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細數過往風流人物,在其功成名就的光輝背後,總有其本人不願提起的過往。然而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趣的是,有些人總是不遺餘力地不斷髮掘其汙點,然後以此為賣點大肆吹噓。漢高祖劉邦以布衣之身創一代王朝,卻依舊難逃歷史的非議評說。一些人對劉邦誅殺異姓諸侯王的事蹟耿耿於懷,卻不知其“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的胸襟與氣魄。事實上,漢高祖劉邦對於宿敵項羽的家屬堪稱仁義備至,這也彰顯出其胸襟之寬廣。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漢高祖劉邦早年起事時期劇照

縱觀歷史,中國古代的皇權爭鬥是極為殘酷的,一部二十四史,記載了多少血淚事。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地位,對於有實力和自己競爭的人,已不單單是貶低、抹黑,對其後代子孫,大多也會進行殘酷的打擊報復——隋文帝楊堅可謂是盛世仁君,“開皇之治”廣為後世稱道。然而在他篡得北周江山後,卻幾乎將宇文泰的子孫誅殺殆盡;唐太宗李世民有了“玄武門之變”的勝利,坐得萬年江山,結果不僅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還在史書裡汙衊他們淫亂後宮。明太祖朱元璋在擊潰陳友諒後,其子陳理雖投降卻仍被送至朝鮮,至死不能歸故土;明成祖朱棣靖難上位,逼死建文帝后,又將其子囚禁至五十多歲,重見天日時竟不知何為鳥獸。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漢代未央宮數字化復原

那麼問題來了,明知對手已經喪命,帝王們卻為何依舊對其汙化,令其永世不得翻身,同時還對其親屬進行嚴厲的打擊迫害呢?原因說起來也很簡單,畢竟競爭者雖然失敗,但其勢力依舊如老樹盤根,還有很多受過其恩惠的前朝舊臣,統治者顯然不可能將他們誅殺殆盡,因此只能另闢蹊徑——通過汙化惡其名聲,使其失去前朝遺民支持,再將其後代或流放或誅殺,以便讓別有用心者失去可以扶持的“圖騰”,進而維護皇權。比如明朝滅亡後,只要有一位宗室皇親高舉義旗,各地百姓就會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隨時可能動搖清朝統治者的根基。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項伯劇照

相比之下,漢高祖劉邦就顯得格外與眾不同。雖然其出身不過十里一亭長,但他卻有著超乎常人的胸懷,對於一生之中最大的敵人項羽,他不僅沒有汙化和打擊其親屬,反而對他們予以厚待。項羽戰敗自刎之後,劉邦赦免了項氏家族成員,並賜姓為劉。項伯在秦朝末期跟隨諸侯滅掉秦國,“鴻門宴”上又保護了劉邦,因此被封為射陽侯。可能有人是認為項伯有恩於劉邦,此例不足以說明劉邦優待項氏家族成員。那麼平皋侯項佗(亦作項他)的經歷則堪稱是有力證據。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鴻門宴”劇照

項佗是項羽的族侄,與龍且一起被灌嬰擊敗,隨後被俘。此後,項佗被賜姓劉氏,次年受封平皋侯。這個爵位在他家傳承了四代,直到武帝時期,劉勝才坐酎金而失侯。此外還有受封為桃侯的項襄。至於其他項氏成員,史書雖不見其分封記載,但亦無劉邦打擊報復其實錄。重要的是,劉邦在賜爵之餘,還賜項羽親屬“劉”姓,包括項伯、項襄、項佗等人。歷朝歷代,僅有向功臣和養子賜姓的,向仇敵親屬賜姓堪稱絕無僅有。更值得一提的是,劉邦從未汙衊過項羽,漢朝的史書典籍對項羽的記載很是公平,司馬遷的《史記》甚至極力推崇項羽。那麼,劉邦此舉到底意欲何為?在子淵看來,不外乎有兩點原因。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西楚霸王”項羽劇照

第一,劉邦欲藉此展現帝王胸襟,聚天下英才、攬天下人心。劉邦曾經對雍齒可謂恨之入骨,還曾親口對張良說雍齒是他最恨的人,恨不得殺之而後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雍齒投降後非但沒有遭到懲處,反而立刻被劉邦封侯。至此,朝野上下人心大安,項羽的胸襟氣度絕不可與劉邦同日而語。其次,劉邦也是想保證大漢的萬世基業永遠牢固。劉邦得到天下後,對其威脅最大的項羽集團已經破滅,對其後代親屬給予適當的恩遇,無疑展現出大漢以仁愛治天下的立國之道,有利於收穫百姓的好感。

項羽自刎烏江後,劉邦如何對待他的親屬?高明舉動令後世爭論不休

▲漢高祖劉邦劇照

“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漢高祖劉邦以其寬廣的胸襟、深遠的謀略和一顆愛民如子的心,開創一代盛世,使長達四百餘年的大漢帝國成為歷史畫卷中的一抹亮色。劉邦採取的“寬鬆無為”政策,不僅安撫了百姓、凝聚了國力,其本人寬廣的胸襟,也促成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到後期,漢朝經濟已經明顯好轉,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復興兵。

《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帝紀》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歡迎加入古代史愛好者同盟,增長見識、培養思維、積累談資、結交知己、收穫友情。子淵在這裡與你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