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引言:谥号、尊号、年号、庙号,明成祖朱棣在位第二年就把自己的年号改成了“永乐”。一位皇帝那么多称号都是啥意思?

01谥号

谥号是古代帝王所有称号中最早的一个,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

古人讲究盖棺定论,所以谥号是对人死后的综合评价,生前是没有谥号的!

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谥号,只有帝王、妃子、诸侯、或者有功大臣才享有谥号。

谥号刚开始只有一两个字,比如周穆王就是谥号。

后来发展到了20多个字体,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清太祖的谥号有27个字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

直接给废了,到了西汉之后才重新恢复。

02尊号

尊号和谥号最大的区别就是,尊号是人生前就有的。

尊号的开始要晚于谥号,在秦朝时期,因为秦始皇才出现的。

“秦始皇”和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都是尊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 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项羽的尊号是西楚霸王

一直到唐代,皇帝给自己追封尊号成了流行。

比如唐太宗被百官尊为“文皇帝”;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而且有意思的是古代皇帝的尊号是不需要避讳。

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叫,叫的人越多,皇帝越开心。

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为了避免手下拍马溜须就把尊号给废了。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朱元璋把尊号给废了

03年号

年号的历史比尊号和谥号要短,因为年号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

第一个年号叫做"建元"。

年号跟尊号和谥号相比就比较灵活了,一般遇到国家大事的时候都可以改年号,寓意新的开始。

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为的第二年就把年号改成了永乐,并且自称永乐大帝。

寓意太平盛世,百姓永远安居乐业。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朱棣改年号为永乐

从汉武帝以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年号,有的皇帝每年都会换一个年号。

使用年号最频繁的就是清朝,清朝的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

比如光绪皇帝,乾隆皇帝,雍正皇帝等都是年号,而且大家都习惯用年号来称谓清朝的皇帝。

04庙号

庙号顾名思义就是庙堂之上被祭拜的称号。

庙号是最早的,因为在商朝的时候就已经起源了。

庙号是非常有讲究的!

刚开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开创基业的叫做“太”;功高劳苦的叫做“高”;世代传颂的叫做“世”;基业中兴的叫做“中”。

后来庙号排列方式逐渐演变成“祖”,比如开创唐朝的唐高祖。

“祖”的后面是“宗”,比如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再往后就都是宗或者帝了。

为什么明成祖朱棣,将自己改为永乐皇帝,难道希望自己永远快乐吗

李世民的庙号就是唐太宗

尊号、谥号、年号、庙号这是跟中国帝王有关的称号。

一般用的最早都是谥号,后来到唐朝的时候普遍都改成了庙号。

一直到了明清基本上就是以年号为主了!

不过在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以后,这些称号就都被废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