可惜,實力不允許啊。“你讓一群大象怎麼進入一個只有長寬1米的小門之中呢?這就是他們的難處!”

⭐點贊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財經和投資背後的真正邏輯。謝謝您的支持,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正。


琅琊榜首張大仙


投資策略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資本與風險偏好來定製。普通投資者資本金一般偏少,投資大藍籌股還不如購買指數基金,因為指數基金的投資標的經過優化,比投資大藍籌的收益率會高一點,指數基金由於風險分散,所以風險管理上也優於僅投資大藍籌。

一般本金比較大的投資者,肯定要在策略上投資一部分大藍籌,尤其是在弱勢格局當中,一些抗跌性比較好的大藍籌是風險規避場所,適合於化解風險,待行情轉暖時,又可以將大藍籌的投資適度向其他標的轉移。

資金較大的投資者需要將保守、穩健與激進的標的搭配組合,保守放在大藍籌等股票上,穩健放在白馬、績優等股票上,激進放在科技等股票上,這樣投資籃子中就會將風險分散而達到優化,而在趨勢行情中也容易跟上市場的腳步甚至戰勝市場。

境外投資基金偏愛大藍籌是資金與風險定位所決定的,大藍籌一是流通盤大,機構投資者偏多,便於大資金進出;二是業績穩健,市盈率較低,市場風險偏小;三是利於中長期投資;四是兼顧股指期貨投資;五是兼顧分紅與新股申購等。

雖然境外投資基金蹲踞在一些大藍籌之中,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它們也有消費類、醫療衛生、非金屬礦、專用設備、券商、軟件等多方面的投資,所以對外資的投資也要分析全面一些,不然容易導致投資上的錯誤判斷。

而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國內目前比較有效的投資策略還是週期性投資策略。也就是說長期投資倉位佔一半左右,其他的資金利用週期性買賣不斷降低長期投資成本,這種方式比較可取,也相對比較有效。而這種投資方式適合選擇一些業績優良、股性相對活躍、資金流量較為穩定的股票作為標的,並不一定強調流通盤的大小。


綜合來說,對於大藍籌的投資在於風險偏好與自身資金情況,投資者根據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符合自己的投資策略才更為重要。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一些業績優良、估值偏低的中小盤股票是適合於投資的,收益率也往往高於大藍籌股的投資。


馨月說財經


1. 歷史數據表明,股票投資收益主要來自於企業盈利,而不是估值的提升,在一個相當長的期間內,估值隨週期波動,最終並不影響投資收益。有著上百年投資歷史的外資,深刻認識這一點。

2. 從長期看,資本市場以及實體經濟的盈利水平並不高,複合增長10%-15%已經是很高了,雖然有個別企業在短期內利潤成倍增長,但並不能堅持20年,20年後能存在已經是不錯了,極個別企業能實現超過10%的複合增長。

3. 目前銀行股不到5倍市盈率,超過20%的收益,所有不利因素並不能使銀行盈利大幅下降,就算未來盈利下跌50%,收益水平仍然可以接受,有足夠寬的護城河。


勇者智人


首先對題目不是太瞭解,外資偏愛大藍籌股,為什麼我會選擇跟進,這其中的邏輯關係彷彿是空的,我為什麼一定要跟著外資走,外資進入股市就一定會盈利嗎?外資選擇大藍籌股自然是有他們的投資理念的,也許他們認為大藍籌股股價不會上漲或下跌過大,是為了保險考慮,但我進入股市是為了保險嗎?很多人進入股市就是為了賺快錢,就是為了短線交易,這個時候要投資大藍籌股嗎?


大鵬在星城


最近半個月,國內研究機構和買方投資最熱衷的是調研香港機構和全球性基金,瞭解他們的投資邏輯和選股偏好,並提前“埋伏”可能受益滬港通的標的。

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國內機構調研發現外資資金眼中的A股“寶貝”,不是“有故事”、一年股價就能翻番的小市值牛股,反而是盈利穩定的大盤藍籌股。此外,他們對A股的特色標的亦有濃厚興趣,如白酒、傳媒、軍工、醫藥等。

