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你那兩位白髮蒼蒼的父母還健在,你的孩子還年幼,我一定照顧你的老人,撫養你的孩子,並在自己的心裡,永遠記住你。”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這是1916年5月,時年29歲的蔣介石在陳其美送葬儀式上痛哭流涕並說的一段話,這是蔣介石有生以來最為傷心的一次,因為他的同鄉,同時也是伯樂和靠山的陳其美死了。

蔣介石認為:“革命的人生觀”只需跟定自己的領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為此,要敢於冒險,犯大難,乃至殺身成仁。所以,年輕的時候,蔣介石就到處尋找伯樂和靠山,期望青雲直上。而在日本留學期間,他終於找到了陳其美。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陳其美是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者,在上海金融巨頭和幫會頭目中頗有名氣,在蔣介石留學期間,陳其美也正留洋日本。他比蔣介石大10歲,諳熟秘密幫會的運作,經商方面的經驗也很豐富。與陳其美相識後,蔣介石的精明能幹、雷厲風行很得陳其美的賞識,所以不管大事小事,陳其美首先想到的就是蔣介石。

所以蔣介石在東京振武學校的三年時間裡,主要是作為陳其美手下的親信,在浙江籍的同盟會員的同學中活動。雖然當時進行的革命活動僅限於同學中交談革命形勢和理想、閱讀書籍等,然而這使年輕的蔣介石逐漸積累了從事秘密政治鬥爭的經驗,並與張靜江、陳其美結成了異姓兄弟,更為關鍵的是,正是有了陳的幫助,蔣介石才順利加入了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並進入孫中山的核心圈子。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1911年,武昌爆發起義,陳其美髮電報給蔣介石要他回國。由於怕學校不同意,蔣介石便耍了點花招,請假48個小時,和同學張群、陳星樞抵達東京,在同盟會支部換上便服,於10月30月回到上海,被陳其美任命為滬軍第5團團長,從此開啟了他的從政生涯,並扶搖直上。

1915年,袁世凱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策劃摧毀共和政體,登上皇帝寶座。陳其美等人擬定發動一場總暴動,以削弱北京政府的聲勢,抗議袁世凱稱帝。但是暴動慘遭失敗,陳其美和蔣介石奪命而逃。為了徹底消滅“叛亂分子”,袁世凱派密使李海秋到上海,刺殺了陳其美。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壯志未酬身先死”,陳其美含恨九泉。蔣介石聞訊後痛哭失聲,立即趕到出事地點,將陳的屍體載回自己在上海的秘密寓所入殮,並撰寫祭文悼念。陳其美死後,蔣介石失去了唯一的靠山,覺得好像天塌下來一般,所以在送葬儀式上才失聲痛哭。

蔣介石的另一次痛哭流涕是在1937年2月朱培德的追悼會上,朱培德死前是國民政府軍訓總監部總監。但朱培德是蔣介石的下屬,蔣介石的下屬有很多,為什麼蔣介石偏偏在朱培德的追悼會上痛哭呢?蔣介石對朱培德看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朱培德在西安事變中對蔣介石表現出的忠心。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史稱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因為國民黨內部本來就是幫派林立、矛盾重重,蔣介石作為國民政府的領䄂被扣押,一下子造成了國民黨內部的混亂,因此對待西安事變的內部意見不統一,很多人傾向用武力解決,打敗張學良和楊虎誠,逼迫交出被扣押的蔣介石。但是,這樣的話,蔣介石就隨時有生命危險。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在這種爭執不下的情況下,朱培德力主和平解決,因為朱培德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在國民黨內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所以軍事委員會最後採納朱培德的建議,用和平方式解決西安事變,既確保了蔣介石的安全,又避免了全國的一場大亂,這使得蔣宋夫婦甚為感激。

然而西安事變2個月後,49歲的朱培德因病住進南京鼓樓醫院,在醫生的診斷下注射了德國進口的貧血藥,十幾個小時後發生血液中毒身亡。臨死前,朱培德對前來看望的蔣委員長說,不要責怪醫生護士,是醫學不發達導致的醫療事故;抗戰在即,國力有限,從簡安葬自己;家人子女,不要照顧他們,讓他們自食其力。

蔣介石一生中的兩次痛哭,一次是為自己的伯樂,一次是為自己下屬


正是因為朱培德在蔣介石的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所以蔣介石對其十分看重,因而在朱培德的追悼會上痛哭流涕,併為其守靈,極盡哀悼。

《天擇雜談》由原國防大學教員、軍史專家天擇創辦,歡迎關注,帶你進入精彩的軍事歷史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