偏愛大市值績優藍籌

與國內機構喜歡追逐小市值股票不同,外資機構更喜歡低估值、大市值的績優藍籌股。

“他們更傾向於投資市值大、業績比較好的大股票,不喜歡小市值股票。”招商證券(香港)策略研究員陳治中介紹,有些國外機構在產品契約中規定標的的市值規模。但就算契約中沒有規定,他們買小市值品種時,亦有比較多的顧慮。

瑞銀證券研究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李和團隊成員跑了100多家海外機構投資者,他發現外資機構對便宜的東西感興趣,其表現形式為A/H折價大或者是估值顯著低於港股或全球同行。

“國際投資者有一套全球估值標準,他們會將上汽集團(600104.SH)放到全球的大汽車股進行比較,而不是僅僅和A股同類公司比較。”陳李說,經過比較,國際投資者發現這類公司股價顯著低於全球同行,因而有濃厚的興趣。

除低估值這一衡量標準外,外資機構非常看重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尤為偏愛高股息率的品種。

“中國建築(601668.SH)才4倍估值、股息率達到5%、業績增長還有20%,在香港根本找不到這種股票。”中銀國際香港業務一位研究人士說,在老外眼裡,大秦鐵路(601006.SH)估值10倍左右,股息率有9%,這類標的是港股市場找不到的“寶貝”。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接觸的幾位香港機構投資者,均非常注重股息率這一指標。

“香港融資成本低,機構通過銀行的融資成本也就1.5%-2%。如果將這筆資金投資內地銀行股,基本就能拿到3.5%以上的套利收益。”前述中銀國際(香港)研究人士介紹。

香港對沖基金中環資產董事長譚新強則非常關注國企改革因素。他表示,他看好A股的核心因素不是滬港通,而是國企改革帶來的盈利提升。

而根據A/H折價、高股息率、國企改革這三個綜合因素,申萬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篩選出受益滬港通的標的是寧滬高速(600377.SH)、大秦鐵路(601006.SH)、中國神華(601088.SH)、中國石化(600028.SH)、陝鼓動力(601368.SH)以及銀行板塊。

“潛伏”稀缺品種

除低估值藍籌股外,海外機構更關注的是A股的稀缺品種,如白酒、醫藥、軍工和傳媒等。但對外資而言,比較苦惱的是這類標的市盈率比較高。

“有些軍工股90倍市盈率,他們買不下手,也沒辦法向投資者解釋買入的理由。”陳治中說,外資是以全球化的標準進行投資。因此,投資A股時亦要求市盈率不能高於30倍。

基於市盈率的考量,陳治中瞭解到,海外機構比較感興趣的是白酒,理由是白酒市盈率低於20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香港本地的對沖基金,對估值的承受力更高一些。

“我們正在研究醫藥、軍工和白酒。”譚新強說,他們調研瞭解到一線白酒企業進行產業營銷改革後,銷售開始回暖。最近,他正在關注貴州茅臺(600519.SH)是否能成功轉型。

公開資料顯示,港股飲料子行業的公司中,僅銀基集團(00886.HK)與金六福(00472.HK)涉及白酒業務。而A股中有14家白酒上市公司,貴州茅臺、五糧液(000858.SZ)、洋河股份(002304.SZ)等均在A股上市。

“白酒為港股市場的稀缺投資標的。”申銀萬國行業研究員鄧建說,從估值角度看,A股白酒板塊的估值比港股有吸引力。

“整個白酒估值相對比較便宜,一線白酒基本估值在8-12倍,彈性品種的估值在15-20倍。而港股飲料類上市公司估值基本在20倍以上,普遍比白酒企業要高。”鄧建介紹。

“貴州茅臺作為A股白酒龍頭,具有高分紅、現金流充足等特點,對海外資金的吸引力較大,將直接受益滬港通。”鄧建稱。

除了白酒,王勝還建議關注A股中獨有的中藥品種,如天士力(600535.SH)、康美藥業(600518.SH)、片仔癀(600436.SH)、。

而對於A股獨有的標的,陳李的推薦思路是A股市場存在一些得益於國內消費的特有行業,這些行業普遍ROE較高,而資產負債表較低。


林哥說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優質的公司無論外資購不購買,都是我們選股的首選,與外資沒有關係;外資選股的值得我們借鑑,畢竟我們一直投資靠炒作跟風的傳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